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水天一色)
|
|
1 楼:
【推门冬季活动15】关于《寂寞杀人》...
|
06年03月31日05点34分 |
终于读完了《寂寞杀人》,写评也早在计划中。真正提笔时却颇费踌躇,并非没有内容可写,反而是想说的太多。但评论也是一篇独立文章,必须承上启下、过渡照应,这方面倒比核心的观点看法更让人耗费心力。思索了几天,始终无法把分散的诸多小项目联成一气。罢了,还是分段节说吧。 【关于类别】 在下心目中,推理小说和惊险小说,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别。 推理小说简直就是个疯人院,嫌疑人不是“打死我也不说”的自闭症患者,就是“可逮着你了,你听我说”的躁狂症患者。经过调查,看清了一切真相,并顺便被传染为深度躁狂症的侦探,以压倒众人的顶级饶舌姿态,指着某人的鼻子数落了他整整一章。这时凶手已经康复成一名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在每个细节上和侦探顶撞。两人用这种互动的模式确认结论无误后,侦探张狂大笑“你还有话说吗?”,“我没话说了。”,于是作者也终于没话说了。 惊险小说则是,一位孤胆英雄,与恶势力作对,或单纯受其陷害,起初四处碰壁、身陷绝境,中途时来运转、柳暗花明,最后在汽车顶上、火车头上、飞机翅膀上把暗黑BOSS打个生活不能自理,就可以抱着美女全剧终了。 按照这样的分类标准(汗!就这种标准……),这篇小说,究竟该算推理,还是惊险? 作者说,既是推理,又是惊险。但遗憾的是,作者在文案中补充说明的那段,我完全没有看见。于是惑于类别,被摆了一道又一道。 文章最初,是非常推理的开头——一个侦探,像吃饭那么方便地发现了一具尸体。我们的侦探,最令人发指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灾星体质缺乏认知,不好好在家里面壁,总要出去闯祸。当然,小动物的参与,显然增加了几分情趣。虽然,以船长的体型能不能称为“小动物”还有待商榷。 而后,情节围绕凶案呈双线展开。一边是小西和简枚大张旗鼓地查不出什么,另一边是杨侦探的悄无声息其实很有进展。双方的交汇点在蔡小姐。相信所有读过侦探小说的人,在看到“蔡小姐要和您谈她同学的事”一句时,必然知道死者就是她的同学。但是,侦探是小说里的王中王,如此大牌自然有权任性,身边有证人他就是不问,手里有证据他就是不看,我等读者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 到这时,猜测本文构架应为“V”字型,就是两边同时进行,各自为政,分别收获不同的线索,不断靠近,到最后碰头互通有无,于是迎来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大段推理。本来还担心这种模式不易写好,谁想作者取了个巧,构架为“Y”字型,两边很早碰撞,然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当得知“此蔡即彼蔡”时,非但没有推理的迹象,杨侦探还险些入罪。这一下顿跌,倒有些幽默的味道。 然而,正是这由分到合的过程中,文章的类别也在变质。暗杀、偷拍、聚会骚乱、帮派火并,十分诡异,尤其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一直是推理小说不愿涉足的领域。变性为惊险的最显著标志,是主角英雄被当成幕后主使了。其实,死者的邻居是侦探的朋友、尸体被侦探发现、她的同学恰好找到侦探咨询,在看惯推理的人眼里,实在算不得什么。列举出来才发现,原来这当真是巧合……所以说它幽默啊。 池奋铭的被捕,却又把方向拉回来。因为惊险小说里,嫌疑人不说是不说,只要说了一般就不是假的。既然小喽罗扯出大头目,就应该去追啊,结果这里却一反常态地有个回溯的过程。我琢磨了很久,杨重拿去的那个汉堡,到底是单纯的人性关怀,还是蓄意设下的圈套?后者充满不确定性,但池老兄再次现身说法地告诫天下犯罪者:嘴不要太闲练!你真以为抓你去是开茶话会哪? 之后再次跑偏,跟踪、神秘组织、特别适合绑架的镇子,诸多惊险之熊掌推理之砒霜接二连三地出现。最终满世界都是敌人的结局,一锤定音地砸在读者头上:这就是惊险小说!即使不满也无法反驳,因为内奸、卧底、同谋的设计,前面的线索已经没有什么可信度(谁知道那些做作,到底是真的,还是串通演的戏?),所以你想推出一个不同结论,却连基础都没有。 至此,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整体是惊险的构架,而中间的小案件——或者说小事件,则是推理的模式。事件间的联接交叉,不可说不精妙,在前事没有了结时,后事(汗!)的线索就已经跳出,达成了相当稳妥的和平演变。总体感觉,类似《狼》的那篇古文——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于是,只能叹一句:好推理的惊险小说!再叹一句:好惊险的推理小说! 【关于人物】 说实话,作者塑造的某些女性角色,我十分反感。不是说作者功力不济,而是描写得相当生动,寥寥几句,就让我可以体会出她是什么样的人,甚至在生活中可以寻到相似的范本,而那范本,正是我讨厌的类型。 个人的喜好比较平淡,至爱安静而体贴的角色。因为喜欢安静,所以讨厌喧闹;因为喜欢体贴,所以讨厌任性;因为我是恐龙,所以讨厌美女(大实话!)……于是,简枚、罗拉、蔡小姐,实在不能入我的眼。 好在,比较可喜的还有几人。杨侦探的女秘书,虽然美女,但充满知性又不失温和,是个令人激赏的聪明女人;陈姐姐,虽然冷酷,但如作者所说“谁人不冷酷”?也是个独立而强硬的角色;花大姐戏份太少,不然以她在文中的地位来看,应是个精彩的形象。 青烟这人比较诡异。首先是她的名字,我在心里反复错愕:我家侦探怎么死了?但想想作者看《青烟手记》系列时,也该频频思量:我的死者怎么活了?如此,心理平衡许多。 一个寂寞而体弱的人,一个安静而封闭的女人,我喜欢这样的设定。但她会爱上池某人,这点令我不太理解,好像从心路上走不过去。或许,她爱上的只是游戏中的“独眼”?但聊天纪录中言谈里的“嗲”味,说是简枚和蔡小姐我还能相信,但难以想象这样性格的女孩会这么说话。而她的小说里,旅行和追寻的设计,与她的性子颇为吻合,“非典”那段的尖锐,则略嫌过火。虽说人性复杂,但这么多相异的特点,综合在一个人身上,到底动摇了些。 但是,她并非本文最动摇的人物,在此项目夺得冠军的还是主人公——杨重。 作者似乎从未描写过他的形貌特征,应该是都憋在那未完成的『卷一』里了。但是,一个西方侦探,先入为主就是英挺强壮的硬汉,参考形象:詹姆斯·邦德。在本篇中,开始处杨某人站在窗口眺望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贝克街老福的尖鼻子。(闲话一句,文中一直提到那个吹风笛的苏格兰人,在下始终以为是线索呢。)后来,杨重露出了许多东方气质,在我心目中变成了一名有着瘦削身材和中式忧郁的俊美黑发青年;最后的那次受伤,完了!半死不活的萎靡相,整一个李寻欢!在此恳求作者,给我们的主角定个性吧。 最后要说洛索同志。起初,极其欣赏作者对他的塑造——一名很有能力,但显然不如侦探有能力的干练警官形象,尤其是他和杨之间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以及既是知己又是情敌的尴尬状态。两人相处时,一切处在一种心照不宣、若有若无的气氛中。这实在很令人羡慕,至少是我求之不得的。侦探小说里从来少不了这样为侦探提供线索的配角(前几章确实是这种定位),我也在努力创造,可惜爱憎过于分明,总是把因性格瑕疵与侦探作对的人上纲上线为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其实从主观上并无贬义。这种欣羡一直保持到倒数第二章,直到发现作者其实比我更偏心。笑…… 【关于寂寞】 所谓《寂寞杀人》,确实,这是一篇寂寞的文。 作者在主题的“寂寞”二字上,很是下了一番工夫,整篇文章简直是寂寞现象的大集合:躲在门后偷窥的胆怯的眼睛,利用毒品和冲击脑神经的音乐自我麻痹,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小说的虚幻世界以逃避现实…… 文中很到位地描写了许多个喧闹的场景,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说,还是有声有色的狂欢舞会,总之都是很空虚的内容,熙熙攘攘过后,只剩下更深的茫然。其实,作者通篇都在利用这种动静对比,例如,惊天动地地发现了尸体,背后却是一个平淡的真相;再例如,真相的暴露以一通枪战开始,却在地道里灰暗阴冷地结束。读者仿佛目睹了一场火灾:最初示人的,是凶猛狂暴的烈火,冷静下来却是火灾现场,焦黑而浸水,如此凄凉,如此寂寞。 由此,可以透视出文中许多正面人物,或者说作者本人的观念: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嗯,可以说是规则,亦可说是诱惑,人一旦沉浸其中,便无法自拔,身不由己,乃至忘乎所以。(身处某个情境,就忘了周遭一切,此提法出现不止一次。)如同小西听着暴烈的噪音,心跳的自然规律已被外界旋律所取代;如同杨重在游戏世界中疲于奔命,哪得心情看风景;如同洛索警官,渐渐忘却理想而在已成定式的仕途泥沼中越陷越深……
舞会一段,如此出色,始终令人难以忘怀。用词十分精准,气氛具有临场感,而且出现了罕见的15禁镜头。当然,这并非难以忘怀的主要原因,笑。 不知姐姐是否看过一部老电影,名叫《善良的心》?在下不爱电影,也从未听过有关此片的推介,只是无意中看过一段,从此将它视为经典。女性救赎的主题,一位温柔美丽的善良女子,将一个自闭青年从虚幻的想象世界中拯救出来,让他感受到现实的幸福。在两人感情开始的阶段,有一个镜头,男主角坐在理发用的躺椅上,女主角刚为他剪了头发,站在他身边。她对他微笑,说话,隐晦地表示亲近。她的女性魅力,好像一只无形的手,试图把他的精神从自闭中拉出来。男主角在进取与退缩中挣扎,许久终于跨出了第一步——缓慢地抬起手,直接罩上女主角的胸脯。那时感受不到丝毫的暧昧挑逗,反而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只是在表达对女性温柔的渴望,好像是在触摸天使的翅膀! 说这一段,是因为小西和枚枚的经历,带给我很相似的感觉。那一刻,表现的同样不是旖旎风光,而是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当时的简枚已不是简枚,而是人与人之间亲昵温情的实体化。小西接近她,是找到了一种安慰。 当然,这样的安排更让我在另一方面放心。之前看过本系列的四、五,里面只有简枚一个常任女性角色,又与侦探看似亲密。于是夜以继日地担心,万一作者一时思维异常,将她配给杨重怎么办?幸亏,看现在的倾向,应该是跟了小西。毕竟,大家都是保守的东方人,已经摸到这个部位,作者再不给他们作主的话,可就有碍善良民风了。虽然在下对王西的个性十分欣赏,也很替他为这聒噪女友头痛,但对丢車保帅之举,还是双手赞成的。
说罢小西之寂寞,轮到为此篇献出宝贵生命的死者——她的寂寞。 小说标题《寂寞杀人》,一开始就给出了暗示。如果一个人因寂寞而死,那么她是自杀的!对这一点,文中并未写明,只在结尾处用了一段魔幻的文字,来说明真相——青烟果然是自杀的! 虽然没有看到极度渴盼的大段推理,但作者的线索排布,却相当缜密稳妥地证实了这一结论。让我将作者模糊处理的段落作个补充吧: 青烟孤身死于自己的房间,电脑上开着中文文档,和名为“灵门传奇”的网络游戏。在下的第一感觉,似乎是一名对游戏恋恋不舍的人,怎么可能去自杀?最初定为谋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之后侦探推测,某人,或者说凶手,删除了死者电脑里的其他文件,是为了突出打开的这个文档。因为其中有许多偏激言词,几乎可以作为遗书使用。因此,必须由懂中文的凶手自己来发现尸体。 至此,事情的真相已经非常清楚了: 假设,真有这么一个投毒的凶手,他必然要掐算好时间(此行为难度暂不计较),来到死者公寓,删除多余文件,打开遗书文档,紧跟着他会作什么?自然是假装惊恐地发现尸体。而尸体发现人是杨重,也就是说,即使该凶手存在,也还没有机会实行伪装计划。删文件这种事又不可能事先作,而当时文件已删除。唯一有可能这么作的,只有死者本人!所以,青烟是自杀! 其实,这一点杨重早已知道了。在他反问小西“怎么确定青烟就是受害者”时,(我当时还想,不是受害者,难道是害人者?后来明白是暗示自杀。)或者更早以前,他就看透了真相。杨侦探本质上不乏感性,最初参与调查,是因为坚信青烟不是自杀,或者仅仅出于同情心,觉得一名风华正茂的女孩就这么孤独地死去,非常冤枉。作为同病相怜的寂寞者,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而后看清了真实,却没有放弃追查。只是这时寻找的,已不是凶手,而是她自杀的原因。这还是心灵上的执拗:这姑娘不能就这么平白地死了!她的死,总得有个理由,总得有人负责! 而青烟为何自杀呢?从文中她的经历和最终的幻类解说,我们可以体会: 她是一名独在异乡的女孩,虽然比同学蔡小姐幸运,人家为去留问题忧愁时,她的生活已相对稳定,但她并未因此而不寂寞。性格所限,她的生活圈子十分狭窄,网络游戏占去了她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唯二对她有意义的人,只有和善的伊恋大姐和网恋对象池某人。这时,她发现了其中的不法勾当,一举失去了三样重要的东西——事业、爱情以及精神寄托。她的世界本就狭小,说因此而崩塌也不为过。如此,她怎能不死?她不能不死! 于是,她删除了自己的其他作品,留下遗书小说,打开游戏作为自杀的理由和线索,带着恐惧和对现实的失望走上了绝路,期待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找到世外桃源。而她之前修改过自己的小说,将自我带入的形象写死,也是早已萌生死志的明证。 这样的结局,符合线索安排,具有社会意义,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并紧紧地扣住了题目。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优点,只不过,姐姐啊姐姐!合理性呢? 从案件一开始,掌握主动的,就是洛索警官。他既然可以假造罪案,可以混淆死者身份,最后更嚣张到带领一群荷枪实弹的死士冲着有辜无辜的人们一通扫射,说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有着如此之大的权柄,为什么不能把一件他管辖范围内的、本来就是自杀的案子,实事求是地断成自杀呢?就算杨重已盯上池奋铭,但人确实不是他杀的,杨侦探再怎样本领通天,又能奈他何?
最后,让我来分析一下主人公——杨重之寂寞。 上文说过,他是个寂寞的人。但比起青烟,显然得道多助,有着王西、简枚等朋友的关心。除了人性本身的孤独,他唯一的牵挂,就是陈姓某姐姐。毕竟,对任何一个侦探而言,能让他一想到就热血沸腾的女性,都是极其可贵的。 分手多年,对方已嫁为人妻,依旧念念不忘,可见不是无情。两人当年不合,只因为中西方文化冲突。从文中细节可知,杨重很久以前,该是个非常注重中式传统的人,而对西方的行为习惯难以接受。人在年轻时,总有一些偏执,也会因此失去更宝贵的东西。而现在海漂多年,依然有所坚持,但已经不再尖锐,也变得较能包容。也就是说,当初挡在一对有情人之间的障碍,已随着时间消失了。他们是不是变得有可能了呢? 从现实上看,情况也是如此。她已经离了婚,前夫到最后更一了百了地死了,美人临危救英雄,虎口脱险医院相见,如此浪漫的场景,这时已不存在任何不能在一起的理由了。可是,结果如何?他发现了更加不可调和的矛盾。 杨侦探信奉“人命皆可贵”的原则,陈美人支持“牺牲少数保存多数”的血的逻辑;杨重认为当年作为妻子的她,可以及时陪伴劝导,让洛索悬崖勒马,而她遵从保密纪律,养小奸以成大恶,抱着一网打尽抓现行的心态,任凭丈夫被寂寞吞噬。 杨重本来以为,她放弃自己选择洛索,只是观念差异;事实上,他们才是一种人,和自己走的却完全是两条路。生活习惯尚可将就,但原则上的根本不同,恐怕只有分道扬镳。 这一次分手,大约是今生不再相见。杨侦探日后仍难免想起她,但已不抱复合的希望。作者慧剑一落,彻底斩断了杨重的情丝。也许为了补偿,在返古外传里,杨某人顺利“携陈氏妇于归”。但在本系列中,怕是没有这一天了。 大概活在现世的多数人,都会支持陈姐姐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杨重的思路太过理想,毫无现实考量,可称迂腐。而为替情敌鸣不平,宁愿得罪情人一事,更像个傻子。但在我心里,杨重不是傻子,而是君子!他是另类,但他没有错!他所坚持的,正是被当前许多人遗忘的。正因与众不同,所以注定寂寞!
最后的最后,我要说,推理也是另类,但喜欢推理没有错!坚持创作,是为了不让它被更多人遗忘。与众不同,难免寂寞! 所以,衷心希望本文寂寞的作者,能够让杨重这位寂寞的君子,陪伴我们这些寂寞的读者,走过这一段寂寞的日子。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退出推门。
有事请到15876.jjwxc.net找我。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