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狂的逻辑美——小卢评《法国粉末之谜》 作者:小卢
(不泄底)
说到“国名系列”,即使是不熟悉奎因的推理迷也会想到《希腊棺材之谜》这部经典作品。但事实上,在“国名系列”中还有另外一部足以与《希腊棺材之谜》竞争第一神作地位的、被大多读者赞为“挑战最强逻辑思维”的经典,它就是本文要论及的《法国粉末之谜》。 《法国粉末之谜》创作于1930年,比《希腊棺材之谜》的问世足足早了两年,而它也只是奎因继《罗马帽子之谜》之后的第二部推理小说。但令人佩服的是,奎因在第二部推理小说的创作中便已体现出高超的逻辑推理能力、线索布局能力、凶手行动的细节合理性的思考,以及对警察严丝合缝的办案程序的熟悉。虽然只是第二部作品,但其散发的光芒已让大多读者叹为观止,其水平也到了让其余推理作家望尘莫及的地步。当然,此时的奎因在文学艺术、语言深度、情节铺排以及可读性方面的钻研显得十分拙劣,这也是导致其作品无法收获更多更广的读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法国粉末之谜》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道有着小说长度、有着神一般精彩程度的推理题较为恰当。虽说如此,但瑕疵始终无法掩盖光芒的放肆照耀,这令它具备足够的资格在“侦探满街走、神作天天有”的黄金时期中处于一个根本无法动摇的不朽地位。 陈尸橱窗 小说开篇的描写绝对算不上吸引人,但在寥寥几页稍显无聊的铺排过后,突然出现于橱窗中的、极具画面感的尸体便在瞬间紧紧揪住了读者的猎奇心。尸体出现得实在太突然了,这种“突然”在一方面是因前文中毫无征兆的、看似无用的平淡描写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尸体出现的地点而造成的。 随着文化的发展,要在陈尸地点上制造意外性是越来越不容易的。橱窗藏尸——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点子,尤其是在恐怖小说或恐怖电影方面。不过据笔者小卢的了解,最初想到这个点字的应是埃勒里·奎因这两位伟大的推理作家。 橱窗与犯罪应该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但奎因的这种设定却打破了人们的常规思考,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带来了十足的戏剧性之外,更是融合到案子本身之中,成为破案必需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橱窗藏尸的设定最主要是为案件的发生、案件的侦破而服务,并非表面上的只为以新鲜感吸引读者而设定的一个点。它作为一条线索、一处疑点、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于小说之中,其对于整个逻辑推理来说,重要程度绝不比后文出现的其他线索(包括标志性的“粉末”)要低。 炫耀逻辑 逻辑推理一向是奎因的强项与卖点。在《法国粉末之谜》中,奎因将他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到了让人觉得是在炫耀头脑的地步了。不过即便读者会认为这种行为属于炫耀,也只能有佩服的份!而奎因在逻辑才能上的体现几乎成了本书的唯一卖点,同时也是最有力的支撑其神作地位的一大重点。 逻辑的精华在本书中绝不只有最后真相大白的那部分。或者说,纵使最后的推理让人拍手叫绝,却也比不上前文部分的精彩绝伦。在故事的发展仍未到一半时,奎因便已经在我们面前炫耀了一把毫无漏洞、有深度、复杂但条理极为清晰的演绎法。前文一大段的推理很完美地解释了某些疑点,却同时也引出了新的疑点。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小说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却也没有因这些推理而导致后文的真相解答难度降低。 而在“挑战读者”环节之前的推理还有一个十分大的作用,那就是将一些无法以文字方式被读者了解的线索通过文中埃勒里的推理直接道出其结论。毕竟一部小说中的线索不少,既有能转换成文字的,也有无法转换成文字的。奎因首先在挑战函之前利用了这些无法转换成文字的线索,最能体现其负责任的态度!!!而这一点也是其它绝大多数作家无法做到的……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凶手实行犯罪的具体过程并不是由凶手自述道出或由侦探自以为是地想象出来敷衍读者,而是实实在在地由文中的侦探埃勒里凭借对现场物证进行一番演绎三段论得出。埃勒里仅仅利用了现场的几条线索便能凭借一环接一环的、无可挑剔的三段论得出凶手唯一合理、唯一能造成现状的犯案过程,甚至细致到具体的行动顺序,还有与其犯罪行为发生时相对应的心理变化,实在精彩!!!!! 毫不夸张地说,光凭借本书在前文部分的推理,笔者小卢便已确立其神作的地位,我相信大多阅读过本作的读者都会有这种心情。 最后的推理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归纳法的运用可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为证明一段归纳推理的正确,奎因不惜设置五条以上彼此各处于不同方面却互相有直接联系的线索,只为共同证实一个结论。而对于读者来说,奎因的归纳推理在总体逻辑结构上是绝对百分百地让人心服口服,当然还有佩服! 而在其余嫌疑人被奎因以“犯案必须符合的条件”逐一排除的那段也会让读者看得荡气回肠。奎因这种创作的难度不在于如何设置条件来让某人得到排除,而在于如何让排除的理由显得合情合理,不会让人在解答篇(水平更烂的话甚至会在谜题篇便已被读者识破)觉得作者是在明显地“为排除而排除”、“为逻辑而逻辑”。尤其是对于奎因这种具备“挑战读者”的最高信誉、却又钟情于以不同条件来排除其余人等的,难度更高!但奎因并不会让我们失望,《法国粉末之谜》中各处的逻辑都堪称完美。 “完美”也只是堪称而已,本作的最终解答到了该直接指出凶手的地步时却出现了一个败笔之处。让我气恼的是,这个败笔犹如一锅粥里的一颗老鼠屎,看似虽小却对整个作品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如果一锅粥里有一半都是老鼠屎的话,那我也许倒不会如此气恼,但偏偏在一锅美味的白粥被吃到锅底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颗老鼠屎,我可难以忍受了。在前面如此完美的逻辑之后竟会出现这一个十分低级的问题,实在让读者万分遗憾!不过,这一处虽属于无法被忽略的硬伤,但其坏影响是根本无法撼动本作地位的,请大家放心阅读!(鉴于会泄底的原因,在此就不多说了。顺带提一下,千万不要手贱翻开最后一页,因为奎因在本作中将最大的悬念一直藏到了最后——在推理过程中一直没有道出真凶的身份,直到整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才将凶手的名字揭示出来!) 坦白线索 《法国粉末之谜》是小卢我个人认为的在奎因作品里线索设置最明显、最容易被读者察觉到的一部。本作拥有推理题最大的特点,亦即文字皆为破案服务。因此,若不提前说它是一本小说,大概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一道推理题。确实,这就代表了本作在文学性方面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在整部作品的“美”之方面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反而换来了在作者与读者竞争时必须保证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奎因负责人的表现。而在本作中,这种表现还多添加了一种占比重最大的元素——自信。 这次,奎因的自信不仅体现在对读者的挑战中。让人最有感觉的,应该是本作的线索设置与分布。 《法国粉末之谜》按照调查场地的变换而分成了不同的章节。每一道重要线索皆被平均地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每到一个场景、每发现一个线索,埃勒里总会毫无遮掩地指出它的存在,而作为作者的奎因也毫不吝惜地为这条线索加重笔墨。读者能够轻易发现这些线索在描写的细致程度上与其它无用信息的差距。而且,这些线索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也是公平、客观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或文化的诧异而受到当代中国读者的挑剔(当然,除了我在前文提到的那一点硬伤之外……)。 这种揭示线索的方式是作为推理作家的极度自信的表现,也是一处值得我们这些正统推理写手学习的地方! 本书也有设置红鲱鱼,虽然红鲱鱼的设置有一些问题,最后没有解释它的存在。但它在本作中的作用只是加强悬念而已,是否存在绝不影响读者按着正确的思路去推理。 各位赶快来挑战奎因吧!这两兄弟可是在向21世纪的你挑衅呢——当线索皆如赤裸般站立在你面前时,你真的能变聪明吗?也许,真的只有上帝和埃勒里才知道答案! 君若沉醉于逻辑推理之美妙,又因何碍于其文学性之缺陷? 祝狩猎愉快。
本文作者:小卢 另附: 我的朋友乐子(@推理研究小店MysteryRshop)在微信开了一个集评论、吐槽、原创于一身的公众号。包含金牌推影厅、佳作推荐室、推理乱侃堂、吐槽小黑屋。更多精彩内容,推理谜们不要错过……微信号:Mysteryshop! 小卢倾情推荐~~~ 二维码如下~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