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谜题解析 > 谜题大全   【版主】:tl,艾米,popodian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4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也给大家出个经济战略的问题(人气:1126)
 小美oo打开小美的博客
1 楼: 也给大家出个经济战略的问题 09年11月29日18点29分


3G技术上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公司公开竞竞聘3G技术独家使用权。

3G使用权同意售出给出价最高的那家公司,该公司将拥有3G技术5年的使用权。

竞拍起价是100万欧元。

两家公司都做了市场调查,均发现如果使用3G技术,平均每年能带来大概40万欧元的利润。
两家都很想得到3G使用权,但同时也都希望利润最大化。

竞拍开始,价格必须以5万欧元或者5万欧元的整数倍增幅增长。
开始竞拍异常火爆,两家互不相让,价格飙升,都对3G技术使用权势在必得。

当诺基亚公司喊出某个数额的时候,忽然两家的竞聘组长都不约而同的看着定格
的数字思考了起来……
利用很短的时间,摩托罗拉公司的竞聘小组领导找到诺基亚公司竞聘负责人,
简短的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摩托罗拉公司宣布退出竞聘。

后续采访两家对竞聘结果均感到很满意。


问:竞聘结束的时候,诺基亚公司喊出的价格是多少?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吉如令双花红棍打开吉如令的博客
2 楼: Re:也给大家出个经济战略的问题 09年11月29日19点20分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Rea]

推门神棍堂   双花红棍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小美oo打开小美的博客
3 楼: Re:Re:也给大家出个经济战略的问... 09年11月29日19点34分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如果是195万,诺基亚方面不会“感到满意”吧,应该是感到很不满,5年内只有5万的利润。
没错,这个买到了是垄断经营。但利润也就是题目里的那么多了。

再考虑考虑。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青丝如雪打开青丝的博客
4 楼: Re:Re:Re:也给大家出个经济战... 09年12月02日08点45分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如果是195万,诺基亚方面不会“感到满意”吧,应该是感到很不满,5年内只有5万的利润。
>没错,这个买到了是垄断经营。但利润也就是题目里的那么多了。

>再考虑考虑。
多少万是诺基亚“赶到满意”的底线?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小美oo打开小美的博客
5 楼: Re:Re:Re:Re:也给大家出个... 09年12月02日09点26分


【青丝在大作中谈到:】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
>>
>>如果是195万,诺基亚方面不会“感到满意”吧,应该是感到很不满,5年内只有5万的利润。
>>没错,这个买到了是垄断经营。但利润也就是题目里的那么多了。
>>
>>再考虑考虑。
>多少万是诺基亚“赶到满意”的底线?


其实答案是150万。

因为开始双方都想得到使用权,互不相让,但是价格叫到150万的时候,两家
同时发现此时剩余利润为50万。

做个假设,假如一开始一家就退出,但要求前提是另一家需要把五年内得到
的利润给自己一半的话,两家都可以得到50万的利润。

但现在不管是谁在往上叫,所得的利润都少于50万了,意思就是其实再往上叫
价格,已经错过了共赢的机会。所以此刻单方面叫停,双方协定分配利润,免
得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


老吉也说了谁得到产权谁就是垄断性质。表面是赢家,但同时两家企业都是一
定程度的强大,整个市场来看两家都可以做到竞争垄断,所以任何一家都不能
忽略另一家的实力和竞争力。用这种力量竞争实际不如用这种力量合作。这也
是为什么竞争垄断实际上不如合作垄断好,现实中很多企业也是合作垄断的
(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会比较在意衡量合作垄断的效果)。

例如耐克和阿迪,两家专卖店开在一起,不如一家各占一片小市场好。类似的
原因。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吉如令双花红棍打开吉如令的博客
6 楼: Re:Re:Re:Re:Re:也给大... 09年12月02日09点52分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青丝在大作中谈到:】
>>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
>>>
>>>如果是195万,诺基亚方面不会“感到满意”吧,应该是感到很不满,5年内只有5万的利润。
>>>没错,这个买到了是垄断经营。但利润也就是题目里的那么多了。
>>>
>>>再考虑考虑。
>>多少万是诺基亚“赶到满意”的底线?


>其实答案是150万。

>因为开始双方都想得到使用权,互不相让,但是价格叫到150万的时候,两家
>同时发现此时剩余利润为50万。

>做个假设,假如一开始一家就退出,但要求前提是另一家需要把五年内得到
>的利润给自己一半的话,两家都可以得到50万的利润。

>但现在不管是谁在往上叫,所得的利润都少于50万了,意思就是其实再往上叫
>价格,已经错过了共赢的机会。所以此刻单方面叫停,双方协定分配利润,免
>得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


>老吉也说了谁得到产权谁就是垄断性质。表面是赢家,但同时两家企业都是一
>定程度的强大,整个市场来看两家都可以做到竞争垄断,所以任何一家都不能
>忽略另一家的实力和竞争力。用这种力量竞争实际不如用这种力量合作。这也
>是为什么竞争垄断实际上不如合作垄断好,现实中很多企业也是合作垄断的
>(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会比较在意衡量合作垄断的效果)。

>例如耐克和阿迪,两家专卖店开在一起,不如一家各占一片小市场好。类似的
>原因。

150万有点难以理解。理由如下:
1、理想状态:两家各出50万,各得50万的纯利。
2、叫到150万的状态:如果两家合作,则两家各出75万,各得25万纯利。
3、叫到195万时的状态:诺方出195万,得五万利润,摩方无利润。
4、摩方叫200万:摩方出钱返本,诺方无出无入,双方不亏不赚。

很明显,从1到4是个收益递减的过程。
1是双方都最满意的状态。
既然双方开始加价,共同抛弃1这种最佳可能去夺营经权,说明满意的标准已经不是单纯的利润。而是以拿到经营权为主,利润为辅。
也可以说:既然开始叫价,就说明双方已经否定了合作的可能。

2这种状态是最尴尬的。
摩方如果退出,白让诺方赚50万,心有不甘;如果合作,则明明的50万利润变成了25万,双方都很郁闷

3这种状况是仅次于1的满意状态。
诺方既拿到经营权又有利润,可以满意。摩方成功将诺的利润压到最低,遏制了竞争对手的发展,也可以满意。

4这种状况是仅次于2的尴尬状态。
摩方拿到经营权,虽然无利润,但有市场份额,稍稍心理平衡。
诺方虽没拿到经营权,但保证了现金流,也可以稍稍心理平衡。

所以,从满意度来排行是:1—3—4—2

已经加价,1的状态是不可能了,所以剩下最满意的就是3。






[Rea]

推门神棍堂   双花红棍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小美oo打开小美的博客
7 楼: Re:Re:Re:Re:Re:Re:... 09年12月02日10点09分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青丝在大作中谈到:】
>>>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 单纯考虑数值,个人感觉是195万,再加就没得赚了,做了也白做。
>>>>> 但在实际中,经常有先高价买断再通过垄断手段赚取高利润的情况。另外考虑到当时和以后五年里的贷款利息以及通涨,这个帐真的不好算。干脆一家一半合作经营算了。
>>>>
>>>>
>>>>如果是195万,诺基亚方面不会“感到满意”吧,应该是感到很不满,5年内只有5万的利润。
>>>>没错,这个买到了是垄断经营。但利润也就是题目里的那么多了。
>>>>
>>>>再考虑考虑。
>>>多少万是诺基亚“赶到满意”的底线?
>>
>>
>>其实答案是150万。
>>
>>因为开始双方都想得到使用权,互不相让,但是价格叫到150万的时候,两家
>>同时发现此时剩余利润为50万。
>>
>>做个假设,假如一开始一家就退出,但要求前提是另一家需要把五年内得到
>>的利润给自己一半的话,两家都可以得到50万的利润。
>>
>>但现在不管是谁在往上叫,所得的利润都少于50万了,意思就是其实再往上叫
>>价格,已经错过了共赢的机会。所以此刻单方面叫停,双方协定分配利润,免
>>得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
>>
>>
>>老吉也说了谁得到产权谁就是垄断性质。表面是赢家,但同时两家企业都是一
>>定程度的强大,整个市场来看两家都可以做到竞争垄断,所以任何一家都不能
>>忽略另一家的实力和竞争力。用这种力量竞争实际不如用这种力量合作。这也
>>是为什么竞争垄断实际上不如合作垄断好,现实中很多企业也是合作垄断的
>>(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会比较在意衡量合作垄断的效果)。
>>
>>例如耐克和阿迪,两家专卖店开在一起,不如一家各占一片小市场好。类似的
>>原因。

> 150万有点难以理解。理由如下:
> 1、理想状态:两家各出50万,各得50万的纯利。
> 2、叫到150万的状态:如果两家合作,则两家各出75万,各得25万纯利。
> 3、叫到195万时的状态:诺方出195万,得五万利润,摩方无利润。
> 4、摩方叫200万:摩方出钱返本,诺方无出无入,双方不亏不赚。

> 很明显,从1到4是个收益递减的过程。
> 1是双方都最满意的状态。
> 既然双方开始加价,共同抛弃1这种最佳可能去夺营经权,说明满意的标准已经不是单纯的利润。而是以拿到经营权为主,利润为辅。
> 也可以说:既然开始叫价,就说明双方已经否定了合作的可能。

> 2这种状态是最尴尬的。
> 摩方如果退出,白让诺方赚50万,心有不甘;如果合作,则明明的50万利润变成了25万,双方都很郁闷

> 3这种状况是仅次于1的满意状态。
> 诺方既拿到经营权又有利润,可以满意。摩方成功将诺的利润压到最低,遏制了竞争对手的发展,也可以满意。

> 4这种状况是仅次于2的尴尬状态。
> 摩方拿到经营权,虽然无利润,但有市场份额,稍稍心理平衡。
> 诺方虽没拿到经营权,但保证了现金流,也可以稍稍心理平衡。

> 所以,从满意度来排行是:1—3—4—2

> 已经加价,1的状态是不可能了,所以剩下最满意的就是3。


呵呵,你想想看,假如你是诺基亚。

你觉得我有25万利润好呢,还是5万利润好呢?还是没利润好呢?

对于诺基亚来说,为何会觉得2比3,和4都差?
同样对于推出的摩托罗拉,更不会觉得没钱赚比有钱赚好。

当价格没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觉得自己的利润都有可能大于50万。
当价格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才意识到此时无论哪一方再加价,利
润都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

所以马上合作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再往上加,竞争如果继续存在,
双方不甘心自己0利润,结果就是继续减少可能所得的利润。没有一方
能够确保自己喊到某个价钱,就能让对方停止加价,让给自己。此时
合作,能确保双方的利润都在。而且都能满意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吉如令双花红棍打开吉如令的博客
8 楼: Re:Re:Re:Re:Re:Re:... 09年12月02日10点26分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呵呵,你想想看,假如你是诺基亚。

>你觉得我有25万利润好呢,还是5万利润好呢?还是没利润好呢?

>对于诺基亚来说,为何会觉得2比3,和4都差?
>同样对于推出的摩托罗拉,更不会觉得没钱赚比有钱赚好。

>当价格没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觉得自己的利润都有可能大于50万。
>当价格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才意识到此时无论哪一方再加价,利
>润都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

>所以马上合作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再往上加,竞争如果继续存在,
>双方不甘心自己0利润,结果就是继续减少可能所得的利润。没有一方
>能够确保自己喊到某个价钱,就能让对方停止加价,让给自己。此时
>合作,能确保双方的利润都在。而且都能满意


好,我们抛开经营权及其它的一切隐性收益不谈,光说利润。

你的依据是:双方的心理价位都是以赚取50万的利润为底线,在此基础上,能多则多,所以才有竞争加价的情况出现。
到150万,再往上加不论哪方得到经营权,利润都少于50万,所以停止加价。
这个推论存在的前提是:双方都认可“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
并且以当前合作所得利润为底线。

问题是:叫价到150万时合作,双方的利润各为25万。而根据之前的前提:“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不合作继续竞价,则有可能得到多过25万的利润。此时双方各自的利润底线,为此时的合作所得利润,即25万,所以此时双方的目标价位就变成了175万。

同理,到175万时,目标价位又变成了187.5万。

以此类推,若一开始就认为“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则竞争就不会停止,直至利润无限接近于0.

由于每次加价是五万,所以利润最接近于0的价位是195万。








[Rea]

推门神棍堂   双花红棍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小美oo打开小美的博客
9 楼: Re:Re:Re:Re:Re:Re:... 09年12月02日10点36分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呵呵,你想想看,假如你是诺基亚。
>>
>>你觉得我有25万利润好呢,还是5万利润好呢?还是没利润好呢?
>>
>>对于诺基亚来说,为何会觉得2比3,和4都差?
>>同样对于推出的摩托罗拉,更不会觉得没钱赚比有钱赚好。
>>
>>当价格没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觉得自己的利润都有可能大于50万。
>>当价格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才意识到此时无论哪一方再加价,利
>>润都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
>>
>>所以马上合作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再往上加,竞争如果继续存在,
>>双方不甘心自己0利润,结果就是继续减少可能所得的利润。没有一方
>>能够确保自己喊到某个价钱,就能让对方停止加价,让给自己。此时
>>合作,能确保双方的利润都在。而且都能满意
>>

> 好,我们抛开经营权及其它的一切隐性收益不谈,光说利润。

> 你的依据是:双方的心理价位都是以赚取50万的利润为底线,在此基础上,能多则多,所以才有竞争加价的情况出现。
> 到150万,再往上加不论哪方得到经营权,利润都少于50万,所以停止加价。
> 这个推论存在的前提是:双方都认可“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
> 并且以当前合作所得利润为底线。

> 问题是:叫价到150万时合作,双方的利润各为25万。而根据之前的前提:“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不合作继续竞价,则有可能得到多过25万的利润。此时双方各自的利润底线,为此时的合作所得利润,即25万,所以此时双方的目标价位就变成了175万。

> 同理,到175万时,目标价位又变成了187.5万。

> 以此类推,若一开始就认为“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则竞争就不会停止,直至利润无限接近于0.

> 由于每次加价是五万,所以利润最接近于0的价位是195万。



呵呵,我觉得不是说一开始心里底线就是50万的利润,因为没人能知道标价最后会停在多少。

关键是到150万的时候,双方发现基于目前的事实,竞争所得利润已经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那么为何还要抱着一定要赢过对方拿下标的心态呢?

如果继续加价,比如我叫到160万,没错我还是有40万的利润,但是我能保证对方不继续加价么?如果对方加到170万而此时只有30万的利润,我是跟还是不跟呢?不跟的话我没有利润,不甘心,跟的话这个竞争的可能还会继续存在。

正是因为没有哪一方能够确保我喊出某一个价钱,对方无法接受会退出。
而如果合作的话,确保我们都有一定的利润,这个利润或许达不到我拿下标的预期,但是
能够确保我不会因为对方出价太高的压力而选择0利润。双方都会这么考虑的。

你觉得呢?

[此贴被小美于2009-12-2 10:40:46修改过]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吉如令双花红棍打开吉如令的博客
10 楼: Re:Re:Re:Re:Re:Re:... 09年12月02日10点50分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吉如令在大作中谈到:】
>>
>>【小美在大作中谈到:】
>>>
>>>呵呵,你想想看,假如你是诺基亚。
>>>
>>>你觉得我有25万利润好呢,还是5万利润好呢?还是没利润好呢?
>>>
>>>对于诺基亚来说,为何会觉得2比3,和4都差?
>>>同样对于推出的摩托罗拉,更不会觉得没钱赚比有钱赚好。
>>>
>>>当价格没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觉得自己的利润都有可能大于50万。
>>>当价格达到150万的时候,双方才意识到此时无论哪一方再加价,利
>>>润都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
>>>
>>>所以马上合作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再往上加,竞争如果继续存在,
>>>双方不甘心自己0利润,结果就是继续减少可能所得的利润。没有一方
>>>能够确保自己喊到某个价钱,就能让对方停止加价,让给自己。此时
>>>合作,能确保双方的利润都在。而且都能满意
>>>
>>
>> 好,我们抛开经营权及其它的一切隐性收益不谈,光说利润。
>>
>> 你的依据是:双方的心理价位都是以赚取50万的利润为底线,在此基础上,能多则多,所以才有竞争加价的情况出现。
>> 到150万,再往上加不论哪方得到经营权,利润都少于50万,所以停止加价。
>> 这个推论存在的前提是:双方都认可“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
>> 并且以当前合作所得利润为底线。
>>
>> 问题是:叫价到150万时合作,双方的利润各为25万。而根据之前的前提:“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不合作继续竞价,则有可能得到多过25万的利润。此时双方各自的利润底线,为此时的合作所得利润,即25万,所以此时双方的目标价位就变成了175万。
>>
>> 同理,到175万时,目标价位又变成了187.5万。
>>
>> 以此类推,若一开始就认为“竞争有可能获得比合作更多的利润。”则竞争就不会停止,直至利润无限接近于0.
>>
>> 由于每次加价是五万,所以利润最接近于0的价位是195万。
>>
>>

>关键就是到150万的时候,双方发现基于目前的事实,竞争所得利润已经少于一开始就合作的利润了。那么为何还要抱着一定要赢过对方拿下标的心态呢?

>如果继续加价,比如我叫到160万,没错我还是有40万的利润,但是我能保证对方不继续加价么?如果对方加到170万而此时只有30万的利润,我是跟还是不跟呢?不跟的话我没有利润,不甘心,跟的话这个竞争的可能还会继续存在。

>正是因为没有哪一方能够确保我喊出某一个价钱,对方无法接受会退出。
>而如果合作的话,确保我们都有一定的利润,这个利润或许达不到我拿下标的预期,但是
>能够确保我不会因为对方出价太高的压力而选择0利润。双方都会这么考虑的。

>你觉得呢?

加价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正是双方都认为自已可以赢过对方,否则一开始就合作了,何必要到150万时?

也可以这么说:
如果我是摩方:

在叫价前我有两种选择:1、不叫价,与诺方合作,各得50万利润。
2、叫价,有得到95万利润的可能性,但有竞争风险。

我选择了第二种。

到150万时,我又有两种选择:1、不叫价,与诺方合作,各得25万利润。
2、叫价,有得到45万利润的可能性,但有竞争风险。

我会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选择第一种,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选合作?白白损失25万?而且前后的依据不一。不可能之前是竞争派,之后就成了合作派。

所以,按之前的想法一脉相承,我只会选第二种。






[Rea]

推门神棍堂   双花红棍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4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