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
|
|
2 楼:
Re:--[转帖]对联基础知识1
|
05年11月08日13点12分 |
词性相当 结构相称 ―― 对联格律六要素之语法要素[ 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词性相当 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二、词性相当的规则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以下规则宽严有别,对联写作及评选中应以联意为主活用规则。 (一)"实对实,虚对虚"规则 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二)词类对应规则 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三)义类对应规则 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10.器物(盆杯壶盏等)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四)邻类对应规则 邻类对应,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 1.天文与时令 2.天文与地理3.地理与宫室 4.宫室与器物 5.器物与文具 6.器物与衣饰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12.疑问代词与副词 13.方位与数目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与反义 17.同义与连绵 18.反义与连绵 19.副词与介词20.连词与助词 21.介词与助词 22.叹词与助词
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软首妙光,威名显赫 雄狮利剑,宝相庄严 “软首妙光”对“雄狮利剑”,皆为并列结构;“威名显赫”对“宝相庄严”,皆为主谓结构;“软首”对“雄狮”、“妙光”对“利剑”、“威名”对“宝相”,皆为偏正结构;“显赫”对“庄严”,皆为并列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例如, “还我山”对“逐胡韬略”,前者为动宾结构(双宾语),后者为偏正结构,作为结构上之宽对,未尝不可。又如: 观美女华瓶盛粪 叹凡夫甘愿投泥 其中,“华瓶盛粪”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甘愿投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宾结构(状谓宾结构),从整体看,此联结构应属工整。 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和结构这两个语法要求上,应尽量相当或相称(也就是保持对仗),以使上下联在形式上显得协调与工整。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根据联意需要允许适当放宽,有时还可以有所变通(如义对、借对等)。 词性及结构规则特例: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因和以上规则似有冲突,故可作为对联格律的特例。这是初为联者也应该知晓的规则。 先看一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前者"实",后者"虚",论词性有如南辕北辙。须知这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联锦词自对:空对阔,英对雄。如此上联"空阔"与下联"英雄"形成联锦词对应,属于对联格律之当然。 联锦词当句对再例(1991年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之冠军联): 建始楼台,经营有道; 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 (说明:此两例摘自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例中所说"虚实"乃不同词类相对而言,如形容词相对名词为虚,并非词性大类之"虚实"。) "当句对"除联锦词外,还有词组当句对及各分句之间的当句对。 如民初一副著名的讽骂袁世凯的挽联: 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 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 上联的"总统府"与"新华宫"成对,"生于是"与"死于是"成对;下联的"拥戴书"与"劝进表"成对,"民意耶"与"帝意耶"成对,而不是用"总统府"来对"拥戴书"。 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严格讲究词性,"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也不能算是对得工整,但因句子的架构相同,在对联艺术中称为"宽对",这个对称也是可以成立的。
词性及结构规则禁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若将下联的“不”改为“无”,就与上联的“无”同位重字,即属犯忌。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即属犯忌。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又如: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词性及结构规则的例外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每有出格之作,往往是在精通该类艺术创作规则的基础上升华而成。楹联艺术同样如此。以下两例出格之作,实乃九牛一毛。本站并不提倡依样画葫芦,初为联者,学好"正格"是当然。 例1,郑板桥联: 二三星斗胸前落; 万花飞舞圣人书。 这是所谓的"依稀对",追求上下联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 "星斗"与"花"、 "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例2,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楹联艺术达到如此境界,实非一般人所能效仿!
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 ―― 对联格律六要素之声律要素 [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
节奏相应 和平仄相谐密不可分,以下主要从平仄相谐规则的角度进行说明,平仄相谐规则中即包含了节奏相应的概念。
平仄相谐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本站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 相谐――相互谐调(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平仄相谐规则包括三个方面:(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二)句内平仄交替;(三)长联句脚规则。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的规则 历史上曾有要求字字相反的严格规则,本站根据当代部分学者的建议,规定下述3条: 1、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2、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例: (以下○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常见的格言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 ●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 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 ● 一肚草格外大声 ● ○ 3、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句内平仄交替的规则 以下3种规则,灵活掌握,允许只顾其一。 1、"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两平两仄交替,参见《马蹄韵》)。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意即"第1、3、5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第2、4、6位置上的字当平则平,当仄则仄"。学界对此规则争议较多,本站暂不作更多解析例证。请接着看第3条规则。 3、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规则。此规则容易掌握,且较为科学。 例: 书山 / 有路 / 勤 / 为径 ("山、路、勤、径"交替) 学海 / 无涯 / 苦 / 作舟 ("海、涯、苦、舟"交替) 四面花 / 果然好样 ("花、样"交替即可) 一肚草 / 格外大声 ("草、声"交替即可) 与 / 有肝胆人 / 共事 ("与、人、事"交替) 从 / 无字句处 / 读书 ("从、处、书"交替) 本站认为,此规则涵盖并拓展了第1、2种规则的内容。其一,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大部分,故大多数对联的节奏点是符合马蹄韵的。其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正是注重了节奏点上的平仄搭配。其三,"马蹄韵"规则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均无法处理三个字的固定词组、四个字的成语以及其他不宜拆分的词组入联后的平仄问题。例如上述后两个例子,只能用"节奏点规则"来解析。 ↑ 关于平仄交替规则的活用问题: "马蹄韵"规则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都有死板的一面;"节奏点规则"也必须灵活运用。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本身! 什么是平仄交替的原理? 本站理解:要让一幅对联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应使词组末字(或节奏点字眼)平仄有所交替。 "有所交替"就是活用规则,意即"允许部分不作交替"。 试读以下例子,并结合上述3种规则作体会: (词义搭配不当,仅作体会节奏点音律用) 学海 无涯 苦 为 径 书山 有路 勤 作 舟 “学”字按入声来读,普通话可试读作去声 学海有路 勤 为径 书山无涯 苦 作舟 本站认为,如此平仄搭配并没有失去整副对联的音韵美。其中"学"字可照普通话读为阳平,再尝试将其读作普通话去声(即按古韵处理),整体音韵更具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美感! (三)长联句脚规则,在参考"马蹄韵"规则的基础上,可将每个分句尾字(句脚)当作节奏点,灵活处理平仄交替。 三、关于平仄相谐规则的例外 以上规则均允许有条件的例外。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特殊联格中允许例外,例如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喝茶,请喝茶。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2、因联意需要时可以例外。 例: 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联: 酒胆海样大 诗才天比高 上联五字连仄而具矫健之美,下联四平一仄而有清朗之风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的一联: 花开三章清平调 叶落一曲长恨歌 上联前五字皆为高调(阴平),第六字为升调(阳平),末字为降调(去声),整句先直后曲,于后半句形成升降摇曳之变化,颇富韵味;下联前二字为降调,第三字"一"字变读后仍为降调,第四字顺势变为低调字,第五字急转为升,接下去又转而先降后高,音调变化更见灵动;且上下联之全句调势一降一升,又构成明显对比,整副联语因此具备了音乐美。 最后说明一点:对于初学者,多写声律严格的对联有好处。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每有出格之作,往往是在精通该类艺术创作规则的基础上升华而成。楹联艺术同样如此。
对联的基本格律,通常可概括成六要素,即: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此外,对联在格律上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其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 (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 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严格按规则的标准格式可称正格,相对正格有所变化者可称变格)。 当然,采用特殊手法的对联,其句脚安排可以不依常规。如这副据称是已知最早的押韵联就是同声落脚: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所谓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变成了三仄尾。又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变成了三平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所谓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只有一个平声字, 或只有一个仄声字(严格而言,还要除句脚外)。如“大日心光遍照”,若改为 “大日智光遍照”,就是“孤平”。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 对“成魔”。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又如: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 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 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尘俱彻证圆通 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
|
|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