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篇
拘留所的会见室内,L与嫌疑人隔着一张长桌相对而坐。
“你好,我想你应该清楚我们今天见面的原因。我不是刑警,也无意冒犯一个如此聪明的罪犯,受人之托,我所要做的,只是向你说明你所做的一切。”一身休闲打扮的L随意地坐在会见室内那用廉价木头做成的椅子上,一只手拨弄着零乱的头发,那种坚定的眼神似乎与懒洋洋的表情不相匹配,但却让人无法逃离。
嫌疑人依然一面木然,自从被捕后,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L开始了他的解答。
“从已有的数据和各人的询问结果中,其实可以发现有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
“首先,假设M的话是真实的,那么他从检票口到达甲下行电梯的入口用了5秒,再通过甲下行电梯到达列车用了10秒,共15秒,并且刚上车车门就关上。而1号线列车入口一边的门在明悬站一共打开的时间为15秒,可知M在检票口时列车入口的门刚好打开。再假设K所说的话是真实的,那么他从2号线列车下来到乙下行电梯在地下第一层的入口,花了5秒,再经乙下行电梯到达1号线列车,该段电梯的长度只有总长度的一半,花费的时间为10秒的一半,5秒。但是,当时2号线列车在1号线列车进站后5秒进站并打开出口的车门,所以加上这5秒。简而言之,从1号线列车入口的门打开后算起,K最少要花费15秒时间才能进入1号线列车。
“从上述分析可知,从1号线列车入口的门打开算起,经过5秒后M到达甲下行电梯的入口,而K则从2号线列车下车,再经过5秒,M来到甲电梯一半的位置,K来到乙电梯在地下第一层的入口,从这时开始,两人离列车就是等距离。”
会见室内没有半点其它的声音,嫌疑人依旧木然不语。
“请留意M的询问笔录中有这么一句‘只有M说了他从电梯下来的时候,看到一个背影从另一边的电梯往下走,并抢在他前面进入列车,后来经询问,M确定当时见到的那的背影就是K,但问及其理由时他却含糊其辞。’这里矛盾就出现了,如果两人讲的话都是真实的,那么应该是在乙下行电梯的下半段开始两人就并排而行,K不可能走在M的前面。可见,其中一个人讲了慌言。
“据检票口的工作人员称,当时的确见到一个像M的男人经过,排除多人共谋的可能后,如M为凶手的话不可能有时间出现在检票口,可知M的话属实。
“而凶手,就是K!也就是阁下。”
浅笑,是轻狂,还是解脱。L从K的这个惟一的表情中无法得到解读。
L深呼吸了一下,继续了他的解答。
“事实上你在这里所用的手法并不高明,只不过利用了人们的心理盲点。其实从I的问话中我们已经可以知道你所使用的手法,就是‘先出后进再出’。首先,你从1号线列车出来,走到没人注意到车厢,再次进入1号线列车,从列车入口一边离开列车。然后逆向往乙段下行电梯向上走,只要趁M出现时马上转身,向下而行,就会给人一种从一直电梯往下赶向列车的错觉,这里M正好成为了你的证人。另外,你从1号线列车出来走到没人注意到车厢的时间在7秒以上,当然这里时间是充裕的。你有足够时间缷去伪装,以一个新面孔出现在众人面前。
“杀人的凶器早在列车驶至竹冈站与明悬站之间,已经设置完毕。凶手就是从竹冈站上车的黑衣男人,也就是你,这也是黑衣男人故意打扮得让人看不清楚面貌的原因。至于杀人的方法,可以说是整个杀人事件中最精心安排的一幕。以下我会作出说明。”
会见室内弥漫着肃杀的死寂,又像尼古丁在血液里造成的骚动。
“凶器,是玻璃线。制作的过程十分简单,先把一般的玻璃加热至熔化,然后把钢丝或鱼线一类韧性强的线状物泡进液化了的玻璃中,再迅速提出,等贴在线状物上的玻璃凝固后,玻璃线就完成了。”L继续他的话。
“首先,凶手从竹冈站以黑衣人的身份上车。J不是说,死者很喜欢把身体靠在广告塑料板上戴耳机听音乐,还一直都闭着眼睛吗?这一点为凶手所利用。凶手在列车驶出竹冈站后,把玻璃线掏出,绕过死者的身体成一圈状。为了不让死者发现,圈可以围得大一点,多出的部分放在椅子上,只要让死者的身体处于圈中就可以。这时塑料板上被缷掉的镙丝孔就发挥作用。凶手把玻璃线的两头穿过镙丝孔,再绑在一根条型的硬物上,这个硬物最好是选择钢笔或长铁钉,因为这些生活小物品不易被人联想成杀人凶器。
“J与死者都坐在列车前进方向的右边椅子上,从竹冈站到明悬站之间,列车会向右转弯,这时就会形成一个视觉死角,凶手就利用这短短几秒时间避开J的注意完成机关。
“列车停靠在明悬站后,凶手下车,然后把绑有玻璃线的条状硬物放在屏闭门外。事件中使用的玻璃线要有一定有长度,在屏闭门与列车之间有一点小空隙,过长的玻璃线可以藏于其中,只要保证线不打结就可以了。至此,所有的机关已经设置完毕。
“当列车再次启动后,条状硬物会卡在屏闭门上,这时玻璃线就会收紧,镙丝孔的高度与死者脖子的高度相仿,于是,玻璃线会自动勒在死者脖子上。玻璃线要有一定长度,因为要等列车开至高速时才能产生足够的冲量。这时,列车车厢就成为一个断头台。”
“因为凶器会留在明悬站的屏闭门上,所以,凶手不得不在尽早回收凶器,这就是你曝光的时候。”L试图从K的脸上找寻任何情绪,“所以,凶案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警察早在明悬站的1号线列车附近埋伏,等的就是趁列车开门时回收玻璃线的你。”
面对没有任何表情,也不作任何辩解的凶手,L用同样不带感情的语气接着说:“这就是我的推理过程,而我想请问阁下的是,杀人的动机。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诉你,是关于你妻子的。”
K突然把原来一直埋在桌子低下的视线从新拾回,投向了L。
“在拘捕你以后,刑警去你舍下找到你妻子问话。刑警告之其事情由来后,你的妻子只是一阵抽泣,没有说任何话,刑警们没有办法,正想离开的时候,没想到,她竟然抽出水果刀割腕自杀,幸亏被刑警送医及时抢救,目前没有生命危险,但依然没有向刑警透露任何关于你的事情。我猜,这里面隐藏着你的行凶动机吧。
沉默,然后沉默,然后。。。
“都是见不得光的东西!”K猛地抽了一口气,终于说出一句话,过份抑压的情绪终于爆发,泪水流出眼眶,划于纽曲的脸。
“这位先生,我不得不佩服你,的确,事情的始末就如你所说的一样。这个杀人事件由我一人计划实施,与旁人无关。我花了大半年去观察案中各人的习惯,量身定做每一个角色。预料之外的,是那个充当目击证人的大学生在我从出口进入准备穿过列车时,竟然一直向我这个方向看,如果他没有把头转回另外一面,我的计划就要破产了,还有就是那个想打游戏机的小孩。但现在看来,我最大的失算,就是低估了刑警的能力。”K稍微回复了平静。
面对对方突如其来的情绪变化,L依然是那幅懒洋洋的架势,说:“你没有低估刑警的能力,列车因为凶案发生而停在明悬站的下一站,但关键的凶器却留在明悬站,这是侦查的一个盲点。而侦查首先会从动机方面寻找凶手的,但目前为止刑警都没有找到你行凶的充分动机。不得不提的是,你利用了人的惯性思维----习惯,就像每个人在穿衣服的时候都有固定方式,先左边还是先右边,人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作出重复的选择。在这个事件中,每一个角色的习惯都为你所利用,甚至连监控摄像的自动关闭时间都完全把握到,可见,你在行凶前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这不得不让我佩服。”
“提前释放案中各人,目的在于让我到现场回收凶器,并把我当场抓获,是你的主意吧?”K问到。
“对。”L说。
又是一轮沉默。L也无意去打破这种沉默带来的尴尬。
“她真的没事吗?”K难得的主动问到。
“没有生命危险,目前住在医院。我可以向你保证。”L说。
K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开始坦白他的杀人动机:“我跟妻子结婚已经5年,感情一直很好,到现在这分钟我都还认为她是一个好妻子。一年前的某一天,我无意中从她的手机上发现她跟一个陌生男人的在床上拍的亲密照。你不能想像我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是被一直自认为得到我无微不至照顾的妻子背叛所带来的痛心,是一个男人的尊严被另一个男人践踏所带来的愤怒,是作为一个丈夫的自责,各种各样的情绪向我汹涌袭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妻子没有在我面前表现出任何异样,我也没有捅破。我爱她,我害怕会失去她。说不上出于什么原因,我开始调查那个男人的事情,慢慢开始跟踪他,也开始偷看妻子的日记。我发现,这个男人一边跟我妻子偷情,同时也跟另外的女人交往。在他的眼里,我那善良单纯的妻子只不过是泄欲的工具。
“我发现他每晚都会坐上最后一班列车。每天都会跟踪他,这也是你说的所谓习惯吧。手机,日记,婚外情,一切都是见不得光的东西。这永不见阳光的地下铁,不正合适用来充当制裁的舞台吗?既然法律不能制裁这种人,我要亲手除掉他。剧本和角色慢慢地在我脑中呈现。
“‘杀死这个人,我的妻子就会回到我身边。’每当我坐在地铁里,这句话就像滴在水里的墨,一点点晕开,好像是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实行所有的行动。”
说到这里,K已经哭不成声。
L依旧一幅懒懒的表情,看着令人生厌。他慢慢地从椅子上挪起身子,在离开会见室之前,转过头说:
“我不喜欢做对与错的判断。但你有想过,为什么你妻子不跟刑警说出你的事情吗?为什么她会选择一死了断?在爱与不爱之间存在的是什么,我不清楚,但,那绝对不会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