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第一弹《枪弹痕迹检测》
 作者:残雨画桥打开残雨画桥的博客  人气: 4466  发表于: 11年11月18日15点38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1。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不同
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当子弹上膛以后,弹壳底面就同指示杆端顶抵,此时,就会在弹壳底面击针头痕的正上方,留下指示杆痕迹。(枪机后座会加深这种痕迹)各种枪支指示杆的形状、大小与击针的距离等都不一
样,其反映的痕迹也不相同。
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一、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的一般形状,(园的、椭园的、方形的、锥形的,平面的)击针头的“舌痕”是击针头痕的次生痕迹。一般留在击针孔痕边沿的正上方或稍偏于左右两侧。形成击针的舌痕,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枪管活动,它被结合轴连结在底把上,发射时枪管发生活动;另一个是击有强制作用。即击打击击针后,还能紧贴击针不立即缩回,因而形成了“舌痕”。有时留下明显的舌痕,有明不明显。
二、弹底窝痕迹:(即:后膛痕迹)是生产加工和使用、擦拭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痕迹特征。(属于印压作用形成的)。弹底窝上的痕迹,有时也会产生次生痕迹,这是由于弹壳底面与弹底窝发生印压作用后,还产生了微小的滑动,次生痕迹留在上层,初生痕迹留在下下层,应注意识别。
三 、膛内壁痕迹:子弹击发后的高温高压,使弹壳体受热膨胀,就会同弹膛内壁胀紧。此时,弹膛内壁如有生产加工的特点或使用、擦拭、锈蚀等条、块点状特征,就会在发射过程中形成印压的痕迹。
四、烟垢特征
抛壳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
一、拉壳钩痕迹:子弹在上膛和排壳的时候,拉壳钩就与子弹底座的棱边、后边缘、前边缘、底槽等部位发生抓拉的作用而留下了拉壳钩痕迹的 要特征。有的呈长凹形,有的呈凹点形,有的呈点块形。
二、抛壳挺痕迹:也叫排除器痕迹。当弹壳被拉退到抛壳挺所在位置时,在弹底面边缘某处,就与抛壳挺碰撞,弹壳就被抛出,同时留下了抛壳挺痕迹。抛壳挺痕迹是印压作用形成的,一般比较明显。可以用来检验的特征有:位置、(左方的,左下方的,右方的,右下方的,下方的,上方的)形状和大小(直角形的,园孤形的),锐角形的,长方形的,斜方形的,括号形的的),抛壳挺痕迹各边的长短,交角的大小,抛壳挺某部位的缺损,内部的凸凹,痕底、痕痕壁、痕迹口沿的细节特点。确定拉壳钩、抛壳挺痕迹的互相位置,常用方法是:(1)如果有击针舌痕或指示杆痕,可将它们对准12时位;(2)可在弹壳底面两个不同的半园上去发现它们各自的位置。按物理作用的要求,拉壳钩、抛壳挺的位置,大多数分布在不同的两个半园上,便于抛壳。拉壳钩痕多在上半园、右半园,抛壳挺痕多在下半园、左半园。所以找到一处痕迹后,便可在另半个园上找到另一处痕迹。(3)放正抛壳挺痕迹的方位。抛壳挺痕迹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图形,将其印压的某一棱边,直或平行放置后,使痕迹的图形直立,常可在另半个园的弹壳底槽里、棱边上,发现拉壳钩痕迹。例如国产五一、五四手枪的射击弹壳上,如果只见到击针和抛壳挺痕迹,应将抛壳挺痕放正后置于8时位处能见到,少数的可留在4、12时位处。
(一)1。拉壳钩痕迹在三时位,抛壳挺痕在八时位,向右排壳,抛壳挺痕呈倒直角三角形, 垂边较长,如:中国的“五一”、“五四”。
2。抛壳挺痕迹留在近九时位,呈方、矩形,拉壳钩痕在2~3时位,向右排壳,如中国“六四”手枪 。
3。抛壳挺痕迹留在六时位,呈“一”字形,拉壳钩痕留在12时位,向吓趴堑模 纭爸泄 奈澹笆匠宸媲埂*4抛壳挺痕迹留在8~9时位,呈三角形,矩方形,拉壳钩痕留在12~3时位,向右排壳的,如中国的“五六”式步枪、冲锋枪,“六三”式步枪。
5。抛壳挺痕迹留在8~9时位,呈半园形,拉壳钩痕迹留在2时位,向右上排壳的,如中国的“五四”式冲锋枪。
6。抛壳挺痕迹留在4~5和7~8时位,呈直角或半园形,拉壳钩痕迹留* 在12时位,向上排壳的,如小口径运动步枪,手枪。
7。抛壳挺痕留在7~8时位,呈锐角三角形,拉壳钩痕迹留在2时位,向向右排壳的,如中国“六四”式微声冲锋枪,“七七”式手枪。
8。抛壳挺痕迹留在12时位,呈方矩形,拉壳钩痕留在6时位,面积较大,且有半园形压痕的,如中国“五六”式轻机枪。
9。抛壳挺痕迹留在9时位,呈长方形,拉壳钩痕迹留在3时位,向右后转向上排壳的,如:中国“五三”式步骑枪。
三。抛壳口痕迹:弹壳在被排除时,一边由拉壳钩抓住壳底座迅速后退,一边被抛壳挺顶撞底座边缘,弹壳就向拉壳钩一方倾斜,接着就被排出枪外。当弹壳最后脱离拉壳钩时,壳身、斜肩、壳口附近等部位,都可能碰在枪机的抛壳口或盖板两边沿或拉壳钩另端的棱边等处,以致留下了抛壳口的痕迹。这种痕迹,多呈横斜形短线、点状,留在拉壳钩附近的壳体上。
对弹孔和射击残渣的分析
一、判断洞孔是否为弹孔
(一)根据被射物上的痕迹特征来分析
如果子弹射在玻璃上,它就形成了明显的枪击弹孔,其特点主要有:1、形成由入口向
出口逐渐扩大的喇叭形洞孔,出口一面玻璃屑层层剥落,呈坡面。2、弹孔周围辐射状裂纹明显、稠密、较短、弯曲度大。3、同心园花纹密集于弹孔周围,用膛线枪支射击的,同心园纹更为密集、面大。用石子投掷、弹弓弹击玻璃形成的特征就不同:1、洞孔多呈不规则形,一般洞孔较大,有时不穿透,2、辐射裂纹较长、较直、较稀少,3、同园纹分布较少,有的还离孔较远。4、喇叭形口玻璃碎屑的剥落,相对少些,坡度也小。如果子弹穿射人体,会出现冲撞轮和擦拭圈特征。子弹贴近衣服射击,还会出现扩裂和撕裂的特征。
(二)根据弹孔周围有无射击残留物来分析:在弹孔入口的周围,只要较近距离发射,
就会留下褐黑色的烟垢、火药粒、金属屑等射击残渣,这是别的械具不能遗留的。
二、在人体上射入口的主要特征有:
(一)射入口通常呈园形,周缘比较光滑。如果弹头变形或射进时翻转,能造成不规则
形的射入口。
(二)因人体皮肤、肌肉等活体组织的韧性大,且有生活功能,当弹头穿射人体时,与
皮肤撞擦,造成了表皮的擦伤,加上弹头的旋转射进,会在弹孔周围边缘,形成宽约约
一毫米齿形收缩的冲撞轮特征,又叫挫伤轮,皮肤边缘缩卷,内凹。
(三)由于弹头穿射皮肤时,弹头外壳表面的烟灰、尘土、枪油等污秽物,在高温下旋
转穿入人体,致使冲撞轮内缘常出现一圈褐红色的卷曲状的血糊痕,这就是擦拭圈。这
种特征是伤口处氧化炭、硝烟和人体血红蛋 白结合的颜色反映。
(四)近距离射击时,在入口周围甚至创道内壁,还可见到烟垢、火药粒等射击残渣和
火药灼伤特征。皮肤上多呈散在性点状皮下出血,有时还可见到体表的毛发被烧焦。
(五)贴近射击时,射入口常炸裂或扩裂,入口大于出口,入口部位呈囊状创腔。但较
远距离的射击,由于皮肤机体的弹性收缩,一般的弹孔直径稍小于弹头直径。
(六)射入口处,有时能发现毛发、肌体碎块,衣服碎片等附着物。
(七)射入口处取得的射击残渣,其铜、铅、钡、锑等微量金属无法元素的含量,较出
口处为多,可用原子吸收光谱检验,现代组织切片检验,也可见到残渣分布和损伤变化
,其出入口有异。
(八)射入口多呈弹孔缺损,难以合拢。
(九)枪口贴紧人体发射,有时可见到枪口的压痕。
射出口的主要特征有:
(一)通常较射入口为大。(但贴近射击,弹头翻转射出等除外。)
(二)弹孔出现缺损的较少,多呈星芒状裂开。有时也可出现角形,条带形出口,但多能合拢。
(三)常能见到血肉组织外流的现象,且流量较入口处多些。
(四)没有冲撞轮、擦拭圈,一般见易不到射击残渣的反映。
(五)如果弹头在体内炸裂或击碎骨骼,有时可出现几个出口,(其中有的是碎骨造成的次生洞孔)但形状很不规整,大小不一,有时在出口边缘处可见到骨屑。
(六)可结合骨骼上弹头出入口的特征,综合判断。
三、在纺织物上
射入口的主要特点是:
(一)弹孔边缘擦带较明显,纤维断裂,仍较正齐,略向内卷,多呈灰褐色。
(二)近距离射击时,入口周围有较明显的射击残留物。接触射击时,不论衣服内层有无衬垫物,多形成“T十”字形的撕裂,有衬垫物时,裂纹较短些,裂纹的纤维多指向出口。
(三)弹孔中心多呈缺损,发射越近,枪支威力越大,缺损越明显。
射出口的主要特点是:
(一)一般见不到擦带和射击残留物;
(二)裂纹的纤维向出口边外翻卷曲,(但易受风力、人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孔沿略有外突现象。如在较近距离射击,在薄层纺织物的出口一面,易见到火药
粒、金属屑等“小尖”状突起,指向出口。
四、在玻璃上
入口的主要特点是:
(一)入口较出口明显为小;
(二)入边缘平整、光滑;
(三)辐射裂纹的断面弓形纹汇集点,指向入口;
(四)辐射裂纹的末稍纹较短些;
出口的主要特点是:
(一)洞口大、呈喇叭口;
(二)洞口边沿玻璃屑剥落多,
(三)辐射裂纹的断面上的弓形纹的散射端点指向出口;
(四)辐射裂纹的末稍纹较长。
五、在铁皮上:
射入口的特点是:
(一)弹孔边缘光滑,略向内凹;
(二)口沿有时有些光泽,见不到细小裂纹;
射出口的特点是:
(一)弹孔边缘呈锯齿形或花瓣形;
(二)口缘的锯齿碎片外翘;
(三)在外翘屑端有时能见到弹头撞击痕迹。
六、在木板、竹片上
(一)入口周围常能见到擦带,近距离射击时可看到射击残留物;
(二)入口一面的弹孔边缘略向内凹;
(三)入弹孔较小,形状一般较园整;
(四)出口一面弹孔面积大,不规整,孔缘呈明显的崩裂状;
(五)出口一面见不到擦带和射击残留物;
(六)出口处常能见到折裂的木(竹)荐屑外翘。
七、在骨骼上
(一)入口的弹孔面积小,
(二)入口的弹孔边缘光滑,平整,如果呈放射塌陷形粉碎性损伤,则入口处凹陷较明显。
(三)出口的弹孔面积大,
(四)出口的弹孔边缘骨屑剥落多,呈坡面。
八、在厚纸上
(一)入口一面,能见到近距离射击的残留物;
(二)入口一面的弹孔小,边缘较光滑;
(三)出口一面弹孔大,形状不规正 ;
(四)出口的边缘比较毛糙,纸屑外挤;
(五)出口一面见不到射击残留物。
九、在橡胶制品上
除了车轮内胎一般可以见到弹孔缺损外,在较厚的橡胶上,不出现弹孔缺损特征。在入口一面,常可见到稍浅色的击点,入口中心略向内凹。出口处多能见到一小碎口,不呈缺损,碎口处有时还可见到微量的碎屑外出。
十、在砖块石头上
弹头撞击砖块、石头,常常崩裂和反跳别处。此时,除在击点有时可见到弹头滑擦过的金属屑外,还易出现大块裂口,形成锥形洞孔,锥底部位一般为弹头击点,入口、出口较易分辨。
  • 上一篇文章:『推门之声』夜云讲座互动帖〖法医常识普及〗

  • 下一篇文章:技术交流第二弹《死亡时间判断》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蓝冰晶』于2011-11-20 12:01:00发表评论:
  • 同意楼上,其实我适合新手上路板块的。
    一直是新手,从来未上路……
  • 癫癫』于2011-11-20 7:21:00发表评论:



  • 【艾米在大作中谈到:】
    支持一下,其实俺觉得字谜灯谜版面更适合小雨。
    癫癫,我没在挖墙脚啊,嘿嘿~人才要各方面发展。其实我还是比较适合会客大厅的。啊哈哈哈哈哈。
  • 夜影羽翔』于2011-11-19 12:25:00发表评论:



  • 【张晨萧在大作中谈到:】艾米姐没有在挖墙脚,因为字谜灯谜版块面又不是谜题大全的。。。帮别人挖墙脚= =……啊噗我错了……
  • 张晨萧』于2011-11-19 10:23:00发表评论:



  • 【艾米在大作中谈到:】
    支持一下,其实俺觉得字谜灯谜版面更适合小雨。
    癫癫,我没在挖墙脚啊,嘿嘿~艾米姐没有在挖墙脚,因为字谜灯谜版块面又不是谜题大全的。。。
  • 艾米』于2011-11-19 0:57:00发表评论:
  • 支持一下,其实俺觉得字谜灯谜版面更适合小雨。
    癫癫,我没在挖墙脚啊,嘿嘿~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技术交流第三弹《血迹的鉴定1》[4806]

  • [转贴]从现场分析到犯罪重建与犯…[4310]

  • 每日小常识合辑下载专帖(12.09日…[3955]

  • 技术交流经典系列贴收集[10208]

  • 破案术小全[4062]

  • 名侦探必备 ★人人都可成为名侦探…[7505]

  • 【【【语文作文赏析】】】[4057]

  • 关于不可能密室存在意义的思考与…[3460]

  • 对死亡时间的神奇推断[4268]

  • 原创推理 阻力 助力 突破力[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