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主题版区 > 福尔摩斯   【版主】:跳舞的小人,福尔摩斯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3个回复)
主 题: 心理学研究(人气:767)
 ladchenwei临终的侦探
1 楼: 心理学研究 04年11月05日21点20分


福尔摩斯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各地的爱好者对他的崇拜可以用"宗教性"来形容。对于这样的现象是否可以用一种心理学理论得以恰当的描述呢?以下我将介绍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心理学基于这样的观点,在人的大脑中,保留了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痕迹,人脑是由爬行动物的大脑一步步地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再一步步进化到现在人类的有意识的大脑,因此在人的大脑中必然保留有原始的功能与记忆,它们代表了人的各种靠进化得来的生存本能。当人在外部世界遇到困难而意识世界束手无策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时,人潜在的无意识本能就会出面干涉,通过梦或者其它方式给意识以信号。这种内心世界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形成的,代表了整个人类生存的经验,因此它的指点是深刻的。荣格曾说:“倘若能使无意识人格化,我们则可以把它称作兼有男女两性特点的超越青春与衰老,生与死的集体人,由于它拥有一百万或两百万年的人类经验,我们认为它几乎是长生不死的。”人是智慧的生物,他可以用意识去思考,可以用语言沟通,所以能够与自己的无意识世界进行内部对话(主要是语言的方法)以了解内心世界。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储藏了不受自我承认或强度很弱的意识经验,很容易达到意识层面;而集体无意识则完全是黑暗的,它代表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生存经验与模式,它的存在是由内部世界的种种原始意象来体现的。集体无意识本身是完全不可知的,它只是一种模式一种虚像,它靠实际存在物显现其自身。原型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其本身是无内容的形式,只是一种知觉或行为的可能性,但它从外部世界寻找其自身的对应,使人在现实世界中按照内心的经验认知与行为。
  心理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原型,如: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等,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型是自性(the self),它是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的整体和全部心理的中心,它的一个功能是赋予心灵活动以秩序与组织,使无意识转变为意识,另一个功能则是使意识活动复归混乱或将其破坏、摧毁。犹如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自性是无意识世界的中心,它吸引一切原型到它身边,使所有原型协调一致。他统一人格的各种力量,给予人格一种一体感与坚实感。而所谓宗教体验,便是个体的自我进入到这个更大的精神整体中去时所产生的某种强烈的情绪体验和获得某种知识观念。
  看一下柯南道尔的著作,由于侦探小说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小说的情节必然是一头站在黑暗的迷案中(无意识),而另一头站在光明的理性世界(意识)中,而侦探正好站在这两个世界的中心,他一方面将黑暗世界的各种离奇事件用理性带入意识世界,并给予其意义,另一方面又用这些黑暗因素来揭露现实世界的罪恶与荒谬。福尔摩斯作为一个侦探,不仅有高超的推理技术与广博的知识,更具有一种对自然本性与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体悟,而这种体悟表现为内在的直觉(一种与自性的沟通!)。此外福尔摩斯的推理技术恰恰需要这种体悟,无论是溯因推理,还是最佳概率,都需要一种辨别实质的直觉,能够在自己内部确认一件事是否会发生。福尔摩斯经常喜欢静默思考,他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表现了他是如何凝思的
“我打开门,第一个感觉就是好象着了火似的,因为满屋都是烟,连台灯的灯光都看不清了。走进去以后,我总算放下了心,因为浓烈的粗板烟气呛得我的嗓子咳了起来。透过烟雾,我模模糊糊地看到福尔摩斯穿着睡衣的身影蜷卧在安乐椅中,口里衔着黑色的陶制烟斗,周围放着一卷一卷的纸。
   ......
“世界上有的是没有人看得出来的明显的事。你以为我是呆在什么地方的?”
“这不是呆在这里没有动吗?”
“正相反,我到德文郡去过了。”
“‘魂灵’去了吧?”
“正是,我的肉体一直是坐在这只安乐椅里。可是遗憾的是,我竟在‘魂灵’已远远飞走的期间喝掉了两大壶咖啡,抽了多得难以相信的烟草。你走了以后,我派人去斯坦弗警局取来了绘有沼地这一地区的地图,我的‘魂灵’就在这张地图上转了一天。我自信对那个地区的道路已了如指掌了。”
   ......
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想咱们得关上那窗户了。很奇怪,我总觉得浓厚的空气能使人们的思想集中。虽然我还没有到非钻进箱子去才能思考的地步,可是我相信,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势必会得到那样的结果呢。”
  这是一种类似于修道的过程(其他科学家在工作时也会有类似的过程),它使外在的线索与内在的线索结合在一起。
  此外,在侦察工作上福尔摩斯也表现出了来自生物本能的领悟力:
“每当福尔摩斯这样热切地探究细索的时候,他变得和原来判若两人。只熟悉贝克街那个沉默寡言的思想家和逻辑学家的人,这时将会是认不出他来的。他的脸色一会儿涨得通红,一会儿又阴沉得发黑。他双眉紧蹙,形成了两道粗粗的黑线,眉毛下面那双眼睛射出刚毅的光芒。他脸部朝下,两肩向前躬着,嘴唇紧闭,他那细长而坚韧的脖子上,青筋突出,犹如
鞭绳。他张大鼻孔,完完全全象渴望捕猎物的野兽一样;他是那么全神贯注地进行侦察,谁要向他提个问题或说句话,他全当作耳边风,或者充其量给你一个急促的不耐烦的粗暴回答。”《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知到直觉力与逻辑思考相互贯穿所引起的精神的亢奋状态,不断地从现象做出假设,不断地去伪存真,仿佛真相有着特殊的气味。
  通过无意识的信号来体察事物发展的情况,依靠直觉的提示来嗅出隐藏的真相,其实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但由于后天教育而被掩盖了。而福尔摩斯却可以觉察到这种人类心理与外在世界的微妙关系,并将它们与严密的逻辑思考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神奇的推理艺术。
  当福尔摩斯通过观察而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时,他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猜,但凭着对自然本性的深刻洞察与对内心无意识世界的直觉式的沟通,他能猜得准!这使得他成为这个世界真相的代言人,阅读小说的人通过福尔摩斯逼近了上帝,自然就产生了宗教般的狂热情绪。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ladchenwei临终的侦探
2 楼: 1.2阴影 04年11月06日22点53分


1.2阴影
在柯南道尔的故事中,出现了无数的追杀情节,无论善恶,个体对整体的背叛导致了追杀的出现。这些情节有的作为整篇故事的主线存在,有的只是作为片段出现,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现其自身。
以下是几个显著的追杀情节:
《血字的研究》:摩门教对侯伯与费瑞恩父女进行追杀,侯伯又对两名摩门教徒进行追杀。
《四签名》:四签名集团对舒尔托上校进行追杀。
《五个桔核》:三K党对奥彭肖叔侄的追杀。
《格洛里亚思科特号帆船》:暴动匪帮对老特雷弗的纠缠,以至其死亡。
《住院病人》:劫匪集体对背叛者的复仇。
《金边夹鼻眼镜》:革命集团对教授的复仇。
《恐怖谷》:匪帮对道格拉斯的复仇。
《圣佩得罗之虎》:反抗者联盟对圣佩得罗之虎的追杀。
《红圈会》:红圈会对根纳罗夫妇的追杀。
当然还有《最后一案》与《空屋》中莫里亚蒂匪帮对福尔摩斯的追杀。
在这里,各种黑暗集体都表现出了类似的特点:顽强不屈、无法无天、动物性的狂暴与凶残,喜欢在暗中行动,并且往往是一个集团与一个个体人之间的问题。这些不得不让人联想起荣格所说的阴影原型。
阴影原型容纳着大量人类动物性,深深根植在人的本性之中,是能量最大,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原型。它代表的是人类本性中动物性的一面。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为了繁荣的需要,驯化阴影中的兽性是必要的,抑制生物性中动物性一面的人会变成文明人,可以与其他的社会成员和睦共处。但这样做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个完全摈弃其动物性的人,由于切断了与本能的联系,会失去其原有的本性之力和创造力,强烈激情与直觉顿悟的能量也会消失。
柯南道尔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了19世纪英国人的阴影意象,或者说无意识地试图恢复与阴影的联系。19世纪中后期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维多利亚正统思想统治着英国社会,对金钱、地位的追逐构成了社会的精神本质,残酷的生存竞争通过社会制度压迫着所有人的心灵。英国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地狱般的社会底层与富裕豪华的统治阶级形成巨大的对比,每个人都害怕堕入社会的深渊,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保住已有的地位,而这必然导致人在精神上的保守与压抑。另一方面,科学与理性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已经过于迷信科学,并逐渐放弃了宗教,这也意味着放弃了对心理实在性的认同。
一旦严厉地抑制阴影时间过长,这只人类心中的野兽就会变得凶残,一旦获得释放的机会,就会带来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常残酷便证明了这一点。柯南道尔通过福尔摩斯曾对英国的未来作出过预言:“华生老兄!你真是多变的时代里固定不变的时刻。会刮东风的。这种风在英国还从来没有刮过。这股风会很冷,很厉害,华生。这阵风刮来,我们好多人可能就会凋谢。但这依然是上帝的风。风暴过去后,更加纯洁、更加美好、更加强大的国土将屹立在阳光之下。”这风便是残酷的战争之风。虽然英国没有更强大,但毕竟在精神上摆脱日不落帝国的凶残与躁动不安。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IrregularIrregular
3 楼: Re:1.2阴影 04年11月07日17点17分


相对于其他心理学家来说,我一直觉得荣格的理论很缥缈,难以确实的理解。比如他对“Self” ,“Shadow”,“Evil”的种种定义和解释。不知道楼主是否看过《Shadow and evil in fairy tales》 by Marie-Louise von Franz,和《Women who run with the wolves : myths and stories of the wild woman archetype 》by Clarissa Pinkola Este。两位学者都是荣格的追随者,Von Franz更是曾经和荣格并肩工作的人。不管我有多么喜欢这两本书,我不得不说,两个人似乎都过度强调Self和Shadow 在人性中起到的作用。Este在书中对Vasilisa的故事作了长篇大论的评价,居然把一个简单的俄国传说分成9个部分,分别代表女性成长与独立的9个阶段,这就有点生拉硬套了。

分析近代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学含义和分析民谣传说的象征意义还有不同。民谣传说之所以具有分析的价值,是因为他们是人类最原始文化的遗产,代表人类心理最朴素的一面。但是文学作品,尤其是近代的文学作品却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价值。我曾经研究过关于《爱丽丝梦游奇境记》的种种方面,其中以作品的哲学层面最为引人。因为在刘易斯•凯罗尔创作《爱丽丝》的时候就有意识的玩弄文字/逻辑游戏,使这部作品完全脱离了儿童文学的范畴。但是就心理学研究来说,我却不认为《爱丽丝》具有很大的意义,原因在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写作重点。不同于乔伊斯和卡夫卡,19世纪末的英国作家们似乎还沉迷于现实主义(比如迪更斯)和浪漫主义中(比如科南道尔)。

上面的话引到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柯南道尔和Master的问题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柯南道尔在创作福尔摩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的创作一部以心理学为主的作品,抛开福尔摩斯伟大的人物性格不谈,福尔摩斯全集不过是在海滨杂志上连载的通俗作品而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大约等同于《基督山恩仇记》或者《茶花女》。你很难说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行动代表法国人当时的什么潜意识,更不能说《茶花女》能够预料将来发生的战争或者革命。同样的,福尔摩斯全集也不具备这样的意义。

我更不知道你从何得出的“对福尔摩斯崇拜带有宗教性的狂热”。就我所接触的福尔摩斯爱好者,加上我看过的福尔摩斯研究著作而言,似乎研究福尔摩斯的人或多或少的带着大师所引以为自豪的冷静超脱的研究态度(或者至少试图达到这样的效果)。一个喜欢福尔摩斯的人天性大多是冷漠的,让这样的人产生接近宗教性的狂热可能性不大。至于那些一时头脑发热“崇拜”福尔摩斯的人,带着和少女追星类似的感情,却往往无法持续长久。至于极少数的偏执狂,与其说是来自于福尔摩斯的魅力,不如说是出于自身的心理问题。

所以,您的作品的确非常有趣,但是我却无法认同你的观点。另外,我介绍Marie-Louise von Franz的《The feminine in fairy tales》。Franz的这两本书都是根据她的讲课内容编写出来的,使作品语言比一般心理学书籍更浅显易懂。我记得曾经看过日本人写的《残酷的童话》,书中列出数个童话故事的原始版本和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相对于Franz的这两本书,日本人的东西实在是皮毛。

至于福尔摩斯的心理学研究,我很喜欢研究书中人物的心理学问题。这当然比研究著作本身所具有的隐含意义更加虚无缥缈。但是,你要理解我研究福尔摩斯的前提:福尔摩斯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有了这样的假设前提之后,你大概就不难了解为什么我会觉得研究福尔摩斯的心理学问题比研究著作本身的心理学含义更加实在的原因了吧?你难道不觉得福尔摩斯是个典型的Bipolar吗?我对他居然能够颐养天年感到非常惊讶。。。没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如此严重的Bipolar没有却没有死于自杀,我除了幻想可卡因的作用之外,只能猜测科南道尔是不是为了维护福尔摩斯的伟大形象而隐瞒了大师不太光彩的自杀行为呢?这当然都是谈笑而已,不必当真。








It is fortunate for this community that I am not a criminal.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ladchenwei临终的侦探
4 楼: Re:Re:1.2阴影 04年11月09日16点56分



荣格的理论对于普通读者来讲也许确实过于飘渺,但对于实际治疗却显得十分贴切。虽然我也只是普通读者,但对于荣格的理论却感到特别的亲切(笑)。对于荣格,我也只是略知一些皮毛,但对于用荣格的理论来阐释福尔摩斯,并非是我的跳跃式思维,而是荣格自己曾把福尔摩斯探案列入可以表达出原型的幻觉性作品(《文学与心理学》),荣格认为正是这种不故意表述心理的直白的通俗小说才可能成为无意识的载体,如果故意写心理又怎么会是无意识的呢?当然,文中的分析纯粹是我的个人观点。另外,研究荣格的理论最好从荣格本身的著作入手,由于荣格的思想过于复杂,极易引起误解,而后来者总是加入自己的理解,使得原本还算清晰的理论变成了术语的杂烩,荣格自己也曾说过他庆幸他是荣格自己,而不是荣格主义者。不过要读到荣格的原著还真不容易,都是选集啦,似乎还没有看到中文版的《荣格全集》有出版。还有呢,我并不觉得福尔摩斯是Bipolar,只有不受意识控制的狂躁与抑郁才算是病态,而福尔摩斯是完全掌控着他自己的行为的,他只是有那种艺术家特有的追求完美的情结而已(觉得福尔摩斯是Bipolar也许是看到了JB的表演的缘故,传神)。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3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