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0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人气:1240)
 没花儿打开没花儿的博客
1 楼: <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 09年02月20日23点34分


<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



《识破谎言 如何识破政界、军界、商界及婚姻中的骗局》第五章读书笔记

保罗·艾克曼著 刘文荣 今夫 1992年译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



脸部是重要的信息来源。脸部表情会弄虚作假,也会表露实情,经常则是两者同时兼有。这样,脸部通常含有两种信息——说谎者要表现的和要隐瞒的表情。说谎者要表现的表情是其用于传递不真实信息;而要隐瞒的是避免露出破绽,隐瞒破绽分2种情况:说谎表情表现得过于虚假;隐瞒真实表情。


保罗教授说出经验之谈:尽管说谎者想尽力隐瞒,他的情绪有时还会泄露出来。有的人这一刻表现为使人置信的表情,下一刻却泄露出想要隐瞒的表情。或者出现混合表情,部分是真实的,部分是虚假的。


他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从脸部察觉出谎言,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区分真实和虚假的表情。



保罗教授对真实表情和虚假表情做出解释。真实表情是人感受到某种情绪时脸部不自主——即不加思索或无意识地——做出动作。虚假表情则是脸部可以自主地加以控制,从而使人可以干预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做出不真实的表情。

他把脸部理解作 一个双重系统,按是否自主出现而分为有意选择的表情和自发出现的表情。

介于自主和不自主之间还存在一些表情,他们虽然是习得的(后天学习得来),但仍会自动出现。这种表情也是不可选择的,或者说即使加以选择也不一定有效,因此很典型地称为无意识动作。譬如,出于礼仪和习惯的需要,在某些场合人们很自然地会显出某些脸部表情,如在权威人士面前不能满脸怒容。

不过,保罗教授强调他关心的是“那些自主的、有意的、虚假的、作为欺骗行为一部分的脸部表情,以及那些可能会使说谎者泄露出真实情绪的不自主的、自发的表情。”。


保罗教授举了一个医学研究的例子来说明,自主和不自主的表情是与大脑锥体神经相联系的。

这个例子简写如下:

大脑锥体神经受到损害的病人,不能自主显出微笑,但当听到某个笑话或其它有趣的事时,却会不自主地显出微笑。他们是无法有意识做出表情的人。他们既没有能力在脸部作假又没有能力阻止真实表情出现,因此应该不可能做出虚假的脸部表情。

大脑其它部分受到损害的病人(非锥体神经)与此相反,他们能自主显出微笑,但当他们心里真的很高兴时,脸却是铁板的。他们是心里真有情绪感受也无法显之于表情的人。他们不必担心自己脸上会出现任何真实的表情,因此很容易做出虚假的脸部表情。



他说:“不自主的脸部表情是进化的产物。人类脸部表情中有许多是和灵长目动物的脸部表情一样的。有些脸部表情(至少那些显示快乐、恐惧、愤怒、厌恶、悲哀、紧张及其它一些情绪的脸部表情)是全人类的,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或者文化的人都一样。这些脸部表情是情绪信息的丰富来源,他们显示出人类情绪短暂而细微的变化。脸部能表现出只有诗人才能用言词表现的特殊情绪体验。脸部可以显示出:

·感受到何种情绪——愤怒、恐惧、悲伤、厌恶、紧张、欢乐、满足、兴奋、惊讶或者鄙夷,都可由不同表情传达出来;
·是否有2种情绪混合在一起——人会同时感受到两种情绪时,两种情绪的特征会同时在脸部表现出来;
·情绪强度——从烦恼到爆怒,从担忧到恐怖,情绪的强度各不相同。


但是,就如我已经说过的,脸部不只是一个不自主情绪信号系统。孩子出生后最初几年里就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脸部表情,就能隐瞒真实情绪和位置虚假表情。在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表情方面,父母不仅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且时常还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这样说:“不要老对我唬着脸”;“阿姨送你礼物时要对她笑笑”;“不要满脸的不耐烦”。当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深知这方面的“礼仪规则”而且会绝对地遵守,以至于成为一种深深潜意识的行为习惯。


因为人们不知不觉或者说不由自主地按礼仪规则调整自己的脸部表情,人们即使意识到礼仪规则的存在,也不可能(其实也不容易)不加以遵守。
保罗教授据此认为,在所有习惯中最难打破的是那些与情绪自控有关的习惯——即那些礼仪规则。



保罗教授还认为“有些礼仪规则是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的。脸部表情并不是全人类都一样的。”。他举的观察性例子是,观看令人激动影片时,一个日本人在一群美国人中间和几个日本人在一起(尤其其中有权威人士时)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和美国人几乎没什么不同(大喊大叫?);而后者日本人会表现为更遵守礼仪规则,“脸上只带着一种礼节性的微笑而不会做出任何放肆的表情。”。

除了上述那种自动生效的、对脸部表情的习惯性控制外,人们还可能完全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真实表情或者伪装出虚假的表情。——大多数人都能做出好几种脸部伪装;几乎人人都有完全被表情蒙骗的经验;人人也都有观察别人脸而识破谎言的经验;乃至于夫妻之间的互知。

大多数人都自以为能识别人的虚假表情,但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不行。


只看别人脸部表情的人情况最糟。他们不仅被虚假的表情蒙骗,而且忽略了泄露真实情绪的表情。

当人们说谎时,最显眼而最容易被人注意的表情往往是虚假的表情;细微但却能表明虚假的信号,迅速消失的真实情绪,则容易被忽视。

¤¤¤¤¤¤¤¤¤¤¤¤¤¤¤¤¤¤¤¤¤¤¤¤¤¤


保罗教授他们认为,要想获得说谎时的脸部信息,首先需要对表情进行精确的测定。


脸部表情有几千种。有许多是和情绪毫不相关的。
比如“交谈信号”表情:
说明性手势;
加强语气或停顿(脸上的感叹号、句号);

脸部象征性动作:
眨眨眼(对熟人作暗示);
眉毛一抬嘴一撇(无可奈何);
一条眉毛往上耸(怀疑)
等等

脸部抚弄动作:
咬嘴唇、添嘴唇、砸嘴、鼓起脸颊


除去这些,最后才是真正的情绪性表情——真实的或虚假的。


一种情绪并不只有一种表情,而往往是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表情。
以生气这一情绪为例,可以作以下区分:
·强度不同,从烦恼到爆怒;
·控制程度不同,从形之于色到闷不作声;
·形成所需时间不同,从一触即发到慢慢发火;
·结束所需时间不同,从发完就收到缓缓而熄;
·态度不同,从火辣辣到冷冰冰;
·认真程度不同,从极度严肃认真到假生气,就如母亲对顽皮而可爱的孩子经常做的那样。
如果生气时又夹杂着其它情绪,如既有点生气又有点开玩笑、既生气又内疚、既生气又想装公正、生气又鄙视,等等。那么生气的种类更多了。


脸部信号的细微差异以及微妙之处常常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保罗教授他们的工作是,规划出脸部表情的完整范围、精确地判断每种情绪可能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表情。哪些同义的、哪些虽然不同但与其内部状态有关,等等。

他们这项工作从1978年才开始。下面所要谈的情况,有些就是以他们运用新的脸部测定方法所作的系统研究为根据的,有的则是对脸部表情进行几千小时的观察后所得到的结果。这些都是初步的。

¤¤¤¤¤¤¤¤¤¤¤¤¤¤¤¤¤¤¤¤¤¤¤¤¤¤

下面从脸部泄露的最微妙处谈起——细小表情。
(未完)


[此贴被没花儿于2009-2-21 22:13:51修改过]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吉林社长老大出的三国传
  《三国演义》自明清以降便流行天下至今不衰,且将会一代代流传下去。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坐古生根的东西,你就是挖地三尺也挖不净,罄南山之竹也批不倒;那些头重脚轻的东西,就像水中的浮萍,你想留也留不住。人心向背与大众需求是决定一切的,想改变这一点,不要说几个象牙塔里的小文人大文人的口诛笔伐,就是政权的力量也办不到。有人说深刻者才有力量,但越是“肤浅”的东西才得以流行。无理的“肤浅”靠时尚的力量得以流行一时,但流行不了一世;“肤浅”得有理则可以流行百代,这种跨越时空的流行就是一种历史的力量。什么是“深刻”?能够力透纸背、深入人心的东西才称得上深刻,只在一个小圈子内被认为深刻的东西、对于大众而言则是比真正的肤浅更无用的东西。而越是深刻的东西、深刻的人往往都遭际到“悬瓜弃井”的命运,多缘于这些东西、这些人本来就没什么用。当然,这样说决不是倡导肤浅,反对深刻,无非是更强调要注重社会效果,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展览、陈列、收藏、拍卖而生产的,而是为了让人们阅读才创作的,因而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与心理。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所有发生的现象都有它发生的根源。万物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匠人不做废物,造物就更不会浪费天物。狗屎可以肥田,猪头可以上供,只要不放错了地方,什么都有用。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王子王子打开王子的博客
2 楼: 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 09年02月21日10点10分


最近追看LIE TO ME,对这个很感兴趣啊。。。坐等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米田共和国国王便叔打开米田共和国国王的博客
3 楼: Re: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 09年02月21日16点43分


恬不知耻地求下载:e






 
      信佛祖,便得永生。 
      信真主,便得永生。
      信耶稣,便得永生。
 只要相信,便能成真。只要相信,便得永生。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高速一男shinhwa
4 楼: Re: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 09年02月26日17点40分


我也在看LIE TO ME 不过出的太慢 准备仔细研究表情学






孔子,庄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子能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流浪猫猫流浪猫猫
5 楼: 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 09年02月27日07点06分


好像不是特别理解,尤其是后面对于“与真实和虚假无关”的那部分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6 楼: Re:Re: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 09年02月27日09点46分


【米田共和国国王在大作中谈到:】

>恬不知耻地求下载:e

追LTM的时候看,别有趣味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紫瑟砜砉紫瑟砜砉打开紫瑟砜砉的博客
7 楼: 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 09年02月27日14点02分


这对一般人而言是能得到证实的,如果一些受过训练的人就不一定了。一些重案犯都知道怎样去展示应有的表情






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a willing man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吴勐胶十一郎打开吴勐的博客
8 楼: 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笔记 09年02月27日18点07分


审讯的时候用得上:e:e:e:e:e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all which is impossible, then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当你把一切不可能的结论都排除之后,那剩下的,不管多么离奇,也必然是事实。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没花儿打开没花儿的博客
9 楼: Re: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 09年02月27日18点43分


【流浪猫猫在大作中谈到:】

>好像不是特别理解,尤其是后面对于“与真实和虚假无关”的那部分


“除去这些,最后才是真正的情绪性表情——真实的或虚假的。”


大意是说:
表情有两部分。说明性手势、眨眨眼等象征性动作,这部分是与情绪无关、无意义;另一部分与情绪相关,用以识别谎言。








吉林社长老大出的三国传
  《三国演义》自明清以降便流行天下至今不衰,且将会一代代流传下去。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坐古生根的东西,你就是挖地三尺也挖不净,罄南山之竹也批不倒;那些头重脚轻的东西,就像水中的浮萍,你想留也留不住。人心向背与大众需求是决定一切的,想改变这一点,不要说几个象牙塔里的小文人大文人的口诛笔伐,就是政权的力量也办不到。有人说深刻者才有力量,但越是“肤浅”的东西才得以流行。无理的“肤浅”靠时尚的力量得以流行一时,但流行不了一世;“肤浅”得有理则可以流行百代,这种跨越时空的流行就是一种历史的力量。什么是“深刻”?能够力透纸背、深入人心的东西才称得上深刻,只在一个小圈子内被认为深刻的东西、对于大众而言则是比真正的肤浅更无用的东西。而越是深刻的东西、深刻的人往往都遭际到“悬瓜弃井”的命运,多缘于这些东西、这些人本来就没什么用。当然,这样说决不是倡导肤浅,反对深刻,无非是更强调要注重社会效果,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展览、陈列、收藏、拍卖而生产的,而是为了让人们阅读才创作的,因而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与心理。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所有发生的现象都有它发生的根源。万物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匠人不做废物,造物就更不会浪费天物。狗屎可以肥田,猪头可以上供,只要不放错了地方,什么都有用。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没花儿打开没花儿的博客
10 楼: Re:Re:<说谎时的脸部迹象>读书... 09年02月27日18点51分


【紫瑟砜砉在大作中谈到:】

>这对一般人而言是能得到证实的,如果一些受过训练的人就不一定了。一些重案犯都知道怎样去展示应有的表情


掩饰、撒谎和细节表情有所区别。
这样说来,不仅受过训练的犯人不一定能得到证实,而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也做不到识别。






吉林社长老大出的三国传
  《三国演义》自明清以降便流行天下至今不衰,且将会一代代流传下去。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坐古生根的东西,你就是挖地三尺也挖不净,罄南山之竹也批不倒;那些头重脚轻的东西,就像水中的浮萍,你想留也留不住。人心向背与大众需求是决定一切的,想改变这一点,不要说几个象牙塔里的小文人大文人的口诛笔伐,就是政权的力量也办不到。有人说深刻者才有力量,但越是“肤浅”的东西才得以流行。无理的“肤浅”靠时尚的力量得以流行一时,但流行不了一世;“肤浅”得有理则可以流行百代,这种跨越时空的流行就是一种历史的力量。什么是“深刻”?能够力透纸背、深入人心的东西才称得上深刻,只在一个小圈子内被认为深刻的东西、对于大众而言则是比真正的肤浅更无用的东西。而越是深刻的东西、深刻的人往往都遭际到“悬瓜弃井”的命运,多缘于这些东西、这些人本来就没什么用。当然,这样说决不是倡导肤浅,反对深刻,无非是更强调要注重社会效果,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展览、陈列、收藏、拍卖而生产的,而是为了让人们阅读才创作的,因而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与心理。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所有发生的现象都有它发生的根源。万物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匠人不做废物,造物就更不会浪费天物。狗屎可以肥田,猪头可以上供,只要不放错了地方,什么都有用。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0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