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中国侦探
开贴讨论《颜色讲义》
 作者:暗夜花儿开打开暗夜花儿开的博客  人气: 4776  发表于: 12年05月08日10点58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终于看完了颜色讲义,没想到一本240页左右的书竟然接连看了三天。(我看《脑髓地狱》也才用了三天,而且《脑髓地狱》我读明白了,这部小说反而没有全明白)

首先,感谢文泽尔兄的慷慨赚书。

原本一本200多页左右的书,没想到却接连读了三天(《脑髓地狱》我也才花了三天时间读完)。

第一天看了前两篇,第二天看了第三篇和第四篇的一半,今天看了剩下的。在读到最后10~20页左右时,有一种胸闷、烦躁、眩晕、想要呕吐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操蛋了。

其中读得最清楚明白的是《红色讲义》,36种解答都很清楚明了(以前在《最推理》上读过此篇)。这是一种一边给出题目一边猜想解答,然后再加限定条件,再解答的模式,前后竟然高达36种解答。(作者已经用序号来表示了,不用自己数)

其次是《橙色讲义》,这篇里用一种类似长诗歌一样的形式讲述了一件带有魔幻灵异的事件。和另外三篇不同的是,这篇里加入了魔法情节(另外三篇没有超现实情节),七个人受到诅咒困于某个村子里,然后想出某个办法逃出升天。这篇里有人死了、有人消失、还有人一半消失一半死了。这篇还设置了“挑战读者”,也是与传统本格最相近的一篇。

再次是《橘色讲义》,一边出题目一边讨论解答,有关鸽子的部分竟然花了十多页的篇幅来讨论,反倒后面人物消失却两页带过。这篇是篇幅最长的(等于前面三篇总和),读得也是最辛苦的。里边提到的:费兹奇五十四条魔术基本诡计元素,非常NB,可以做为创作推理小说的诡计参考。

最后说说《白色讲义》,读这篇完全被绕着走,说实话我没有读明白。

读文泽尔的小说,如果不打算彻底研究的话,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用在意很多细节,比如说某个绳结的打法是怎么样等等,只要读着要一种阅读感受即可,这样阅读起来还能够轻松一些。
  • 上一篇文章:《终极密室杀人法则》(完美收藏版)上市,请大家多多支持!

  • 下一篇文章:大姑娘上花轿——评马天《七分之一生还游戏》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kenshin』于2013-4-11 7:53:00发表评论:
  • 呵呵,我是说呢,好多帖子都被翻出来了...
  • 暗夜花儿开』于2013-4-10 21:41:00发表评论:
  • 多谢Kenshin兄,这个贴子是一年前贴过来的了,不知道为什么又被人挖了出来。我也快记不得小说的情节了。
  • kenshin』于2013-4-10 15:15:00发表评论:
  • 很多年前看的了,具体的细节我已然记不清楚了...把当时的书评附上,供暗夜兄参考

    《橙色讲义》:复杂的谋杀艺术

    终于等到了《橙色讲义》的电子文,文泽尔兄又一次以哲学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逻辑与令人无法揣测结局心理的关系,只不过这次的故事要复杂地多。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文泽尔文笔的细腻:丝毫不吝啬细节处的刻画(如果能够多加注意,我们可能更接近真相,简单的道理往往要比哲学复杂得多)让故事里参与讨论的人物在读者的内心深处留下印象,这是文章能够获得成功唯一的途径了,因为我不能保证所有的读者都会有兴趣读完那首比较古怪的叙事推理诗。
      
       虽然文兄多次强调,推理小说中“毁灭与重订规则之模型”的关系和功用,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只是为了满足某个诡计二必须营造出一个平台的需要。换言之,想出一个诡计,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它,无论它在现实是否可行。
      
       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操作却非常烦琐。我记得在看《白色讲义》的时候,就曾经和文兄探讨过以理性对话形式述说诡计的利弊:情节推动的速度也许并不被读者所认可。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字表现力作为支撑,即不断地让情节跳跃起来,让人物和他们的对话能够在纸上存活下来。
      
       这一次,文兄选择了“诗歌”这个载体,这在我看来,其实验性已经超出了我太多的想象。倒不是要把它和古希腊史诗相提并论,也不会与我们所熟知的《长恨歌》或者《孔雀东南飞》进行分析研究。只是,诗歌的艺术性在于它的表现力更容易为人传唱,无论是流传还是欣赏,诗歌的独特性超过了所有的任何形式的文本。但是,如果是把推理融入小说,这个,也许根本没人想过……
      
      
       文兄做到了,虽然八字一言让人语感上会难以习惯,但是《天下不老的尸体与不死环境》(西方篇)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最初以为这是某位魔幻小说家的散文集),把自由的叙事融入高难度的等言诗(其实诗歌也可以自由一些,至少橙讲中那样的规模,我可能误解是哪位不知名诗人的翻译作),这需要极高的语言技巧和耐性。事实上,在诗句的语言上,文兄做的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甚至我觉得它还不如更为平实的小说语言。不过当我看到文兄结尾的雄心壮志后,我突然又有所期待,隐藏在诗句中字里行间的杀机和诡计,也许更能激发我的兴趣也说不定呢。
      
       最后说说《橙色讲义》作为系列文让人担忧的一个隐患,白色是雪,红色是血,这些都是极其容易让人感知或者是进行视觉化思维的主题因素,最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确切正是颜色的代表。可是《橙色讲义》中的颜色却被文兄有意提出的假设和突破读者固定思维的边界所淡化。私认为这样的效果并不是热爱颜色讲义朋友们所希望看到的。
      
       尽管无论从诡计的核心还是我所期待的橙色讲义更大的不可思议地多重结局上颇有些失望,但是文兄的两个尝试确实值得称道的。我想如果能够再多加一些评注,诗歌的魅力可能会更加显而易见。
      
       谋杀的形式可以简单,同样也可以复杂。简单得令人浮想联翩,复杂得令人瞠目结舌。但是,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都希望它能带来我们所期望不到的艺术表现。这不单单是诡计的高超或者结局的意外,还有更多的可能,只要敢想象,我相信文兄会为我们带来更多令我们无法想象的华丽艺术。

    《红色讲义》:意识流推理小说的尝试

    很高兴能看到文泽尔兄的《红色讲义》,和我期待的一样,有着丰富学识与哲学内涵的文兄一定会在文中把这些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白色讲义》一样,文泽尔在构架上选择了一种与一般推理小说完全不同的叙述模式——通篇在对话讨论中进行。起初我只是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在模仿诸如:密室讲义、毒杀讲义、不在场证明讲义一样对于推理小说中的关键核心诡计进行技术上的探讨和总结。但如果仔细品味,却有稍许不同。文兄在颜色讲义系列所运用的讲义方式更像是一种自我潜意识对于技术方法的表现。
      
       如果注意到文泽尔在小说人物名字上的设定,也许会有更多的看法,这不仅仅是一篇无聊的技术归纳整理,而是带着某种思想完成的特定作品。请注意这个名字——杜拉斯·普鲁斯特。
      
       这很容易让我想到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这位伟大的法国意识流小说大师,《追忆似水年华》细腻美好的憧憬又重新浮现在我的记忆深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美丽的重逢。意识流小说并不能称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流派,但在我看来,它却有着独具自我风格的深层内涵。虽然对于意识流小说我知之不多(实际上只看过《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但是通过与《红色讲义》之间的对比,却可以得到很多证明文泽尔在进行一种推理小说模式上努力突破的线索——意识流推理小说的尝试。
      
       《红色讲义》所指的红色即为血的颜色,旨在做关于血泊消失或者是不消失的研究。文中的杜拉斯·普鲁斯特根据对于血泊的层层限定,让讨论朝着不断颠覆前面的结论的方向前进,正如每节标题下方的英文谚语一样,总总限定后的讨论变得不可思议却又符合逻辑。最为关键的地方不是在于文泽尔罗列了多少种关于血泊消失或者是不消失的可能,而是有关限定的发生,宛如诗歌一样随着自己的潜意识的活动不断附加。
      
       文泽尔兄用意识流惯用的从“外”向“内”的方式进行着血泊的研究,忽略推理小说常有的总总背景与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刻画关于“动机与方法“等推理小说核心的技术问题。”这是一种抛开外壳研究内心的尝试,也是一种理性对于核心进行实验的讨论分析。它与密室讲义、毒杀讲义、不在场证明等此类在长篇小说中出现的总结不同的是,它出现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一个现成的奇怪的难题,而是随着自己潜意识的思维虚构出来的关于“可能性”的技术方法而已。
      
       《红色讲义》通过独特的36层解释让一个关于血的讨论得以圆满结束,在结语中又刻意以“橙色的灯箱”为噱头让读者浮想联翩,真是一个狡猾的作者啊……
      
       尽管在看完后记后对于“讨论式推理”所表达出来的意义不能有所深层体会,但是在模式上,在创作的思想上,却完全可以找到文兄有意或者无意与“意识流”相关的种种痕迹。
      
       最后,纯技巧上的讨论让人难以入笔评论,处处都可能影响还未阅读的朋友们,所以只好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请文兄见谅。另外,仍然期待颜色系列还未完成的其他作品。毕竟,有了文兄的总结之后,对于其他想写推理小说的朋友来说,有益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 如鱼饮水』于2013-4-10 10:12:00发表评论:
  • 木看过,伤不起,飘过……
  • 红晓微』于2013-4-10 10:10:00发表评论:
  • 的确很伤神,幸好前面的白色还是比较好读的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女写手的七宗罪[4960]

  • 【聚焦2】-原创小说、谜题综述研…[4065]

  • 水镜评论之雷米《心理罪——教化…[6169]

  • [原创]中国侦探小说——霍桑(辩…[4826]

  • 《冷钢》:我的热爱能走多远[3443]

  • 言过其实的艾西恩《碎便士》(未…[5800]

  • [转贴]杨恒均:中国再也不需要小…[4546]

  • 【长期话题1】:十字路口的中国本…[6213]

  • 《悬影书评》第一期:剖析雷米与…[4438]

  • 鲜血讲述的真实故事——《我是法…[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