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作品列表
世界著名推理小说小列
 作者:hastings打开hastings的博客  人气: 27781  发表于: 11年12月29日13点48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我略略整理了一下, 大部分还是经典, 都应该看一下的...


《莫格街凶杀案》[美] 爱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 Tales, 1845)
坡是侦探小说之父。尽管他一生只写了约5篇侦探小说,但是却带出了后世数以万计的侦探小说大军。如柯南·道尔所说:“在(侦探小说)作家必须去走的道路上,他会看见坡的足迹总是在他的前面。”另外,在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方面,坡仍然是前驱大师。

《月亮宝石》 [英] 威尔基·柯林斯 (Wilkie Collins, The Moonstone, 1868)

柯林斯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月亮宝石》。沿袭自他的另一部奇情名著《白衣女人》的多叙述人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在本书中再次获得了成功。作为主角之一的克夫探长开始具有大侦探的气质。

《勒鲁菊案件》 [英] 埃米尔·加伯利奥 (Emile Gaboriau, LAffaire Lerouge, 1865-1866)

这本《勒鲁菊案件》出版于1866年(1865年在报纸上连载),是推理史上第一部真正长篇侦探小说。虽然加伯利奥笔下的主要侦探是勒考克警探,但是这部书中他仅是一个配角,主角是靠推理逻辑破案的业余侦探塔巴勒老爹。加伯利奥将案件动机隐藏于过去的秘密中的手法一直由后人延续到黄金时代以前。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 阿瑟·柯南·道尔 (Arthur Conan Doyl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1887-1927)

毋庸置疑的推理史上的绝对经典,甚至超出侦探小说的范畴,在全世界都妇孺皆知。福尔摩斯作为大侦探的典型成为后来无数侦探小说作家竞相效仿的模型。因此有人说:“每样事情都来自歇洛克·福尔摩斯。”

《“黄屋”奇案》 [法] 卡斯顿·鲁勒 (Gaston Leroux, Le Mystere de la Chambre Jaune, 1907)

这是少年侦探鲁尔塔比伊系列的首部侦探小说,这个系列一共6部作品,以此部最佳。这是一部精彩的心理密室小说。不论是在气氛营造,谜团设置,在当时看来都是一流的。今天的读者也不会因为它是近一个世纪前的作品而完全丧失新鲜感。

《螺旋楼梯》 [美] 玛丽·R.莱因哈特 (Mary Roberts Rinehart, The Circular Staircase, 1908)

莱因哈特以《螺旋楼梯》等书开创了“早知如此”流派,亦及后来的“女性悬疑小说”。本书以一位老处女为侦探兼叙述人,讲述了某个夏天发生在乡村别墅的奇妙案件。小说采用的是“故事线”的手法,诚然对于现在读者吸引力大大减低,但是它仍然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角落里的老人》 [英] 奥西兹女男爵 (Baroness Orczy, The Old Man in the Corner, 1909)

安乐椅神探的代表人物。“角落里的老人”坐在小店的一隅,几乎就靠着几张报纸,为宝利小姐讲述着一桩桩案件背后真实的故事。角落里的老人不需要将罪犯绳之以法,他只是显示自己的智力,嘲笑警察的无知。他是纯粹心智游戏的产物,解谜推理的终极结果。

《布朗神父探案集》 [英] G.K.切斯特顿 (G.K. Chesterton, Father Brown Stories, 1911-1935)

作为短篇小说黄金时代的产物,布朗神父是少数能够走出福尔摩斯阴影、自立门户的侦探形象。布朗神父宣称他洞悉罪犯的一切,因而能够了解真实的犯罪情况。他的大部分作品显得过于直觉化,但是在谜团设置和独创性手法方面这些故事有着很大的成就。

《特伦特的最后一案》 [英] E.C.本特利 (E.C.Bentley, Trents Last Case, 1913)

尽管本特利原本打算戏弄一下侦探小说,可是却写出了一部史上的经典之作,成为了长篇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前驱作品。小说特伦特去探寻百万富翁的死亡真相,不料真相如此狭小,错误却无边无际。首次将爱情元素带入侦探小说,而且融合地十分完美。

《神秘房客》 [英] 玛丽·贝洛克·朗蒂丝 (Mrs. Belloc Lowndes, The Lodger, 1913)

本书是关于“开膛手杰克”的作品。1888年伦敦白教堂地区妓女连续被杀案件不仅引起极大轰动,也成为日后侦探小说作家写作的资本。包括埃勒里·奎因在内很多作家都尝试把这个真实案件带入虚构小说,而本书因为开创了“心理悬疑”流派而受到史家的推崇。一对夫妇接待了一位神秘却出手阔绰的房客,可是当房客每次夜里外出的时间与城里发生凶案的时间相符合,那么...


《第三十九级台阶》 [英] 约翰·巴肯 (John Buchan, The Thirty-nine Steps, 1915)
早期间谍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能够得享大名,希区柯克居功至伟。与其看巴肯的原著,不如看悬念大师的电影(同名,或译“国防大秘密”),乐趣只多不少,又能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

《桶子》 [英] F.W.克劳夫兹 (Freeman Wills Crofts, The Cask, 1920)

克劳夫兹的《桶子》在史上意义非凡,它于克里斯蒂的《斯泰尔斯神秘案件》共同开启长篇小说黄金时代的大门。而且不同于当时收到冷落的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桶子》出版之后获得很大的成功。一只从法国运送到英国的桶子中出现了女尸,于是英法两国三位侦探展开了调查。克劳夫兹的作品大部分属于“写实流派”,对于侦查过程巨细靡遗,具有“体验追缉真凶、寻求谜团出路”的风味。

《钟敲八点》 [法] 莫里斯·勒布朗 (Maurioe Leblanc, Les Huits Coups de IHorloge, 1922)

勒布朗的亚森·罗平是史上著名的反侦探角色,作品具有很强的浪漫传奇色彩。当然有时候他也当侦探,这是小说的推理性就加强了,更加符合推理小说读者的口味。这本短篇集一般认为是罗平系列中推理性和谜团性都较出色的作品,这也是没选《813》的原因。

《没有钥匙的房间》 [美] 厄尔·德尔·比格斯 (Earl Derr Biggers, The House Without A Key, 1926)

陈查理系列的首部作品。尽管读者会觉得陈查理出场太晚,人物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小说的谜团还算是巧妙,书中的陈查理的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及惊人的直觉和推理也表露无疑。没有选择在西方评价较高的《中国鹦鹉》,因为尽管那本书具有东方神秘色彩,但是中国读者也许要说这是莫名其妙。

《陈查理探案》 [美] 厄尔·德尔·比格斯 (Earl Derr Biggers, Charlie Chan Carries On, 1930)

比格斯笔下的陈查理系列虽然仅仅6部,但是由于衍生出来的大量电影而影响巨大。陈查理的儒雅风度和精湛推理扫除了长久占据欧美读者对中国人的恐惧(这是魔鬼博士傅满洲留下的祸根)。个人最欣赏的还是这本《陈查理探案》,一个美国的旅行团做环游世界的旅行,却遇到一桩桩奇怪的命案,陈查理受苏格兰场老友所托,坚决要把罪犯抓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罗杰·艾克罗伊的谋杀案》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6)

克里斯蒂的成名作。尽管波洛在《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中首次登场,可是这个人物到了本书才真正走出了自己的办案路子,而且游刃有余。加之本书巧妙的独创性手法,因此奠定了克里斯蒂名家的地位。

《三口棺材》 [美] 约翰·狄卡森·卡尔 (John Dickson Carr, The Tnree Coffins, 1935)

卡尔在史上被称为“密室之王”,一生创作了超过80部长短篇小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描述不可能犯罪的。而提到卡尔则不能不提到《三口棺材》,这部小说包含多个不可能犯罪,其中的超自然气氛、密室杀人的不可能程度、诡计的精妙和破解过程的逻辑推理手法,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也就无怪乎这部名著常常名列不可能犯罪书单的榜首,也是推理小说书单中的常客。

《陈尸所里的女尸》 [美] 乔纳森·拉蒂默 (Jonathan Latimer, The Lady in the Morgue, 1937)

拉蒂默属于硬汉小说作家行列,可是他的小说中非常独特地包含了古典解谜小说的元素,甚至有数部不可能犯罪作品。小说中的侦探柯尔诙谐幽默,爱酒如命,非常富于趣味。而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妙语连珠,全篇充满了绝妙的黑色幽默。这也被认为是硬汉派从哈米特过渡到钱德勒的中间过渡。

《尼罗河上的惨案》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Death on the Nile, 1937)

也许得益于1978年改编的电影,不仅在欧美,而且在刚刚解禁的中国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部原著在1979年被引进中国,不断再版,波洛形象就此深入人心。虽然这不是克里斯蒂常写的“乡村别墅”类型,但是仍然是克里斯蒂的传统风格,所谓的“人人有嫌疑,各个不可能”。除了精巧的诡计,对几对爱人间爱情的描写,沿途风土人情的描述都有独到之处。


《无人生还》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1939)

恐怕这本书是推理迷最推崇的克里斯蒂的作品了。童谣杀人加上孤岛,的确是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构想。来到孤岛的人被困在岛上,接着一个个死去,凶手就在我们中间,可是谁是凶手?恐怖悬疑的气氛弥漫在整本书中,而谜底不读到最后也不可能知道,实在不愧是出自“侦探小说女王”之手的杰作。


《谋杀启事》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A Murder is Announced, 1950)
马普尔小姐探案作品。誰能想到这个打着毛线,总爱跟人唠叨圣玛丽米德那个小村庄的老太婆会是名侦探呢?于是,凶手一次次落网,马普尔小姐也声名远播,和比利时来的波洛抗衡起来。一则预告杀人的广告揭开了本书的序幕,接着谋杀就按时开始了。小说不仅有安排巧妙而复杂的谜,还有对英国田园风光以及人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克里斯蒂晚期作品的特色。

《金丝雀杀人事件》 [美] S.S.范·达因 (S.S.Van Dine, The Canary Murder Case, 1927)

范·达因的首部作品《班森杀人事件》一出版就打破了销售记录,紧接着的《金丝雀杀人事件》一出版就销售一空,在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书中的业余侦探名叫菲洛·万斯,是个艺术鉴赏家。本书是一桩密室杀人案件,讲述一位名女优被杀的案子。最后万斯通过打牌来探究罪犯心理的手法十分独特和巧妙。

《主教杀人事件》 [美] S.S.范·达因 (S.S.Van Dine, The Bishop Murder Case, 1929)

这是史上塑造童谣杀人模式的侦探小说,后来克里斯蒂即是受此书启发写出了《无人生还》。凶手模仿“誰杀了小知更鸟”的童谣,一个接着一个的杀人,凶手似乎是一个自称“主教”的人。范·达因崇尚解谜,小说中的凶手具有很高的智慧,设计的手法堪称一流,不过毕竟菲洛·万斯道高一丈,最后识破了凶手的诡计。

《血腥收获》 [美] 达希尔·哈米特 (Dashiell Hammett, Red Harvest, 1929)

抛开哈米特本人简洁明晰的写作风格不谈,哈米特结构谜题的本事在硬汉派作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本书是哈米特的长篇处女作,实际上是由三件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谋杀案组成,三个谜题都颇精彩,再加上哈米特擅长描写侦探和罪犯之间的斗智斗力,本作的可看性犹在《马耳他黑鹰》之上。

《马耳他黑鹰》 [美] 达希尔·哈米特 (Dashiell Hammett, The Maltese Falcon, 1930)

推理小说流派众多,旁支横斜,但解谜本格始终是正统,主流地位轻易动摇不得,唯一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礼的大概也只有哈米特和钱德勒撑起的硬汉一脉了。哈米特不是第一个写英汉小说的作家,但他是第一个给英汉小说注入文学素质和心理深度的作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推理小说的另一块战场。《马耳他黑鹰》,号称“胜过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说”的冷硬派第一名作,属于那种你可以不喜欢,却不可以不读的推理小说。

《瘦子》 [美] 达希尔·哈米特 (Dashiell Hammett, The Thin Man, 1934)

据说哈米特和福克纳在一次喝酒聊天时,福克纳不经意间流露出对通俗小说的轻视之感,哈米特当时没说什么,但回去以后不眠不休,把自己关在书房之内,写出了精益求精的《瘦子》。这部作品也是硬汉名作之一,不过说句老实话,这部作品还没有优秀到了会改变福克纳对通俗小说偏激看法的地步。

《杀意》 [英] 法兰西斯·艾尔斯 (Francis Iles, Mailce Aforethought: The Story of a Commonplace Crime, 1931)

艾尔斯的另一个化身叫安东尼·伯克莱,是一个在解谜推理领域响当当的名字。他的《毒巧克力命案》堪称黄金时代数学式推理的巅峰作品,而本书却是一部十足的犯罪小说,而且在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种二刀流且又都很有建树的作家真是少见。《杀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读者谁是本书的凶手,显然说明本书不是要读这猜凶手,而是看凶手。凶手如何精心设计,如何心慌意乱,最后来个人仰马翻。

《黄狗》 [比利时] 乔治·西姆农 (Georges Simenon, Le Chien Jaune, 1931)

西姆农是欧洲大陆为数不多的推理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四五百部小说,是高产的典型。他笔下的麦格雷探长系列超过100部,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麦格雷擅长抓住罪犯的犯罪心理,发掘案子的发生原因,在案子中流露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本书以酒商遭人暗杀为开端,是麦格雷的代表作之一。

《希腊棺材之谜》 [美] 埃勒里·奎因 (Ellery Queen, The Greek Coffin Mystery, 1932)

埃勒里·奎因的早期作品以逻辑分析见长,而此书则是此类的代表作。小说情节错综复杂,推理严谨巧妙,加上奎因惯用的“挑战读者”,使得此书堪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X的悲剧》 [美] 埃勒里·奎因 (Ellery Queen, The Tragedy of X, 1932)

个人认为胜过《Y的悲剧》,不仅是本书中拥有3个精巧绝妙的谜团(而且包含了一个密室杀人),而且它的解答正是奎因所说的:“一个高二的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代数只是,他就会发现这和解开方程式一样容易”。此外,这部书中也首次出现了被称为奎因代表性诡计的“死前留言”。


《凶镇》 [美] 埃勒里·奎因 (Ellery Queen, Calamity Town, 1942)
《凶镇》是奎因后期作品代表作,可以看出奎因从“推理问题”向“小说”的转变。文中透露出的自然主义风格令很多评论家和读者叫好。即便如此,作为一本优秀的侦探小说,它仍然具有传统的解谜特色:一杯酒中被人下了毒,死的不是杯子的主人而是偶然拿了毒酒杯子喝酒的人,到底凶手想毒死誰,到底谁是凶手?

《移花接木》 [美]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Erle Stanley Gardner, The Case of the Velvet Claws, 1933)

加德纳早年是廉价杂志的作者,也是为数不多的后来成为一代名家的人物。奠定他名家基础的就是佩里·梅森系列。梅森是一位律师,因此这个系列具有较多的法庭场景,也是法庭推理的代表作品。本书是梅森系列的首部作品,既体现了作者的法律背景,也可以看到传统推理小说的元素。

《邮差总敲两次门》 [美] 詹姆斯·凯因 (James M Cain,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34)

这本书初问世时,曾因作者离经叛道的思想和粗俗利落的文笔引起极大争议。以犯罪者为第一主人公,以凶手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让读者在感同身受的中渐渐与凶手立场趋于一致这种技巧在今天随处可见,在当时却着实是个创举。这本书甚至影响了后来因写出《局外人》而扬名文坛的诺内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

《布莱顿硬糖》 [英] 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 Brighton Rock, 1938)

格林的一部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的犯罪小说。书中的罪犯不像罪犯,他是个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却又泯灭人性的小孩;侦探不像侦探,她是个放荡不羁的大乳奶娘;爱情不像爱情,在愁云惨雾之中不平等的情感利益相互纠葛,看得读者悒郁不已。光怪陆离的各色人性显示出了格林最本质深刻的洞察力。

《长眠不醒》 [美] 雷蒙德·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The Big Sleep, 1939)

菲利普马洛初次登场的长篇小说,从此之后硬汉派侦探找到了他们的最佳代言人。可以说,马洛这个外表冷酷内心温柔的都市独行侠角色,影响了后来的每一个硬汉侦探。同是冷硬派大家,钱德勒的风格与哈米特却是千差万别:后者是彻底的世故和冷酷,侦探从内硬到外,而前者却始终不愿放弃心中对美好人性的希望,笔下侦探也只是个热水瓶——外冷内热。所以哈米特被人称之为“冷酷大街的黑色巨匠”,而钱德勒却是“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恋人无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Farewell My Lovely, 1940)

书中写的是推理小说中难得一见的爱情范式,冷酷/忧伤/现实/浪漫合为一体,在作品结局一切矛盾纠缠爆发,令人低回不已。只不过如此有意境的一个书名却被翻译成恶俗的《恋人无情》...

《湖底女人》 [美] 雷蒙德·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The Lady in the Lake, 1944)

本书中马洛招牌式的讥讽和幽默仍随处可见,他还渐渐开始变得像个古典神探。《湖底女人》的确是钱德勒所有作品中本格味道最浓的一本,包含了一个绝对本格式的诡计:无头尸体。书中还塑造了一个随和怡人的老警察形象,在漆黑一片的硬汉小说中实属罕见。

《我嫁给了一个死人》 [美] 康奈尔·伍尔里奇 (Cornell Woolrich, I Married a Dead Man, 1948)

伍尔里奇尽管被推理史家朱利安·西蒙斯评论情节太像通俗剧,矫情且煽情,不值得严肃对待,但是作为读者来说,伍尔里奇的小说却绝对好看。小说中一个几乎走投无路的女子因为车祸得以成为别人,进入一个富裕的家庭。她将面对什么?不读到最后是无法知道的。伍尔里奇的作品以悬疑代替了故事线,将读者牵得团团转,而读者也乐得如此。一本当时的通俗小说能做到现在仍然显得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真是不简单呢。

《博来·法拉先生》 [英] 约瑟芬·铁伊 (Josephine Tey, Brat Farrar, 1949)

个人偏爱这本书胜过铁伊的《法兰柴斯事件》,主要是因为小说对于人物心理的描摹相当有分寸,悬疑气氛也不错。本书并非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本格作品。这是一个关于假扮别人以获得财产的故事,尽管读者已经知道法拉先生为了钱而骗人,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读者越来越喜欢这位善良的法拉先生,为他的前途和命运担心。

《时间的女儿》 [英] 约瑟芬·铁伊 (Josephine Tey, The Daughter of Time, 1951)

这是铁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属于历史侦探小说范畴。铁伊笔下的名侦探格兰特探长因为脚伤住院,偶然看到一张英国理查三世的画像,激起了他的兴趣,他要探究四百年前的案件,寻求塔中王子的被杀真相。这本书在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票选中荣膺史上第一名。虽然并非精彩绝伦的本格谜团,但是小说告诉人们的远比解谜值得回味。

《法官和他的侩子手》 [瑞士] 弗·迪伦马特 (Friderich Durrenmatt, Der Richter und sein Henker, 1952)
迪伦·马特是戏剧界的大师人物,然而早期也曾投身侦探小说领域,业绩依然不俗。这本《法官和他的侩子手》除收录同名作品外,还有《嫌疑》、《诺言》、《司法》3篇中篇小说。迪伦马特大体上是借侦探小说的壳来映射社会问题。他在《法官》和《嫌疑》中塑造的贝尔拉赫警探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保卫正义而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狄仁杰断案全集》 [荷兰] 高罗佩 (Robert Hans van Gulik, Judge Dee Stories, 1952-1968)

如果说比格斯笔下的陈查理只不过是作者的臆想产物,那么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则确有其人——狄仁杰是中国唐代的明相,确曾断狱无数。不过到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笔下就又多了几分西方神探的色彩。小说中的狄仁杰机智勇敢,破案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据,不仅有谜而且大都是精彩而有趣的谜团。

《钢城》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Isimov, The Caves of Steel, 1953)

科幻推理。阿西莫夫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大师,然而他也钟情侦探小说,写了不少科幻推理小说,既有长篇也有短篇推理,而且大都是构思精巧的本格推理。这本《钢城》是地球人侦探里吉·巴利和机器人侦探丹尼尔·奥列弗的首次登场作品,讲述宇宙城一科学家遭死光枪射杀疑案。此后,他们在《裸阳》(The Naked Sun,1958)、《曙光中的机器人》(The Robots of Dawn, 1983)及《机器人与帝国》(Robots and Empire, 1985)中再次合作,也是表现不俗。

《临死前的吻》 [美] 艾拉·利文 (Ira Levin, A Kiss Before Dying, 1989)

《临死前的吻》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惊悚小说,全书分为三部,分别描绘了主人公(犯罪者)以不同手段杀害三位姐妹花的过程,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叙事角度的切换不露痕迹,却是整部作品的关键之处,写作技巧之成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作家的处女作。本书获得埃德加最佳处女作奖。

《火车怪客》 [美] 帕翠丽亚·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 Strangers ona Train, 1950)

海史密斯是史上重要的作家,开创了犯罪小说中的“海史密斯流派”。本书探讨的是“完美的谋杀”的问题,曾经获得1951年埃德加处女作奖提名,后来被希区柯克拍成同名电影,引起很大轰动。海史密斯不同于解谜作家,将注意点放在犯罪者身上,极力描摹犯罪的心理和外在行动,并且获得了读者和论者的肯定。

《聪明的瑞普利先生》 [美] 帕翠丽亚·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55)

海史密斯又一部镇住文坛“正义之士”的犯罪小说。作品给了杀人凶手一个完美的结局,心中黑暗一面早就被作者掀起的读者是长吁了一口气,但坐镇文坛的批评家们可不买账了。由于几个一意孤行的批评家的阻挠,这本书落选当年的匕首奖。对当时的推理界而言,我们只能说这是一部提前诞生的作品。

《来自俄国的爱情》 [英] 伊恩·弗莱明 (Ian Fleming, From Russa, with Love, 1957)

间谍小说。007系列作品之一,读者可以看到无所不能的詹姆斯邦德如何破获一个国际大阴谋,如何轻易俘虏一个敌方美女的芳心,如何在种种不利情况下化险为夷,最终战胜强大而邪恶的对手,就如同他在电影里一次次做到的那样。

《死亡推理》 [美] 雷克斯·司道特 (Rex Stout, The Final Deduction, 1961)

司道特笔下的尼禄·沃尔夫和菲洛·万斯、埃勒里·奎因并称美国三大名侦探,由此可见地位不一般。沃尔夫是史上最著名的安乐椅神探,这个史上最胖的侦探始终不愿意出门,只喜欢侍弄兰花,迫于生计才让手下的阿契·古德温接大案子。因此出现了很奇妙的组合,类似于硬汉侦探和古德温负责查线索,大侦探式的沃尔夫在家推理。本书讲述了一个妇人要求找丈夫的故事,虽非杰作也算体现了沃尔夫探案的风格(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篇非沃尔夫探案)。

《受冷漠的人》 [英] 约翰·勒·卡雷 (John le Carr,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1963)

西蒙斯在《血腥的谋杀》中指出间谍小说的两大创作方向:一种以格雷厄姆格林和本书作者约翰·勒·卡雷为代表,他们以自身的经历为准,把神秘的间谍平民化,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们的痛苦和无奈,文学素质较高;另一种则以写出007系列的伊恩弗莱明马首是瞻,着力描写间谍生涯的传奇色彩,通过间谍和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之间的斗争塑造起“超人”似的形象。本书是勒卡雷的成名作,还没有他后来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暮气,显得创艺超群。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屡屡在读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峰回路转。在作家写实冷静有节制的笔下,漾出淡淡忧伤之情,不愧是间谍小说的排头兵。

《八千万只眼睛》 [美] 埃德·麦克班恩 (Ed McBain, Eighty Million Eyes, 1956)

麦克班恩笔下的78分局刑警系列是史上最著名的警察程序小说,可惜的是,国内译本仅《八千万只眼睛》一书。小说中出现的侦探并非一人,而是一个团体,即78分局的警官们。本书讲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案件,一桩是电视主持人被杀事件,一桩是女职员被骚扰侵害案件。小说对于警察办案的步骤很注重,同时也注意到小说的可读性,较之国内大部分公安小说自然有天壤之别。

《女雕刻家》 [英] 米涅·渥特斯 (Minette Walters, The Sculptress, 1993)
渥特斯刚出道就有着不俗的战绩,首部作品《冰屋》获得英国的克雷西纪念匕首奖(John Creasey Memorial Dagger Award, 即新人奖),而《女雕刻家》则获得了美国埃德加奖和麦卡维提奖。小说讲述了一个新闻记者为了找出多年前旧案的真相而四处奔走,寻找线索的故事,具有本格和写实的特色。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

《人骨拼图》 [美] 杰弗瑞·迪弗 (Jeffery Deaver, The Bone Collector. 1997)

当代美国侦探小说的一大流派即是惊悚小说,其间名家辈出,想要站稳脚跟也属不易。迪弗目前出版19部小说,多次获得包括埃德加奖在内的重要奖项,堪称此领域的翘楚。以《人骨拼图》为首的林肯·莱姆系列是他的代表作品。本书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不过72小时,让读者在纸上感受到有如过山车般的惊险刺激。

《达·芬奇密码》 [美] 丹·布朗 (Dan Brown, The Da Vinci Code, 2003)

《达·芬奇密码》在全球范围的热销至少说明了它的广受欢迎,之前默默无闻的丹·布朗也一炮走红。借由发生在法国卢浮宫的一桩神秘谋杀案,将线索指向史上的传奇人物达·芬奇。本书将侦探小说糅合历史、宗教等诸多元素,不仅加深了小说的人文氛围,也抓住了读者好奇心,谁曾料到那些依旧伫立着的古建筑里隐藏着那么多有趣的秘密呢。

《本阵杀人事件》 [日] 横沟正史 1946

首届日本侦探作家Club大赏的得奖作品,同时也是横沟正史走进另一个高峰的不朽名作,从这部《本阵杀人事件》开始,家喻户晓并历久不衰的神探金田一耕助正式取代由利先生而成为横沟推理系列的主角,而小说最为突出的部分,当然便是其中的那个密室设计背后的真相。

《狱门岛》 [日] 横沟正史 1947

横沟正史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无论是从推理事件的背景,还是相关气氛的营造都充满诡异。作品中的情景杀人堪称这类作品的典范,此外出人意料的结局和离奇的谋杀动机也是本书的亮点。

《恶魔の彩球歌》 [日] 横沟正史 1957

日本“歌谣杀人”的代表作品,曾拍成电影搬上荧幕。发生在日本偏僻村落中的血腥推理事件,缘起20年前种下的祸根,孰是孰非,爱恨交错。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充满日本民族化的特征的复仇,向读者揭示谜案的真相,是那么的无奈,极富悲剧色彩。

《不连续杀人事件》 [日] 坂口安吾 1947

“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的首部侦探小说,便是这部描述一大串杀人事件的本格派作品《不连续杀人事件》,它不但获得了第二届日本侦探作家Club大赏,而且也是坂口安吾的推理长篇代表作。全书的卖点所在,除了当中所连续发生的命案以外,还有对人性的细致刻画及不常见的诡计手法。

《能面杀人事件》 [日] 高木彬光 1949

高木彬光是战后本格派的代表人物,本书以营造诡异气氛而见长,并获第三届侦探作家俱乐部长篇作品奖。除了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描述方式、融合多重诡计的手法以外,推理事件中出现的密室推理部分更是精彩。

《破戒裁判》 [日] 高木彬光 1961

书名系根据岛崎藤村的名作《破戒》而起的,法庭推理小说的代表作。通过小说男主人公“百谷泉一郎”这位律师的庭审纪实和忘我的调查,反映了高木先生对于日本某些社会现象的抨击和反抗,作品本身写法新颖,案中有案,悬念迭起。

《女妖》 [日] 江户川乱步 1954

江户川先生被称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开始以短篇小说崭露头角,后发表长篇以及大量评论研究作品,功不可没。本书是其中后期佳作,作品中不但具有典型的解谜小说的表现手法,而且内涵丰富,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极具张力,其中的谋杀手法也是特具一格,令人拍案称绝。


《怪人二十面相》 [日] 江户川乱步 1936
江户川先生笔下二个最具特色的人物集合,一个是侦探明智小五郎,一个是怪盗二十面相,此二人的斗智斗勇让读者记忆犹新,曾多次被搬上荧幕。作为少年推理虽然推理成分削弱,但是眼花缭乱的布局值得称道。

《猫は知っていた》 [日] 仁木悦子 1957

一直卧病在床的仁木悦子,凭这部《猫知道》获得了第三届江户川乱步赏而出道成为推理作家,作品的风格平易近人,合理的谜团和细腻的描写,使得身为评委长的江户川乱步也对它赞不绝口,仁木悦子更因这小说而被冠上了日本克里斯蒂的称号。

《点と线》 [日] 松本清张 1958

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之作,继《猫知道》后成为畅销书,是一部以列车时刻表诡计为主的写实性推理小说。作品通过触目惊心的描写,暴露了日本社会的奸巧诡诈,从突出体现一个被黑暗社会吞噬了的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折射了作者对于黑幕的无奈,和对于弱小势力的同情。

《砂の器》 [日] 松本清张 1961

身为社会派推理创作的一代宗师,松本清张写下的佳作当然数之不尽,而这部《砂器》则可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以本格派的解谜要素为经,以社会派的问题探讨为纬。故事从一宗发生在国铁操车场内的惨死事件开始,经过警察方面穷追不舍的深入调查后,一幕接一幕埋藏于事件背后、让读者感动的事实给揭露了出来。

《目の壁》 [日] 松本清张 1971

日本推理小说社会派的代表作,通过企业普通职员的死亡事件牵涉出更为黑暗的内幕,揭示日本社会的弊端,发人深思。这种借助普通人的调查破案方式是社会派推理的重要手法。

《海の牙》 [日] 水上勉 1960

与松本清张并列为社会派栋梁作家的水上勉,凭借这部《大海獠牙》获得第十六届日本侦探作家Club大赏,虽然他创作推理小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其间每部作品都称得上是社会派的杰作,特别是这部以水俣病(水银中毒)为题材的小说,对源于企业的污染公害问题做出了猛烈的攻击,而散发于故事整体的,是作者那一贯锄强扶弱的精神。

《天使の伤痕》 [日] 西村京太郎 1965

第11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属于西村先生早期的优秀作品,具有社会派性质。作品中围绕着被害人的临死留言“天使是摇钱树”为中心,通过二条交错的主线进行表述。到底天使代表什么,作品中会得出答案。

《杀しの双曲线》 [日] 西村京太郎 1971

《双曲线的杀人》是西村京太郎的少数非系列作品之一,也是他对克里斯蒂的名著《无人生还》致敬之作,故事由两条主线相互交叉构成,虽然这并非他最擅长的列车旅情推理作品,小说内也没有密室等的一半不可能犯罪手法,但其中巧妙的诡计安排却足以成为西村京太郎众多代表作之一。

《终着駅ターミナル杀人事件》 [日] 西村京太郎 1980

十津川系列是西村先生的代表系列,多为带有写实性的旅情推理。作品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巧妙配合使用从而营造出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西村先生本以这一类手法创作见长,而本书又是这类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之一。本书获第三十四届推作协奖。

《柏林——一八八八年》 [日] 海渡英佑 1967

这部以历史过去的人物作为侦探、解决当年所发生杀人谜案的《柏林——一八八八年》,不但为海渡英佑带来了第十三届江户川乱步赏得奖作家的殊荣,更为日本推理届开拓了人物本位型历史推理小说的先河。尽管属于历史推理,但故事中的密室杀人手法,雪地上的足迹谜团,都绝不弱于一般传统的本格派名著。


《十角馆の杀人》 [日] 绫辻行人 1987
孤岛连续杀人、最后无人生还,这部大胆挑战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十角馆杀人预告》,不但是绫辻行人个人的出道作,更可称得上是推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标志着日本新本格的开端。在传统的舞台上,表演出一幕崭新的诡计,结局的意外性给予读者前所未有的冲击。

《时计馆の杀人》 [日] 绫辻行人 1991

绫辻行人“管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同时也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的《钟表馆幽灵》,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顾名思义,杀人的舞台是一所被锁隔了的“馆”内,可是侦探的推理秀、却只能于“馆”外绽开……

《マジックミラー》 [日] 有栖川有栖 1990

作为新本格派初代作家之一的有栖川有栖,在名侦探系列以外还有一些独立的作品,其中《魔镜》则可算是新本格派中的铁道推理代表作。同时有杀人嫌疑的双生两兄弟,分别于两处不同地点具备不在现场证明,当搜查仍没有任何进展的时候,却再出现了一具无头尸体。全书除了紧凑的情节和意外的真相以外,一大段“不在场证明讲义”也是重点所在。

《46番目の密室》 [日] 有栖川有栖 1992

坚守传统本格作风的有栖川有栖,最具人气的系列便是犯罪学家火村英生及其相关的国名系列作品,而作为火村首都登场的小说,则是这部《四十六号密室》。顾名思义,这是一部以密室为主要谜题的本格推理,故事描述推理作家被发现死于密室状态下的书库之内,而且密室的设计更可能是死者为公开发表的巧妙创作,当然,作为新本格的佳作之一,结局的意外性是不容置疑的了。

《颜に降りかかる雨》 [日] 桐野夏生 1993

虽然日本女性推理作家并不罕见,但女性冷硬派作家始终不多,而《濡湿面颊的雨》更是以女性私家侦探为主角、完全属于正统冷硬派的作品,桐野夏生也因这部获得第三十九届江户川乱步赏的小说从而正式出道。故事描述女主角四处搜寻携巨款私逃的“好友”,同时还夹杂着好友曾亲眼目击的杀人事件,丰富的情节再加上紧迫的节奏,这篇杰作实在非常适合喜爱冷硬作品的朋友。

《テロリストのパラソル》 [日] 藤原伊织 1995

若论高格调的冷硬派作品,藤原伊织的《恐怖分子的阳伞》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典范,这部荣获第四十一届江户川乱步赏的作品,大有美国作家麦唐诺(Ross MacDonald)的风格,够深度的人物描写、富神采的言谈对话,更令这部刚获得新人赏项的小说破天荒的同时成为了直木赏的得奖作品。

《左手に告げるなかれ》 [日] 渡边容子 1996

被称为“女性硬汉推理小说家”的渡边容子的代表作,获得第四十二届江户川乱步奖,通过大卖场保安调查其旧情人妻子的谋杀案,而引出一系列的事件,竟如滚雪球般,导引出更大的阴谋。虽然是一部冷硬派作品,但是在推理的逻辑性、结局的意外性、作品的流畅性方面非常出色。

《破线のマリス》 [日] 野泽尚 1997

获得第四十三届江户川乱步赏的《虚线的恶意》,是一部有别于一般推理小说的特色作品,故事中任职电视编导的女主角,利用捏造映像等的手法,把一名无辜的男子设置成为杀人凶手,然而女主角却也逐渐失控。野泽尚透过两人的遭遇,试图探讨现代社会中主观报道和客观事实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永远の仔》 [日] 天童荒太 1997

2000年第五十三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得奖作品,天童荒太先生巧妙利用20年前后的两条主线,向读者演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推理事件,让读者轻松体验了超感犯罪心理小说,作品给读者留下的不只是沉重的反思,更多的是对于人性探索!

《ドッペルゲンガー宫》 [日] 雾舍巧

被称为世纪末的本格新人、经由新本格棋手岛田庄司所推荐地而出道的雾舍巧,创作了这部融合了本格诡计和喜剧元素出道作《二重身宫》。作品在风格上强调轻松幽默、充满青春气息之余,也没有忽略推理小说应有的悬疑诡秘谜团,另外,故事中阵容鼎盛的大学生侦探团,无疑也能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贴被hastings于2011-12-30 11:59:03修改过]
  • 上一篇文章:中国出版的仁木悦子作品

  • 下一篇文章:盘点大陆用了台译的推理小说(V1.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福尔摩斯的烟斗』于2012-7-17 7:33:00发表评论:
  • 第一次听说毒巧克力是安东尼布彻的作品 盗版么?上面写的很清楚啊 安东尼伯克来
  • 奇探贼魔』于2012-6-7 10:40:00发表评论:
  • 说实在的,其中有些作品虽然具有代表性、号称开创了某某推理时代,如希腊棺材之谜、螺旋楼梯等,但是对于如今的读者却很乏味、未见精彩,。
  • 夜影羽翔』于2012-5-4 21:22:00发表评论:
  • 回楼上:中国桔子之谜……会砸招牌的= =,对于奎因的水准来说不算好啊
  • 并州达人』于2012-5-4 15:44:00发表评论:
  • 如果再加入安东尼布彻的毒巧克力命案(多重解答代表作),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新本格开山作),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机械密室代表作)似乎更好一些……
    [此贴被并州达人于2012-5-4 15:46:19修改过]
  • JokerSun』于2012-5-4 0:05:00发表评论:
  • 谢谢楼主的精心整理~~~\(≧▽≦)/~
    已经分享到某的公共主页上~~若不能分享或转载,请作者告知我,我会立刻处理><~~
    再次感谢之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转载]埃勒里·奎因作品列表(题…[5547]

  • 征求福尔摩斯续集书名和目录[7118]

  • 【菲尔博士系列】约翰·迪克森·…[11563]

  • 吉村达也作品不完全列表[6000]

  • 侦探推理神秘书单2005版[转][6880]

  • 转:推荐“非小说”推理作品书目[5582]

  • 一些重要的密室短篇小说文选[9147]

  • 森村诚一著名作品[7392]

  • 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家作品列表(…[5631]

  • 迪克·弗朗西斯(Dick Francis)作…[7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