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谜题解析 > 字谜灯谜   【版主】:kenshin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9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精华全收录)(人气:5927)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1 楼: 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精华全收录) 08年03月31日16点35分


关于字谜灯谜

灯谜基础(灯谜格式)

原文由【fan】发表:

一、谜面
谜面是灯谜的面目,颜容,涵义,是一条灯谜的主题内容。灯谜的谜面要求尽可能的简洁,精炼,流畅,自然,富有文釆。

二、谜目
指所要猜射事物的属性、分类范围和数量,是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媒介及纽带。它好比解题的提示和游览的导图,给人以启迪,诱导、帮助寻找通向谜底之捷径。因此,谜目宜细不宜粗,宜狭不宜广,宜明不宜暗,宜通俗不宜晦涩。谜材选好之后,即可定谜目。谜目务求定得准确、明了。猜俗语,口语或常用词的最好注明字数;猜地名,国内的宜选县以上的,并注明属哪个省(自治区);国外的要注明国名;猜古人要注明朝代;猜诗词要择名句,唐诗要注明五言或七言,宋词要标明那一家;猜古文要择名篇,并要标出篇目;猜药品的要标明中、西;猜电影要注明中外;猜剧目要标出剧种;猜科技名词术语要标明所属学科;等等。总之,谜目范围要定得恰到好处,不宜一宽就宽如大海捞针,一窄就窄到一戳即破。
 
三、谜眼
正如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一样。谜也有谜眼。所谓谜眼,就是灯谜中最具别解意趣,从而使谜味浓郁的关键性字眼。这样的字眼如果出现在谜面,则可“面眼”(俗称“明眼”);如果出现在谜底,则叫“底眼”。
例如:古人曾以“醉翁亭也”为面射韵目“二十一个”。面眼就是“也”字。“也”在谜面本作语气助词用,如今则虚词实指,变成专门名词,特指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篇中的“也”字有“二十一个”,这个“也”字性质之变化,既出人意料之外,也合符情理之中,堪称造化神奇,活灵活现。
又如以“残雨翻飞入眼来”为面射国产影片《泪痕》,面眼是“翻”字。将“泪痕”二字拆开得一个“眼”、四点水(暗喻“雨”字残缺)和“疒”,这个“疒”就是飞字“翻”过来而形成的,这个“翻”字用得何等机巧,它使谜面“飞”字的形发生变化而又不失真,从而达到底面互相关映,浑然一体,丝丝入扣。
再如以“仿佛若有光”为面射中药“当归”。谜面是《桃花源记》中的一句,原意为“好象有光亮”之意。其实“有光”就是面眼。因为“有光”已由动词摇身一变而成名词,特指明代人“归有光”的名字,“当归”别解为“当如是归有光”。
再看看底眼的情况。如以“指腹为媒”作面,射古文篇目“《隆中对》“。本谜之底眼是“隆”字。隆中本是古地名、如今被巧妙而诙谐地转化作动词“隆起、凸起”解。指腹为媒就是指两户人家的女人尚挺着大肚子未分娩时,就已经对好了亲家。通过“隆”字出神入化的别解,使全谜传神阿堵,谐趣顿生,令人喷饭。
又如以“判刑”为面射俄国名著一,谜底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本谜之底眼是“与”字。“与”在谜底中的原义作“和”解,本是一个连词,但如今却发生变态,作动词“给予”解,整个谜底别解为“由于犯罪而予以惩罚”。“与”字一经点化,立即妙趣横生,神韵尽出。
再如以“胯下之辱”为面射商业名词”信得过”,本谜之底眼是“信”字。“信”在谜底之原义是作动词“相信”解,但如今却别解为汉代人韩信。“信”字经过这样由动词一变而成名词,马上使全谜活跃生色。饶有谜趣。由此可见,谜眼在灯谜中往往起画龙点睛之功效,具有化平凡为神奇之本领,值得人们仔细推敲和品味。


移字类
一、秋千格:
谜底限定为两个字,象打秋千一样由下而上调换字序倒过来读。采用秋千格时,倒读后文义必须改变,倘若倒读和顺读的文义是同样的,则不标秋千格。
例如:孔明六出祁山 (秋千格·打唐代人名一)
谜底:魏征。
据三国演义典故,孔明六出祁山乃出征魏国,从谜面猜出"征魏",然后按照秋千格格律倒过来读,即谜底"魏征"。

二、卷帘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自下而上调换字序倒过来读。
例如:怕坐飞机 (卷帘格·打五言唐诗句一)
谜底:恐惊天上人。以正猜会意推出"人上天惊恐",再倒过来读而成谜。

三、掉头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将头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互移位置而成谜。
例如:今天寒食 (掉头格·打鲁迅作品二)
谜底:《天明》、《清明节》。
清明节在寒食节后一天,以侧扣猜出"明天清明节",再按照掉头格格律互移"明天"两字位置,作"明天清明节"讲。

四、蕉心格
谜底是不少于四字的双数词,将最中间邻近两字互移位置而成谜。
例如:兄弟扭秧歌 (蕉心格·打成语一)
谜底:手舞足蹈。
兄弟喻手足,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运用正扣法猜出"手足舞蹈",再按照蕉心格格律卷中,即"手舞足蹈"。

五、掉尾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最后一个字和倒数第二个字互移位置而成谜。
例如:萧何荐贤 (掉尾格·打常用词二)
谜底:追求、信用。历史上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以用典法猜出"追求用信",然后按照掉尾格格律读"追求信用",顿开后即是谜底。

六、双钩格
谜底限定为四个字,以前两字和后两字互移位置而成谜。
例如:脸谱 (打成语一)
谜底:头面人物。
依照双钩格格律读成"人物头面"而入谜。

七、上楼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最后一字移到最前面来读而成谜。
例如:却道海棠依旧 (打报刊一)
谜底:《华声报》。
谜面系李清照词句,意为卷帘人回答海棠花依旧开放的声音。花和华相通,按照上楼格格律读作"报华声"。

八、下楼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将最前面一字移到最后面来读而成谜。
例如:接待回民 (打穴位二)
谜底:人迎、归来。
先从谜面猜出"迎归来人",然后按照下楼格格律读作"人迎归来",即是谜底。

好了,先说到这。做个小练习吧。

思量(千秋格,打一文化用品)


加字类
一、求凰格
谜底不少于二字,按照谜面先找出适当的文字成词句对仗,然后再加上一个或几个含有成双作对意思的附加字或词。求凰格谜底附加字通常有:会、对、双、匹、比、交、齐、配、合、偶、连、伍、朋、缘、和、友、共、结、联、同、鸳鸯、相对、相会和良缘等。
例如:兰室琴声古 (七言唐诗句一)
谜底:相对柴门月色新。
柴门月色新与兰室琴声古对仗工巧,依照求凰格格律,猜出谜底"相对柴门月色新"。

二、骊珠格
谜底字数不限,只标谜面和谜格,不注明谜目,猜时须将谜目作为谜底的一部分,连同谜底一并带出组成文句而成谜。骊珠格是六十年代初由谜人金寅创作的,不写谜目,隐谜目于谜面内,射谜目于谜底中,这样既有新意又增加了难度,较适合当代人的智力水平,很受欢迎,堪称灯谜第一大格。
例如:还是生女好
谜底:性别·男。
从谜面侧扣推出:性不要男的。别,解释为"不要"。这其中,"性别"既是谜目又是谜底的一部分,与"男"共同组成文句扣合谜面。

三、隐目格
隐目格与骊珠格相似,谜底字数不限,只写谜面注明谜格而隐去谜目,猜时须将谜底融为一体共同扣合谜面。不同的是,骊珠格的谜目来自于谜面的文义,而隐目格的谜目来自于谜面的文字。
例如:胜利奏凯歌
谜底:油田·大庆。
这里的谜目"油田"是隐于谜面文字"胜利"中的,即"胜利油田"。

四、带目格
带目格与骊珠格、隐目格相似,谜底字数不限,只写谜面注明谜格而不标谜目,不同的是带目格的"目"是指带有数目的谜目,猜时须将带有数目的谜目作为谜底的一部分,连同谜底一并带出,共同组成文句扣合谜面。
例如:半夜行舟
谜底:水泊人一·时迁。
这里的"水泊人"是谜目,"一"是猜射对象的数目,即带目格的"目"。灯谜中"半夜"多暗喻"一时",以"水泊人一时迁"扣合谜面。

此外还有重头格、宽带格、叠尾格、加冠格、嵌腰格、纳履格、回文格、簪花格,种类繁多,希望以后能在具体的谜题中一一涉及。
这类灯谜难度比较大,可说对猜谜者的要求极高,老实说看到这种题就头痛,呵呵。

谐读类
一、梨花格
谜底不少于二字,字字均谐音白读。
例如:天明上路 (打单位名称一)
谜底:小卖部。
从谜面正扣猜出"晓迈步",以"天明"喻"晓","迈步",则扣合"上路"。按照梨花格律谐读"小卖部",即谜底。

二、白头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将第一字谐音白读而扣合谜面。
例如:重返沙场 (打五言唐诗句一)
谜底:由来争战地。
沙场指战争的地方,先会意猜出"又来争战地",因"又"与"由"谐音,故而按照白头格格律推出谜底"由来争战地"。

三、素心格
谜底是三字以上的单数词句,将最中间一字谐音白读而扣合谜面。
例如:分外眼红 (打剧目一)
谜底:《一箭仇》。
有句俗语叫“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运用承上法猜出“一见仇”,“见”跟“箭”谐音,按照素心格律道出谜底“一见仇”。

四、粉底格
谜底不少于三字,将最后一字谐音白读而成谜。
例如:呜呼哀哉 (打成语一)
谜底:有口皆碑。
呜呼哀哉,伤痛之辞,旧时祭文常用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极言悲伤,谜面四个字都包含有"口"字,先正扣猜出"有口皆悲",因"悲"跟"碑"谐音,依格推出谜底"有口皆碑"。

好了,再出个题目做做练习吧!
零售(梨花格,打国名一)

[此贴被kenshin于2008-3-31 16:42:25修改过]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2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 08年03月31日16点36分


谜语分类:

原文由【chenpower】 发表

神智体谜   一种特殊形式的诗谜。利用汉字字形变化、笔画增减、位置变换等方式作谜面的谜语诗。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载,这种谜是苏轼所创。
 

字组画谜 画谜中的一种。即是用字来组成图案的谜语。猜时先要认清画是由哪些字组成,然后再猜出谜底。若仅是辨认是何字组成的,一般不算作谜语。
 

米字格谜 一种特殊的灯谜。用学书法练字的“米字格子”,通过会意、离合等,把谜面与“米”、“格”融合在谜底中。例如在米字格子中书写“春兰秋菊”(物一),谜底为“花生米”。
 

反写字谜 动态谜中的一类,即谜面用印章、铅字上的反字制制作。谜底往往带有“反”字或反的含义。例如:“丘”(四字俗语一),谜底为“反为不美”。
 

表格谜 是填字游戏或填字智力测验。它是在各种形状的空格内,要求填入一定数量的字,使纵横组成所要求的名称、名词等。往往在一些格内已填有一些字,能起提示作用。
 

故事谜 又名谜语故事。它将谜语寓于故事之中,内容多种多样,即有事物谜又有文义谜,因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它较一般谜语更有趣、更引人入胜。它广泛流传于民间。例如“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
 

碑刻谜 是用碑刻拓片上剪裁下来的单字作谜面,兼有书法谜和颜色谜(白色字谜)的特点。猜时必须抓住拓片是黑底白色字的特点,将其义寓合镶嵌在谜底里,用会意、离合、假借等手法去扣合谜面。例如:谜面为碑刻拓片上剪下来的一个(黑底白字)“王”字,(成语一),谜底为 “白玉无瑕”,这里的“瑕”指“玉”字的一点。
剪纸谜 是由画谜派生出来的。即谜面采用剪纸的谜语。猜谜的同时还可欣赏精美的剪纸艺术。
 

魔术谜 即以魔术表演为谜面的谜语,是动作谜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求猜谜者从魔术表演中去领悟谜底。
 

盆景谜 属实物谜中的一个新品种。它的特点是采用盆景,特别是微型盆景作谜面。例如:“一只特制的小小浅盆,叠青绿山石于一汪浅水之中”(湖名一),谜底为 “微山湖”。
 

扑克谜 一种特殊谜,是由画谜派生出来的。它是以扑克牌或扑克花式为谜底的谜语。
 

射覆谜 又名填词谜、射复、射复谜、射雕覆等。是由射覆演变而来的一种特殊谜。其实是一种填字游戏。就是在纸上写出成文的谜面,空出几个字的空位(在中央、左右或首尾)画成圆圈或方格,像古代射覆用的碟子,要求猜谜人根据谜目猜出谜底,填于空位处,使之前后左右词句能相互连贯。根据空的位置不同,分为正格、反格、悬露格和卷帘格四种。
 

画谜 一种特殊谜,以图画为谜面的谜语。画谜形象逼真,富有艺术性,集诗情、画意、谜趣于一体。例如:画面上站立一人,拉一弓箭。(字一),谜底为“夷”。
 

印章谜 一种特殊谜,又名金石谜、印文谜、印刻谜、篆刻谜、篆文谜,简称印谜。即谜面采用我国传统篆刻艺术的谜语。谜底中常有“印、章、刻、铭、治、鉴、玺、金、石、刀、篆、阴、阳、黑、白、朱、赤、方等字。猜时除按一般谜语规律外,还要结合刻章艺术中的字形、边框、材料、朱白,才能正确地找出谜底。例如:一枚印章上篆文“从来急”(成语一),谜底为“刻不容缓”。
 

动作谜 一种特殊谜,属哑谜。即以动作为谜面,让人们猜测,猜出后一般用默写谜底的方式对谜。例如:在谜会中,当两个小孩往人群里钻,要求猜谜时,主持人向这两个小孩摇摇手,并把他们推开,作为谜面猜一成语,谜底为“两小无猜”。
 

典故谜 以典故、成语、故事或传说为谜面,隐喻有关字词的谜语。例如:“坐楼杀惜”(河流名一,秋千格),谜底为“怒江”。
 

哑谜 一种特殊谜,谜面不用文字或口传,猜谜者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或默写纸条来猜破谜底。包括实物谜和动作谜。例如:桌上放一只苹果和一把刀,猜食品一。猜者用刀将苹果从中切开,露出子来就算猜中,谜底为“果子露”。

[此贴被kenshin于2008-3-31 16:36:35修改过]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3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 08年03月31日16点37分


制谜误区

原文由【fan】发表:

一、犯面:
也称犯颜、露面、露春,即在谜底出现谜面上的某个字眼。对灯谜来说,“底面不相犯”是制谜和猜谜时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因为一相犯,谜味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犯面历来被谜界公认为是灯谜猜制最大的禁忌。
例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打国产影片一),谜底是“人生”。本谜谜底和谜面都有一个“人”字,显然是犯面了。尽管旧时对于犯面的灯谜可以设立什么“露春格”,“泄白格”之类,但一“露春”或“泄白”,猜射起来只能使人索然无味。
因此,凡是犯面的谜都是不合格的灯谜,应该坚决摒弃之。切忌切忌!

二、倒吊
亦称“倒葫芦”。是制谜的常见病,在逻辑范畴上,特别是在概念上,制谜要求面和底有基本相同或相类的外延;如不能等同或相类,则至少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底上概念的外延,即谜面应是外延较窄的“种概念”,谜底应是外延较宽的“属概念”。倘若颠倒了这一种属关系,势必有悖情理,面底扣合必然不妥贴。
如“填词入曲”(打一机构名)
谜底是“文化宫”。众所周知,古代五音包括宫、商、角、徵、羽。“宫”是五音中的第一声,“曲”包括了五音,概念显然比“宫”大得多。该谜将底面之间的逻辑关系颠倒了。如将谜面改成“词入五音第一声”则可避免倒吊之嫌。
又如:“花市”(打国产影片一)
谜底是“芙蓉镇”,如果说将“市”解作“集市”。将“镇”解作“集镇”尚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以“花”扣“芙蓉”便不通了。因为芙蓉只是花中的一种,是个种概念,花是属概念,所以本谜是将种属关系颠倒了。对于犯有倒吊毛病的谜,有时可将其面与底互易位置,则往往又能成立。如上谜就可以改成以“芙蓉镇”为面,打社会活动形式“花市”。如此对调一下便可使这条谜起死回生。

三、闲字:
是指谜面或谜底中没有着落的某些字。闲字,往往会干扰猜者的正确思路、将人引入“牛角尖”,百思而不得其解。同时有闲字势必造成面底扣合松散或牵强,难以自圆其说,以理服人。闲字有两种情况;如果谜面有闲字称之为“谜面抛荒”;如果谜底有闲字则称之为“谜底踏空”。

谜面抛荒:
谜面上的个别字或词落实不到谜底上去,成为谜面上的闲字,术语称“抛荒”。这在借用成句入谜的作品中极易出现。
如:“淡扫蛾眉朝至尊”(打化工品一)
谜底是“轻粉”。面句选自唐张祜《集灵台》诗,说的是虢国夫人不施粉黛便去朝见君王,面句典雅,用“淡扫蛾眉”扣合“轻粉”别解为轻视涂脂抹粉,颇见传神。可惜“朝至尊”三字没有着落,抛荒了。
又如:“水宿鸟相呼”(打物理名词一)
谜底是“共鸣”。面句出自杜甫《倦夜》:“暗下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意思是说溪水边夜宿的鸟儿相互不断地呼唤。“鸟相呼”可扣“共鸣”,但“水宿”二字却无着落,抛荒了。
再如:“蜀中峨嵋秀天下”(打一成语 卷帘格)
谜底是“名山大川”,即“川大山名”之意,然而最后“秀天下”三个字没有着落,抛了荒。也许改成“蜀中峻岭称峨嵋”会好些,“峻岭”还可扣“大山”之意。

谜底踏空:
谜底上的个别字或词在谜面上得不到反映,成为谜底上多余的闲字,术语称“踏空”。
如:“汕”(打毛泽东诗一句)
谜底为“一山飞峙大江边”。“江边”为“水”,与“一山飞峙”合成“汕”,但“大”字没有着落,踏空了。
又如“谢客”(打陈子昂诗一句)
谜底为“后不见来者”。“谢客”即不愿见来访者,可扣合谜底的“不见来者”,但“后”字却无着落,踏空了。如谜面改成“王夫人谢客”,“王夫人”别解为“君王的夫人”即“后”,这样便使面底扣合贴切,无懈可击了。

四、底面相克
灯谜不仅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文字游戏,有其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有其思想性。因此,在讲究技巧和趣味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底面之间的褒贬关系及其社会宣传效果,应赋予它健康、向上、积极的思想内容。如果底面含义相矛盾,内容悖谬,褒贬失调因而与政治常识与思想常识相违背,就叫底面相克。
如以“千里姻缘”为面打法律名词“重婚”,谜面本是褒意,谜底却扣出了“重婚”之罪。
又如以“出口产品”打三字口语“不中用”,谜底别解作“不为中国所使用”,但面底一联系起来,似乎是说中国的“出口产品”是“不中用”的东西,那还了得?
对于人物的褒贬更应注意。例如有人曾以“十多个老鼠”为面打日本影星“田中裕子”。本来,“十”扣“田中”,“多个”扣“裕”,“老鼠”扣“子”,就技巧而言,倒也熨贴。但田中裕子是一位我国广大影视观众都熟悉的国际友人,将她的名字与老鼠相提,的确有失礼貌,是对友人的不恭。其实此谜可采用会意法,将谜面制成“乡下万元户”,那就显然比前谜强多了。使田中裕子从“老鼠”一跃而成腰缠万贯的“富翁”,相信她本人也会表示乐意的吧。总之,对正面人物不能用贬义的谜面,对反面人物不能用褒义的谜面,这条界线还是要区分清楚的。对社会可能造成不良宣传效果的灯谜,无论其技巧如何高明,也应坚决弃之如敝履。随着时代的进步,制谜更应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样才能使灯谜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和广阔的前途。

五、谜面太泛
在制谜过程中,一底多面的情况是相当多的,但必须取材不同,刻划各异。同一扣法的面句,不能随便更改词汇;反之,同一取材,如既可用这句,又可用那句,谜面的内容怎样改变,都同样扣得住谜底。这种情况称为“谜面太泛”。猜这类谜面太泛的谜只能令人感到如喝白开水,淡而无味。
例如“董存瑞,刘胡兰”(打国产影片名一)
谜底为“英雄儿女”。这条谜谜面任选一男一女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江竹筠等等都可扣合,那当然亳无谜味可言。
又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打水浒泊人一)
谜底是“李云”。别解作是“李白所云”。但是李白说过的名言多矣,随便拿他说过的话都可以扣“李云”,当然乏味。

六、用字差错
灯谜主要是利用汉字的各种变化,尤其是一字多义的别解手法而使底面扣合,因而制谜者一定要正确运用汉字,丝亳不能出差错。因为一条灯谜如果用错了字,就会使人无从猜起;同时由于底面之间缺乏逻辑联系,于理不通,从而无法相扣。
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打国名一)
谜底是“波兰”。此谜尽管选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作面,颇富诗情画意,然而面底却不能相扣,原因是作者把兰花的“兰”错当成蓝色的“蓝”来制谜。(注意,虽然不少人“兰”、“蓝”混用,但这是不规范的汉字用法,在严格的制谜应摒弃!)
又如:“咳唾成珠”(打字一)
谜底是“谁”。面句是成语,意思是吐词发论成珠玉,比喻言谈高明精当。但作者把谜底的“隹”误当作“佳”,从而误扣为“言佳”。实际上“隹”读音为zhui,是一种短尾巴的鸟,与“佳”的含义大相径庭。这类差错往往是作者粗心大意造成的,需要在制谜时认真推敲检查,便可避免。

七、谜目混杂
指一条灯谜包含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谜目,由于谜目杂乱,往往给人一种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感觉,从而使猜射的趣味性大为减弱。
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打爆破器材一、邮政名词一)
谜底是“引信、死信”。据宋·洪迈《容斋续笔》:“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给信入贺,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谜面是一句有名的成语,意思是说,韩信之所以能统帅三军,乃得力于萧何的引荐;因而“成也萧何”,可扣合“引信”,“败也萧河”可扣合“死信”。本谜用典自然,扣合贴切,可惜两个谜目风马牛不相及,猜射起来总令人感到不够畅快。因此,制谜者应努力杜绝这类谜目混杂的现象,给猜射者创造一个和谐舒畅的意境。

八、用典失实
在运用典故制谜时,用典必须求实。因为既称“典故”,就一定有出处可查,即使是约定俗成之典也必须是“事出有因”。如果作者只求底面能够扣合,而不顾典实故编乱造,这种现象称之为“用典失实”。
如“阿斗聪敏”(打宗教名词一)
谜底是“禅机”。阿斗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扣“禅”,“聪敏”扣“机”,从灯谜扣合技巧上说还可还;但是历史上的阿斗却是一个以懦弱无能而著称的皇帝,因而“阿斗”也成了庸碌无能之辈的代名词,他有何聪敏可言呢?因此本谜用典失实是显而易见的。
又如:“陈涉出文集”(打五言唐词一句)
谜底是唐·杨炯《从军行》中的“胜作一书生”。陈涉即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谜底别解为“陈胜写作了一本书问世”。乍看本谜有别解,面底扣合也贴切,但遗憾的是犯了用典失实的毛病。因为翻遍了任何典籍,只知道陈胜是雇工出身,是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却从未提到过他写过什么文集。因此本谜之面只能说是作者为扣合谜底而妄下雌黄而己。
由此可见,运用典故制谜固然可增加谜趣,但一定要准确翔实,持之有据,要是牛头不对马嘴,只能贻笑大方,传为话柄。

九、谜面不成文
凡是谜面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其词句必须通顺成文,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否则就不规格。
如“穴色”(打成语一)。
谜底为“空前绝后”。解作“空”之前面部分为“穴”,“绝”之后面部分为“色”。这条运用“方位法”制出的灯谜,从技巧上来说是成立的;但由于“穴色”是生拼硬凑出来的词汇,本身没有表达什么意思,故不合规格。这类谜面不成文的灯谜,猜射起来味同嚼蜡,因而历来是制谜一大避忌。

[此贴被kenshin于2008-3-31 16:37:39修改过]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4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 08年03月31日16点38分


猜谜方法:

原文由【月光下的魔术师】发表:

1 会意法 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子。 (打一动物:象)

2 反射法 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

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3 借扣法 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

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4 侧扣法 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

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5 分扣法 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

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6 溯源法 “溯源”及追溯谜面的来源以及与其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也有叫它承上启下法的。

例如: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

7 加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

例如:好山好水(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8 减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

例如: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也”, 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9 加减法 按谜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笔划,有的字减少笔划,既有加有减,最后扣合谜地。

例如: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本谜“去”为谜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可组合成谜底。

10 离底法 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

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

11 离面法 将谜面某些字拆离,去扣合谜底。

例如: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

12 象形法 根据事物的特征,汉字的结构(相形),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联想,增加趣味。

例如: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

13 象画法 此谜是根据谜面整体具有图画意味去合谜底。

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

14 直谐法 制作谜底时,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开,达到隐藏谜底的目的。

例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

15 间谐法 先将谜中的某些字拆变,再谐音扣合谜底。

例如:二者规格不同(打一字:鞋)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

16 比较法 是将形状、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

例如: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17 拟人法 将谜面的字词人格化,扣合谜底。

例如: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衫,你若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蜜蜂)

18 拟物法 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或者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例如:枕头.(打一成语:置之脑后)

19 问答法 此种谜通常是用提问式的谜面,回答式的谜底。

例如:八十万禁军谁掌管?(打一成语:首当其冲)

20 运典法 词类谜语以人们熟悉的成语、口语、诗词、典故作谜面,而将意义别解,从而扣合谜底。

例如:宝玉求婚(打一美国历史人物:林肯)

21 排除法 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难的。

例如:说不叫说,拿不叫拿(打一字:最)这里排除“说”而取“曰”,排除“拿”而换成“取”。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5 楼: Re: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 08年03月31日16点39分


猜谜术语:

原文由【月光下的魔术师】发表:


【谜面】谜面是概括谜底的词语,写在谜笺上,是猜者猜谜的依据。因为猜谜是一种文字游戏,有隐有显,显的部分留给人看,所以叫做谜面。

【谜底】谜底是一条谜的答案。之所以称为谜底,是因为它正好与谜面相反,一喻隐藏之深,二言最终真相。

【谜目】谜目是限定猜谜的范围,表示谜底是属于事物的哪一类别。古代谜目只有物和字,以后发展到经传语句、诗词名句、人名地名等,至今谜目已扩大到电影、电视名等百余种。

【谜格】谜格是猜文义谜的附加条件。一条谜的词语不能完全概括隐藏的谜底,还差点什么,那就用谜格补数。猜者除从谜面联想外,还要参照谜格,否则就无法猜出谜底。犹如近视的人配戴眼镜一样,谜格于猜谜来说,是辅助条件。谜格从古至今有几百种,实用的仅二、三十种。其中有些谜格因为经常使用,比如秋千格、卷帘格等,可以作为默认的谜格。

【露面】谜面概括谜底时,不得将谜底上的字显露在谜面上,否则就叫露面。谜语露面是作者疏忽所致,倘若故意把谜底上的字显露在谜面上,须标明“露春格”。

【别解】别解是使谜面文义或谜底文义产生另外一种解释。好谜必须别解,这是谜语创作的艺术手段。既然谜语是“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别解,就是“使昏迷”的手段。创作谜语时,构思谜面概括谜底时,尽可能不涉及正面意义,要从其他含义入手,曲意逢迎,李代桃僵,这样才使谜语具有谜味儿。例如:“禁入坤宁宫”(猜五字常言一),谜底是“不许走后门”。这条谜语对“走后门”的解释,既不是从后门走,也不是不合理的照顾,而是别解成走皇后寝宫的门。

【倒吊】谜语的谜面词义与谜底词义必须小扣大,不能大扣小,否则就不严密,成为“倒吊”。这在逻辑学上叫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符。例如:“芙蓉面”(猜京剧名词一),谜底是“花脸”。这条谜用芙蓉扣花,是合理的,因为芙蓉就是花,属于小扣大。反之,“花脸”(猜食品一),谜底是“芙蓉面”,就不妥了,因为花中除了芙蓉之外还有别的花,如牡丹、玫瑰、杜鹃……多着呢,这就犯了倒吊的毛病。

【撞车】在创作谜语时,两个作者不约而同的创作出一模一样的谜面,叫做“撞车”。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因为谜语的谜面只是一个词或一句话,特别是提倡用成语或古诗句作谜面,就更容易想到一块儿去了。

【会猜】会猜是灯谜活动的一种形式。几个灯谜组织聚集在一起,互相出谜猜射。会猜的规模有区、县、省,也有全国性的。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最早的一次会猜是1979年9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全国九城市灯谜会猜。

【函猜】函猜是用信函的形式进行猜谜。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谜语爱好者由于地理、工作、经济等诸方面条件,不能都到同一个地方去猜谜,只好用信函邮寄。有的灯谜组织,把谜题登载在报刊杂志上征求解答,并要求用信函邮寄答案,这也属于函猜的一种。

【商猜】猜谜时,一条谜语挂出,猜者按谜面联想后,所猜出的谜底并非原谜底,但也合情合理,这也应该算猜中。这种情况是在猜谜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一点也不奇怪。如果猜者所联想到的谜底比作者原谜底更好些,经商榷,应以高者为准。商谜,古以有之,因旧时兴灯谜,又叫做“商灯”。

【与虎谋皮】给定谜底,要求创作出相应的谜面,就是“与虎谋皮”,也叫“以底求面”。因为灯谜又称灯虎,这儿巧用成语“与虎谋皮”为名,也算是别解吧。

【隐语】也叫“隐”、“廋辞”,是谜语的古称,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是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当时多用于讽喻朝政,可以说是谜语之源。

【灯虎】灯谜的别称。因为猜射灯谜殊非易事,需具搏虎之力,故称为文虎。

【成面】谜语的谜面所用的词语要用约定俗成的,以便猜者能够理解。传统作谜提倡用诗书名句或成语等,严禁作者杜撰。所用的语言虽然是作者编造的,但要成文,即读起来通顺。例如:“示土”(猜名词一),谜底是“合作社”,扣法虽然合情合理,但谜面不成文,猜谜者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示土”。另外,谜面也不能胡编乱造,脱离实际。例如:“张翼德搞人口普查”(猜著名诗句一),谜底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初看还算合理,仔细一想,人口普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而张飞又是什么年代的人物,编的也实在是离奇。

【独脚虎】只用一个字作谜面的谜语叫“独脚虎”。由于谜面仅仅是一个字,条件苛刻,颇为难猜。一般运用增损离合法猜射独脚虎,如果仍无法猜中,作者应该检查一下,是否少了什么附加条件。

【半露面】多出现在字谜中,即在谜面的词语中有谜底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字。例如:“海峡两岸今团聚”(猜字一),谜底是“涔”。这条谜以“海峡两岸”扣“山”和“水”属于隐讳手段,可是“今”字却直接说出,这便叫做“半露面”。

【多底谜】一条谜语能猜出两个以上的谜底,叫“多底谜”。谜语只准有一个谜底,比如锁一样,只准一种钥匙能够打开,倘若随便用只钥匙就能把锁打开,那么这种锁就不算是好锁了。同理多底谜也不能算是好谜了。创作时,尽量推敲,使之不多底。

[此贴被kenshin于2008-3-31 16:39:36修改过]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6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 08年03月31日16点41分


关于对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创作方式

原文由【kenshin】发表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所谓对联的基本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联的基本格律。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作者个人以为,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 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对联的创作方式,很难全面加以概括,具体说起来有数十种之多。在此,作者只是选择一些比较重要和比较常见的创作手法,加以简单的介绍。
对联的写作与欣赏,除了一些基本格律要求(如六要素、六禁忌等)外,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修辞要求和创作方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强弱相当、概念相当、嵌字格、回文格、顶针格、集句格、以及对联的横批、对联的标点、对联的书写格式和对联的张贴格式,等等。下面对以上提到的问题逐一做个简单的介绍。

1.自对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

入流亡所
登岸舍舟(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2.借对
借对又称假对,这也是对仗上宽工转化的一种方法,分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种。借义对指句中词语的词性和含义本非对仗或对仗非工,但借助其另外的词性和含义,使之成对仗或使对仗更工。借音对则指借助其读音,使之成对仗或使对仗更工。借义对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七律《曲江》中之颔联)

“寻常”在此为普通之意,属形容词,但古制“寻”、“常”又皆为度量单位,属量词(古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用此含义,则与数词“七十”相对为工。借音对如:

不生不灭,不减不增,碌碌人间如梦幻
无始无明,无常无尽,茫茫宇宙太空虚

其中,借茫茫为“忙忙”,则与“碌碌”相对更工。

3.意对
意对也称义对,或意义对(不同于借义对),指句中字词在词性或语法结构上不成对仗,但其字词之意义,即所含之义理或意境,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所谓“貌离神合”。如崔颢《黄鹤楼》之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是意对。又如:

五十三参,遍访良师求正智
百城烟水,广行悲愿践初心

其中,“五十三参”对“百城烟水”,是以同一个典故(善财南参)的两个常用语相对。单从词性、结构等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成对仗,但从内容来看,则属于“意对”(即以“参访五十三位老师”对“历经一百余座城市”)。又如,“三界”对“时空”、“万丈”对“无边”等,亦属意对。不过,就对联而言,意对部分在全联之比重宜小不宜大。

4.蹉对
蹉对又称交股对,指句中对应词位置不同,参差为对。如:

春残叶密花枝少
睡起茶多酒盏疏(《冷斋夜话》载王安石之诗句)

其中的“密”对“疏”、“少”对“多”,即为蹉对。又如:

尚思立足慢言道
急欲藏身莫住山

其中的“尚”对“莫”、“慢”对“急”,亦为蹉对。

5.强弱相当
这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大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

6.概念相当
这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也即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再者,概念所指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密切与否,也影响到对仗的宽工,如“晓日”对“雄鸡”,由于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仗就显得较工稳。
在此,要附带指出的是,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如前所述,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只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概念相当,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

7.嵌字格
嵌字也叫嵌名,指将特定的名称(多为人名、地名、事物名等专用名称,有时也为特定词语)嵌入对联中一定的位置。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对联手法。其具体方式很多,不下五十种。嵌字可分为整嵌和分嵌。整嵌,就是将名称不拆开而完整地嵌入,如《题嵌四大天王》一联:

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名整嵌入联。但嵌字法用得较多的还是分嵌,也就是将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分嵌的格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有的则是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两个字。以七言联两字分嵌为例,从第一字至第七字,分别称鹤顶(凤顶)格、燕颔(凫颈)格、鸢肩(鸳肩)格、蜂腰格、鹤膝格、凫胫(雁翎)格、雁足(凤尾)格。现以家父肖玉苍所撰《七唱桂林》为例,将上述格式分别举例如下:

桂子飘香清肺腑
林荫夹道悦宾朋(《一唱桂林》,鹤顶格)
丹桂虬枝欺鬼斧
琼林洞府仗神工(《二唱桂林》,燕颔格)
喜斟桂洒延嘉客
笑饮林泉涤俗襟(《三唱桂林》,鸢肩格)
森然八桂甲天下
宛尔千林隐洞中(《四唱桂林》,蜂腰格)
吟诗共醉桂花洒
览胜同披林壑风(《五唱桂林》,鹤膝格)
此地常招折桂手
今朝独有植林心(《六唱桂林》,凫胫格)
拿云有志攀丹桂
射月无弓挂绿林(《七唱桂林》,雁足格)

另外, 比较常用的两字分嵌还有魁斗格(一字嵌上联之首,一字嵌下联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联之末,一字嵌下联之首)等。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三个以上的字。如:鼎峙格(将三个字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形成三足鼎峙)、碎锦格(将四个以上的字分嵌于上下联非特定位置)等。当然,如果仅将名称拆开,嵌入任意之位置(不一定分别在上下联),也未尝不可,姑且称之为散嵌吧!如《题嵌无尽意菩萨》一联:

正观诸法缘无尽
普度群萌意不移

又如《题嵌大势至菩萨》一联:

大势一来,身随妙手至莲刹
真心已得,念住净观离俗尘

实际上,也可将所有那些无规律性的嵌字法,全都笼统地称为散嵌。如: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

此联同时将“生”、“老”、“病”、“死”、“恩爱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等八苦之名嵌入(只是将“求不得”略加改变为“难求”)。

8.回文格
回文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上下联,使之既能顺读,又能倒读。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另外还有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当句回文,即同一句子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佚名题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

倒句回文,即同一句子在倒读时字面上有变化,但上下联不变。如:

结同心果
开并蒂花(常用婚联)
倒读即为:
果心同结
花蒂并开

倒章回文,即通联倒读,下联变为上联,上联变为下联,如: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佚名题武汉龟山联)
倒读即为:
晴日海霞红霭霭
晓天江树绿迢迢

由于回文格难度较大,因而运用得不太广泛,但这种格式能突出体现汉字的独立语特点。特别是一些难度更大的回文格,如反复回文、联珠回文、韵对回文等,则更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佛何能测
人不易知

这副反复回文四言联,至少还可以反复推衍出另外三副:

何能测佛
不易知人
易知人不
能测佛何
知人不易
测佛何能

有时候,这种对联还可以进一步将其文字排列组合,使对联数量成倍增加。

9.顶针格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10.集句格
集句不同于摘句。摘句是指将律诗中的对仗句摘取出来,使之单独成为一副对联(如前面所引杜甫《曲江》中之颔联)。集句是指将现存的分散的句子,组合成对句。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联对作法。如果整副对联(多为短联)完全由现存的句子组成,称完全集句。如:

鹿归于野
色即是空

此联上联集自《出曜经》,下联集自《心经》,就是完全集句。又如: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佚名集唐诗联)

此联上联集自王维《渭城曲》,下联集自李白《将进酒》,亦是完全集句。反之,则称不完全集句。不完全集句又可分为单边集句型、半集句型、稍加改动型。如:

世界微尘里
人生大梦中

此联只有单边是现存句子(上联引自李商隐五律《北青萝》),因此是单边集句型。又如:

长笛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
大江千古,今朝都到眼前来(周锦澜题武汉黄鹤楼联)

此联上下联中分别只有后一分句是现存句子(上联后一分句引自杜甫七绝《赠花卿》,下联后一分句引自元稹七律《谴悲怀》,因此是半集句型。又如:

暗还黑月明还日
云在青天水在瓶

此联上联引自《楞严经》而字面略有改动(以合对仗),下联引自惟严禅师之语,因此是稍加改动型(这种类型,也可以称之为“蜕化”)。作者认为,如果全联所引用的现存句子不足一半,则可以不称之为集句;而且,严格来说,只有完全集句才能称之为集句联。

11.对联的横批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如:“良缘喜结”、“花好月圆”、“佳偶天成”等,就是一些常用的婚联横批。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总之,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

12.对联的标点
处于现代汉语大环境中的对联,应当使用标点符号。至于与书法艺术结合时,则另当别论。凡对联都由上下联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组成,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决定了对联标点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决定了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上。上联收尾处的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用逗号;多分句联用分号;某些多分句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其联尾则用句号;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则无疑应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总之,应针对该联联意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上述理论上虽这么说,但在实践中,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对联标点法不失为一个更加简捷的选择,那就是:上下联联中照常用标点,上下联联尾统一不用标点。另外,为使上下联保持形式上的一致,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13.对联的书写格式
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至于横批的书写方式是左起还是右起,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依传统,在与竖写的上下联相配时,应是右起;但由于现代汉语的横写格式是左起,因此,现在也有人用左起。

14.对联的张贴格式
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也要注意: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这个格式不能任意改变。
以上对于对联的基本要求和创作方式的论述,范围有限,只是选取作者个人认为相对比较重要也比较常见的一些内容而已。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注:文中所引对联,除了有说明的以外,其余均引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原文由【第六感】整理发表:
http://www.tuili.com/bbs/bbsShowDetail.asp?ftitle=《声律启蒙》(对联启蒙读物)&act=search&fid=205331&aid=15&bid=110&bname=字谜灯谜&bmaster=kenshin&aname=谜题解析&fz=0&userid=第六感

[此贴被kenshin于2008-6-19 15:51:01修改过]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7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精华全收录... 08年03月31日16点45分


关于其他:

三国灯谜集赏:

http://www.tuili.com/bbs/bbsShowDetail.asp?ftitle=名著谜题集赏——三国篇(不定期更新)&act=search&fid=205288&aid=15&bid=110&bname=字谜灯谜&bmaster=kenshin&aname=谜题解析&fz=0&userid=第六感

由第六感兄提供

推友网名字谜帖:

http://www.tuili.com/bbs/bbsShowDetail.asp?ftitle=猜推友网名(更新至第40条,答案已公布)&act=search&fid=204950&aid=15&bid=110&bname=字谜灯谜&bmaster=kenshin&aname=谜题解析&fz=0&userid=吉如令

由吉如令提供

减少版区置顶
方便大家查阅



[此贴被kenshin于2008-6-19 15:42:49修改过]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易一一一
8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精华全收录... 08年04月11日08点25分


那个国家是不是丹麦






我的快乐我主宰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enshin宁微君打开kenshin的博客
9 楼: Re: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精华... 08年04月11日09点15分


正解






梦醒人间看微雨,江山还似旧温柔
缪斯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freekenshin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freekenshin

宁微君
QQ:176261449
E-mail: cutthink@163.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吹笛子的牧童吹笛子的牧童
10 楼: Re:字谜灯谜版实用手册(精华全收录... 08年04月13日12点10分


辛苦了,哈哈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邀指杏花村。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9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