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刑事犯罪日益复杂化、智能化,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戴手套的方式作案。但是,即便作案人戴了手套,现场手套印痕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可供利用。 现场发现了手套印痕,首先应仔细观察、测量、固定、记录手套印痕的形态、大小和遗留部位。 其次,应确定手套印痕的种类。根据原材料的不同,手套可分为五大类:棉纱类、化纤类、布类、皮革类、乳胶类。棉纱类手套按纱线的精细又分粗纱和细纱,编织结构多为二小股成一股,每股中间有一小犁沟,其花纹的结构、规格、大小在手套印痕中的反映基本一致。化纤手套种类多,结构紧凑,弹性较大,编织结构多为以大块或小点组成股,花纹多呈小方块或小点组成股,花纹多呈小方块或小点状,多次使用后,表面纤维容易堆积。布类手套多为半机械半手工制作而成,其缝线的间距各指不一,指节面拼接块形状不同,印痕中也多能反映出纱布、绒布、帆布的经纬花纹结构。皮革类手套的制作工艺和布类相同,但皮革类手套相对布类手套更显肥大,印痕光滑、折纹多,有时能反映出皮革花纹。乳胶类手套弹力大,表面光滑,印痕光滑成板,有折纹,手型特点明显。 利用手套印痕中蕴含的信息量,可对作案人进行分析: 1、分析作案人数。手套种类的多少及印痕的各项测量参数可作为分析作案人数的依据。 2、分析作案人自然特点。手套印痕的大小、长短、形状可作为分析作案人性别、身高、体态的依据。在分析身高时,可利用手印推算身高的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不同的手套印痕应减去相应的余量。各类手套的余量分别为:粗纱手套0.3-0.4cm,细纱手套及化纤手套0.2-0.3cm,帆布手套0.5-0.6cm,橡胶手套0.1-0.3cm .当然,实践证明身高与手印、足印大小的经验公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只能作为辅助。 3、分析作案人职业。发现手套纤维及手套印痕中有附着物时,应予以提取,妥善包装保管,必要时进行纤维和附着物成份分析。手套的种类及附着物的成份,往往与作案人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关,可作为推断作案人职业的依据。 犯罪分子在作案时虽然戴了手套,但由于受自身的认识局限、作案时的环境制约、心理变化等因素影响,仍有可能在作案的各个阶段留下犯罪指纹,在勘查现场时,决不能放弃任何寻找发现指纹的努力。 1、从作案的特殊动作和反常心理处寻找发现。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作案人在实施一些较细小的动作时,戴手套会很不方便,为尽快排除障碍,往往会不自觉地取下手套;在发现一些贵重财物时,意外的惊喜心理也常使作案人放松警惕,忘乎所以地取下手套;作案接近尾声时,作案人急于逃离现场,在松懈的心理影响下,作案人往往也会取下手套。这样,在各种相关的客体上,均有可能留下犯罪指纹。 2、从作案前踩点、潜伏、藏身处寻找发现。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多有踩点和潜伏的过程,此时他自认为作案尚未开始实施,往往忽视对自身的伪装,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戴 手套。因而,在他踩点、潜伏、藏身及过往通道处所接触的物品如楼梯的扶手、桌柜的表面乃至所吃食物的包装袋上,都有可能留下指纹。 3、从现场的遗留物、作案工具上发现寻找。犯罪分子在作案时虽戴了手套,但在作案前接触随身物品、准备作案工具时,一般不会戴手套。因而,现场的遗留物、作案工具上大多能留下可靠的指纹。 4、从犯罪分子逃离现场后的清赃、分赃处寻找发现。作案得手后,为缩短在现场逗留的时间,多数犯罪分子会携赃物迅速逃离,选择一个僻静的地点进行清赃、分赃。因此时已远离作案现场,犯罪分子的紧张心理已放松,在清点赃物时一般不会再戴手套,因而在此处犯罪分子可能接触的物体及被遗弃的部分被盗物品上,往往能发现犯罪指纹。 这里只是简单地总结,希望大家补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