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侦探团(梦醒时分)
|
|
4 楼:
Re:总第471期谜题评谜贴
|
11年06月01日02点41分 |
作为谜题,这题是篇很不错的谜题。
在刚看完谜题时,我想到了三四种手法,每种都有可行性,然后每种也都有漏洞。(将死者绑在船下或者船篙上,众人刚到达芦苇塘时杀人,下午杀人并伪造死者的死亡时间,多人联手杀人互造伪证,以及谜题答案中的手法)
以谜题答案中的手法为例,我一度质疑过小船的行进路线如何能保证凶手可以拔掉芦苇管,凶手如何保证死者在水中可以一直坚持活着,渔夫出身的人为何不知船篙插到死者了,芦苇管做笛子会不会太长,凶手后来运尸的风险性,凶手选择相机存储卡的时机,如何能通过芦苇管来给凶手定罪,等等。
然而通过再次分析作者在谜题中的描述,以及作者对谜题写作的态度,参照谜题的写作标准(要给出所有线索,答案的唯一性),得出迷题答案中的手法实施的可能性最大,并且所有的线索都可以对这个手法进行解释。
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想象自己如果选择了这个手法,该如何去设计线索和情节,如何去加以完善。所以说参与解谜题有助于写谜题,参与写谜题有助于写侦探小说,这也是这个版块的初衷。
我觉得这个谜题的点睛之处不是在杀人的手法上,而是在对凶手的人物刻画上和通过照片这个证据给人想象的空间。
文中从凶手在船上对风景毫不在意,在傍晚为主动喊大家去看落日;从杀人手法要求凶手能精确的掌握死亡时间,联想到凶手的职业;都逐渐加重读者对凶手的怀疑。
而文中对照片这一证据的提出,更是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什么样的画面才能给凶手定罪呢?于是乎从芦苇管的位置,联想到气泡,联想到水中有人脸。
当然,这篇谜题也有些瑕疵的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弥补掉一些漏洞(很多推友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只看作者有没有精力和心情去修改了,呵呵)。个人提的建议是,可以通过间接的描写把芦苇塘的深度写浅,水道的宽度写窄,使得凶手是一定可以拔到芦苇管的,而且芦苇管的长度是适合做笛子的长度(或者描写凶手将芦苇管折成两段准备扔掉),水深可以保证死者在奋力挣扎时,脸部可以接近水面,而水的浑浊度能让人看不见水中有人躺着。凶手后来的运尸过程其实可以去掉,只用写成河水的流向是朝芦苇塘去的,尸体自然会飘到塘边(如果非要设计运尸,就涉及到凶手衣服会湿透,要换衣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在警察审问时,间接描述没有当地人当天出去过,且凶手所在这批人之后没有其他人来)。而芦苇管作为主要证据,仅凭上面有凶手指纹是不够的,不能因为凶手拔了芦苇管就定罪,凶手可以推说是有人戴手套杀的人。这里可以考虑设计为芦苇管上有凶手的唾液,因为凶手要确保这根芦苇管是可以供人呼吸而亲自试了一下,然而他后来拔芦苇管时,在场的人都没有看见他的嘴接触过芦苇管。另外,照片的内容虽然是在谜题答案中才出现的,但是仅仅是水中有人脸,只能证明作案时间和作案地点,不能证明凶手。最好是在照片描述中加上凶手和水中的死者相互凝视的特写。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者辛苦了。
|
|
|
侦探!------------------------------------------------------------------------------------L
金刚!------------------------------------------------------------------------------------A
和尚!------------------------------------------------------------------------------------R
心随梦想!----------------------------------------------------------------------------LAR侦探团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