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moon: 一种观点,不知里面有没有错误,仅备一说。)
原作:雪之天翔
唐朝皇室的血统问题! 隋朝的开国皇帝,老杨家的杨坚一取代鲜卑的北周,不但屠杀鲜卑王族,还把前朝的鲜卑特征都抹去了,就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後,采取诸如禁胡语,胡俗,胡姓以及胡服等各种措施以除去残留在中华大地上的蒙虏特征的朱元璋.
更重要的是,在废北周静帝,创建隋朝前夕的 581年(大定元年春二月壬子),杨坚就发布了"已前赐姓,皆复其旧"的命令,令所有被鲜卑皇帝赐了鲜卑姓的汉人恢复自己固有的汉姓,杨坚自己当然也把"被赐"的胡姓"普六茹"改回了旧姓"杨".知道什麽叫"赐姓",什麽又是"旧姓"吗?如果杨氏是鲜卑族,那完全可以像先前的那些鲜卑皇帝一样继续用鲜卑姓氏,或至少像北魏孝文帝那样专门改姓,而不是"复其旧姓",更没有必要在尚未废帝即位之时就迫不及待地命令汉人们改回旧性了.这样的人怎麽会是鲜卑人?
而把唐朝的统治者说成是"鲜卑民族"也是没有确切证据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乃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其七世祖李皓于晋末五胡入侵中原引发史上惨烈的五胡乱华大动乱时,在秦凉一带建立汉人政权以自救,史称西凉.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这一带和东晋以及继承者南朝同为保存汉文化最完整,并对北魏的汉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地区.李家又怎麽可能是"鲜卑民族"?
其实,在隋文帝杨坚掌握了北周大权後,李家也"复高祖姓李氏",即去"大野氏"而恢复了他们的旧姓"李".倘若不是汉人,何来"复其旧姓",即恢复汉姓?倘若李家真是鲜卑人,那麽推翻隋朝建立自己的朝代後,就该恢复他们那"鲜卑旧姓"啊.可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还拿出了他们祖先是汉人的家谱.这说明他们要麽是真汉人,要麽就是认同了汉人,并接受了汉人的文化传统的汉化鲜卑人.可是,假若真是後者,即他们真不是汉人而是汉化鲜卑人,那也该知道并接受了汉人的文化传统观念.历史上汉人是很重血统,有非常强烈的血族意识和血族感情,因此特别注重祭祀自己的祖先,绝不会把他族祖先当作自己祖先来祭祀,因为"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祖先的神灵不会享用不与自己同族,不是自己子孙所供奉的祭品,所以人们也不会去祭祀异族祖先的亡灵.这是汉人,特别是掌握国家政权,江山社稷的皇帝及其贵族们自古就严格遵循的祭祀原则.而且祭祀是一项严肃的国家大事,决不允许随随便便把他族祖先当自己祖先来祭祀,这就是《礼记·祭法》所说的"非此族也,不在祀典.".所以,认为自己祖先是汉人,并有家谱佐证的李氏只能是汉人.
著名隋唐史专家陈寅恪曾对李氏祖先进行过分析论证,也得出了李氏血统其初本是华夏的结论,陈先生还推论李渊可能不是陇西李氏之後而是赵郡李氏之後,但赵郡李氏同样也是汉人,而且也曾是望族,不是什麽鲜卑族.
就是北魏的孝文帝,虽然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严禁鲜卑语,鲜卑习惯,鲜卑姓氏和鲜卑服装,但也没有到窜改自己的家谱,弄个千百年前的汉人大臣作一朝皇帝的祖宗的地步.所以,所谓李氏本是鲜卑人,杜撰了自己祖先是汉人的家谱的话,不但没有任何根据,道理上也是说不通的.
正因为唐皇室祖先一直都是汉人,所以唐朝建立後,不仅没有像四五十年前的北周,北齐那样恢复鲜卑姓氏或鲜卑特色,而是同隋朝一样,建国後还把本已所剩无几的鲜卑特色也极力抹去.李家当然也不可能"改回"什麽"大野"之类的鲜卑姓(这个姓本来就是从前的鲜卑皇帝"赐予"的嘛).
一些人总以唐皇室祖先中有过娶鲜卑姓的女子的事当做唐朝是鲜卑族所建,或含有浓厚鲜卑血统的非汉族政权的证据,甚至还推出唐不是汉人政权的"结论".可是,这些人恐怕连那几个鲜卑女子身上有多少鲜卑血统,她们还保留了多少鲜卑文化,跟其他汉人有多少的不同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没弄清楚.因为早在三四百年前魏晋,甚至五百年前的东汉,就有不少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与鲜卑族混居了,而北魏中後期,鲜卑人不是大批死亡,就是被汉人同化而最多只剩下个象征其祖先中有鲜卑的姓而已,文化上则完全汉化,怎麽能因为那几个女子的姓是鲜卑的,就不但说她们是纯种的鲜卑人,还说她们嫁给汉人後生下的子女也是鲜卑人呢?如果以皇帝身上有鲜卑或者其他异族血统就说该王朝是鲜卑王朝或者其他什麽异族王朝的话,那麽日本天皇中有朝鲜人的血统,日本国岂不成了朝鲜人的国家?那朝鲜人为什麽还老谴责日本侵略了朝鲜?朝鲜人岂不是吃饱了没事找事的无赖?
其实,就是鲜卑本身,在创建北魏前就与汉人杂居和混血,其文化中早就含有大量的汉文化,而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就更不用说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有少数民族血缘的,就不是汉人,只要建立王朝的人身上有丝毫的少数民族血缘,甚至仅凭借史书上记载的某人的只言片语,甚至仅仅是怀疑其身上有少数民族血缘,就狂言他们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王朝就是少数民族王朝,全然不顾这些他们身上的汉人血统,全然不顾他们对汉民族祖先,对汉文化,对汉民族的认同.既然这样,那反过来我也可以说,只要有汉族血缘的,就不算少数民族.如此一来,北魏比唐朝都还要有资格是汉人的政权了,因为不仅制度和文化,就连北魏的皇帝老子们身上流淌的大部分血缘也是汉人的嘛,呵呵.
在此就撇开文化等方面的汉化事实,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单纯从血统来看看鲜卑人向汉人的转变,北魏为什麽是汉人的王朝.
首先,鲜卑的人数远比汉人的少,鲜卑族的大部分又是贫困潦倒的军户,因此连年的战争,再加上天灾人祸,以及在短短的百年内所遭受的几次满清洗,鲜卑族人大量死亡,使得支撑鲜卑族政权的"国家柱石"军队都不得不由当地汉人组成(府兵),另外还有民族间的通婚与强制**等等,因此到了隋唐时期,究竟还有多少纯种的鲜卑族活下来都是个大疑问.事实上,不用说一般鲜卑人不是死亡,族灭,就是早被汉人同化掉了,就连不会因饿死,战死,病死而绝种的北魏皇帝,到了最後,也只剩下了1/128的鲜卑血统,而127/128,即99.21875%都是汉族血统了.
下面是北魏王朝血统的中国化表(参照宫琦市定《大唐帝国》等)
1. 北魏创始人道武帝======刘贵人
¦
2. 明元帝(1/2)====== 杜贵妃
¦
3. 太武帝(¼)====== 贺夫人
¦
4. 太子晃(1/8) ====== 闾氏(鲜卑)
¦
5. 文成帝(1/8) ====== 李贵人
¦
6. 献文帝(1/16) ====== 李夫人
¦
7. 孝文帝(1/32) ====== 高夫人
(唐皇室之祖先之一的李冲时任高官)
¦
8. 宣武帝(1/64) ====== 胡皇后
¦
9. 孝明帝(1/128)
(上面括号内的分数为鲜卑族血统的浓度)
1/128,即只有0.78125%的鲜卑血统!
从上表可知,推行汉化政策的孝文帝只有1/32=3.125%的鲜卑血统,而有96.875%的汉人血统。
所以,无论是从文化,习俗,传统,价值观上来看,甚至从某些人津津乐道的血统上来看,不用等到唐朝,早在北魏时期,除少部分人只留下个空头的姓氏符号外,鲜卑人已变得与汉人相差无几了.
所以,按某些人的"血统"观点,北魏就更是汉人王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