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主 题: 教你一步步成为专业侦探12(人气:444)
 SRover工藤梦天
1 楼: 教你一步步成为专业侦探12 04年03月05日03点02分


文件检验
对有争议的文件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主要解决
笔迹的来源问题——是谁留下这种笔迹,留下这种笔迹的人独特的书写习惯是什么
(对有争议的证明文件的分析与笔迹研究学无关,笔迹研究学主要是研究书写习惯
与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第二类主要是处理一些实际存在的文件,但是我们所
关心的是如何进一步确定它的真实性。
一般说来,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的书写是极不规则的,常常是一天一个样。这
里面包括许多的因素——情绪、书写体位以及健康状况等等,这些都能影响我们在
纸上用笔书写的方式。但是一个老练的观察者,却可以透过麦面上的木规律看出我
们每个人独特的书写方式,想要伪造笔迹是很难做到的。从书写的角度来看,我们
在纸上的书写从头到尾基本是一致的,或者从写字母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都有自己
固定的方式,比如写字母g和h的时候,我们是习惯带环形花样还是不带,都因人而
异。要制作大量的样本,花大量的时间,笔迹检验才能给出令人信服可靠的意见。
随着打字机的发明,特别是最近计算机印刷的问世,现代笔迹检查专家必须精
通印刷技术的历史。比如说,有人拿出一份自称写于1912年的文件却是用某型号打
字机打出来的,而我们知道直到1938年这款打字机才问世,这说明那份文件值得怀
疑。因为打印的装置随着年月必定产生一些极易辨认的特征,如机器本身的磨损、
字母的损坏等等。所以,另一台机器有着同样特征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这也
使得印刷文件的真伪检验有了可能。
另外一些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墨水和纸张。墨水样品可用薄层色谱法来分析,为
了鉴别墨水,酒精、烟草、武器装备总局收集了三千多种墨水的色谱图供参考。为
了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出现不精确,总局建议生产厂家每年改变墨水中的微量染料。
美国另外的一个机构特工处,与国际墨水图书馆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图书馆是二十
世纪二十年代由瑞士苏黎士州的警察署开办的。里面包括六千多种墨水的化学成份
及其他信息,如准确标示的日期等等。
检验一份文件是否被更改通常可能用的方法是使用静电检测仪(ESDA)检验。
文件被放置在加电金属网的上面,一层塑料薄膜紧贴文件。当文件和薄膜被紧紧吸
附到网上的时候,使用影印机的色粉和细微的玻璃粉粒的混合物,然后色粉混合物
就粘附到任何有静电的部分。当原件被撤去的时候,所有薄膜*相应的地方就会显
示出影像。由此,把嫌疑原件的每一页和每幅影像进行比对,就可以断定原件是否
被改动过的。
虽然对有争议的证明文件分析起初只运用于侦查诈骗案件.但是现在它却在刑
事侦查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谋杀案侦查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约翰·马格鲁森
时间:1922年
地点:威斯康星,马什菲尔德
意义:仅仅从一些被炸弹炸毁的纸张碎片,侦查人员就可以一点点搜集证据抓
到真正的爆炸凶手。

一个邮包被寄到詹姆士·查普曼在马什菲尔德的家里。詹姆上·查普曼是威斯
康星中部伍德县管理委员会的主席。邮包寄到的时间是1922年12月27日,并不是他
们希望收到的迟来的圣诞节礼物。他的妻子克莱门婷·查普曼,着急地撕开邮包,
这时邮包突然爆炸炸到她的脸上,她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她的丈夫也受了重伤。
炸弹很令人奇怪,许多致命的火光向外辐射,因此发生爆震,而留下的机械部
分却完好无缺。这个致人于死命的诡计按照设计者的意图顺利地进行,但是它却在
无意中暴露了目标一一邮包上纸的碎片依然存在,在这些碎片上依然可以隐隐约约
看出书写的地址。这些东西被送到了威斯康星密尔沃基文捡的顶尖专家约翰·蒂尔
那里。
邮政编码告诉侦查人员这个致人于死命的邮包是从托瓦尔·莫恩的邮箱里寄出
的。 住在马什菲尔德5道街的托瓦尔·莫恩却一口否认,他完全不知道这个邮包,
肯定有人把邮包扔在他邮箱里,因为他家地处公共高速公路。经过仔细搜查取证,
排除了他是犯罪嫌疑人的可能。
与此同时, 蒂尔不辞辛苦地重拼那些邮包上纸的碎片。 上面有 “J.A.
ChaPman,R.1,Marsfilld,[sic]WiS”的字样。仅仅通过这些字,他难以解开其
中之谜,弄清杀人凶手的特征。字写得极不熟练,开始猜测这可能是某个人故意伪
装笔迹。但是经过仔细研究所写字的间隔、倾斜度、排列及用力程度,他确定此人
极力认真地书写,以达到本人的最好水平。因为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都较高,拼错
一个镇的名字无疑表明这个人较信赖自己的发育而轻视正规的教育。靠发音来拼写,
蒂尔感到写地址的人是一个外国人,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瑞典人。
经过排查,发现这个社区只有一个瑞典人约翰·马格鲁森,他的住处离莫恩的
邮箱不到2公里的路程。这个M岁的农场主痛恨查普曼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社区打
算修一个排水场,这样就将马格鲁森的土地人为分为两半,由此两个人进行一场冷
战。挖泥机被炸毁了,查普曼的粮仓也烧掉了。这桩桩件件的事情都使彼此的积怨
不断加深。

笔迹取样

12月30日,警察参观了马格鲁森的农场。在粮仓里,他们发现了一些木屑,与
制造炸药用过的极为相似。同一天,马格鲁森被逮捕,被指控一级谋杀。马格鲁森
没有意识到爆炸并没有彻底破坏包邮件的纸张,他心安理得地提供了自己的笔迹。
稍微看一下,就有很多明显的相似之处,尽管他把Marshfield拼作MaISfild,而致
命邮包上拼写为Maxsfilld。
蒂尔认定凶手使用的是普通的滑尖自来水笔,用的是一种非正规的墨水,大部
分是卡特化学黑墨水, 稍微掺一些圣福特法定蓝黑墨水。D调的工作人员检查马格
鲁森的农场屋子时,发现他的女儿手里正有一支自来水笔,笔尖与蒂尔描述的特征
一样。她说她自己常用圣福特牌墨水,但是她把她的墨水瓶供给了同学,瓶里的墨
水用完的时候,同学帮她灌满了卡特牌墨水的混合物,其成分及比例与蒂尔在致命
邮包上发现的墨水特征是一致的。
为了支持蒂尔的发现,起诉人找了一大群令人敬畏的笔迹鉴定方面的资深专家,
由资历最深的纽约的阿尔伯特·奥斯博领队。阿尔伯特·奥斯博与芝加哥的杰福代
斯·伍兹合作。他们都一致确认致命邮包上的地址是马格鲁森写的。奥斯博发现二
者至少有十四处在细微处是极相同的。他总结的时候说:“这绝对不是巧合,两个
人在文件上的笔迹不可能有如此相同的特征及在特别之处的雷同”。
斯特隆伯格给大家上了一堂语言学方面生动有趣的课程。斯特隆伯格是明尼苏
达大学瑞典语言的教授。在解释瑞典语中的双元音时他指出瑞典母语中不出现上这
样的双元音, 因此。h常常被读作Mars而且也拼写为Mars。“特别是受过很少教育
的瑞典人会这样拼写” 。同样,ie或i在瑞典母语中也不出现,这使得一些无知的
移民常常将fieki拼写为filld或fild。 这种人也容易将Medeki读作Marefilld,拼
写也同样如此。
还有另外一个事实也证实对马格鲁森的控告。阿瑟·克哈勒,木料方面的专家,
他后来在林德伯绑架案中工作出色,名声大噪。(见布鲁诺·霍特曼一案)在炸弹
里使用过的白榆木屑在马格鲁森工房的木屑里找到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冶金学家大
卫·法尔伯格描述了他将炸弹触发器里的金属与马格鲁森工厂的钢材样品相比照所
作的实验。他说,两块待检的金属被仔细比较并进行腐蚀的化学过程试验。四个独
立的实验都是用金刚砂打磨金属后使用化学物品的,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放大一百倍
的两块金属…。 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1923年3月对日,马格鲁森被判有罪。两年
后,威斯康星最高法院宣布拒绝赦免被告。

结论

在最后的申诉中,马格鲁森的律师查尔斯·布里艾尔,对那些检查被炸弹炸毁
碎纸片的“所谓专家”进行了猛烈攻击。他嘲笑道:“这帮人中有一半是为了享受
威斯康星州的津贴……
这些人惟一的追求就是万能的美元。”到了今天,在法庭上对资深专家证人的
相同的抱怨之声仍不绝于耳。

阿瑟佩里
时间:1937年
地点:纽约城
意义:此案包括如此多的因素,以致于它后来成为美国侦查学的经典案例。

1937年7月2日的清晨,在南昆斯的牙买加地区的一块空地上发现了一具被打得
不成形的青年女尸。在尸体旁边,一个小女婴躺着在哭,但没有受到伤害。凶器是
一块沾着血迹的混凝土, 是在5英尺以外的地方找到的。一个电熨斗和一只男人左
脚的鞋浸在血泊里。那只鞋的鞋底还有一个洞。
最初的现场勘查认为,这个女人是一位想走捷径,穿过废弃火车隧道时遭到意
外袭击,并被抛尸的受害者。果真如此的话,当她企图跑开时,带在身边的婴儿是
如何避免这一劫难的呢?侦查人员马上断定,杀死这个女人的凶手不是一个陌生人
而是某一个她认识并且让她信赖的人。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妇女站了出来,她说认
识那个婴儿,也能确认受害者是最近刚搬走的一个邻居,20岁,名叫菲琳·佩里。
医学检查确定死亡时间不会迟于清晨2: 30。在那之前的将近七个小时的时间
她在哪里呢?进一步的线索是由当地垃圾场的守夜人提供的。前一天晚上1010时,
他听到凄厉的求救声,他打电话到警察署。但是两个夜晚巡逻的警察对他所说的情
况并不在意,因为他当时正处于醉酒状态。他们离开了,没有作任何的检查。
当搬动尸体时,发现了一大扎带有血迹的纸。奇怪的是,很少有凶手主动留下
这么多线索。这一大扎纸上暴露的线索,警察们都记录在案,它们包括:
l.信封上的邮戳是1937.2.1,特伦顿,寄信的地址是牙买加108-110153号
大街尤利西斯·帕姆先生。里面有一封信称呼是“亲爱的儿子,”署名是‘称的妈
妈,玛里·帕拉姆。”
2.另一封信的称呼是尤利西斯·帕姆先生
3、 一便上邮资的明信片寄给尤利西斯·帕姆,署名是“您的侄女艾拉·梅·
帕拉姆”。
4、一页纸上写的称呼是“亲爱的会员”,署名是“阿西塔姆”。
5一份电费帐单上有帕姆的名字和地址。
6三张照片:的一个男人站在车前面;b)同一个男人以船为背景的画像,签名
为斯内瓦索·沃克;C)一个女人的照片。
7,教堂的收据簿,包括姓名和捐赠的数量,收据签名为“威尔德”。
8.带血的竟有条,大约长3英寸,定半英寸。两个嫌疑犯
当侦查人员来到帕姆的住所时,他们了解到,菲琳·佩里和她的丈夫阿瑟,一
个22岁的建筑工人,住在楼上。他们在帕姆的房间里发现的东西使他们疑惑不解—
—那只在犯罪现场没有发现的另外一只左脚的黑色鞋子和一件蓝色衬衣,那件衬衣
被撕掉了一个大口子,撕下的布条正是在尸体底下发现的。
帕姆和佩里都被带去审问。帕姆是巴普蒂斯特教堂的机事,他明显就是在犯罪
现场被发现的照片上的那个男子。当侦查人员向他滔滔不绝地讲起在尸体下面找到
的所有有关凶杀线索的条目时,他好像真正地被弄糊涂了。他毫不迟疑地承认列举
的这些条目中的大多数东西都是他的,包括那件带血的衬衣,但是他说他真是十二
万分惊奇,这些东西是怎么跑到犯罪现场的。在另外一个问题上他却一点也不让步,
那只鞋子是佩里的,那是他在以前某个时候给佩里的。
走过正门厅席,佩里在讲述那天晚上的事情。他告诉侦查人员,在普拉扎剧院
玩过宾果游戏之后,他碰到了菲琳。她哭着向他说,那天早上帕姆试图闯进她的房
间,她还收到帕姆写给她的一封下流恐吓信,他还威胁如果她把这封信给丈夫看,
就是在找死。佩里对着这个好色的教会执事咆哮不止。他和帕姆大吵了一场。帕姆
绝对否认这些控告和那封信,他要求佩里带他的妻子来亲自把这件事说清楚。佩里
说他离开的时间是晚上9: 50,然后他去菲琳姐姐的房间里打电话,发现妻子根本
不在那里。
聚精会神地听着的侦探将椅子转来转去,他们在苦思冥想。是佩里犯了一个错
误,还是他在撒谎。他们知道帕姆除了担任教会执事还是一个商店的出纳。那天晚
上,也是多少年来的第一次,他的雇主要他工作晚一点以便对存货盘点。帕姆和其
他几个雇员一起工作直到晚上ic:10才离开在弗拉兴的商店。他坐电车回家,路上
大概要花1个小时。而谋杀的时间,几乎可以确定就在晚上10:10。尤利西斯一B姆
的确不在作案现场,他没有作案时间。关于这一点佩里没有什么可说的。普拉扎剧
院的一个引座员声称她看见佩里晚上1小10离开剧院,身边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

陷害

帕姆承认他同佩里吵过,但他说那是在晚上11:10。当然,那个时候也可能是
真的吵了一场,但侦查人员始终抱怀疑态度。本能告诉他们佩里杀死了他的妻子,
而企图嫁祸于邻居。如果想给佩里定罪的话,仅仅怀疑是不够的,必须找到证据。
于是侦查人员回到了纽约的侦查技术实验室。
侦查人员之一,爱德华·法加,从佩里的衣服上打开了缺口。审讯时,房间里
很热,法加注意到佩里将他的衬衣的袖子卷到了胳膊上,他命令佩里把袖子放下来。
在右边的袖子上有一个小小的血点。佩里的袜子上的洞补了一个补丁,看得出这个
补了上有血浸过的小斑块。这个补丁的位置和从尸体旁边发现的鞋子上的洞很相符。
同样这只袜子也带有一些泥土的微小的印迹,哈里·施瓦兹在犯罪现场找到了同样
的泥土。
事情有了进展。被撕坏的蓝色衬衣的放大照片,清楚地显示衣服上的斯口是用
刀或剪刀弄破然后用手撕开的,很明显是想伪装成是在现场搏斗时被撕坏的。
确凿的证据是来自那封恐吓信。侦查专家约翰·史蒂文生将帕姆和佩里的笔迹
取样来做比较。通过专门的技术鉴定完全排除了是帕姆写的。他不能同意佩里的说
法。两个顶尖的笔迹方面的专家,埃尔布里基·斯泰和阿尔伯特·奥斯博,被请求
发表意见。他们的结论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一致的:帕姆绝对无罪,信是佩里写的。
在他们的报告中每个人都强调最显著的特征是字母11和b的写法, 这在两封恐吓信
和佩里的取样中都有显示。虽然在恐吓信的书写中企图伪装字迹,但是在搜查佩里
房间时发现了与写给菲琳的恐吓信相同的纸张——一它们在尺寸、厚度、重量、质
量、构造方面都一模一样。佩里被指控为一级谋杀。
佩里计划得非常周全。 早在六月份,他就从帕姆的房间里偷来照片,在6月20
日,他邮出恐吓信,这是为了计划下一步同那个无辜的执事大吵一顿。当佩里同帕
姆争吵大放厥词时,他的妻子已经死了四个小时了。正是用他们俩争吵作掩护,佩
里偷走了帕姆的教堂募捐的收据簿。尔后,他回到犯罪现场,将这个可以进一步证
明帕姆有罪的证据放在尸体旁边。1937年12月,通过五天的庭审,佩里被判处死刑。
在庭审时,佩里在很多细节上翻供。一年之后重审,他再次被定罪。1939年8月3日,
佩里还在为自己的无事辩解,但是最终还是执行了死刑。

结论

这个案子的可能结果,永远值得我们考虑。假如帕姆那天晚上不是碰巧工作到
那么晚,证明他绝对没有作案时间,假如凶杀案不牵涉到亲密关系,即不是丈夫佩
里所杀,要找其他罪犯简直是大海捞针,自然要找与现场牵涉最多的帕姆;假如没
有侦查科学的技术,永远只是怀疑而找不到佩里的确凿证据,最后我们可以想象—
—帕姆最适合代佩里坐到电椅上作替死鬼了。

希特勒日记
时间:1981年
地点:西德,汉堡
意义: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出版方面的诈骗案,它一度合理合法,直到科学分析
使之真相大白。

1981年2月18日早晨, 五个人—一他们发誓要保守秘密——聚集在马恩弗雷德
·费希尔的办公室,为首的是德国出版界的巨头格鲁勒和杰尔,他们办了许多杂志,
其中包括销路最好的杂志斯特思。费希尔旁边,还有另外二个公司的高级职员和一
个报刊新闻记者杰丹·黑德曼。促成他们到桌面上谈判的原因是三本日记,用黑线
系着,每本厚约半公分。里面的文字几乎是用一种难以辨认的日耳曼谱写成的。他
们正在围绕阿道夫·希特勒的日记进行着本世纪出版界最大的一次神秘交易。
是黑德曼找到这些日记的,但是他对于日记的来源却守口如瓶。他只是说它们
来自于一个专门收集纳粹党值得纪念或记录的一些了不起的东西,他的兄弟是东德
的一个陆军上将。谈到结束的时候,没有咨询一个文件证明方面的专家、科学家或
历史学家,费希尔答应他的公司将以每卷8.5万马克的价格买下希特勒日记中的对
卷,再加二十万马克,买下到今天为止真实性都不容质疑的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
斗》第三卷。以1981的外汇兑换利率来计算,这次交易投资大约合计3万美元。
只是到了后来,格鲁勒和杰尔才提议鉴定。他们所选择的专家没有一个是这项
工作的理想人选。在鉴定方面混乱和失败中,他们好像也不应该受到责难。马克思
·弗里萨尔泽,原来是苏黎士警察署侦探部门的领导,而且是一个受过训练的细菌
方面的专家。他被指定鉴定比较日记的手稿与希特勒真迹。(不幸的是,那几个希
特勒真迹取样原来就出自于日记本身,因此所谓“真迹”本身也是待鉴定的!)所
以他答应他们将文件送到奥德韦·希顿那里去检验,奥德韦·希顿的专家身份是不
会引起争议的,他是来自加迪纳南部的兰德鲁姆的文件证明专家,是第一流的专家。
格鲁勒和杰尔深知,如果希特勒日记要在他们手中被鉴定为真,那么希特勒日记在
美国将大大提高拍卖价格。
尽管如此,格鲁勒和杰尔在选择上仍有失误。希顿根本不懂日耳曼语,因此他
只能作一些考察工作。弗里萨尔泽,他没有注意所谓的希特勒“真人手迹”实际上
也来源于日记本身。由于有这些不利因素,他鉴定那几本希特勒日记为真也是可以
原谅的。
通过两个月精心的研究,弗里萨尔泽博士同意:“这些日记和那些取样的‘手
迹’勿庸置疑是阿道夫·希特勒本人所写”。接着来自莱茵兰德嘈拉兹警察署的一
个笔迹研究专家作了进一步的肯定:“至少那三本日记几乎百分之百地可以确定为
真的。”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
专家们的结论正是格鲁勒和杰尔想听到的。塞满现金的手提箱一箱箱地被送到
黑德曼那里。非常奇怪的是,斯特恩杂志社里没有一个人将黑德曼生活水平大大提
高与这种交易联系在一起。他开始购买囤积小汽车,他的实际资产可以称得上是大
款水平。
出版日记的日期日益临近,格鲁勒和杰尔开始在美国和英国放风造声势。在美
国就有《新闻周刊》和矮脚鸡公司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跨越大西洋,大众传播方面
的大亨鲁帕特·默多克决定买下日记的世界版权。 1983年4月9日,他出价300万美
元, 当他与《新闻周刊》竞相报价最后以375万美元的价格竞买成功的时候引来了
一阵阵喝彩。
在那个月初,默多克让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修·特里沃托帕乘飞机到苏黎士去
检验这些日记文本。这真是一个绝招。关于阿道夫·希特勒的情况,特里沃·托帕
在这方面的声誉是世界性的和无以伦比的。他后来承认他被摆在那里的那么多待鉴
定的文件吓倒了。格鲁勒和杰尔都一再坚持有三个笔迹研究方面的专家都声明那三
本日记是真的。三人一组的专门人员负责回答特里沃·托帕提出的不计其数的有关
与历史不符的种种问题。最后,由于国际财团投资太大,不容易失败,特里沃·托
帕声明自己非常满意这些日记是真的,他准备写一篇文章登到默多克所拥有的伦敦
《星期天时光》上面以促成书的出版。
早在特里沃·托帕的文章发表之前,西德警察署的侦查科学家就知道了这些日
记是一个恶作剧。 经过格鲁勒和杰尔的同意,他们在1983年3月28日开始了研究工
作。路易斯·韦勒博士提出了他的科研小组作出的一个初步报告。他们不是把注意
力集中在笔迹上,他们承认它们已经是真的,他们把研究放在这些日记所用的纸张
上面,看它们是否也能证明是真的。韦勒斯定:他检查了这些日记的九个文本,至
少发现有六个文本是伪造的。在紫外线照射之下,这六个文本所用的纸张里面都有
一种物质叫漂白剂,他最近才知道这种漂白纸张的物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
开始使用。他在等待第二个研究成果,第二个研究成果出来是几周以后了。

恶作剧

1983年5月6日,德国政府科学家们宣称这些日记是伪造的,伪造诈骗中最粗制
滥造的那一种。这些纸张——质量十分低劣,由松柏类植物木材、草和各种树和植
物的叶子制造,它们都用一种漂白剂漂白过,这种东西直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书
的封皮也被漂白过,系在看起来很正式的封绒上的线是由粘胶和聚脂制造的,这两
种物质都是现代的化工产品。手稿用四种墨水写成,没有一种是在战争期间被广泛
使用过的。通过测量墨水中氯化物的蒸发,科学家鉴定这本写于1943年的日记实际
刚问世不到十二个月。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紧跟在特里沃·托相自认为充满智慧的文章之后。他慌慌
忙忙想阻止这篇文章1983年4月正式的公开发表, 但是他没来得及。有关这场恶作
剧,新闻方面作了披露,格鲁勒和杰尔寻找替罪羊,他们把这一切算到了黑德曼的
头上。黑德曼面临着双重灾难——不仅仅是他被骗了,而且失去了百万马克。原来
他几乎是这些日记来源的化身,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银行帐户膨胀的兴奋当中。经过
长时间的审讯,他最后吐露了日记的来源。
日记来源于一个富有的收藏家,45岁的肯拉德·库贾,是一个海军上士。1963
年,他将自己值得怀疑的天份转向世界上的伪造业,从伪造午宴的付帐凭单开始,
他又去伪造油画和纳粹党值得纪念的东西,最后他伪造了希特勒日记。1985年7月8
日,黑德曼被指控滥用雇主的金钱,被判四年零八个月的监禁。他那时候的合作者
库贾,也被判四年八个月。法官把斯特恩杂志不考虑后果的鲁莽比做使这场恶作剧
得逞的帮凶。

结论

纵观整个案子,诈骗、版税、多种费用、失去广告客户和多方面的委托事宜,
希特勒日记估计至少花去了斯特恩杂志200多万马克(合计40万美元) ,至于在事
业、荣誉和人格上的屈辱方面的损失则无法估量。

格雷厄姆巴克豪斯
时间:1984年
地点:英国,霍顿
意义:这个案例提供一个范例,它表明侦查原则的互相依赖可以帮助解决许多
案子。

英国西部乡村盘山公路一带。格雷厄姆·巴克豪斯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在霍顿
一个小山村里开始经营农场。他从前是一个成功的理发师,巴克豪斯的气质和天资
好像很不适合预期的农村生活。这很快得到证明,两年来农作物收获无几。他的银
行透支螺旋式上升令人惊奇, 竟高达7万英镑(合计十万美元),这对他来说并没
有什么,可是却遭到他邻居的轻视。他们把这个威登霍尔农场主看作是傲慢自大的
外来户,这个已有44岁的已婚男子厚颜粗俗走马灯似地和数不清的妇女有暧昧关系
也丝毫不能让他们有好感。但终于有了第一个信号,好像表明这个村庄的人实际上
是嫉妒他的艳福。 这事发生在1984年3月30日巴克豪斯的一个农场工人工作回来,
发现有一只羊的头被刺穿挑在栅栏上。贴在上面的纸条上威胁地写着,“你就是下
一个”。
巴克豪斯咆哮着跑到当地的警署,他详细地讲述整个村子长期以来用恶劣手段,
如恐吓电话、言辞恶毒的信与他对抗。在这些电话中,有一个电话控诉他引诱这个
打电话人的妹妹,警告如果不立刻中断这种关系,要小心可怕的后果。这些无头无
脑的线索再加上他表达含糊不清,性情暴躁,警察只能将那些埋怨记录在案。他们
希望挑在栅栏上的羊头插曲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幸的是,这种乐观证明是毫无
根据的。

爆炸

4月9日的早晨,巴克豪斯要玛格丽特开车去城里给牲口买些药回来。无法解释
的是,她的车怎么也发动不了,努力了一阵后还是于事无补,她决定开丈夫的沃尔
沃车去。当她去发动汽车的时候,藏在驾驶员坐位底下的一颗炸弹爆炸了,特玛格
丽特的一只腿炸掉了一半,她的身体被炸了无数个伤口。她努力地跑着,在烟幕中
拼命地呼喊求救。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巴克豪斯在离得有些路程的牛舍里,收
音机的音量开到了最大,他一点也没有注意他妻子撕心裂肺的呼喊。幸运的是,这
个受伤的女人被校车的乘客看到后急忙送到了医院。检查爆炸现场留下的残余物,
爆炸专家发现,炸弹并不复杂,但却是致命的——塞满硝化甘油炸药和猎枪子弹的
一根长钢管连到了触发器上。幸运的是,大多数爆炸物如果放在驾驶员的座位下面
一般都会发生向下的偏斜,造成的伤害会相对小一些。尽管这样,医生还是从玛格
丽特的身上取下了上千块榴核弹的弹片。当她仍在医院与死神搏斗的时候,巴克豪
斯又收到了另外一封恐吓信。
这封恐吓信送到了文本检验专家在伯明翰的侦查实验室那里。他很快意识到,
试图鉴定这封信的笔迹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每封信将同样的内容来来回回重复地写
多遍, 目的是让人判断不出是用哪只手写的。但是当他检查到“Younext”这两个
字时,他立即对其中某种东西很感兴趣。很明显地看到,纸的背面都有些微弱的印
记,是因为势在一个笔记本上写的。笔记本封面上图案被印到了纸的背面。仅仅发
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霍尔还是将这封恐吓信仔细收好,以便日后作参考之用。
与此同时,巴克豪斯被叫到警察局谈话,他明显地对那个事件耿耿于怀——断
定那颗炸弹是冲着他来的。他一再重申自己没有敌人,这反而让人觉得他先前在警
署的抱怨是多余的。为了使这两次谈话一致起来,巴克豪斯勉强地说出了一个邻居
的名字科林·贝代尔·泰勒,他可能是出于嫉妒而干的。他们在公众是否有通过私
有土地的道路权利的问题上有一个长期激烈的争论,争论触到了贝代尔·泰勒切肤
之痛。因为二年前他的儿子迪格拜被车撞而丧生。为了缓和上述说法,巴克豪斯又
提出一个嫌疑犯。这个人在采石场里工作,因此可以接近炸药。问到巴克豪斯为什
么特别觉得他可能伤害他,他承认自己与他的妻子有过非法性行为。
为了巴克豪斯的人身安全,警察在威登霍尔农场执勤。九天之后,这种执勤任
务就停止了,因为巴克豪斯非常生气地打电话给侦查部门警官彼得·伯罗克要求他
将警察从农场撤走。巴克豪斯坚持他完全能保护自己。伯罗克注意到巴克豪斯手里
有枪,警告他不要拿法律开玩笑。在他的请求之下,警察们撤出了。作为妥协,巴
克豪斯同意在身上放一个细扣似的报警器,以便农场与当地警署直接联系。两周过
后,威登霍尔农场一切平静。但是4月3日的晚上,警报响了。警察们冲到了农场,
在前门口,他们发现了恐怖的杀人场面。巴克豪斯几乎站不起来了,他倒在血泊里,
脸被破了多处,一例躺着。另外,有一条又深又长的口子从他的左肩膀一直斜穿他
整个身体。躺在他脚旁边的是63岁的科林·贝代尔·泰勒,胸部中了二弹,他的手
里摸着一把斯领刮刀。巴克豪斯报告警察,死者打电话问候玛格丽特的健康状况,
突然间他变得不能自控,他哭着大声说,他是上帝派来的。贝代尔奇动承认他准备
了炸药,因为巴克豪斯造成了他儿子的死。他带着斯场制刀冲进了巴克豪斯的房子,
对着他的脸乱砍。 巴克豪斯同这个发了疾的邻居死拼乱打一番然后逃到了大厅。
“我跑到大厅过道,抓到一把枪。贝代尔·泰勒仍然跟着我,我对他大喊我手里有
枪,但是他仍然朝我跑来,我开枪打了他,他向后倒时我又开了一枪。事情就是这
样。”

奇怪的雕刻

联系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这好像一个相当合理的故事:斯汤刮刀上雕刻了贝
代尔·泰勒boale-M名字起首字母阿,贝代尔·泰勒的神经错乱也是明显的,进一
步的证明贝代尔·泰勒有罪的证据也找到了。他们在搜查贝代尔·泰勒的房间时,
发现一个钢管被截了一段作汽车炸弹之用。但是他们也似乎注意到了某种东西。贝
代尔·泰勒曾经是一个木匠,他工作间的工具都被很精细地刻上了字母BT,而不像
斯汤刮刀上刻的字母组合图案那样粗糙。他们发现这很奇怪,至少说法上是如此。
专家仔细研究,犯罪现场最后也显得十分地可疑。乔弗里伊·鲁宾森博士是一
位生物学家,他指出厨房地板上的血液形状不对。一般在残酷的生死搏斗中,血都
是溅到地面还带一个有特色的尾巴。但是勘查现场时发现血滴都很规则,是圆形的。
好像这些血滴都是站着一动不动的人身上滴下来的。现场其他因素好像也不对劲,
从厨房到客厅没有血迹,正如巴克豪斯所说,他拼命跑是为了逃命,但是他的手上
没有任何常见的自卫的伤口,那是通常当某个人试图想避开刀砍时都会留下的。
另一个疑点是由病理学家威廉·肯纳德博士提出来的。他对斯汤利刀仍在死者
手里面不是掉在地板上表示了怀疑。当时只能是这样一种情形,严酷的现实使贝代
尔·泰勒马上就预计到了自己的死亡,这时身体上的伤已使他不可能捏住刀了。肯
纳德假设史克豪斯先开枪打了贝代尔·泰勒,然后将刀放在他的手上。
显示巴克豪斯有罪的进一步证据是鲁宾森检查寄给巴克豪斯第一封恐吓信的信
封时提出来的。在信封封口抹胶水的地方,鲁宾森发现一个小的羊毛纤维。通过显
微镜分析,它与巴克豪斯羊毛衫上的纤维是一致的,这很明显地说明信是他自己寄
给自己的。怀疑进一步被确证,因为侦查人员在搜索威登霍尔农场时发现了抽屉里
有一个笔记本,在里面有一张纸,背面的印记和在恐吓短信背面发现的印记一样。
将这些印记印下来做成放大照片,发现它们完全相像。
巴克豪斯甚至在监狱里等待谋杀审判时还继续玩花招。他说服他的牢友将一封
未署名的信带出监狱送到当地的报纸,信的目的就是将贝代尔·泰勒牵连到汽车爆
炸案中。通过分析发现这封信就是这个等待审判的犯人所写的。他的计划产生了不
良后果,而且希望也彻底地破灭了。

结论

追根溯源, 巴克豪斯无朋无友的程度可见一斑。早在3月份,他把玛格丽特的
人寿保险金由五万英镑加到十万英镑,又等了好几周让根本不存在的仇恨行动的谣
言传播开来,然后开始策划汽车爆炸,这几乎使他的妻子丧命。当这个图谋失败的
时候,他想嫁祸于人,将怀疑点从自己身上移开。于是他引诱贝代尔·泰勒到自己
的房子里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杀死他。他的严重的自残伤害也只不过是为
了愚弄侦查人员。 但是他确实低估了令人惊奇的现代侦查科学。1985年2月18日,
巴克豪斯得知他将为自己的狂傲自大付出代价——两次终身监禁。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我们侦探用推理将犯人逼上绝境,就让他自己了断了,那于杀人没有什么两样啊……”
QQ:68862393(注明是推门的,我们还有群组哟)
Web:SRover.yeah.net
BBS:www.Tlsky.com

╭⌒╮┅~ ¤  ╭⌒╮ ╭⌒╮ 
╭⌒╭⌒╮╭⌒╮~╭⌒╮︶︶, ︶︶ 
,︶︶︶︶,''''︶~~ ,''''~︶︶  ,'''' 
╬ ╱◥███◣╬╬╬╬╬╬╬╬╬╬╬ 
╬ ︱田︱田 田 ︱          ╬ 
╬                 ╬
╬ ╭○╮●   推理の天空     ╬
╬  /■\/■\  我们自由的梦幻之城 ╬
╬  <| ||     www.tlsky.com ╬
╬请你与我们一起     bbs.tlsky.com  ╬
╬飞翔在这充满魔幻与梦想的推理の天空╬
╬                 ╬
╬ 岛主 E-mail:SRover@tlsky.com   ╬
╬       SRover@QQ.com      ╬
╬      QQ:68862393       ╬
╬                   ╬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