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的挑战---《五条红鲱鱼》读后(不泄底) 这是我阅读的第二本多萝西.塞耶斯的作品,第一本是《谁的尸体》,读后印象不深,只影绰地记得似乎该书古典推理风格很稀薄,总体感觉更像是当代的犯罪小说。而当本书《五条红鲱鱼》的书名中固有性的本格特质微妙地触动了我眼底的视神经杆和视神经锥时,华丽而又切题的封面(新星出版社版本)反而在我做出阅读决定的过程中退居其次。 ------------------ 同质的挑战 ------------------ 埋设红鲱鱼,然后从中推理出凶手,是古典推理中对推理爱好者这些敏锐猎犬屡试不爽的缱绻之槛。众名家都有运用此手法的代表作,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虽然本作表面也只是延用了这个古典本格推理的经典定式布局,但是由于本作红鲱鱼设置的特点,给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许多作品中,红鲱鱼不止五六条,但是每条红鲱鱼都各不相同,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家族,有着不同的年龄、辈分、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格特征等,这样每条红鲱鱼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但是本作中,多萝西·L. 塞耶斯的几条红鲱鱼,有着相同的性别、不显著的年龄差别,居住在同一区域,有着完全一样的职业(画家),业余有着相同的爱好(钓鱼等),经常混迹于相同的场所和区域,甚至被怀疑的谋杀动机也差不多(当然有一位的动机稍显不同)。因此,一眼看去,似乎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其它方面都是那么雷同。为了让每条红鲱鱼都有谋杀死者的动机(不管这个动机是否充分),作者主要通过第一章中酒吧聊天的只言片语告诉读者,每条红鲱鱼都与死者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在之后很少提及。因此,每条红鲱鱼似乎都只是被人物名字符号化了的推理要素,而这些符号化了的推理要素之间的区分度似乎无法满足读者阅读推理神经的娱乐要求,因此,许多读者会觉得人物不鲜明,或者是需要花点力气才能区分谁是谁。 ---------------------- 炫博的零测度 --------------------- 由于红鲱鱼多方面的同质化,作者必然要设置推理的破冰之钥。小说开头就提到了包括死者和红鲱鱼在内的绘画风格不同,让我对于作者可能的油画技法的炫博介绍和每个人画风区别的巧妙布置有所期待,最终的推理虽然也涉及到了这方面,但是其实与油画知识关系不大,关键部分的推理其实可以归属为日常推理,然后这些日常推理的推理点密度就当今的读者看来,显得比较低了。 ---------------------------- 粗犷飘逸的时刻表 ---------------------------- 除了日常推理的要素外,本作以大量的篇幅布置了一个时刻表诡计。日本的时刻表推理的地理延伸可以很广,水陆空多栖线路也可以相互纠结。因此本作中多列火车以及多种交通工具的运用,从现在角度来看,也不会觉得过于惊艳。同时,本书的多条时刻表线路的分布地理属于比较松散的,时间上的浮动范围也不是很苛刻,而最后该时刻表诡计的破解也相当的直截了当,因此看惯了日本精致纠结的时刻表,本作的时刻表属于比较粗犷的类型。但是,由于地理名词的不熟悉,同时本书也没有线路地图,而本书的时刻表又牵涉到一些支线,并且对于这些时刻表的描述在书中也比较分散,因此读者想要完全抓住书中时刻表推理的思路,也是要费点神的。 ---------------------------- 多重解答的不重叠 ---------------------------- 本书在设置了多条红鲱鱼之外,也设置了多重解答,但是阅毕全书,多重解答的兴味并不是很浓。本书虽然有多重解答,但是多重解答的答案只涉及了之前的部分线索,同时也只覆盖到了涉案的部分地区和时间,因此,虽然各版本的解答都有证据,也有推理,但是却没有散发出太多的逆转趣味。其实,每一个解答版本更像是整个案件的一个碎片或一条直线,需要通过拼凑整合而不是逆转来解释整个真相。 总的来说,本书遵循了古典推理的框架,构建了融合了多个古典推理要素的故事,不过可能对于现在的推理读者,略显寡淡了。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