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7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人气:3493)
 金田一根柱推门特色
1 楼: 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7点13分


因为在大厅看到个讨论衣柜上吊的帖子,忽然想起了很久以来就有的一个疑问,甚至有可能我以前就已经发帖问过了,如果是那样,我实在抱歉。

这个问题是,我很久以来就有个疑惑,不,应该说几乎是确定的,某些影视作品里表现某人要上吊的时候——尤其是古装片,还要故意弄个白布,拍几个飘逸的镜头,好象这是什么值得赞美的事情——都是仍跟绳子饶过某个固定物,这头打个结,头往里一搁,脚一蹬……
只是,这样真的就可以把自己吊死吗?我的意思是,用一根两端结起来的O字型绳子真的可以吊死人吗?我觉得不能。
首先,最荒唐的是,那样做就算要吊稳都是很困难的。上吊的时候头一定会往后仰,就算你要说不回后仰,至少它是不可能前倾的。这样一来,人自然就从绳子上掉下来了,别说是吊死,连吊在上面都是要经过努力的。虽然我没有上吊过,不过曾经在单杠上玩过把脖子卡在上面的游戏,需要相当大的力气。当然,绳子是软的,会勒进皮肉里,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是规律就是规律,你做那样的动作头部就是会后仰,你就是会掉下去。我不相信有人能用力保持着平衡直到把自己给吊死,即使真有那样的人,在接近死亡的时候一定会无力,结果还是一样要掉下来。
那么……或许可以认为,我们用的是一种很细也很结实的绳子,上吊之前把它仔细固定在下颌骨的后面,也就是说,尽量勒进皮肉,找到某个固定点。可是这样还是不行,即使不需要自己出力保持上吊的姿势,最终也一定会掉下来。因为求生的本能。即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自杀的,我也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真的快要死了而自己可以做某件事让自己摆脱这种危险的时候,就一定会去做。这就是不会游泳的人喜欢跳河自杀,而很多女人喜欢服毒自杀的原因,即使是这两种情况,许多时候也会到了最后关头大声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据此有了个结论,我相信是这样的,那就是——除非绳套以一种以上吊姿势绝对无法从中挣脱的方式结起,否则,上吊自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0字型,一圈的那种绳套是绝对不可能的。应该用的是套马的那种打结方式,即越用力越紧的索套。这样,在双脚离地的情况下,由于体重原因,绳子越来越紧,最终窒息死亡。
还有一点,我认为最不可思仪的事情——也是到了这时候我才发现上吊竟然是如此复杂的自杀方式——是这样,即使用了上面说的索套,即使双脚离开地面,还是不见得就能吊死。还是那句话,求生意志。之所以我们很多人喜欢把死挂嘴边,做出一副超然的样子,是因为不了解它真实的样子。而我相当怀疑到了那个时候会有几个人真的想死,除非是选择一种没有多大痛苦(比如大量麻醉药品)。或者没有多少时间痛苦(比如卧轨)的自杀方式另当别论,可是上吊显然不是这样的方式。
当然,这里也许会有个误解,我并不了解人体在缺氧一的状态下,大脑在缺血的状态下是否体力会有相当大程度的下降,这是医学知识上的缺乏,我没有办法。不过我相信出于求生意志的驱使人应该会产生比平时更大一些的气力,这一点我想没有人会反对。
那么,双脚离地仍然是没有用,用手拉住绳子即可以脱离窒息状态,不知道相当弱小的女性是否可以做到,至少,我是可以的。你也许会说,这样做了以后,想想,还是要自杀,那么请便,可是我认为你第二次把自己吊下去,结果还要第二次把自己吊起来。
事到如今,看来要死也不那么容易。那么把手绑上吧?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我想象了一下——请注意是想象,我没有打算去实验——如果那种情况下人还有足够的体力和灵活的身手,可以让身体产生一点前后摆动,借一点摆动的力把脚腾到空中——此时身体呈倒立姿态——只要做得到,脚能够碰得到绳子,那么,又死不了的。不过这一点应该来说大多数的人是做不到的,女人几乎全不可能,男人应该也不会有几个,因为倒立时不是脚向体前抬起,而是从体后翻起,相当于要借脖子的力做一个前翻——理由是,上吊的情况下脖子后方没有着力点,不可能往体前抬腿。可见,这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说我不会去实验,我没有把握我不会把自己吊死。
综上所述,要上吊自杀,首先必须结一个索套,然后把自己的手脚绑住。而且最后的死亡不应该简单说成窒息而死,而是这样说——由于体力和能力不足以自救的窒息而死。


希望多有人讨论。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Memento Mori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癫癫Dian打开癫癫的博客
2 楼: 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7点28分


上吊也要讲技巧。
电视电影中,这种只是论为手法,电影刻画模式。
横梁套下来的白缎子,不是O字形的。是趋近于长方形。
----口----
11
11
人头
1
1

1

从身体的垂直来看,白缎子,就多了个向前的脑袋。

总的来说,上吊其实是很快的死法。

没上过吊的的分析。

要死不死的人,就别上吊了。




[此贴被癫癫于2009-6-8 17:29:21修改过]






【啊!推门闲聊区!】(199264556)


请注明推门,一定要注明


【啊!推门闲聊区!】一直在你身边


QQ:920697193



Revenge is a dish best served cold.复仇就要冷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鹰眼案件终结者
3 楼: Re: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7点49分


看了这文章我怎么有一种想找一条白绫试验一下的冲动?
我觉得在古代,自杀方式并没有现代丰富。上吊是最容易的,毒药并不好找,要自杀就只有投井投河或上吊这几种方式,而上吊应该是比投河投井更轻松一点的。上吊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楼主说的O型的这种,另一种是绳套。绳套那种是必死的。但另一种就是个机率。可能成与不成都占一半吧。所以经常有上吊被救然后抱头痛哭的情况啊。古代的自杀可能跟现在有点差别,现代人居然还有人享受自杀,策划怎么杀死自己,或在衣柜吓别人一跳?

[此贴被鹰眼于2009-6-8 17:50:22修改过]






 
 ___________你所犯下的案件.由我来终结!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綮紫轩Cinderella打开綮紫轩的博客
4 楼: 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7点50分


可以看出你对影视中的上吊动作观察的较为仔细,但是那个只是个人的观察加上一点想象,没有看过具体有关的资料吧?
楼主说o型绳结不能吊死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本人家里正巧有本《法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于是专门查阅了有关章节,得到以下文字:
绳套的样式较多,可依绳结的固定与否而分为固定绳套(死套)和滑动绳套(活套)。固定绳套又依其周径大小而分开放式和闭锁式。滑动绳套易呈闭锁式。绳套的圈数常见者有单套和双套,三套或多套较为少见。(楼主所说O型就是单套,套马的则为活套)
而上吊的定义,则为:以绳索状物套绕在颈(项)部,利用自身的全部或部分体重的下垂作用,使绳索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窒息死亡,俗称吊死。条索状物件、压在颈(项)部、自身体重下坠是镒死的三要素。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sworder何足道打开sworder的博客
5 楼: Re: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8点29分


为什么我小时候看到邻居老大爷确实是在梯子上用绳子直接吊死的。没做什么套之类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金田一根柱推门特色
6 楼: Re: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8点36分


【綮紫轩在大作中谈到:】

>楼主说o型绳结不能吊死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我说的0型指的就是一开始提到的那一种,如果你要说即使套马的那一种,中间照样是个0型,那我就没办法了。
同样的,说影视作品里的那种是0型也只是大概的一个说法,你要说它的长方形那也可以,你要说它两边一重合是一条直线也可以,你要说它是两头粗中间细的不规则形状也可以……
如果我说的0型绳结造成了误解,如果会有人没弄明白我的意思。我不得不解释一下,拿根橡皮筋套在棒棒糖上,我说的0型就是这一种。也许有人说这根本没有绳结,那就拿一根从某一点扯断的橡皮筋,把断点打个结(不管什么型的),然后再套在棒棒糖上。这样一来应该谁都知道是什么回事了。
如果你这里的意思是,我所谓的那种0型绳结可以吊死人,就很奇怪了。我不是说它一定不可以,其实就是一定不可以。这么说是不是太矛盾?我意思是,在正常的场合,正常的地点,以及单独一人实施的情况,那是吊不死的。我不排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可以吊死,但我不是在写论文,不可能对所有怪异的,不合常理的,非人的,变态的,科幻的,灵异的等等场合考虑在内。我只能说,在正常情况下,0型绳结是肯定不可以吊死人的(按我文中的分析)。
我觉得您并没有认真看过我写的那些,如果你认真看了,而且还是这么想的,希望你可以对我提出的那些问题给予解答,而不是只说一句我的说法是错误的了事。毕竟,大家在这里就是想学点东西是吧,你这样一言避之,不明白的地方还是一样不明白。
不管怎么说,谢谢发表意见。

我又好好看了一下你的说明,你说是把绳“绕”在颈部,是“绕”对吧,那就已经不是我所说0型绳结了。

[此贴被金田一根柱于2009-6-8 18:39:47修改过]






Memento Mori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金田一根柱推门特色
7 楼: Re:Re: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8点38分


【sworder在大作中谈到:】

>为什么我小时候看到邻居老大爷确实是在梯子上用绳子直接吊死的。没做什么套之类的。

老大爷……我在文中说了,体力和灵巧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老人的皮肤和骨骼和我们是有区别的,不排除有更便于固定的可能。






Memento Mori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83772风之圣痕打开83772的博客
8 楼: Re:Re: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8点47分


在我读中学时,邻校一中的学生用衣架在宿舍上吊自杀了,
就是嗮衣服的那种铁丝的衣架。就是一个普通的衣架。
在我们那里是家喻户晓的事。
当时间疑问真是超大的。
在同学间讨论得超激烈!就是一个衣架都能吊死人啊!~?

最终大家的结论就是!什么牌子衣架这么牢靠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
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就在漆黑之中,给予一直期盼着我归去的您,奉上最后的,深深的一吻,别了,今生啊~不会再见了吧.
就像世世予您在奈河桥分别一样.心都被绞碎了,又要踏上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轮回里。
泪水啊,泪水若能有用的话,若能止住我漟血的心。请哭瞎我这双眼眸!又何况?感受过太多的悲伤,
太多的绝望.到底还要付出些什么啊,还要哭多少次啊.才能祢补我这残缺的心。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天妒名律师天妒名律师
9 楼: 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19点42分



> 首先,最荒唐的是,那样做就算要吊稳都是很困难的。上吊的时候头一定会往后仰,就算你要说不回后仰,至少它是不可能前倾的。这样一来,人自然就从绳子上掉下来了,别说是吊死,连吊在上面都是要经过努力的。虽然我没有上吊过,不过曾经在单杠上玩过把脖子卡在上面的游戏,需要相当大的力气。当然,绳子是软的,会勒进皮肉里,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是规律就是规律,你做那样的动作头部就是会后仰,你就是会掉下去。我不相信有人能用力保持着平衡直到把自己给吊死,即使真有那样的人,在接近死亡的时候一定会无力,结果还是一样要掉下来。


选择上吊,真的有心要死的人,不会把绳子卡在下巴附近的位置,那样做的结果就像你说的一样,头一定会像后仰,但是如果卡在更深的(腮帮)下面的话,由于腮帮以内并没有骨头,全是软组织,绳子受到身体重力,很容易就能陷下去(自已用手就能体验这样的感觉)是可以固定的。
我的意思是,在垫砖头的时候不只是垫到刚好能让下巴够到绳子的高度就可以了,而是至少要到喉咙与绳子底部平齐的高度,然后,人为的用手把绳子往与耳根平齐的角度使劲拉(此时头遍会自然前倾),到达了这样一个状态,再把脚下的砖头踹开————就死得成了。而不是简单的把头伸到套套里,就踹砖头,那样做的话,绳子只能卡到下巴,头是绝对会后仰的。

至于踹了砖头后又不想死的人,我相信他做个引体向上是能后悔的,就算是套马的那种活套,也是有人能单手做引体向上的,另外一只手完全可以让他对他所做的荒唐事进行补救,当然这只是纸上谈兵,我心中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在缺氧的情况下力气会变小我是亲身体验过的,所以,能不能靠引体向上自救,取决于缺氧时间的长短



最后,想起件事情顺便说一下,金田一根柱先生在09年6月7日晚,扬言要用毛线把本律师勒死,先不管他有没有本事做到这点,我想说的是,如果哪天本律师被人谋杀了,那么肯定是金田一根柱干的






    身为云南人,我4岁开始跟着父辈在森林里打猎,7岁就骑大象上学,12岁精通各种毒品鉴别,13岁的成人礼必须能够干掉3斤包谷酒,14岁左手香烟右手砍刀打天下,18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单兵轻重武器射击操作,20岁看破尘世回乡修房子干麻将,深藏功与名!有时候我太低调了。我是云南人,我为自己带盐,偶尔也带些花椒和辣子面!!!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福尔马林江湖产打开福尔马林的博客
10 楼: Re:关于上吊的一个问题 09年06月08日20点12分


看文章似乎作者很了解死真正的样子,我小时候看见过人上吊。用的就是作者说不可能的方法。可以自己试,或找个人试给你看,反正你说那方法不会死,既然不会死,试试也无妨。






本人实属存在,如不存在,你已虚幻,有事托梦,无事保我,多积阴德,早日投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7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