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法律案例   【版主】:水晶鱼儿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4个回复)
主 题: 美一名记30年追查杀父真凶 真实经历变成畅销书(人气:326)
 灰原哀灰原
1 楼: 美一名记30年追查杀父真凶 真实经历... 04年01月12日11点16分






  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马克·阿雷斯15岁的时候父亲被莫名枪杀身亡,当时警方把它归类为一般性的抢劫案,但马克却不相信这是一次“意外”,他认定父亲是被人蓄意谋杀的。为了寻求一个真正的答案,马克为此付出了30多年的时光与青春,并从中发现了一连串的秘密。

  □儿子·记者·作家

  马克出生于加利弗里亚州的弗雷斯诺,大学毕业于弗雷斯诺州立大学,后又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受父亲之死的影响,马克从小就定下目标要当一名新闻记者。马克最早投身于新闻界是在1981年任职于美国的《巴尔的摩太阳报》,1984年来到《洛杉矶时报》当记者。如今的马克·阿雷斯已是代表《洛杉矶时报》多次获得全国新闻大奖的资深记者,如凭借一篇对一名来自城镇小农场的小男孩成为全国赛跑冠军的报道,于1998年获得美国PEN Center USA West Award传媒大奖。马克目前定居弗雷斯诺。

  生在加州,长在加州。马克对加州这一故乡的情感非常复杂,他写下的文章与作品大多都与加州有关。

  马克的文笔情感热烈,报道性强。继《因父之名》后,他和一个伙伴共同合著的另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加州之王:伯斯威尔及秘密美利坚帝国的建立》(The King of California J.G. Boswell and the Making of a Secret American Empire)也成为美国近来的畅销书之一。马克在书中描述了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农场主J.G.伯斯威尔的发家史以及对美国社会尤其是加利弗里亚州的深刻影响。

  “那一晚,我发誓一定要追踪凶手的足迹,为父亲报仇!”

  当真正的凶手即将被惩之于法,正义最终得以伸张之际,2003年12月26日,阿雷斯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剖白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条艰难的复仇之路已经十分接近尽头了。如今,我已决定与过去的一切恩恩怨怨和平共处。那一段历史将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到了今天,当我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义务与责任后,过去的伤痛就让它过去吧,我也将重新轻装上路!”但令人唏嘘的是,尽管还在壮年,但马克已经把他生命中更为美好的三十年时光花费在漫漫的追凶途涯上。

  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利弗里亚州弗雷斯诺城。马克的家族是移民美国的亚美尼亚人。马克回忆家史时说,他们家族曾发生过四起谋杀,一代发生一起。“正是谋杀把我们家族带到美国来的。”

  马克的父亲亚拉·阿雷斯算得上是半个企业家,早前曾开办一个葡萄庄园,后来把庄园收了,投资经营一家酒吧。亚拉是一个在事业上有所野心的人,或许是之前在商场上的不得志,亚拉希望通过改行投身另一种全新的生意,以获得利润与成功感。在上世纪的60年代,经营这种行当对于一个保守的美国家庭来说,还是会让旁人觉得难以理解。

  亚拉从来不在休息日工作,可就是在那天破了例。1972年刚过元旦新年的那个周日傍晚,时年40岁的亚拉接到店里一个电话,话筒里头说有点事让他回去一下。回到酒吧后,由于店里冷清没几个客人需要招待,亚拉于是进去吧台后面的小办公室里找点活儿干。过了一会儿,有两个男人进来,找了个吧台附近的位置坐下。据酒吧里的侍应回忆,那两个男人很面生,应该是第一次来光顾。坐下不久,其中一人突然站起来,径直走进吧台后面的小办公室,朝着正在里间工作的亚拉连续开了三枪。事情发生得太猛然,但中枪后的亚拉依然反应迅速,他取了自己的手枪回击突如其来的攻击者。负伤的亚拉从里间逃出来,但等在外面的是另外一个同伙,亚拉无处可逃。

  每当马克回忆父亲中弹的那一幕情景,都忍不住变得激动,“他一共中了五枪!凶手行凶之后开始撤离现场,他(父亲)伸出手一步步艰难地靠近凶手,声嘶力竭地喊‘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场的人都被这一幕吓得惊呆了,等他们清醒过来后,马上把亚拉送到医院,并通知了他的家人。但亚拉还是没抢救过来。

  当时只有15岁的马克得知父亲的死讯后,全然不能接受这一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他把自己关在房里,情绪非常激动,杀人凶手让他一夜之间成了没爹的孩子。马克狠狠地挥动着拳头,诅咒老天。“那一晚,我发誓一定要追踪凶手的足迹,为父亲报仇!”

  “父亲不明不白被杀掉还不够,谣言更让受害者变成了罪恶者。”

  最初,警方对这桩案子的判词是“一次恶性抢劫”,尽管店里的东西一件不少。亚拉死得不明不白,谣言却随之四起,有人说亚拉的死是自己找来的。他们称亚拉借着开酒吧的幌子做非法生意,其真正的身份是一个毒品交易商、一个黑帮分子,他们甚至称亚拉与美国的黑手党有关系。

  这些风言风语让年龄还小的马克感到羞耻和狂怒。马克后来在书中回忆自己当时对谣言的直觉反应是:“父亲不明不白被杀掉还不够,而且,受害者反而成了罪恶者。”

  当时的弗雷斯诺的确是美国贩卖毒品最猖獗的地区之一,本地许多人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毒品交易。马克尽管年龄小,也知道店里有人吸毒、卖毒,但当听到别人说他的父亲也卷入了这一肮脏的交易中时,他仍然感到非常震动,因为他绝不相信。

  于是,追寻凶手已不是马克的唯一目的,他更要洗清父亲的名声。父亲为什么会被杀?为了能追查案件中的更多细节,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马克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未来的职业目标。“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当记者的原因。因为我必须得学一点侦探和调查的基本技能。”

  坚持一天两天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三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去追究一件事情的真相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克也像普通人一样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儿子,但是在私底下进行的调查始终没有放弃和中断过。

  马克的复仇计划并没有得到家人的完全支持,他的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全,在生时一直禁止马克去调查父亲的死因,为了让母亲宽心,马克表面上勉强答应了。母亲死后,某种意义上给了马克行动的自由。

  命案发生17年后,马克抛下妻子和还是初生婴儿的孩子回到了弗雷斯诺,回到当年的犯罪现场。回到弗雷斯诺后,马克为自己取了一个假名。他首先从警方的记录和档案开始,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在那里,马克仿佛清晰看到了父亲临终前的一幕:尽管亚拉当时身中五枪,但他依然挣扎着在医院里为警方录下了口供,他甚至撩起外衣向警察展示其受伤的腹部。

  看了这些真实的材料后,马克几乎变得发狂。父亲当时是多么求助无力,医院方面低估了他的伤势,手术也毫无必要地受到推迟,最终导致他流血过多而死亡。马克同时发现,警察当时在做调查的时候非常草率和匆忙。

  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父亲死前发现了一个庞大的贩毒网络,并有意采取行动去制止它。

  皇天不负有心人。由于马克坚持不懈的努力,真相的外盒渐渐被拆开了。

  在《洛杉矶时报》当记者期间,马克把多年的侦探生涯写成了一本书——《因父之名》。在书中,马克以一个优秀记者所拥有的素质,对当年的血案和他在调查中揭露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和无情的批判。报告出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同时也为马克的调查提供了更多线索。一些当年认识马克的父亲亚拉的人纷纷联系到马克,向马克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亚拉的交际网和死前的一些活动等。

  一名亚拉的朋友伯勃回忆亚拉被杀前两天和他一起打高尔夫球时的情形:“他当时显然为生意的事情很烦心,看上去焦躁不安。亚拉说他发现了酒吧里有员工和股东参与了毒品走私,并以酒吧为贩毒据点。”亚拉还曾经对伯勃说,他决定要和一些当局的权威人士会面,借助私人交情的力量铲除毒贩子聚集在他的酒吧里做非法买卖。他不愿意他的店子成为乌烟瘴气的罪恶老巢,他要为自己事业的名誉负责。

  但是亚拉最终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帮助,亚拉更不愿意借助警方的力量,在他眼里,警察和乌鸦一般黑,而且,贩毒网络中的警方势力让人更是莫测高深。

  “亚拉一定是因为其行动得罪了贩毒老大,引起他们的报复。他是因为坚持自己的是非信念而被杀的。”伯勃对此深信不疑。

  还有目击者也证实,亚拉在被杀前的几天曾到过警局总部,但这在警方的档案中毫无记载。

  对于马克来说,和这些证人的谈话是一次巨大的收获,他们不仅提供了许多隐藏多年的线索和细节,更重要的是,它证实了马克多年来坚持父亲名声是清白的信念,坚定了他找出真正凶手、继续把调查工作进行下去的信心。

  马克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久,警方告诉马克一个好消息。当年枪杀他父亲的其中一名疑犯已经被找到,在谋杀案发生30年后。

  当年的凶手,一个自杀,一个被捕,还有一个良心发现主动投降拆开了。

  据警方称,马克的书出版后,他们接到了线报,找到了两个与当年那个晚上在酒吧内留下的指模完全吻合的男人。警方从那两个男人当晚喝过的啤酒杯和行凶前玩过的撞球上取得的指模与疑犯的指模对照,结论是完全一致。

  这一重大成果得益于一个绰号叫“底特律罗恩”的人,他因为涉嫌藏毒贩毒在洛杉矶被逮捕。

  这个人被捕时刚刚遭逢失去爱女的打击,他在牢里可能良心发现,主动向警方提出要招认过去所干的劣迹。“底特律罗恩”提到,1972年亚拉·阿雷斯的被杀是他两个也来自底特律的猪朋狗友干的。

  警方根据“底特律罗恩”所提供的线索锁定两名疑犯。其中一名凶手于1982年因为不明原因从圣地亚哥的一幢11层的建筑跳楼自杀,而另外一名凶手汤马斯,即是在那天晚上向亚拉补开了两枪的那个人,现正在牢里服役,罪名是持械打劫宾夕法尼亚州的联邦银行。警方搜集了证据后,当即指控汤马斯涉嫌于1972年故意谋杀酒吧老板亚拉,他被押解回弗雷斯诺接受审判。而谋杀案的第三名嫌疑犯的落网更具传奇性与戏剧性。这名当初负责事后开车接载两名凶手逃跑的同伙在看了马克出版的书后,感到非常内疚,愿意主动向警方认罪。

  2003年6月,法庭对积压了30多年的冤案进行了重新开堂。

  这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谋财害命,事实的真相与马克所调查的八九不离十。马克的父亲发现了其酒吧中的员工和几个股东参与了弗雷斯诺几次重大的走私案件。他们把毒品从墨西哥偷偷运送到加利弗里亚州。亚拉同时相信弗雷斯诺警局及当地政府几个最高级的官员在暗暗为走私犯提供庇护。在亚拉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星期里,亚拉和当地的检察官、州立反毒品调查局的官员及州立司法部长进行了接触,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共同制止走私与毒品交易的猖獗,并揭露高级官员的贪污腐败。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合作。

  审讯仍面临不少困难,毕竟从事发到重审,之间已经隔了三十多年,证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许多重要的线索与资料已经被历史湮没,不可能再现。

  此外,汤马斯也始终不肯承认他是受人指使而杀人,称只是为了打劫。汤马斯最终被法庭裁定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而司机“底特律罗恩”则得到了豁免权。法庭初步证实,幕后直接策划枪杀亚拉的是一个女人,她是负责走私的女头目之一,两个枪手就是她派到酒吧里的。

  尽管凶手被惩之于法,但仍有不少疑问存在。比如说证词揭露,亚拉当晚是被人故意引诱回酒吧的,那究竟是谁呢?一个和亚拉非常亲密的人,可能也直接参与了谋杀亚拉的策划中,这又是谁呢?或许真相永远没有被穷尽的一天,因为里面的黑幕实在太多了。

  经过多年的磨练,马克已不仅仅是他父亲的儿子,他更视自己为一个忠于事实的记者,去挖掘过去历史中的沉默与谣言、神话与欺骗。

  假如马克的父亲亚拉还在生,他今年应该是72岁了。马克说他自己花了30多年发现的大大小小的真相中,只有一点是真正具有意义的。

  “所有的一切都为了证明我的父亲是一个好人。他所做的一切及为此而牺牲的生命都是为了保持他身边社区的纯净。坚持自己的良心,这是所有真相中发现的最重要的精神。”

  □一本畅销书

  《因父之名——一个家庭,一个城镇,一场谋杀》

  柏林电影节有一部获奖电影也叫《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讲述一对北爱尔兰父子被英国当局诬陷杀人而入狱。父亲病死狱中,儿子受父亲人格与精神的鼓舞,最终成功平反罪名。

  马克根据自己三十多年追查杀父仇人的真实经历,写下了这本红透美国的畅销书:《因父之名——一个家庭,一个城镇,一场谋杀》(In My Father's Name A Family a Town a Murder)。两部都是以父亲的名义的作品,尽管内容不同,但描写的都是父与子间浓烈的情感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这是不可替代的血缘之情。

  写作《因父之名》不只是对父亲的一个交代,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马克自身多年的情感压抑的一次解放。

  《因父之名》一书:“几乎每个美国小城镇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肮脏秘密,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像马克一样具备勇气、信念和技巧恢复事情本来的面目和真相,并把它塑造成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过当然,马克的行为有特殊的动机,因为事情与他的家族有关。”——《洛杉矶时报》的书评。

  《因父之名》是一部反映了一个典型的亚美尼亚人家族数代人精神特质的作品,他们对一切事情都要追究到底。——美国亚马逊网站书评。

  这部书反映了一个儿子与父亲之间强烈的感情纽带。——《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老炊老炊打开老炊的博客
2 楼: Re:美一名记30年追查杀父真凶 真... 04年01月12日21点18分


谢谢楼主提供这么多高质量的好贴子。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灰原哀灰原
3 楼: Re:Re:美一名记30年追查杀父真... 04年01月18日09点47分


可是好象很少有人回复嘛。这些案例也许太理论化了吧,让大家“无从下嘴”?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djj蛋炒饭
4 楼: Re:美一名记30年追查杀父真凶 真... 04年01月18日14点04分


以父之名,说的太好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家庭的忠诚。中国现在对这种说的太少了。(外遇,二奶好象很平常似的!耻辱啊~~~~~~~~~~~~~)
我觉得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估计是没戏唱了。我一直很欣赏这种平凡人的忠贞,勇气和坚韧。
in my father's name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的崇敬。






静听涛声,静坐观天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26238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灰原哀灰原
5 楼: Re:Re:美一名记30年追查杀父真... 04年01月19日21点03分


【djj在大作中谈到:】

> 以父之名,说的太好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家庭的忠诚。中国现在对这种说的太少了。(外遇,二奶好象很平常似的!耻辱啊~~~~~~~~~~~~~)
> 我觉得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估计是没戏唱了。我一直很欣赏这种平凡人的忠贞,勇气和坚韧。
> in my father's name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的崇敬。
我想不单是家庭的忠诚,更是一种追寻真相的勇气。作为一名儿子,他是成功的,作为一名以追寻真相为生的记者,他更是成功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4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