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索隐下的诡计与炫学之憾---评风一中《红楼梦迷案》【不泄底】
By Forhiding/OFplusAND
书名:红楼梦迷案(副标题: 悬疑推理版红楼梦)
作者:风一中(史军)
由《红楼梦》衍生的推理小说,我所知道的起码有三本:日本芦边拓的《红楼梦杀人事件》、中国江晓雯的《红楼梦杀人事件》以及本书。我读过其中芦边拓的作品和本书。
---------------------------------------------------------------------------------------------
第一回 芦边拓轻小说普及中国名著 风一中章回体巧补细节脉络
---------------------------------------------------------------------------------------------
芦边拓的《红楼梦杀人事件》从元春省亲开始,引出大家族的内部问题与矛盾,复杂的人物关系为之后案件的红鲱鱼设置提供了经典的推理舞台,随着《红楼梦》原著中经典场景的重现,连续杀人事件也依次发生,最后真相大白,而最后的真相不忘体现原著贾府衰败的主题。
其实我作为阅读芦边拓这部作品的读者,在决定阅读时,就已经把该作品当做原著的同人作品来阅读。阅读时的希望是这部作品是一部融合古典原著中的经典元素(包括人物、场景、故事脉络等)、同事有体现了推理小说趣味(本人更期望是本格推理趣味)的红楼同人小说,主题是否符合原著其实并不在意。但是,纯属个人猜测,作为非中国人的芦边拓,在写本作时,可能还是希望向本国读者展现这部异国文学名著的原貌,所以,通篇的案件和结尾部分还是必须体现贾府衰败的原著主线。但是,推理部分的各次杀人事件的诡计,都是属于纯诡计流的诡计,并且没有很好的细节证据支持,逻辑性比较弱,同时,虽然结合中国古代元素设计了诡计,但是可实现性很差,某诡计的可实现性问题基本属于常识性问题,因此整部作品散发出バカ推理的轻小说风格。
虽然芦边拓努力地展现着原著的主题,但是由于分散了关注点,推理的诡计十分轻佻,因此,即使整部作品一直贯彻着贾府兴亡的严肃主题,但是我阅读后却觉得这只是部作者比较用心的轻小说。不过,作为国外作家针对国外读者展现和宣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作品,我们也不能要求太高。
江晓雯的《红楼梦杀人事件》本人没有读过,不做评价。
而风一中的本书,没有刻意选取原著中在传统上认为是比较重要的片段,而是通过补完原著故事线的方式,设计了整个故事。初看,本书的路线与芦边拓完全相反,没有刻意要完整重现原著重要故事线(当然结局还是回到了原著),许多情节有点像原著的补遗或外传,但是凭借着作者以“作者按”形式出现的考据,让整部作品散发出以原著为原料而发酵出的醇厚之味。
---------------------------------------------------------------------------------
第二回 赞古事风物塑推理之巧 憾功亏一篑缺严密之髓
---------------------------------------------------------------------------------
本作通过作者坚实的红学积累,补完了原著未详细交代的支线,并在最后回到了原著比较公认的结局。在情节的推进中,融入了多起推理杀人事件,第一起和薛蟠相关的案件,比较具有传统公案小说的风格,而其它几起案件,则明显地属于日式诡计流诡计。但是,虽然是日式诡计流诡计,并且诡计的核心也都是比较经典而常用的桥段,但是,作者或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或道具元素,或使用了中国古代元素(某些古代元素是否是作者自行演绎的,我没有查证过),因此,在以坚实文本考据为骨架支撑的故事线上,这些闪烁着原著元素或中国古风元素的推理诡计,很好地融入了本书的风格,同时也很好地嵌入到了本书的情节推进之中,让推理元素与红学趣味和古风之情不产生违和。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本书的推理和原著背景的结合完成得悱恻且契合。
但是,如果从每一个推理诡计上来说,却不是很令人满意。第一起古典公案风格的案件暂且不表。之后一些诡计,完成地比较差强人意。
栊翠庵的诡计比较中规中矩,无亮点也无明显缺憾。
怡红院晚间的诡计,细节的灰线铺埋十分精细,彰显了本格推理的风范,但是由于核心诡计的可行性,让这部分的推理余味不是很好。
贾宝玉被陷害的诡计,由于完全依赖某古代元素,如果该古代元素的可信度无法让读者感受到的话,整个诡计的阅读快感也会荡然全无。而作者在介绍这个诡计时,虽然也做了一些炫学式的说明,但是,似乎无法让人感受到这个元素存在的真实感,所以对于该诡计的印象也不会感到满意。炫学已是推理小说的一种经典元素,大段涉及各种冷门知识、完全打断故事情节、与小说故事情节或有关或无关的炫学文字占据以页为计量单位的小说篇幅的情况,现在的推理小说读者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因此,如果对于这个诡计,作者可以放开来介绍一下这个元素,不管这个元素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整个诡计会显得更加扎实,而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大幅度增加。
而王熙凤监狱诡计,情况与贾宝玉被陷害的诡计类似。
因此,在契合《红楼梦》原著风情的故事线中,各个推理案件进行了很好的融入,同时,各个推理案件的设计,个人觉得在精细和可行性程度上胜于芦边拓作品中的诡计,但是,由于可能作者对于炫学元素在推理小说中的运用感到有所束缚,使一些诡计的推理趣味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而这些诡计其实作者已经给予比较好的细节基础了,这是比较遗憾的。
--------------------------------------------------------------------
第三回 作者按红学考据 镣铐锁炫学挥洒
--------------------------------------------------------------------
其实不光是诡计上,作者不敢在炫学方面尽情地发挥,在整个故事脉络中,作者也是戴着镣铐在泼墨挥洒。本书没有展现出轻小说的味道,而是让人感觉到了坚实的古风,夹杂在段落间的作者按起了主要作用。
但是,其实作为推理小说,作者完全可以更进一步的进行炫学。京极夏彦的作品中,与案件有隐喻性相关的主题,作者会借助主角的口,肆无忌惮的进行阐述。而某些推理小说,在最终推理章节,会明目张胆地一一提及推理依据在前文的第几页第几行。而本书中,作者虽然通过作者按的形式,对小说中出现的细节进行了证据性支持,但是本书“作者按”的篇幅毕竟有限,只是作为注释,点到为止,未敢深入,如果作者可以将“作者按”从注释的地位上升到炫学证据的地位,加长“作者按”的篇幅,详细地说明本书出现的一些细节,和情节以及原著文字的逻辑与考据联系,那么也许本书的趣味会增加不少,当然这样做也可能会出现评价的两极分化。但是,推理小说在当代已经打破了诸多的规条与束缚,包括炫学段落的束缚,作者在本书中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红学积淀以推理小说中炫学元素的形式,更加自由地挥洒在各章节之间,让本书更加酣畅地散发红学的光彩,也让本书少一些遗憾。
十分希望看到作者下一部推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