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小叶子)
|
|
7 楼:
Re:Re:Re:Re:马加爵心理分...
|
06年09月26日10点19分 |
【无花果的在大作中谈到:】 > >【小叶子在大作中谈到:】 >>这本书是《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吧,由(美)布伦特·E·维特所著 >***********就是这本书,你也买了吗?一起默哀三分钟吧,我忍着无法读懂的痛苦坚持看了大半本,想从中找到88元的价值所在,有点难。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看不懂的可能别人都看的懂。这本书,作者写的不好,不能算专业著作,翻译也不好,直译而非意译,有些专业词汇也翻译错了。当然,能翻译就很强了,佩服极了,能翻译好就更好了。 呵呵,这书我没有买,也买不起。除了工具书(字典)外,我还没买过超过50元书。因为IC那边有讲这书,所以我知道一点。 > >> 犯罪心理分析在案件的侦破上会有一定的作用,至于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 >> 犯罪心理的研究,可能用在防治犯罪方面能起的作用会更大吧。 > >*******这方面国内很多人在研究,美国是采访数百位连续杀人犯,然后按统计学分析的,样本太少,虽然大多数人可能符合,但比较多的少部分人不符合,这个分析的错误率就太高了。再加上分析者的个人水平,错误率更高了。对于美国所说的“专家”,我在上面说的88元的这本书中有所领略,他们的专家和我们的意思不同,我们是指水平很高人某专业人士(当然有假的),他们是指从事某专业的专业人士。书中提到某位痕迹专家根据尸体上一个创口认定了凶器。呵,只能说这个专家虽然从事这个专业但实在是太不专业了。所以,他们所说的“行为分析专家”是否水平够高,也不敢保证呀。 >*******国内研究者有,法医界也有。但与他们统计学研究方法不同,更多的是根据现场的痕迹、物证等信息进行分析。凶手的心理影响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在犯罪现场留下痕迹、物证,我们要做的是反过来,从现场发现的痕迹、物证反推其行为,再从其行为反推其心理。这个说法不是我发明的,是某个或某些聪明的法医发明的。我只是学习一下。 我们现在知道的知识99.9%都是学来的,能自己发明东西的人毕竟很少,反正学到了,就是自己的。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那套方法猜的成份更大些,中国的方法更靠性更大些。这只是个人观点,不一定都对,欢迎批评。另外,我对推门很多“猜测”式推理一直看不顺眼,呵,当然,我也不是推理高手,但至少不要把猜当推理,推理还是要有依据才好。分析凶手其实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哈哈,其实我有时也是猜测。猜测和推理有相同的地方,问题只是这猜测和推理的结果,是凭空想像的,还是从已知的证据而得出的。至于结果是否正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
|
谁说这就是界限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