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原创推理 > 历史悬案   【版主】:375014083,earthmoon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5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翻案三国(人气:1453)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1 楼: 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1分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後,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後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後,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馀党(绍兵败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成势东伐孙权。但权并非刘琮之流可比。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已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後,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後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後,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2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2分


甄姬——史称:魏文昭甄皇后

  传奇少女——

  后(甄姬)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每次睡觉,家里都会看见好像有人把一件玉衣披在她身上)。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甄姬)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这岂是女子看的东西么?)”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好学文书),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要做贤者女)

  关怀饥民——

  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大致是说天下饥荒,百姓买珠宝以换取粮食,甄姬家里有不少粮食,就用它换来了很多珠宝)。后年十馀岁,(甄姬)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建议母亲把粮食免费分给邻里)。”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生性善良——

  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大致是说死了哥哥之后,哥哥的妻子依然照顾亲子,日夜操劳。)。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甄姬的母亲生性严苛),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建议母亲对嫂嫂好一点)。”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与嫂共止,寝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

  邂逅曹丕——

  (袁)熙出在幽州,后(甄姬)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曹丕)入(袁)绍舍(房间),见绍妻及后,后怖(甄姬害怕),以头伏姑膝上(把头埋在姑姑的膝盖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

  后宫佳人——

  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深得曹丕宠爱),后宫有宠者劝勉之(甄姬对于后宫得宠的人劝勉她努力上进——也就是说不嫉妒),其无宠者慰诲之(对失宠的安慰开导),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原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建议曹丕为了子孙昌盛多娶妻妾。。。)。”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曹丕要驱赶任氏),后请於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原重留意!(以上都是劝告曹丕的话)”帝不听,遂出之。

  当世孝妇——

  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皇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左右骤以差问告,后犹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动,辄历时,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忧愈甚。后得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懽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馀日即差,不当视我颜色乎!”嗟叹曰:“此真孝妇也。”

  贤明识礼——

  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

  红颜薄命——

  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因为失宠有怨言,被曹丕赐死)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3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3分


说说张辽
姓名∶张辽
性别∶男
所属∶魏
字号∶文远
生年∶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
卒年∶魏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
籍贯∶并州雁门马邑人(今山西朔县)
官至∶前将军晋阳侯
容貌∶未有相关记载
相关人物∶丁原 吕布 曹操 孙权 张虎 关羽 李典

张辽简明历史传记∶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曹魏名将。先後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至吕布败後,才归於曹操。从曹操以後,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围降昌 於东海,攻袁尚於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於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赤壁战後,曹操征孙权不下,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後孙权果引军入寇,张辽领队迎击,仅以八百之众破敌军十万,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却在此得病。但辽不负众望,以抱病之躯击退吴将吕范。黄初三年,张辽病笃,逝於江都, 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

张辽简明演义传记∶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曹魏名将。先为吕布部将,曾多番令曹军陷於苦战,其武勇连关羽亦甚称道。後吕布丧於白门楼,曹操经刘备、关羽劝说,待辽以上礼,张辽遂降为曹家将。从曹操以後,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曹操亦益待之如亲信;又从劝关羽降於曹操。赤壁战中,张辽亲载曹操脱难,并射伤东吴名将黄盖。赤壁战後,曹操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後孙权果引军入寇,张辽领队迎击,仅以八百之众破敌军十万,威震逍遥津,名扬天下。後来张辽随曹丕征江东,为吴将丁奉以箭射其腰,回营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

张辽的相关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辽传》

前言

张文远,一个扎扎实实从军人的根本走上名将之路的人物。他的智勇足备、他的战神之誉、他的情义俱全,横跨於正史、演义、电动游戏。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鲜少会不喜欢蜀国的赵云及魏国的张辽。张辽在曹操手下,备受重用,其勇略绝对毋庸置疑,只可能仅逊於大司马曹仁而已(《傅子》曰∶「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张辽的生平,大抵如下∶

传记∶
名将空出世,转历中原地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後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馀人。辽募兵尚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

後来,吕布为李 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又後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馀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

张辽从曹操以後,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及曹操击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後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 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昌 都会特别看著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 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 下山,不是很好吗?」於是命人向昌 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昌 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赏」。於是昌 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於是苹身上三公山,入昌 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 见辽如此诚而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曹操先遣昌 还东海,随後训责张辽说∶「莽然苹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因为辽凭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 必不敢加害,所以才会这样做的。」



南征复北讨,意奋求胜机

张辽从讨袁谭、袁尚於黎阳时,咸有功劳,行中坚将军。後来曹军攻袁尚於邺城,袁尚坚壁守叠,久攻不下。曹操因而先还许都,使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迁徙其民至河南。不久曹军又再攻邺,这次终於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

然後张辽又从攻袁谭,袁谭破後,又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辽东贼柳毅等。绥寇事毕,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迎张辽,更与辽共载一车,封辽为荡寇将军,其见任如此。

张辽复又别击荆州,平定江夏诸县,领军还屯临颍,封都亭侯。其後从征袁尚於柳城,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张辽壮气奋发,劝曹操即时赴战,曹操壮其行为,亲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张辽。辽遂引军突击,大破敌兵,亲斩单于蹋顿於阵前。

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於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顾谓左右道∶「不可惊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於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於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

其时卢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作叛,曹操於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 、牛盖等讨伐梅兰。当时梅成诈降于禁,于禁引军便还。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 山自守。 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於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於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於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荡寇将军张辽)功也。」於是增其邑,假节。

智勇兼足备,鏖兵战合肥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馀人马屯守於合肥。後来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後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於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於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开剥牛苹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於阵中大呼己名,然後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於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於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馀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馀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守击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於是还军退师。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复征孙权。军到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於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关羽围曹仁於樊城,适时孙权称藩於魏,不足为患,於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但张辽军尚未至,徐晃已破关羽,曹仁之围遂解。此时张辽与曹操会於摩陂。辽军至时,曹操乘车辇视出慰劳张辽,张辽遂还屯陈郡。

馀威犹慑敌,千古战神名

曹丕即王位文帝时,张辽转封前将军。朝廷分封其兄张泛及一子列侯。不久孙权又再叛变,曹丕遣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朝廷又给予张辽母亲舆车,派遣兵马送张辽家人到张辽军屯之处,当张辽母亲至时,张辽导领随从出迎。张辽所督的诸军将吏皆罗拜於道旁,看见此景的人均认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後来文帝践阼,张辽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张辽朝圣於洛阳皇宫,曹丕便引张辽会晤於建始殿,亲问其昔日破吴时的情状。张辽述说过後,曹丕向左右叹息道∶「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是与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齐名的东周大将。)」於是为其建造第舍,又特为张辽母亲筑殿,当年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营、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皆为虎贲。

未几,孙权又复称藩。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并令虎贲问其消息,道路上往来相继不绝。张辽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迎接张辽就行在所,自己则车驾亲临,执张辽之手,赐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给御食。待张辽之疾稍可,辽即回还屯之处。正当其时,孙权复叛,曹丕遣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孙权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诸将同破吴将吕范。不久张辽病笃,竟逝於江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 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张虎官至偏将军,死後儿子张统嗣任。

後言

张辽为三国时智勇双全的名将,其威名亦可谓家传户晓。论其勇,他能引寡微之众,击溃其数不下数倍的吴军,馀威慑人,连江东小儿闻其名而不敢夜啼;又能逆登险道天山以讨匪贼、飞骑突阵以斩蹋顿,可谓奋勇无匹。论其智,他能冷静分析局势,既能控制祸乱於长社、细意观察并招降昌 ,又能鉴势作论以平息合肥诸守将对战局的疑虑,可谓智无不虑。也如《傅子》所载∶「曹操将征柳城,辽谏曰∶『夫许,天子之会也。今天子在许,公远北征,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曹操策表必不能任备,遂行也。」虽然曹操之见不差,但作为一个洞悉局势的将领来说,张辽之见方为万全。毕竟曹操之论是测刘表其人,而张辽之论则摒除所谓,纯以猜度形势之所可能变,可见文远其人是如何审慎、如何尽责、如何兼前顾後。以张辽之能,实可称为三国诸将之第一流也。

[此贴被第六感于2005-8-31 5:04:01修改过]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4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4分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
在演义中,吕布出场就非常威武不凡。董贼当时气焰张天,“废立废立”喊的惊天动地,丁原跳出来骂他,董贼脸上挂不住了,准备开刀时,李儒眼尖,瞅见丁原身后一人“身长九尺,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杀气极重,李儒赶忙打圆场:“喝醉酒了哈哈哈”。我估计当时如果李儒不出,董贼已经身手异处了。
然后就是第二天,董贼西凉铁骑浩浩荡荡去和吕布交手,噼里啪啦的被吕布打的满地找牙,董贼欺软怕硬见风转舵,立刻叫李肃出马。赤兔和金珠宝贝奉上,吕布立刻转了脸色,喀嚓斩了丁原,然后到了董贼手下,又拜董贼为义父——此所谓三姓家奴也。张飞发明这句话委实漂亮的很,也刻薄的过了分——从此便作为董贼的部下将领了。

然后是吕布最出彩的时候了。十八路白痴人马杀来拉,华雄被杀,董贼率兵到虎牢,吕布跳了出来,先斩方悦,又斩穆顺,败武安国——奇怪,这几个人在华雄耀武扬威时干吗不去拼啊……——最后把辽东猛虎公孙瓒追的无处藏身。所谓: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果然天下无双。然后就是著名的三英战吕布——窃以为,吕布先挑了四个人,这三个人捡现成便宜再不胜是说不过去了。不过后来岳飞传里有个双枪陆文龙也是被所有猛将车轮战也未败,算得厉害——吕布就略微差一点点了,斗到后来好歹是过了百合,虚晃一戟就闪了。这也是吕布仅有的两次单打失败之一。

然后,吕布就跌入了温柔陷阱,做了一次借刀杀人用的刀。整个事件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请大家注意一句话:
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这句话可以说是肺腑之言,也可以从中看出吕布人性化的一面。虽然李肃对他那么花言巧语,董贼也始终对他笼络有加,他始终还是不甘心在董贼手下当一个杀人工具。他的天下不是一个将领的天下,他有巨大的野心。所以可以说,即使没有貂禅,他也会杀了董贼。一切只是早晚而已。
然后李郭破关,吕布没有独自逃跑,而是招呼王允一起走,并且“苦劝”。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还不是所谓“豺狼之性”。多少有点义气。

然后吕布陷入了流浪生涯。一会儿帮这个一会儿帮那个,但主要在河北作战。尤其与黑山贼作战时把号称无敌的张燕打的落花流水。可是袁绍等始终对他疑心重重,逼的他只好不断跳槽。某次跳槽还发生这种事:
“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由此可见他的骁勇实在已成了一种恐怖的威慑力,他是战神,是魔鬼。在那个时代而言,已经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然后,发生了吕布生平最重要的事:他遇到了陈宫。

由陈宫策划,吕布攻占了兖州,控制几乎山东全境,然后全军东出濮阳与曹操会战。有几个经典战例,反正曹操正面交战屡败,而用计则吕布相形见绌了。须知曹操军乃青州军,天下著名的铁军,却在与吕布作战中屡败,可见吕布西凉骑的骁勇和吕布本人对军队的重大影响。可是在对付计策方面,吕布则一塌糊涂。他的骁勇使他的信心过于膨胀,甚至迷信于自己的勇猛,于是就陷入了麻烦之中。一直到后来被迫撤出兖州投奔徐州。
吕布在徐州过的也不算快乐。虽然后来奔袭徐州夺了州牧,可是刘备为肘腋之祸根,袁术又常来纠缠。逼的吕布还上演了三国里极精彩的一幕:

“辕门射戟”。这一箭可以说震住了所有人——说实话,张飞动不动要和吕布斗三百回合,我倒怀疑他骨子里对吕布却是根深蒂固的恐惧。就好象中国人越恐韩越嘴里不怕韩国一样。而关羽从来对谁都没有心理恐惧症。但从这一箭开始,所有在场的人都会对吕布产生恐惧——这一箭也足见吕布的傲慢,我相信,虽然经过这一箭袁术刘备罢兵,但是双方都已开始将矛头不自觉的对准吕布,因为他们发现吕布的潜在威胁实在很惊人。

然后,曹操会集刘吕孙三家共打袁术,当时可以说是吕布一统中原的好机会。可是曹操先算了一着,先用左将军笼络住了吕布顺便安插了密探陈登——顺便说一下,陈登是个高手——破了袁术,然后顺理成章的开始打吕布。从这一系列的策略而言,吕布着实是太幼稚了。

最后是著名的兵围下邳了。吕布屡次失去战机,最后被一次莫名其妙的出卖擒了。如此而已。在被擒之后吕布的表现也不佳,几乎是摇尾乞怜。仅有的一句豪言是:

“布将骑,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但那是描述自己投降后的宏伟蓝图,着实无意思。

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吕布其人。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五原地处蒙古,可见吕布很可能有少数民族血统,那么神箭飞骑的本事是天赋来的。“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一段猛一看跟董贼年轻时还真象。年轻时因为骁勇而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做骑都尉(类似于典韦之于曹操),可是后来“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主簿者文书也,就是杨修做的活。可见吕布是被老罗丑化成一个文盲的。人家毕竟当过主簿也。

吕布个人的勇武,可以和项羽、袁达等传奇猛将媲美,其战绩也堪称了得。而其陷入的悲剧则多少与项羽有相似处:过于迷信个人武力,无视政治手段,任用将领过于胆小等等。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他过于勇猛了。勇猛成了他的最优秀的地方,从而使他放弃了其他的优点,大致如是。

考虑一下这个人,一个生在游牧民族的地方的男人,小时候不大可能受系统的政治教育,他所有的政治经验可能完全来自于在丁原手下的官职升迁等,但在仕官时,他更多的依靠了自己的勇武,而在手腕上是绝对不行的。猛然之间,他踏进了乱世,踏上了乱世的舞台,他只能依靠他的勇武。其实人们对他的诟病是他的背叛,即使他杀董贼是正义之举。受儒家思想毒害的旧势力——袁绍、袁术、张藐等都对他避若蛇蝎。可是乱世本来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任何事都必须以最终的政治利益出发,从这一角度而言,吕布只是选择了最符合他利益的事。从这一点来讲,刘备和曹操其实和吕布是一类人:他们屏弃了一切繁文缛节和道义观念,追求的是自己的天下。可刘曹何等枭雄,他们做的肮脏的事都打着正义的幌子,而吕布则太诚实了,于是人们把矛头对准了他。其实他唯一做错的,是他太不够虚伪。

可以这么说,吕布这种人的存在是乱世的必然,可是他的死亡也是乱世的必然。没有这种人,乱世不称其为乱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乱世无法结束。他只是为乱世而生,在乱世中扮演一个可能很显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谢幕。他的英姿固然潇洒,他的能力固然骁勇出众,可是他不懂得演戏,所以他只能谢幕。
陈寿如是说:

吕布有众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其实“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哪一个乱世人物不是如此?只不过吕布始终是个孩子,以为用在草原的那一套就可以驰骋中原。他太短视也太浅显。而“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倒是很客观的说了一条历史规律。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5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5分


关羽的军事生涯(转)
关羽的军事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跟随刘备,未单独领兵:
关羽军事活动的开始时间,史书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是根据以下几条可大致确定:
《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三国志先主传》——“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起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有功,除安喜尉。”
《典略》——“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中平五年十一月,……张纯与丘力居钞略青、徐、幽、冀四州;”
所以关羽跟随刘备首次作战大约在公元188年11月前后。
接着,跟随刘备离开安喜县,在下邳配合都尉毋丘毅力战(黄巾)贼众,后驻扎下密县。
192年3月,跟随刘备驻高唐县,被贼军击败(也可能是曹操军),投奔公孙瓒。
刘备为平原相时,任命关羽为别部司马。
193年4月,跟随刘备与田楷驻扎在齐,后随刘备救援徐州陶谦,驻扎于小沛。
194年4月,随刘备于郯东截击曹操军,被击败。
196年6月,随刘备抗击进攻徐州的袁术军于盱眙、淮阴,因吕布袭占徐州,又转战广陵败于袁术军,撤军至海西。后刘备投降于吕布,回到徐州,驻扎小沛(说明:《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为:“先主求和于吕布,布还其妻子。先主遣关羽守下邳。先主还小沛。”可能有误,吕布不太可能把下邳、小沛等主要城市都给刘备,自己驻扎那里呢?所以关羽应随刘备还小沛,吕布在下邳。)
196年冬天,被吕布击败,随刘备投靠曹操,又还驻小沛一带,收集散兵。
198年7~9月,再次被吕布军击败于沛,随刘备投奔曹操(在梁遇见东进的曹军)。
198年9~12月,随曹操军攻打吕布,由于兵少,估计没有参加主要的战斗。
199年12月,接受曹操派遣随刘备截击袁术,后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这一阶段,关羽跟随刘备转战各地,打了许多仗,积累了不少经验。

第二阶段——多次独自统兵,或镇守一方,或统军作战:

199年12月到200年1月,第一次独自统兵,是镇守徐州的下邳。当小沛的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后,关羽镇守的下邳随之被攻占,关羽投降。被任命为偏将军。
200年4月,在曹操军中,参加了官渡战役的第一阶段。作为先锋和张辽一起救援延津的魏军,于万军丛中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又协助徐晃击败了文丑。
200年5月(或6月),在官渡战役的关键时刻,关羽辞别曹操,回归刘备。
200年7月前后,刘备南下联合刘辟和龚都的两次作战,未见记载关羽参加。只有《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的“从先主就刘表。”估计没有参加与曹仁的第一次和与蔡阳的第二次作战。
202年9月,在刘备于博望坡伏击夏侯敦时,史料没有记载关羽曾经参加。
208年9月,第二次独自统兵,是刘备由樊城撤退,遣关羽带水军沿汉水南下会师江陵,结果是在汉津及时接应了刘备等从当阳逃跑出来的人马。这次没有与敌人作战;
208年12月,第三次独自统兵。这时刘备已经抢占荆州南四郡,任命关羽为荡寇将军、襄阳太守,驻军江北。此后,在汉津、寻口一带与曹军发生了多次作战。在关羽传中均没有记载,但是在作战对手的传记中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例如:
《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三国志徐晃传》——“又与满宠讨关羽与汉津,”
《三国志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另外,在驻军江北和镇守荆州作战期间,还曾多次负伤,可见战斗之激烈和困难:
《三国志庞统传》——“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三国志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这个时期还有一次作战,即209年12月,在周瑜军围攻江陵曹仁军一年后,曹仁准备向北撤退到襄阳的时候,联军派关羽切断曹仁北逃的道路,准备将曹仁军一网打尽。但是关羽军被曹将汝南太守李通打破,接走了撤退的曹仁军(见《三国志李通传》)。

211年12月第四次独自统兵,是刘备入川时,让关羽主持荆州的留守工作。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局势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战事发生(可能与魏军有一些小规模的作战,包括212年冬与乐进在青泥河一带的作战);
214年5月,第五次独自统兵,是刘备调走诸葛亮等人后,单独镇守荆州。之所以将这次与第四次分开列出,是因为这个阶段是没有诸葛亮、张飞等人的帮助的。
这个时期是否与魏军发生交战没有记载,估计仅有小规模作战。
215年5月,关羽赶走了孙权派来想强占荆州各郡的官员。接着,统兵3万到益阳准备与孙权开战,不过由于汉中方向受到曹操的威胁,双方没有交战,和解了。
219年7月,第六次独自统兵,也就是最后的一次,即关羽镇守荆州时,擅自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进攻襄樊,结果全军覆没、丢掉了荆州、兵败身亡。之所以将这次单独列出,是因为与第五次的镇守荆州有完全不同的作战目标。

综观关羽一生的军事的行动,可以夸耀的战绩有三:
1、在曹操手下斩杀了一个袁绍的大将颜良;
2、安全防守荆州8年6个月,没有什么闪失;
3、在樊城趁大水消灭了于禁的7军3万多人,活捉魏军大将于禁、庞德。
斩杀颜良证明关羽的武力确实很高;镇守荆州的成功主要是敌军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消灭于禁军则主要得益于突发大水、而关羽有水军(并不是关羽天气预报作的好)。
在关羽的一生中,没有任何建议(战略和战术的)提出的记载,大概在计谋和分析方面不是其长处的缘故吧。
在忠义方面,虽然投降过曹操,有些缺憾,不过很快就回归刘备,是值得赞扬的。唯一的不足是:如果关羽能在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后再辞别曹操,那就太完美了。因为在曹操面对强大的袁绍军的猛攻之关键时刻,关羽离之而去,有认为曹操将败,而投奔袁绍(以及当时在袁绍那面的刘备)的嫌疑。
可以说,关羽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仅就蜀国而言是优秀的大将。但是如果放在整个三国来看,关羽不是很优秀。因为他有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而且在战略战术方面不很擅长。如果作为猛将,应是最优秀的。比起周瑜、陆逊、张辽、张郃、曹真、邓艾等大将有一些差距。
至于名将的称号,我认为关羽没有打赢什么重要的或关键的战役,又没有很高的谋略,以其在作战方面的实际表现来看,是有些勉强的,大概后世的宣传和夸大起了较大的作用吧。注意能评为名将的必须打赢过一场有名的重要战役,比如周瑜、陆逊,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条件。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6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6分


擦亮双眼看张飞(转)
记得小时候看中文台访问蜀川时,记者问成都的两个小孩“你们知道三国中谁统一了中国吗?”两个小孩都兴高采烈地回答是“张飞”了,对于这个访问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直到10多年后的今天我都没有忘了。后来翻开史书一看,方知当年蜀国人民最崇拜的两个人,一者是诸葛亮,另一者就是张飞了。
至于关公为什么没有来得两人那么被蜀国人崇拜,我想大概是因为蜀国人对关公并不了解的缘故吧,当刘备进军蜀川时,关羽还远在荆州,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张飞,字益德。古代人的名与字常常意思相近,如“亮”与“孔明”、“羽”与“云长”等等。关于演义中罗老先生将张飞的字定为“翼德”,大概是为此原故。海盗我翻阅了一下历史,目前直到罗老的演义,还没有关于张飞字“翼德”的记载,所以“翼德”应该是罗老的首创了,至于罗老为什么要抛掉原来的“益”而改为后来的“翼”,这可能是因为古代“益”通假字“翼”吧。

提起张飞,历来人们的印象都认为他是一个“大佬粗”,其实演义中的张飞与现实中的张飞的形象是相差若远的。张飞是个能文能武的名将,俨然一个姜维式的人物。一方面,他能上场杀敌,而另一方面,他也颇有文采,还善画画,尤其喜欢画美人图。人们之所以会认为张飞是个“大佬粗”,原因大和张飞喜欢喝酒、性格粗鲁、有勇无谋且好鞭打士卒有关。这不得不说明演义对人们的影响之深。

“鞭打士卒”

历史上的张飞也有鞭打过士卒,主要是在智胜严颜的那一次,但张飞此时鞭打士卒倒不是发酒性,而是为了迷惑严颜而摆出的计谋。至于张飞好酒,这其实与孙权好酒是一样的,好酒的同时还不至于像人们口中的那样操起鞭子就随便动粗。顺便说一下,人们常猜测演义究竟有几分真,不过张飞这次智胜严颜是与正史相似的,其真实可信度也比较高。
演义中对张飞爱鞭打士卒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描写,罗老可谓不惜笔墨。除了对阵严颜这一次,还有鞭打督邮的那一次。鞭打督邮的其实是刘备,而不是喝醉酒后闹事的张飞。对于刘备鞭打督邮一事罗老先生“嫁祸”于张飞,可能是因为害怕这样写会影响到刘备仁义的形象吧。实际上,鞭打督邮一事并不影响刘备的仁德,相反,这说明了刘备有志气,不甘受他人的百般凌辱。对于刘备的“仁”,海盗认为此“仁”为政治上的“仁”,而非个人品德的“仁”;此“仁”为忧国忧民、治理国家之“仁”,而非演义中那种家常老好人的“仁”,能够让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经济发展,这即为政治家的“仁”,可谓“仁君”。许多个人品德或行为上讲得通的事,到了政治上都讲不通了。如对一个凶暴无礼的人谦让,这若是出自于个人行为,人们有可能会觉得他心胸广阔、量能容人,但到了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强暴的国家退让的话,那么就只能被人笑话的份了。可见政治并不能与个人品德相提并论。
话扯远了,再说说张飞鞭打士卒一事吧。对于张飞的死,演义中解释为张飞因鞭打张达和范强二人,导致引来怨恨,最张被二人趁着张飞睡觉时将其切下首级。这样描写与正史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关公死后,刘备宣布东征吴国,就在张飞领万余人马准备出发前,他就被张达、范强二人给杀害了,并没有张飞汹酒鞭打二人一事。对于张达和范强,历史上对此二人的资料并不多,有些史料曾揣测过二人有可能会是孙权派来的间谍,因为当时刘备准备征讨东吴,孙权当然不会没有防备(由此看来孙权可只是表面上装疯卖傻,可并非真的就是傻子了,这样“拌猪吃老虎”的人,您还会天真无邪地去以为他是个没有志向的人吗?)。张飞之死,对于蜀国的损失是巨大的,征讨东吴又少了一名大将,刘备此时的心情并不难以理解。演义中罗老将关公和张飞定位为刘备的义弟,还虚构出了一段“桃园结义”,这倒是很有意思的设定。

“大吼大骂”

罗老为了宣染张飞“大佬粗”的形象,当然不仅仅只用鞭打士卒一事来作描写了,还有一点,就是充满粗鲁性的“吼”与“骂”。三英战吕布,这是大家应该都能知道的一个演义情节,海盗我小时候可是很喜欢看这段情节的,还热血沸腾地为三英加油呢。当然,史上并没有“三英战吕布”,只有“孙坚战吕布”,也就是说吕布是为孙坚所击败(斩华雄的也是孙坚)。罗老在描写这段情节时“安排”张飞看到吕布后就上前大骂吕布“三姓家奴”,以此突出他的粗鲁形象,可既然没有了“三英战吕布”,那也就没有了张飞的临阵痛骂了。


长阪坡中也有一段张飞“大吼”的情节,张飞这一吼,可了不起了,吓得整个儿曹军屁滚尿流,纷纷后退,谁也不敢上前靠近张飞,于是张飞就带着刘备大摇大摆地逃开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前边说过了,张飞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是用疑兵之计骗过敌军后,然后再带着刘备逃离的,从头到尾他都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演义中这样描写张飞,一来是为了突出他的“粗”,二是也有贬低曹军的嫌疑在内。

“性子冲动”

还有就是演义说明了张飞性子冲动,其实张飞性格也没有冲动到演义中的这种地步,演义中关羽斩杀颜良后,前往与张飞相聚,谁知冲动的张飞竟二话不说操起武器与关羽大干了起来,还大骂关羽是个不义之徒,“碰巧此时”,“救星”出现了,蔡阳竟“巧合”地出现在关张面前和他们讨价还价,为了表示自己对“义兄”是忠诚的,关羽亲自上前斩了蔡阳,“兄弟”俩言归于好,这不得不说蔡阳扮演了一个“调和”的角色。蔡阳实际上是后来被刘备所杀的,而张飞正跟随刘备去投靠袁绍,与关羽相聚这是后来的事儿。
张飞性子冲动还被突现在不少的地方,如诸葛亮刚出山时,张飞对诸葛亮不服,大骂诸葛亮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直到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时,方才信服诸葛亮。没有这回事,诸葛亮此时还未出山,烧博望坡当然不是诸葛亮的计策了,当然更没有张飞大骂诸葛亮一事。
赤壁之战时,刘备安排了张飞堵截曹操的军队,当曹操路过张飞的伏军时,张飞跳出来大吼一声,吓得曹操面如土色赶紧逃走,最后被关公所义释。实际上曹操能够返回魏国是因为刘备没有全力追击的缘故,原因是刘备兵力只有两万,为了保存实力,为后来攻打两川作准备,还有也为了防备孙权,因为此时杀了曹操,那么北方必定会大乱,北方大乱是孙权所原意看到的,刘备此时未得荆州,而孙权的实力比刘备来得强,北方大乱的话他也比刘备更有希望统一全国,为了维持三国的平衡与三国形成的可能性,刘备所以就没有全力追击曹操了。(可见刘备之志向、谋略、雄心,不似演义中的那样啊)

“不实战役”

张飞酗酒失徐州,使得不少人认为张飞不酗酒就不会失徐州了,实际上,张飞还真的没有汹酒!演义中说到曹豹因为张飞酒后竟粗鲁地对他进行了鞭打,以致于怀恨在心(又是挨打怀恨在心,演义中这样的情节还真多啊),最后勾结吕布夺了徐州,还有一个演义的版本,是说张飞杀了曹豹,结果吕布以此为借口攻打了徐州。其实当时刘备的势力很薄弱,曹豹因为对刘备不满,张飞感到留此人必有后患于是便将其杀害,而曹豹手下的人则去与吕布内应大开城门,让吕布军进入,张飞听到后急率军队与吕布军交手,结果吃了个败战,不得不辙出徐州。
还有就是荆南之战中,除了武陵以外,荆南其余各地是不战而降的,此时张飞正在援军周瑜,当然就不会有演义中斩刑荣道之事了。至于与马超夜战,这也是没有的事,因为马超当时已到成都,刘备一来就宣布背叛刘璋,两人之间并没有交过手。

“有勇有谋”

除了之前所说过的智胜严颜,还有一次就是智胜张郃,这也是一场演义与正史相近的描写。张郃是魏国五大将之一,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物,但他过于轻敌,终致吃了个败战。对于他的战败,罗老也是说“自古骄兵多言败,从来轻敌无胜兵”,并没有否定他的才能。有些喜欢张郃的人可能不服气的说:“张飞依靠地利,有什么了不起的?!”地利,的确是战争有利因素(之一),但张郃没有握准张飞的地利就来攻打张飞,就又是张郃的不是了,而张飞能够把握这一点给予还击,这却又是说明了张飞之智。不过后来张郃能够吸取教训,这也是可佳的。

(打起仗来英勇十足,待起人来彬彬有礼,这才是真正的张飞。张飞也好文学,之前也说过了,他还善于画艺术画,刘备并没有和他结为兄弟过,之所以重用他,是因为他是个人才。抛掉张飞“大佬粗”的形象吧)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7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7分


三国演义的不实之处(转)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却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

土山关公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了刘备,并未发生过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道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关羽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逃,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了,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后,也未对貂蝉作交待。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另外,张飞之子张苞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却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死后就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很可能是虚构人物;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也是子虚乌有。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粮是史实,其他的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用兵如神:历史上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专长。

火烧播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诸葛亮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他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诸葛亮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来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岐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岐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托伪,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蒋干中计: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一说。

鞭打邮督: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尤善仕女,而且喜欢结交文士,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关于身高: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纯酒,不觉自醉”,陈寿说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人品方面,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了蜀中的兵马钱粮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关于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陆逊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关于曹真:曹真并不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一无所是,相反,正史的曹真不但战功彪炳,更让诸葛亮吃了不少苦头,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

关于蒋干,江北名士,也是很杰出的一位人物,他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根本没有中计一说,这件事情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前

关于赵云:和诸葛亮,关羽一样,罗贯中神话的人物之一,而且恐怕很让人失望的是,赵云也不像小说所言的那样,是个帅哥,只能说长的一般,真正长的帅的是吕布,马超,孙策,周瑜等人.
而且长板坡之战也不见正史记载,赵云一生从来没有真正带过兵,只是后期有几次,他更多的是扮演护卫长类似的角色出现 。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8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8分


刘备年表(转)
刘备,字玄德,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蜀汉的开国皇帝。

诞祭:公元161年—223年(汉桓帝延熹四年—蜀汉章武三年)

籍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容貌: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年表:

年少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176年————

刘备与公孙瓒、同宗刘德然等师事九江太守卢植。

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刘备率众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起义立功,晋安喜尉。

朝廷督邮因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求见,督油不允。刘备直入官府捆绑督油,杖打二百,解下印绶系于督油颈上,下野亡命。

大将军何进广招兵马抵抗黄巾起义,刘备应招,在下邳力战有功,晋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后刘备被黄巾起义军打败,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

刘备同青州刺史田楷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甚得人心。

曹操征讨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刘备和田楷出兵相救。

其时刘备有士卒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并有饥民数千人。到徐州后,陶谦拨给刘备四千丹杨兵,先主于是归附陶谦。

陶谦上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居小沛。后陶谦病故,刘备领陶谦遗命就任徐州牧。

袁术攻打刘备,刘备在盱眙、淮阳拦击袁术军。

196年————

曹操上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刘备军与袁术军相持不下,吕布乘虚袭得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叛归吕布,吕布软禁刘备家眷,刘备转军海西。

刘备剿平杨奉、韩暹等人,后与吕布和解,吕布归还刘备家眷,刘备派遣关羽守卫下邳。

刘备还军小沛,合兵万余人。吕布再次出兵攻刘备,刘备败走投靠曹操,曹操厚待刘备,晋刘备为豫州牧。

后刘备与吕布手下高顺军交战失利,家眷再次被吕布俘获。

曹操出兵救援刘备军,与刘备在下邳生擒吕布,刘备还师许昌,曹操上表他为左将军,相待甚厚。

刘备领命讨伐袁术,未及交战,袁术病亡。

后刘备与车骑将军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受汉献帝衣带诏,欲诛杀曹操,事败后董承等被处死,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自己防守小沛。

刘备联结袁绍,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防守成功。

201年————

曹操东征刘备,刘备战败,曹操收降刘备军士卒,俘虏刘备家眷,并擒拿了刘备大将关羽,刘备逃亡青州并投靠袁绍。

官渡战前,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归顺袁绍,刘备与刘辟等人共同出战,关羽也回到刘备军中,刘备军斩杀了曹军大将蔡阳。

官渡战后,刘备依附刘表,囤居新野。曹操再次派夏侯敦、于禁等人攻打刘备,刘备用伏兵烧屯等计大破曹军。

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领军民十余万避难,于当阳遭遇曹军追兵,惨败。

刘备等人与江夏太守刘琦联结孙权,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大军,后又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

刘琦病亡,刘备领荆州牧,与孙权之妹结亲。

212年————

益州牧刘璋请刘备入蜀,推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麾下兵力达到三万,北到葭萌讨伐张鲁。

213年————

刘备为救孙权、关羽,引兵返回荆州,刘璋此时处死亲刘备派大臣张松,刘备大怒,反攻刘璋,斩杀白水军督杨怀。

刘璋麾下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大将和刘备军在涪展开激战,刘备军大胜,刘璋军退守绵竹,大将李严投降刘备军。

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同时西征。刘备军围困雒城达一年之久。

215年————

雒城破后,刘备军围困成都数十日,刘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

216年————

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关羽军入益阳,刘备、孙权两家矛盾激化。

后曹操平定汉中,刘备、孙权再度联合。张飞在瓦口大破张郃军。

219年————

刘备军进兵汉中,与夏侯渊、张郃等人相拒。

220年————

刘备军大破曹军,斩杀夏侯渊等,曹操亲来夺取汉中,刘备军拒险抗战,取得汉中争夺战最终胜利。

220年秋,马超、许靖等人上表拥立,刘备在沔阳自称汉中王。

221年————

许靖、麋竺、诸葛亮上表劝进,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国号汉,年号章武,立刘禅为皇太子。

七月,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东征伐吴。

222年————

六月,吴陆议军于猇亭大破刘备军。

223年————

三月,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李严。

四月癸已,刘备病亡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谥昭烈皇帝。

八月,刘备被安葬于惠陵。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9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4点59分


周瑜——孔明没比赢的三国英杰(转)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虚七实的描写也迷惑了不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三国荆州之争中小说对周瑜的描写,就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最突出的例子。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10 楼: Re:翻案三国 05年08月31日05点00分


军事神话背后的诸葛亮(转)
提到诸葛亮,不由让人联想到一个羽扇纶巾、足智多谋的形象。{三国演义}使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化身,似乎没有什么不在他的预料中,军事上的胜利是轻而易举的事。历史教材称他为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人们甚至于认为三国中最厉害的军事家非他莫属。
    
  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军事上到底怎么样?
    
  我认为,历史上的诸葛亮在军事上能力平庸,其长于政治与外交,军事方面是他的短处。很多人可能不服,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看看他的军事生涯。
    
  诸葛亮年轻时,根本没有什么军事阅历。诸葛亮第一次上阵,是在刘备攻打四川的时候,兵困葭萌,庞统战死,没有办法,才召“(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演义中大幅渲染“隆中对”后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其实在正史中,根本一笔都没有记载。诸葛亮出山以后的第一份功劳,其实是过江东,说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之战以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其间的借东风、伏华容、收四郡本来就子虚乌有,而且直到这个时候,诸葛亮也主要负责内政和外交工作,根本没有上过一线去打仗。
    
  四川平定后,“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职人员。所以才会有法正与黄忠取汉中,诸葛亮则呆在成都。在关键的夷陵之战中,我们看不到诸葛亮的作用,只有他那句事后之语“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就是白帝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并不认同。 刘备临终时,他心目中比诸葛亮更加重要的臣子,如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黄权等,死的死,走的走,他才“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但并非让诸葛亮负责军事,而是以从未进入过权利中心的政治新秀李严列为两名托孤重臣之一,并且命其“统内外军事”。实际上让诸葛亮负责民政,而让李严负责军事。
    
  说诸葛亮“用兵如神”,起码在刘备生前是看不到的——刘备几乎没让诸葛亮带兵。
    
  诸葛亮真正指挥军队作战是在刘备死后。“建兴元年,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诸葛)亮。”他抛开刘备既定负责军事的李严,先后六次进行北伐。结果如何?北伐非但没有取得寸土,反而弄得蜀国疲惫不已,他自己也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死于军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人怜惜的同时,也证实了他军事生涯的失败是不可改变了。说诸葛亮是大军事家——完全没有成功的例证,怎么证明他军事能力强?
    
  有人会说,诸葛亮只是时运不济罢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你看他的隆中对多好啊。接下来,谈谈让诸葛亮成名的“隆中对”战略。
    
  毛泽东评点兵法时,毫不客气的指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北宋兵法学者苏洵《权书·项籍》一文,谈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安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帛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认为诸葛亮把战略重点放在益州(今四川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难以进取天下,是战略上的失策。
    
  “隆中对”有对无策,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策划,诸葛亮也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它较同时代郭嘉进言曹操的十胜论相差甚远。对于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当时的人就已经有所认识。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北宋时期的兵法博士何去非也指出,“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不知几何,军事平庸的诸葛亮倒成了三国中最神机妙算的军事家了,真让人感到中国历史的不可思议!在网上,我多次提出此类问题,还有大批人为其辨解,甚至始终不悟,也真让人感到悲哀!
    
  诸葛亮在军事上如何?引用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之语为此文作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5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