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oo)
|
|
7 楼:
Re:Re:Re:Re:Re:Re:...
|
09年12月02日10点09分 |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青丝在大作中谈到:】 >>>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 >>>> >>>>如果是195万,诺基亚方面不会“感到满意”吧,应该是感到很不满,5年内只有5万的利润。 >>>>没错,这个买到了是垄断经营。但利润也就是题目里的那么多了。 >>>> >>>>再考虑考虑。 >>>多少万是诺基亚“赶到满意”的底线? >> >> >>其实答案是150万。 >> >>因为开始双方都想得到使用权,互不相让,但是价格叫到150万的时候,两家 >>同时发现此时剩余利润为50万。 >> >>做个假设,假如一开始一家就退出,但要求前提是另一家需要把五年内得到 >>的利润给自己一半的话,两家都可以得到50万的利润。 >> >>但现在不管是谁在往上叫,所得的利润都少于50万了,意思就是其实再往上叫 >>价格,已经错过了共赢的机会。所以此刻单方面叫停,双方协定分配利润,免 >>得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 >> >> >>老吉也说了谁得到产权谁就是垄断性质。表面是赢家,但同时两家企业都是一 >>定程度的强大,整个市场来看两家都可以做到竞争垄断,所以任何一家都不能 >>忽略另一家的实力和竞争力。用这种力量竞争实际不如用这种力量合作。这也 >>是为什么竞争垄断实际上不如合作垄断好,现实中很多企业也是合作垄断的 >>(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会比较在意衡量合作垄断的效果)。 >> >>例如耐克和阿迪,两家专卖店开在一起,不如一家各占一片小市场好。类似的 >>原因。 > > 150万有点难以理解。理由如下: > 1、理想状态:两家各出50万,各得50万的纯利。 > 2、叫到150万的状态:如果两家合作,则两家各出75万,各得25万纯利。 > 3、叫到195万时的状态:诺方出195万,得五万利润,摩方无利润。 > 4、摩方叫200万:摩方出钱返本,诺方无出无入,双方不亏不赚。 > > 很明显,从1到4是个收益递减的过程。 > 1是双方都最满意的状态。 > 既然双方开始加价,共同抛弃1这种最佳可能去夺营经权,说明满意的标准已经不是单纯的利润。而是以拿到经营权为主,利润为辅。 > 也可以说:既然开始叫价,就说明双方已经否定了合作的可能。 > > 2这种状态是最尴尬的。 > 摩方如果退出,白让诺方赚50万,心有不甘;如果合作,则明明的50万利润变成了25万,双方都很郁闷 > > 3这种状况是仅次于1的满意状态。 > 诺方既拿到经营权又有利润,可以满意。摩方成功将诺的利润压到最低,遏制了竞争对手的发展,也可以满意。 > > 4这种状况是仅次于2的尴尬状态。 > 摩方拿到经营权,虽然无利润,但有市场份额,稍稍心理平衡。 > 诺方虽没拿到经营权,但保证了现金流,也可以稍稍心理平衡。 > > 所以,从满意度来排行是:1—3—4—2 > > 已经加价,1的状态是不可能了,所以剩下最满意的就是3。
呵呵,你想想看,假如你是诺基亚。
你觉得我有25万利润好呢,还是5万利润好呢?还是没利润好呢?
对于诺基亚来说,为何会觉得2比3,和4都差? 同样对于推出的摩托罗拉,更不会觉得没钱赚比有钱赚好。
当价格没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觉得自己的利润都有可能大于50万。 当价格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才意识到此时无论哪一方再加价,利 润都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
所以马上合作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再往上加,竞争如果继续存在, 双方不甘心自己0利润,结果就是继续减少可能所得的利润。没有一方 能够确保自己喊到某个价钱,就能让对方停止加价,让给自己。此时 合作,能确保双方的利润都在。而且都能满意
|
|

|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