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多给意见。可能会出版,请大家多给出具体的意见。在此狂生给大家行个万福。。。
因为是草稿版,可能会有点乱。不过会一直写的,大约六七万字。
正文:穿越时空的皇上
一 绑架
李成舟,刚刚三十出头,是N市大学汉语言文学课教授,同时又是中国明朝史学方面小有名气的专家。著作甚丰,还经常应邀参加一些史学方面的讲座、研讨会。
今天就有一个中国明史学方面的学术会议在N市召开,他因为也要在会议上发言。所以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拎着装有笔记本电脑的公文包下楼开车。
N市很大,李成舟教授又在城南郊买的房子,而学术会议则城北郊的北湖宾馆召开。早上的交通拥挤,估计在路上要花上一个小时了。
他驱车出了小区后,思索着路线往城北开去。就在他刚刚经过一个路口后,一拐弯发现前面有一辆警车停靠在路边,两名警察正在执勤。李成舟不以为意,哪料到,正要经过警察的车位时,发现一名瘦瘦的警察朝他示意了一下,意思叫他靠边停靠。
李成舟疑惑的看着那名警察,心想难道有什么事情吗?但还是把车停在了路边。
这时,两名警察走向李教授的车子,“啪”的一声敬个礼。李成舟摇下了车窗,探出头去,问道:“请问什么事吗?”
那名瘦瘦的警察说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着李教授说道:“请出示驾驶照。”李成舟虽然心里着急,但还是把驾照递给了瘦警察。那名瘦警察仔细看了看驾照后,上下打量一下李成舟后,然后说道:“李先生请下车。配合我们进行一下酒精测试。”
李成舟大怒,咆哮道:“我赶时间,有你们这样的吗?哪有人早上喝酒的!?”刚才一直不吱声的身材略胖的警察往车门处靠了靠,和言悦语的说道:“请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李成舟一看这个架势,心道:“反正我也没有喝酒,测试一下倒也无妨。妈的,现在的警察真是多事,居然一大早就出来查醉酒驾驶。这里又不是酒吧区,哪有喝酒喝到天亮的。”虽然不情愿,他还是下了车。
那个瘦瘦的警察取出一个一次性的嘴子,拆开密封的塑料袋,套在酒精测试仪的呼吸口,然后叫李成舟朝里面吹气。
李成舟教授把嘴凑上去,用力的吹着气,吹啊吹。
突然,一阵天悬地转,头皮发麻,喉头发渴,眼皮沉重。李成舟教授腿一软,晕了过去。在迷迷糊糊间,他感觉到被人架着,扶上了车。紧接着,车就飞快的开了起来了。接着什么事都不知道了。
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成舟教授悠悠醒转过来,发现头痛欲裂,咪眼试着看着周围的环境,发现周遭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试着挪了挪身子,发现没有被捆绑住。稍稍歇了一会后,他开始摸索着四周,想找找有什么出路。
过了好久,才发现他被困于一个面积不大的房间里,四周墙壁冰冷,严丝合缝。有一铁门,但是用尽方法也无法打开。
李成舟不由心下大急,心道:“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我是给人绑架了吗?是勒索线财还是与人有仇,有人要置我于死地吗?我倒底昏迷了多久?吹了酒精测试仪后就昏迷了,难道酒精测试仪的一次性嘴子上含有麻药吗?这难道是警察设计抓我的吗?我可没有犯什么罪啊?”
正在胡思乱想间,突然听到房间门外有动静,似有人走近的脚步。这时,听到钥匙转动门的声音。李成舟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听着门外的动静,暗暗舒展活动着手脚肢节,打算趁来人不备,拼力一博,争取能逃出生天。
门慢慢的开了,射进来雪亮的灯光,进来一人却看不清那人的面目。李成舟教授从门边冲出来,使出全身的力气,握紧双拳,打势就要往那个进来的人影的脸上猛击下去。那个瘦瘦的黑影听到了身后的动静,猛的一回头,脸上紧惶失色。李成舟教授钵子大的拳头正要击下,待看到那个瘦瘦的黑影在雪亮的灯光下的脸时,生生的收住了拳头。只见那道黑影迎着灯光下,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妙龄女子,瘦弱的身子,肤白胜雪,鹅蛋脸型,长相皎好。脸虽露出惊惶的脸色,却掩不住绝色的面容。
李成舟教授的拳头虽然没有击下,但是还是用力板住了那个女子的肩膀,大声吼道:“你是谁?为什么要迷昏绑架我?
那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平静了下来,轻声的说道:“李教授,我们没有恶意的,只是请你来聊聊,有些事需要请你帮忙,你是我们的尊贵的客人,请放心好了。”
李成舟教授看她说的安详平静,也不由得松开了手,还是心中困惑不解,说道:“你们居然知道我的姓名?客人?哼,有这样的待客之道吗?”
那个女孩子说道:“李教授,不要着急,请跟我来,我家的人正在等你。一会你就明白是什么事了。”说完,就转身往门外走去。
李成舟教授迟疑了一下,还是慢步跟上她。出了囚禁他的房间后,外面一条长长的宽阔走廊,走廊上点着四五盏明亮的灯光。那个女孩子突一转弯,消失不见,李成舟急忙跟上。只见转弯处是一处台阶,那个女孩子拾阶而上,李成舟也紧紧跟随。
上了台阶后,又转了几个弯,来到一个朱红色的大门前。
那个女孩轻轻的敲了敲门,稍顷,里面转出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叫他进来吧。”
李成舟心中满腹狐疑,不知道里面是谁,会发生什么事情,正自揣揣不安。那个女孩子轻轻的推开了门,用手拉着李成舟的袖子,把他拽进了房间里。
进去后,发现里面很昏暗,里面是一个祠堂,摆满了灵位牌坊,香炉里粗大的香正在点燃着。几枝昏暗的蜡烛映照下,三个怪异的人影正在敬香,敬香完毕后又毕恭毕敬的鞠躬行礼。
如此诡异的景像,饶是见多识广的李成舟也不禁觉得心中胆寒,又困惑无比。正在百思不解时,看到拜祭的那几人转过头来。只见领头的是一个耋耋老者,头发胡须已全白了,眼珠混浊,腰微驼,时不时的咳嗽几下。站在那个老者身旁的两人一胖一瘦,年纪四五十岁。一瞥之下,李成舟差点叫了出来。原来此二人正是那天早上拦停他的手的警察,吹了他们的酒精测试仪后就昏迷了过去。李成舟不由得的捏紧了拳头,这一胖一瘦二人不知道是什么人,他们的行为也不像是警察。那天早上就觉得有奇怪的地方,警察哪有一大早就拦车辆测试酒精含量的哦,还有觉得那两人的警服穿的也不太合身。
李成舟教授的紧张,愤怒的神情被那个老者看在眼里。
那个老者伸手摆住了李成舟的发作,说道:“请坐,李教授。”接着手一挥,那个一直站在身旁的女子从房间的角落里搬了一张凳子过来,也不言语,只是轻轻的扯了扯李教授的袖子示意坐下来。李成舟教授想了想,还是看看那老者这帮人是什么意图再见机行事吧,于是捺下了性子,一屁股坐了下来。
那老者正欲说话,却又“咳咳”的咳了半天。那个年青女孩子急步上前,轻轻的拍着老者的背,神情急切的说道:“爷爷,你不要着急,慢慢说。”
李成舟心道:“原来,这漂亮女孩是老者的孙女。”
那老者喘息了一会,抬起头来,说道:“李成舟教授吧,你是研究中国明代历史的专家吧”
李成舟神色一凝,心道:“奇了怪了,不但知道我的姓名,还知道我是搞明代历史,我倒要看看他们来找我为了什么事。”嘴上却漫不经心的答道:“是的。我的确是专门研究明朝历史。”
那老者突眼珠一瞪,面有怒色,说道:“你是有文化的人,你研究你的明史就好好的研究!你为什么要侮辱我们的先祖?”
李成舟疑惑不已,问道:“请问你们先祖是谁?”
那老者说道:“刘大夏。”
李成舟教授脑海中飞快的思索起来,很快就知道刘大夏是何人了,
答道:“刘大夏(1436-1516),华容人,字时雍,自号东山先生,二十岁时举乡试第一,明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历任车驾郎中,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兵部尚书等职,是著名官吏、水利家、军事家,为官42年,历仕四朝,清廉笃实,政绩显著,深得朝野称誉。他是明朝中期的重臣,先后辅佐大明朝英、宪、孝、武4位皇帝,是德高望重的四朝元老。其人做事果敢,在宫廷的改革和黄河的治水方面建立了不少功勋。与王恕、马文生一起,称为“弘治三君子”,明史上有不少的篇幅介绍他。”
那老者神色稍和,说道:“真不愧是明史专家,记得如此清楚。刘大夏正是我们的先祖。你既是明史专家,文化名人,更应出言谨慎,为什么你写的什么论文却又极尽侮辱我们先祖之能事?说什么刘大夏思想顽固,目光短浅,愚不可极,又说先祖刘公是郑和下西洋资料缺失毁损的最大的罪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有你这样的吗?你只不过凭空想象,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李成舟教授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祸起这两年发表的一系列的关于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那段明朝历史的相关论文。的确是对刘大夏的当年的错误行为大加痛责,斥之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的罪人。
连忙答道:“老人家莫着急,听我慢慢说来。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从1405年到1433年,他 率船队七次出海,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总共到过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南到爪哇,西北到波斯湾和红海,最西到非洲东海岸,是历史上的空前壮举,可谓世 界航海家的先导。郑和下西洋,前后历经30年,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大,都是后来的哥伦布、麦哲伦 所不能相比的。它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郑和下 西洋后,大大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航路畅通,贸易发展,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但是,当年由郑和参加整理的,详细记载了七下西洋全过程的官方资料在600年间竟悄无声息地消失殆尽。谁动了这些资料?从明代中期开
始,供职兵部的刘大夏就被认为私自烧毁全部郑和资料。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这件事,不但是《殊域周咨录》有记载,当年同时代的人著就的《客座赘语》、《长水日抄》等书也记载了类似内容。
老人家,我的论文是有严格的史料史学依据的,我也经过认证考证过的,并不是胡说八道。”
那老者沉默了半响不语,又说道:“你的记性倒好,不过你的资料来源也是采自他人的道听途说,或者瞎猜乱写,并没有当时在场。而先祖八十多岁告老还乡时,临终前曾对先人说过一个秘密,讲的就是郑和档案失踪之谜,这个秘密我们刘家人口口相传,传儿不传女,从来不对外说的。现在明朝灭亡几百年了,这个秘密是时侯公开了。我以刘氏族长的身份,把这个秘密说给你听。我的先祖当年对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倒底做了什么?”
三 惊天的秘密
李成舟听了那老者的话之后,心中惊喜相加,心道:“如果这个老头所言非虚的话,他们的祖上真是那个把郑和下西洋资料或隐匿或销毁的明朝重臣刘大夏的话,说不定会有一些新鲜的史料重现人间。听那老人说的如此郑重其事,万一刘大夏死前真的给他的子孙留下了郑和档案的失踪之谜,如果被我找到了郑和的档案或者找到了郑和档案失踪的真正原因。那我就会由一个在漫漫历史长河了如恒河沙数般多的治史的文人变成一个史上留下盛名的显赫人物了。想想就令人激动不已啊,名誉,地位,金钱等等还不唾手可得?”
李成舟教授不由的激动起来,急切的追问道:“你们先祖兵部侍郎刘大夏公给你们说了什么样的秘密?愿闻其详,还请老爷子给我好好说下!”
那老者指着站在他身边不言语的一胖一瘦二人,不紧不慢的说道:“李教授啊,这两人是我的儿子。那个女娃儿是我的孙女。胖的那位是老大,瘦的那位是老二,他们用假警车假警服请你来,有所得罪了,还请李教授原谅。你也不要怪罪他们,只因你这些年发表的一系列侮辱我们先祖的文章,实在是令人着恼。而你从所谓的史书或者以讹传讹得来的资料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正确的。为了以证视听,为了证明我们先祖的清白,只好把你这个胡说八道的主儿给提来。也正好借你这位明朝历史专家之口,把我们刘家世代相传的秘密公开出来,让我们刘家后代子孙从此轻松下来,不必背上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
李成舟朝那二人望去,只见他们嘿嘿一笑,面含歉意。
李成舟教授忙说道:“不要紧,不要紧。不过,你们的鬼点子也算是太厉害了。在酒精测试仪上的一次性嘴子上涂以迷药,再加上二位的装备齐全,警车用上了,警服用上了,一般人想不中了你们的诡计还很难呢,不过给你们提个建议啊,下次衣服要合身一点,再不要一大早就去测试酒精含量了。我们那儿又不是酒吧街,哪有一大早就查酒精含量的。就算是有人早上喝早酒,也没有警察早上去测酒精含量的。”
那一胖一瘦的两位壮汉相视而笑,相互间的敌意消失了,气氛也轻松了下来。
那老者神情也详和起来,接着说道:“你刚才说的我们先祖刘公大夏的经历基本上算是完整。不过他老人家晚年的事情你了解的多不多?”
李成舟思索了一下,说道:“那倒不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朝疆域很广,经济发达,事件众多,人物繁杂,思想流派活跃,我们这些搞历史的也应付不过来,因为离现在也不是很久远,留下的史料书籍极其繁多,往往我们治史的学者只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感兴趣,投入的精力也多。所以对于虽是明朝重臣,但并没投入极大精力,所以对他的一些细节却不了解。还请老爷子给我细细说说。”
那老者又咳了几咳,好不容易才喘定下来,有气无力的说道:“弘治十一年六月,先祖刘大夏积劳成疾,告假回故乡华容县,筑草堂于东山下,抱病教子孙读书。居官40余年,从不为子孙营产业,祖传的田产亦任人侵蚀,不与相争。在他的影响熏陶下,子孙皆以清白传家。明朝正德十一年病逝,享年81岁,子孙遵遗命安葬于东山草堂西南五里处的箭头山麓。其后,朝命始至,谥“忠宣”,以一品官礼造坟。”
“在他过世前的那天晚上,他把他的儿子们叫到床前,说了以下的这些话,大意是:
‘我把三宝太监的航行笔记给烧了,我知道总有一天史书上会骂我的,说不定令你们蒙羞的。你们一定要忍耐住,不必与人家反驳,今后你们只应避世而居。我这样做是逼不得已的,因为我在保管翻阅三宝太监的航行笔记时,发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就是民间盛传的假借去四海大洋诸国去宣示大明朝威仪,让四方来贺,实际上是查找因靖难之变而失踪的建文帝下落之谜。
三保太监七下西洋,终于被他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在第五次下西洋时就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了,他在航海笔中写的极为隐晦,只留下几句谜一般的暗语指示建文帝所隐居的方位。三保太监把已寻访到建文帝的这件事隐瞒下来了,而动机则不详。我想来要么是同情建文帝也是大明朝的正统天子,不忍心他被篡位夺权的永乐帝朱棣而斩尽杀绝。
某日,我在翻阅三宝太监郑和在七下西洋过程中的写就的包括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那些卷轶繁多的日志《郑和出使水程》时,在他第五次航海日志的某一页时发现了以下的几句话:终在闽海中南澳岛处寻获真龙,幸甚,特记之。水落淹三迟,水涨淹不着。你们记住这几句话,代代相传下去,不得有误。千万年后,如有人骂老夫,这几句话可以还老夫的清白,你们切记切记。’
这就是我们先祖留下的秘密,说可以提示当时担任兵部官员车驾郎中时的刘大夏烧毁三保太监下西洋档案的真正原因。
现在,明亡已有几百年,先祖让我们世代保守的秘密应该可以说了。请李教授您这位明史专家帮我们家族解开这些话的密码,洗清我们刘家的清白,让我们刘家的后人卸掉这个沉重的包袱,可以出世。”
李成舟教授点点头,对于明朝这件事还是了然在心的,说道:“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的确是明朝历史研究中的第一疑案。明清以来,研究此公案的文人学者不计其数,民间也演义出一些。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各类词书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终”。
待续.....
[此贴被楚州狂生于2010-10-4 21:01:35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