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埃勒里·奎恩--美国推理小说的巨人(原创力作)
 作者: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人气: 3702  发表于: 01年07月11日16点11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埃勒里·奎恩--美国推理小说的巨人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被认为执美国推理小说的牛耳之人,安东尼奥·布彻(Anthony Boucher)甚至说:“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国推理小说的同义词。”埃勒里·奎因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销量超过2亿册,其影响可见一斑。
埃勒里·奎因到底是谁呢?其实,他是弗瑞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和曼弗雷德·李(Manfred B.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合作的笔名。其实这对表兄弟也很有趣,丹奈是个思考型的人,而李则是个爱出风头的人,二人竟连对推理小说的创作思想也不尽相同,据说是吵吵闹闹了将近四十年。两人首次合作是在1928年。是年,McClure’s杂志社和Frederick A. Stokes 出版公司合办奖金7500美元的推理小说奖,二人遂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创作了《罗马帽子之谜》。原本首奖要颁给他们的,哪料McClure’s突然倒闭,新老板将奖颁给了别人,二人空欢喜一场,好在Stokes出版公司还是出版了他们的作品,买了8000册。以后,二人都辞去了各自的工作,专心写推理小说。其笔下的主要人物即是埃勒里·奎因。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职业是推理小说作家,由于其父理查德·奎因(Richard Queen)是纽约警察局探长,从而涉足了侦探领域。埃勒里·奎因是个典型的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青年,戴夹鼻眼镜,拄着手杖,具有运动员的体魄,极富魅力。埃勒里·奎因讲话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诗文,爱好收集古书,有很深的文化修养。他的配角是其父理查德·奎因。他较之华生式更具特点,他是一个有着冷静头脑,一丝不苟的老人,常与儿子发生争执,甚至闹的不可开交。而塑造的另一位大侦探形象是哲瑞·雷恩(Drury Lane),第一次登台是在以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的笔名于1932年发表的《X的悲剧》一书中。书出之后,这两个爱搞鬼却颇有生意脑袋的年轻推理小说作家,还自导自演一场奎因和罗斯的战争,相互揭短,尖酸的攻击对方小说的弱点,三年后才揭开谜底,把美国推理迷着实的玩弄了一番。雷恩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员,退休后隐居哈姆雷特山庄,耳聋得厉害,但学会了读唇语。仅有关于他的四本书出版,并且于最后一本书中去逝。其人好引用莎剧台词。
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929-1935):此阶段更加注重推理本身,英国的色彩十分浓厚。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是“国名”系列和雷恩探案。其中最好的几部是《荷兰鞋之谜》、《希腊棺材之谜》、《Y的悲剧》、《埃及十字之谜》。
第二时期(1936-1939):此时埃勒里·奎因已经初步奠定了其在推理小说领域的地位,想涉足电影,爱情成分加重了不少,节奏也更加明快。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桃4》,被认为是对“好莱坞鼎盛时期的回忆录”。但作者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由奎因小说改编的电影并不成功,反而遭到奎因迷的反对,好莱坞只好作罢。
第三时期(1942-1958):这一阶段堪称奎因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埃勒里·奎因已经摆脱了英国侦探形象,朝美国化方向发展。《凶镇》即是这一阶段的标志,它被誉为“美国推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外,《九尾怪猫》被李认为是他最出色的作品。
第四时期(1961-1971):这时期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又转向第一阶段那种解谜式的推理小说。最好的作品是《另一方的玩家》(1964年埃德加奖提名)。《脸对脸》、《然后在第八天》也属于这一时期。
埃勒里·奎因是“黄金时期”(the Golden Age of mystery fiction)的重要作家,属于第三代侦探小说家中的古典浪漫派(亦称“直观主义派” 【intuitionist】)。此时推理小说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和范·达因(S.S.Van Dine,代表作《主教谋杀案》、《格林家命案》、《金丝雀杀人案》)等人创立了相对完善的长篇写作手法。埃勒里·奎因被认为是范·达因的追随者。的确,早期的埃勒里·奎因不乏范·达因笔下怀勒·范斯(Philo Vance)的身影。场景神秘甚至恐怖,探案时大量引用诗文,侦探是实干家兼缜密的逻辑家,不时将某些小结论扔给读者,希望读者在事实中找出答案。在国名系列中几乎每书都有“挑战读者”,告诉读者破案线索已全部给出,希望读者破案。由于埃勒里·奎因爱卖弄学问,遭到不少人的不满,日本的坂口安吾(其作品《非连续杀人事件》获第二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就说过,奎因的小说很难令人愉快的读下去。但从奥古斯都·杜宾(Auguste Dupin爱伦·坡笔下的侦探)到怀勒·范斯都有这个毛病来看,不妨认为是美国古典推理派的一大特点吧。后来的作品显然想摆脱范斯的影子,节奏明快得多,情节更加扑朔迷离。于是,他取代了范·达因,成为美国推理小说的代表人物。
埃勒里·奎因的小说几乎涵盖了古典派所有经典性谜题。有密室杀人(《中国橘之谜》),有无头尸体(《埃及十字之谜》),有不可能犯罪(《上帝之灯》),有所谓万人嫌疑犯(《罗马帽子之谜》),有心理谋杀(《十日惊奇》),等等。并且埃勒里·奎因并不是以前的那种大侦探,他也犯错,甚至被罪犯耍过,见《希腊棺材之谜》、《龙牙》、《王者已逝》。所以,他更有亲切感和可信度。埃勒里·奎因也受到了充分肯定,他多次获得爱伦·坡奖(Edgar Allan Poe Awards),1961年获爱伦·坡“终身大师奖”。以写不可能犯罪著称的“密室大师”狄克逊·卡尔(John Dickson Carr)就曾给予《上帝之灯》较高评价。日本一份西方最佳推理小说书单上奎因有三本书进榜(《Y的悲剧》、《埃及十字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位列榜首。下面通过《凶镇》和《X的悲剧》来分析一下其小说的特点。
《凶镇》讲述的是埃勒里·奎因到莱特镇写小说,租了莱特家的房子。而这房子原本是二女儿诺拉的新房,但未婚夫吉姆却在新婚时不辞而别,一去不还。某天,吉姆突然回来。后二人又和好如初,不久之后就结了婚。一日,诺拉在替吉姆整理其原来的行李时,发现了三封信,上面是吉姆写给姐姐的,说他妻子于某日生病、病重、直至死亡,但信的日期都还每到。果真,前两封信皆应验了,都是砒霜所致,幸好每次诺拉都自救及时。期间,吉姆邀请他姐姐罗斯玛丽来家,他姐姐是个妖艳的女子。来后引起莱特家的不满,吉姆和诺拉也经常吵架,不赌博的他还经常去一地下夜总会,不停地向诺拉要钱。在第三封信预示的日子,莱特家请了不少人吃晚饭。埃勒里·奎因怕出事,始终盯着吉姆调酒。吉姆把一杯递给诺拉,诺拉啜了一口,正好吉姆的姐姐抢过诺拉的酒杯一饮而尽,却立即死去。警察局长达金坚持认为吉姆要害的是诺拉,并查出了那三封信,遂逮捕了吉姆。后来,诺拉因难产而死,吉姆也奋不顾身,随她而去。最后,埃勒里·奎因调查发现,吉姆买了一瓶含砒霜的鼠药,但不久又不见了,又买了第二瓶;吉姆的信是随他的行李一起从纽约带来的,在纽约时吉姆并不知道诺拉后来会成为他的妻子,那么信中所指的“妻子”并不是诺拉。到莱特镇的那个人并不是吉姆真正的姐姐,而是他原来的妻子,由于吉姆的计划被她发现了,所以来敲诈吉姆。那么,诺拉有可能拿走鼠药,而能够准确无误的让罗斯玛丽喝下砒霜的只有诺拉,前面几次不过是诺拉由那些信产生灵感所表演的。
《X的悲剧》讲述的是股票商隆斯崔在一次晚宴后和众人乘电车回家,在拥挤的电车上被人用涂有尼古丁的针刺伤后死亡。但从他上车到死亡这段时间里并无人下车。车上一警察命令司机关好车门,并让售票员去找警察。警察详细的搜查了电车和乘客,以及电车行进的道路,但没有找到凶器。后来警察收到一封匿名信,要在码头会面说出凶手,但却在码头发现一具损伤严重显是他杀的尸体,根据身体特点判定为电车售票员伍德。而隆斯崔的合伙人、当时也在电车上的德威特也在码头,并对原由不肯说出。德威特遂成为嫌疑犯被捕,哲瑞·雷恩指出德威特指关节上的伤疤未裂,而死者生前又与人搏斗过,若德威特是凶手则伤疤必裂,否定了德威特是凶手。德威特乘火车回家时又被枪杀在列车上,临死时用左手指绕成了一个X。雷恩判定凶手就是列车员,也就是那个电车上的售票员。只有售票员离开了电车,只有他有机会处理凶器。在码头被杀的人在两年前做过阑尾手术,而伍德五年内从未缺勤,因此被杀的不是伍德。既然伪装死去,那么他的嫌疑最大。德威特被杀时用左手做手势,而对一个惯用右手的人来说,右手一定在做什么。没有反抗表示对凶手没有防范,票在左边口袋又与用右手不符,判定是列车员所为。X则是他划票的记号。而死去的三个人全是凶手的仇人,他们曾陷害过凶手。
这两本书在埃勒里·奎因的小说中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凶镇》本身情节就很复杂,虽然矛头始终指向吉姆,但起伏不断,结局又出人意料。《九尾怪猫》、《王者已逝》等都属此类。而《X的悲剧》在第一起谋杀发生后基本可以定案,G.K.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的《隐身人》(布朗神父探案)与第一起谋杀很相似。利用的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事实。但在埃勒里·奎因的笔下这几起连环谋杀显得扑朔迷离,尤其是第二起谋杀。这正是埃勒里·奎因小说的妙处所在。与此相同手法的还有《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脸对脸》、《孪生之谜》等。这种手法不可谓不大胆,也许只有埃勒里·奎因才有如此手笔吧!
综合来看,埃勒里·奎因的小说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 注重推理,逻辑性强。善于在众多线索找出破案关键,或是在极少的信息中顺藤摸瓜,查出凶手。这些往往是读者所忽略的。解释公平合理,即使最不可思议的结局也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叹埃勒里·奎因的智慧。
二、 情节复杂,引人入胜。范·达因的两篇名作(《主教谋杀案》、《格林家命案》)都是连续谋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中波洛的问话占了相当份量。而埃勒里·奎因不仅仅靠连续的谋杀来使情节复杂化,更多的是靠事件本身的复杂和破案过程的扑朔迷离,《凶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案情的神秘(绝不是荒诞)也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三、 重视读者,向你挑战。这可以说是埃勒里·奎因独创的有点做秀味道的特点。埃勒里·奎因向读者提供足够的线索,让读者去遴选,去推理。这也是范·达因在“推理小说二十则”中所提出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作家是不会这样做的。埃勒里·奎因就敢于向读者挑战,并且还表现出“即使告诉你们所有的线索,你们也不见得猜得出来”的态度。这也应证了鲇川哲也曾说过的:好的古典解谜推理,其谜题要让大多数读者猜不到,但也不能所有读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设计的谜团太简单,做不到后者是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
四、 文学性强,性格鲜明。埃勒里·奎因的侦探小说不是血腥暴力的杂糅,其文学价值不亚于纯文学。拜伦的诗、拉丁格言、莎剧台词无不是点睛之笔。人物性格也十分鲜明。埃勒里·奎因幽默风趣、性感迷人、眼中时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理查德·奎因朴实坚定、一丝不苟,是位标准的警察形象。哲瑞·雷恩严谨求实,分析案情娓娓道来,使人误以为是在念莎剧台词。
奎因小说也并非一点瑕疵都没有,最大的缺陷是微小细节或证物往往成为破案关键,如《美国枪之谜》、《王者已逝》等等,这些作品埃勒里·奎因或采取增加故事的离奇性来加以补救或增加其他证据使之更有说服力。瑕不掩瑜,总体上来说埃勒里·奎因还是一个高产质优的作家。
埃勒里·奎因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主办的杂志《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一扫侦探小说给人的廉价粗糙的印象,至今仍在出版,遴选着每年的最佳侦探小说。1983年MWA(全美侦探小说作家协会)在爱伦·坡奖中设立了埃勒里·奎因奖,以表彰那些在侦探小说出版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世文版的《埃勒里·奎因现代侦探小说集》并未给出原著书名和年代,所以特地将奎因的大部分作品列出来:
奎因第一时期:
The Roman Hat Mystery, (《罗马帽子之谜》)1929.
The French Powder Mystery(《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 1930.
The Dutch Shoe Mystery, (《荷兰鞋之谜》)1931.
The Greek Coffin Mystery, (《希腊棺材之谜》)1932.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埃及十字之谜》)1932.
The American Gun Mystery, (《美国枪之谜》)1933.
The Siamese Twin Mystery(《孪生之谜》), 1933.
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短篇小说集(《疯狂下午茶》)1934.
o The African Traveller
o The Hanging Acrobat
o The One-penny Black
o The Bearded Lady
o The Three Lame Men
o The Invisible Lover
o The Teakwood Case
o "The Two-headed Dog"
o The Glass-domed Clock
o The Seven Black Cats
o The Mad Tea-party

The Chinese Orange Mystery, (《中国橘之谜》)1934.
The Spanish Cape Mystery, (《西班牙海角之谜》)1935.
The Tragedy of X, (《X的悲剧》) 1932.
The Tragedy of Y, (《Y的悲剧》) 1932.
The Tragedy of Z, (《Z的悲剧》) 1933.
Drury Lane's Last Case, (《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1933.
奎因第二时期:
Halfway House, (《半途之屋》)1936.
The Door Between(《生死之门》), 1937.
The Devil to Pay, 1937.
The Four of Hearts(《红桃4》),1938.
The Dragon's Teeth, (《龙牙》)1939.
The New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1940.短篇小说集(即世文版《上帝之灯》)
o The Lamp of God
o The Treasure Hunt
o The Hollow Dragon
o The House of Darkness
o The Bleeding Portrait
o Man Bites Dog
o Long Shot
o Mind over Matter
o Trojan Horse


奎因第三时期:
Calamity Town,(《凶镇》)1942.
There Was an Old Woman,(《从前有个老女人》) 1943.
The Murderer Is a Fox,1945.
Ten Days' Wonder, 1948.
Cat of Many Tails(《九尾怪猫》), 1949.
Double, Double, 1950.
The Origin of Evil,(《恶之源》) 1951.
The King Is Dead, (《王者已逝》)1952.
Calendar of Crime,1952.短篇小说集(《犯罪日历》)
o The Inner Circle
o The Presidents Half Disme
o The Ides of Michael Magoon
o The Emperor's Dice
o The Gettysburg Bugle
o The Medical Finger
o The Fallen Angel
o The Needle's Eye
o The Three R's
o The Dead Cat
o The Telltale Bottle
o The Dauphin's Doll

The Scarlet Letters, 1953.
The Glass Village, (《玻璃村庄》)1954.
Queen's Bureau of Investigation,1955.短篇小说集
Inspector Queen's Own Case, 1956.短篇小说集
The Finishing Stroke, 1958.

奎因第四时期:
The Player on the Other Side,(《另一方的玩家》)1963.
And on the Eighth Day,(《然后在第八天》) 1964.
Where Is Bianca? 1966.
Who Spies, Who Kills, 1966.
Face to Face,(《脸对脸》) 1967.
A Study in Terror, 1966.
Losers Weepers, 1966.
The Madman Theory, 1966.
The House of Brass, 1968.
Cop Out, 1968.
Queens Experiments in Detection,1968.短篇小说集
The Last Woman in His Life, 1969.
A Fine and Private Place, 1971.
  • 上一篇文章:布朗神父的智慧(译文)

  • 下一篇文章:侦探小说中的三大代表人物--福尔摩斯、波洛和罗平(原创)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hitachi41』于2001-7-11 16:11:00发表评论:

  • 充实、详尽。ellry兄文章真的是非常的有品味。
    呵呵……再说一句,我要转载。:h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popodian书评1《恶狼之夜》(作者…[3339]

  • 掌管钥匙的人--陈查理[3383]

  • 画作、谋杀、苏格兰风情——Saye…[3397]

  • 《杀人不难》——难的的是谁杀的…[3586]

  • 成熟与争鸣:民国的侦探小说创作…[10220]

  • 欧美短篇名篇欣赏之一——密室里…[5616]

  • 不公平的游戏——简评《死亡飞出…[3104]

  • 初心卡尔之四——歪曲的枢纽:传…[3034]

  • 推理小说技巧散论06[3036]

  • 拼图《谋杀村》(无泄底哟)[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