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原创推理 > 历史悬案   【版主】:375014083,earthmoon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主 题: ZT:三国时到底是谁杀害了蜀汉执政费文伟(人气:1149)
 earthmoon地月打开earthmoon的博客
1 楼: ZT:三国时到底是谁杀害了蜀汉执政费... 05年04月29日18点02分


费祎被刺是蜀国政坛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蜀国自诸葛亮死后所采取的防御性国家战略再起了大变动,蜀国鹰派势力的抬头。这件事单从《费祎传》来看,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但是如果和其他史料联系到一起,这起被刺事件就不那么简单了。
  
  延熙十五年的时候,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要知道,这可是马超、吴懿、向郎曾经做过的位置,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不亚于对待夏侯霸。
  
  但是这个人身在蜀营身在魏,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最后虽然刘禅没被杀掉,但他总算也拼着性命干掉了蜀国的一名大员。魏国感动不已,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
  
但是这起刺杀事件仔细推究的话,疑点非常之多。就动机来说,这不可能是魏国朝廷策划的阴谋。费祎是出了名的保守派大鸽子,他在任期间是蜀魏两国最平静的一段日子,几乎没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魏国正乐不得,不可能刺杀掉他而让鹰派姜维上台,自己找自己麻烦。
这也不可能是私人恩怨,就算郭循跟费祎再怎么有仇,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算出姜维什么时候打西平,自己会不会被俘,被俘以后是直接砍了还是受到重用,费祎喝醉了是否会凑到自己身边。
而这两个可能都排除掉的话,剩下的最有动机杀费祎的人,那就是姜维。
姜维与费祎的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前者是主伐伐魏的鹰派,而后者则是坚持保守战略的鸽派。在费祎当政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可以说姜维被费祎压制的很惨。费祎死后,能够获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就是姜维。事实上也是如此,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短短一行字,姜维迫不及待的欣喜心情昭然若是,路人皆知。
  
  换句话说,费祎的死,姜维是有着充分的动机。
  
  而姜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姜维传》裴注里有载: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就是说姜维这个人,对功名很执著,而且不象〈三国演义〉里一样是个楞青头,反而很有城府,好“阴养死士”。至于偷着搜罗这些死士是做什么用的,就不好说了。
而郭循在众目暌睽的岁初大会上刺杀了费文伟,摆明了他自己就是拼个同归于尽,不想活着回去,这是标准的死士作风。
再回过头来仔细研究郭循的履历我们会发现。西平战役的发动者是姜维,捉住郭循的是姜维,把他抓住不杀反而送回朝廷的还是姜维。换句话说,郭循看似是偶然地被俘才入蜀,实际上这些偶然却是完全可以被姜维所控制——姜维有能力决定发动战役的时间,地点以及对俘虏的处置,这一连串偶然只有姜维能将其成必然。
这几条证据综合在一起推测,再加上动机的充分性,很难不叫人怀疑姜维在这起刺杀事件里是无辜的。
我们这些生活在后世的人,凭借残缺不全的史料尚且能推断出姜维的嫌疑,当时的蜀国肯定也有人能看出来。但是史书上的记载似乎姜维是完全无辜的,和这事丝毫没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在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载有这样一件事:“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这一条记载很值得怀疑,因为如果真是郭循上寿时候想刺杀后主而“为左右所遏”的话,那他早就该被抓起来,蜀国怎么可能还会放任他到延熙十六年年初去参加宴会?所以这一条记载不大可能是真的,倒象是事后为了充分证明其邪恶而后加进去的补叙。这种经验大家都有,如果一个人做了什么坏事,那么很多人就会说:“我早看出这小子不是好东西了,前天他在我家门口转悠我看他就象是要偷东西,我就是没说。”郭循这件事也一样,后主听说他刺杀了自己的重臣,大怒之下号召群臣揭批其反革命行径,于是肯定就有墙倒众人推,说:“郭循早就怀有二心,打算刺杀陛下,幸亏我们左右给您拦下来。”反正郭循死了,死无对证。后主智力低,也没想问问:“你早看出来了?那你怎么不早说哇?
总之,这条记载应该是刺杀事后往郭循身上泼的脏水。
但是,这盆脏水还是有它的用处。它给人一个暗示:郭循是打算刺杀后主,因为太难下手,所以才找了个相对比较软的柿子来捏,结果捏掉了费祎,因此这起刺杀是最开始目标是刘禅,费祎只是次要目标。
只要大家都相信了那条记载,那姜维的嫌疑就可以澄清了。是啊,郭循原来是打算刺杀我朝皇帝,找不到机会才转来杀其他目标,费老爷是运气不好被他撞见了。我总没动机杀我朝皇帝吧。如果近一步推论的话,这段记载很可能就是姜维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而在事后说的。
综合上述种种迹象不难发现,整个刺杀事件的形成可能是这样:最初是姜维拿获了魏中郎将郭循,并收罗了他做为自己的死士。(或者郭循根本就死了,姜维拿自己豢养的死士冒了郭循的名字)。西平战役就是姜维为了创造出郭循“被俘魏将,归顺我朝”这么一个令人信服的身份背景而发动的。接着郭循“被俘”,押解给成都,归顺蜀国,得了左将军之位。然后十六年年初大会上,策划已久的郭循杀了费祎,完成了他死士的使命。姜维怕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于是在事后对皇帝刘禅和其他同僚说:这家伙早就脑后有反骨,好几次想刺杀皇帝都被左右拦下了。然后大家“哦”地一声恍然大悟,再不去怀疑姜维杀费祎的动机,纷纷谴责魏国的恐怖主义行为云云。
虽然缺乏最直接的证据证明姜维与这起刺杀事件有什么牵连,历史资料也只给出了残缺不全的几个点,但从动机、能力、条件和其一贯作风中仍旧可以推测的出姜维与费祎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我路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乘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  
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人们说我爱着杨过大侠  
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实我只是爱山中的烟雾  
象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375014083……
2 楼: 资料补充:《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 05年04月29日18点31分


……
费祎字文伟,江夏(黾阝)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
名。时许靖丧子,允与韦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
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
韦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
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
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
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誖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
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
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侍中。亮住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
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
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
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
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
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
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
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
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
邑无宰相位,故冬复比屯汉寿。延熙十五年,命祎开府。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
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侯。子承嗣,为黄门侍郎,承弟恭,尚公主。
祎长女配太子璿为妃。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
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
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
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
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
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
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
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
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汉山平康夷反,
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
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
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
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
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
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
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
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
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
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
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
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
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
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
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
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
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
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
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
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
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
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
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人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
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
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
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
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
运县远,将议还归。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
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人建宁。
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
拔刀斫石。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
“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征,因将维等诣成
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
伏诛。
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
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
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
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
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维昔所
俱至蜀,梁绪官至大鸿胪,尹赏执金吾,梁虔大长秋,皆先蜀亡没。
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固循而不革,是以边
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
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
而可屡扰乎哉?


[此贴被375014083于2005-4-29 18:38:10修改过]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