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er-xp(specter-xp)
|
|
1 楼:
法医死亡之第四节 死亡速度与死亡机制...
|
02年01月16日20点35分 |
死亡虽然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但其发生的速度也很不相同。在法医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死亡与临床医生遇到的不同,通常较快,有时表现为即时死亡。死亡速度的的快慢常与死因及死亡机制(或称死亡机理,Mechanism of death)有关。死亡机制指由于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最终导致死它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死因不同,它不是指损伤或疾病这样的病变实体,而是许多死因通向死亡终点的几条共同通道。
一、即时死及其死亡机制
损伤或疾病发作后数秒到一分钟之内发生的死亡称为即时死(Instantaneous death),在法医实践中十分常见。它发生的机制是整个机体的毁坏、全脑和/或心脏机能的立即不可逆中止。
1.整个机体的毁损:如爆炸、交通事故所致的肢体离断挫碎、坠入熔化的钢水中等。
2.全脑(尤脑干)或心脏组织结构的严重破坏导致的功能立即丧失:如颅脑崩裂、断头、断颈、心脏严重破裂、心脏与大血管离断。
3.脑干功能的急性麻痹或重度抑制:见于重度脑震荡(包括脑干震荡)、吸入大量高浓度的剧毒气体(如氰化氢、CO、C02)、处于雷击中心或通过颅脑的强电流电击等。
4.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心室纤颤:见于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因心肌缺血所诱发的心室纤颤;压迫颈动脉窦、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及其分支、重度心脏震荡、通过心脏的强电流电击等。
二、急性死亡及其机制
急性死亡(Acute death)指损伤或疾病发作后几小时至24小时内发生的死亡,其机制主要是心、肺或脑机能的急性衰竭。因疾病而发生的急性死亡习惯上又叫做猝死。
1.急性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心输出量急骤减少,机体来不及发挥代偿作用,多伴有心源性休克。表现为很快发生意识障碍,心节律严重紊乱,因急性肺水肿,口鼻可有泡沫性液体流出。除常见于心脏和进出心脏的大血管的严重损伤外,多由于各种重度的心脏疾病引起,如冠心病伴大片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破裂、重度心肌炎、心肌病、二类瓣脱垂、重度心瓣膜病等。
2.中枢神经系统(CNS)机能障碍:见于CNS某些损伤或疾病,以及它们的急性并发症。如外伤性或病理性脑大片出血、急性硬脑膜外或下血肿、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各种原因颅内高压继发的脑疝、脑脊液循环的急性障碍、暴发性脑炎或脑膜炎等。
3. 急性循环衰竭:如创伤性、急性失血或失液性、过敏性、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4. 急性呼吸衰竭:见于各种机械性窒息、病理性或中毒性窒息。
5.重度日射病、热射病引起的CNS急性机能障碍和心脏节律紊乱;低温引起的心脏传导阻滞伴发心室纤颤。
6.大剂量障碍CNS、呼吸和心血管功能毒物急性中毒所引起的相应器官的功能衰竭或急性严重障碍。
三、亚急性死亡及其死亡机制
指损伤或疾病发作第2~3周内发生的死亡。常见于损伤的并(继)发症和呈亚急性病程的疾病或中毒。与法医鉴定有关且较常见的如下:
1.内脏损伤引起的迟发性破裂出血;如亚急性硬脑膜下或外血肿压迫所引起的脑机能障碍;迟发性肝、脾破裂引起急性失血性休克。
2.外伤后继发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支气管肺炎、化脓性胸膜炎或腹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引起的CNS、呼吸或循环衰竭。
3.外伤后非感染性并(继)发症,如挤压综合征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栓栓塞等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衰、CNS机能障碍。
4.因缺氧、中毒、损伤或某些疾病等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或碱中毒。
四、慢性死亡及其死亡机制
指损伤或疾病发作3周以后发生的死亡。有的可能在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发生死亡。与法医鉴定有关且较常见的如下:
1.颅脑外伤后癫痫大发作可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其死亡发生虽快,但一般在伤后几个月,甚至几年。
2.颅脑外伤后迟发性脑出血,死于CNS的急性机能障碍。
3.下丘脑、垂体的损伤或疾病引起了代谢紊乱性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4.心包或胸膜广泛粘连致心包腔或胸腔闭塞,引起心脏或呼吸衰竭。
5.外伤性胰腺炎、肝胆损伤、胃肠道狭窄或梗阻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6.职业中毒和多次小剂量投毒导致重要器官功能的逐渐衰竭。
以上分类完全是为了便于实际工作中进行死因及死亡机制分析时参考,与临床上传统的分类不尽相同。而且有些死亡机制可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死亡,如外伤后的空气栓塞、脂肪栓塞、血栓栓塞所致死亡,其受损伤或疾病程度、个体因素、治疗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少死亡其机制可能不止一种,是几种死亡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接近风的地址,搜索着风留下的痕迹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