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网友交流 > 会客大厅   【版主】:低丿调,张晨萧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4个回复)
主 题: 党徽的背面恰是万字轮:评《拉贝日记》(人气:427)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1 楼: 党徽的背面恰是万字轮:评《拉贝日记》... 09年04月30日00点38分


门萨党徒Florian Gallenberger最近因为这部片子受到了不少媒体的指责,《南德日报》《法兰克福评论》及专业电影期刊《电影院》不约而同地批评本片为求获奖及迎合观众口味而对拉贝原著进行了过多的改编,其中一些言论甚至显得相当尖刻:“一些(请注意两处引号内的措辞)”人物形象出于艺术创造的目的被“再次拔高”过了。言下之意有两点,其一是片中或真实或杜撰的人物不合史实,F.G.不带“严肃态度”地将本应有更多纪实要素的敏感题材拍成了商业片;其二则在对拉贝本人事迹本身的评价标尺上。自96年底日记被公布以来,其形象和事迹在德国就备受争议:美国时报当时称拉贝为“好纳粹”,一个“中国辛德勒”的称号,略带强制地给这位已过世半个多世纪的汉堡商人定了性(一些观点亦认为辛德勒仅仅是“小拉贝”,他的形象才真是被电影给拔得过高:辛德勒那1200人规模的犹太人收容工厂,实际是为着战后他本人的“去纳粹化”铺好后路,与拉贝等人义务拯救20万南京平民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行动相比,根本是云泥之别——孰是孰非,与本文无关,此处按下不表)。

但德国民众私下里大概认为将一个救助者形象同纳粹简单联系起来是不合适的,尤其是作为一种带有“某种意味”的宣传手段,就更加不是滋味。《拉贝日记》的原著琐碎、零乱又朴实,我早些年前曾读过,现在的印象也是零零散散:其实这位西门子工程师和纳粹党之间的联系实在是不紧密,他在南京待的时间过长,(似乎,这里我的印象不是很确定,待考)是在中国加入的纳粹党,于祖国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在南京事件之后归国才有所了解(这就像是君特格拉斯承认他的党卫军身份,说是当时的一种“自觉”一样:当然也有些人说这位老人是为了那本《剥洋葱》的销量借题炒作)——他的事迹到底是否应该过多地和纳粹概念本身栓在一起,这里暂且不论。不过有一点我印象颇深,就是日记中拉贝多次利用了他作为纳粹党员的身份,将进入他宅邸滋扰他所庇护的中国平民的日军喝退。一面纳粹党旗,举起的时候可以作为冲锋杀戮的信号,放下时倒成了醒目的黑色红十字标。我猜当时拉贝所救助的那些南京市民中,大概也有些会将卐错认成卍,将这位说着大家听不懂的方言的外国大叔当成乱世里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吧。

南京1937年末1938年初发散出来的各色人性,打零拆散来审视,比单单盯着30万这个数字看应该要理性得多:陆川和F.G.都清楚这一点,这算是作为电影人的自觉。不过两人的手段不同,在各自国家收获的评价也不同。陆川更倾向于描述事件,角色是他的画笔而已。在已有的不少评论中可以发现,上万人“不争唯等死”的那个镜头刺痛了很多同胞的内心,观毕不觉要去批评或感慨这种将人性打得过散的消极运镜心态。这样处理究竟好是不好,各人眼里当然不会有定论,不过我猜,收集资料时的陆导多半看过一张名为“南京入城式当日、菓子・煙草の配給を受け、喜んで日本軍の万歳を叫ぶ南京の避難民(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heers_for_Japanese_forces.jpg,转自维基,看不到请翻墙)”的历史照片(这对于一位拍摄过以保护藏羚羊为主题的纪实类影片的导演而言,是个还算合理的推测):一点小恩惠就能够让中国平民拥着鬼子军官高喊万岁,这让人不觉忆起鲁迅在仙台看国民围观同胞被砍头影片时的沉痛心情——还原时景心态的要素,《南京!南京!》应该是做到了的。F.G.则更倾向于表现人物,他的重心是切题,是“艺术化还原(顺着德国媒体的思路走)”一个真实的拉贝。虽然这个片子获了奖,但这点却还是有点难做到,因为五十年来敏感惯了的德国人很难弄明白——其实这部片子,纳粹也可忽略,南京也可忽略,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商人在做着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而这正是所谓人道主义精神在实例方面写下的最恰如其分的注脚。

拉贝的妻子多拉倒不认为丈夫在南京的行为有多值得夸耀,尤其在拉贝先生被作为某些别有用心的象征之后,她借媒体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语:“托尔斯泰有一段日记大概是这样写的:孩子们有时把面包、砂糖和钱送给别人,以为这是在行善,因而自鸣得意。孩子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可是大人们应当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送人,这并不是在”行善“。”,这段话的韵味有好几层,因而我认为引得高明,但在这篇文里详细剖析这段却似乎不合主题(这或许是借口,毕竟由此发散过多也不太好。p.s.这段话貌似索尔仁尼琴在自传里也引过,但立意不同)——认为“孩子们”指“拉贝”、“政府”或者“媒体”,都可引出一番不短的议论及考证,关于拉贝问题在德国的不见定论,由这个例子自可窥其一斑。

有趣的是,年轻的才子导演F.G.在中国待了两年,媒体便有些对他认生,刻意将他曾经获奖的《Schatten der Zeit》和《Ich will sein》搬出来为他本人进行注解,并且故意强调和《John Rabe》之间的“大不相同”。似乎F.G.在红色中国待了两年,拉贝没有拍好,反而自己倒变成了第二个“拉贝”似的。罢了,如前所述,F.G.是门萨党徒,拉贝则是“好纳粹“;卐是第三帝国党徽,卍万字轮又被玄奘念成”德“……纳粹与佛陀,恶与善,德国与中国,鬼子与南京,这一切的反说正说、慷慨陈词、正义凛然、历史原貌、艺术改造之类,当下都不过是流于2d画面、扬声器声音及手敲文字的争论。哪一天鬼子再来,围城之际给读这些文字的读者们一把枪,你敢挺身向前么?那时候你在想些什么呢?

请别拿这问题来反问我,我没经历过那场面,拿浪漫的假设来堆砌道德高度,某文可办不到^^

[此贴被文泽尔于2009-4-30 13:30:49修改过]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吴谁多普勒频移打开吴谁的博客
2 楼: Re:党徽的背面恰是万字轮:评《拉贝... 09年04月30日09点06分


嗯,我看了《南京南京》,但没有看《拉贝日记》






                                                   俄罗斯方块

      全世界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方块和重力,该死的是方块还必须组成4块一体的小团体.

      所有的方块短暂的一生只是变换着不同的体位从高空中落到同一个地方.经过最后的审判进行精神融合,如果方块们有人敢站在同一阵线的便会被主给完全性的从这个世界抹杀.

      只有无组织,有纪律的方块才能继续等待着爬上天堂。

      当前仆后继的方块互相支撑着到达天堂的时候,讽刺的是这一刻便是整个世界的终结....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谷雨谷雨打开谷雨的博客
3 楼: Re:Re:党徽的背面恰是万字轮:评... 09年04月30日11点16分


【吴谁在大作中谈到:】

>嗯,我看了《南京南京》,但没有看《拉贝日记》



晕,跟我想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手   彳   忄   纟   亻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Z的复生完美猫猫进化论打开Z的复生的博客
4 楼: Re:党徽的背面恰是万字轮:评《拉贝... 09年04月30日11点24分




《拉贝日记》在上海拍摄的时候,有一幕拍外国演员在给难民发钞票的戏,拍好后剧务回收钞票发现少了几张……由于群众演员较杂老外也没分清都给过谁。


[此贴被Z的复生于2009-4-30 11:27:05修改过]






闻琴起舞笑听雪

        独步天涯吻轻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earthmoon地月打开earthmoon的博客
5 楼: Re:Re:党徽的背面恰是万字轮:评... 09年04月30日14点25分


【Z的复生在大作中谈到:】



>《拉贝日记》在上海拍摄的时候,有一幕拍外国演员在给难民发钞票的戏,拍好后剧务回收钞票发现少了几张……由于群众演员较杂老外也没分清都给过谁。


>[此贴被Z的复生于2009-4-30 11:27:05修改过]

这种场合不可能用真钞吧?






我路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乘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  
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人们说我爱着杨过大侠  
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实我只是爱山中的烟雾  
象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4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