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sigo(木旭)
|
|
1 楼:
【转载文章】世界名探(八)
|
01年04月29日00点23分 |
本文被【vansigo】转载於【五花八门】版 原文由【vansigo】发表:
推理史上最伟大的老处女侦探:珍马波小姐(Miss Jane Marple) 1930年,当时已是畅销推理作家的阿嘉莎·克莉丝蒂,推出了一部新作《牧师馆邸谋 杀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正式介绍她笔下另一位重量级的角色出场─珍马 波小姐(Jane Marple)。昱年,一位评论家H.Douglas Thomson在《Masters of Mystery:A Study of the Detective Story》一书中指出:看完这本著作后,读者必定会禁 不住认为,珍马波小姐这个人物将不会被列名于推理史上的伟大侦探之一。原因何在?因为 如果未曾以推理为基底,追根究底的查案方法不一定每次都能奏效,即使是对人性有着直观 的洞察力,那也是一种低廉的把戏,难登大雅之堂。此外,珍马波最好期待谋杀案都只发生 在自己的家乡,否则她只有露出马脚、自取其辱。假如克莉丝蒂女士有计划地发展以珍马波 为主的系列小说,那么她将会发现题材已被自己画地自限,悔恨之余只有懊恼地直跺脚!
女性直觉+打破砂锅+人性关怀=全球轰动
然而,活在60年后的我们都知道,Thomson先生的预测错的一塌糊涂。这位看走眼的 评论家,唯一说对的是:克莉丝蒂的确撰写了一系列的珍马波探案。但是他低估了这个人物 的发展可塑性,也未能预见到珍马波的办案神力扩及伦敦、甚至远赴加勒比海的岛屿;当 然,他最大的失算,就是无能预期到读者会喜欢在侦探身上,看到直觉、打破砂锅问到底、 以及对人性的关注等人格特质,如同珍马波这么一个平凡的角色。也因如此,Thomson更想 像不到珍马波探案会被译成44种语言,在全球共卖出一千多万册,她的传奇故事还被搬上 电视、电影、舞台剧,即使是克莉丝蒂死后,珍马波探案依旧大受欢迎。 其实,若只看过这一本《牧师馆邸谋杀案》的话,或许真的有人会同意Thomson的看 法,毕竟,这部珍马波的首次长篇案件除了有克氏擅长的“谁干的?”谜团架构之外,全篇 故事充满了轻松谐趣的基调;主角珍马波虽是正义的化身,但她那愚蠢的老处女造型,着实 叫人忍不住发笑。尔后的系列作品中,珍马波探案转型成功,不但从轻喜剧的类型破茧而 出,转而去探索人性深沈的心理层面、社会现况的改变、以及罪恶的本质。
非女性主义的保守派侦探
且让我们先来看看珍马波这位女神探是什么样的人。她可说是本世纪以来最典型的单身 老处女,蓝色的眼睛、穿戴黑色的蕾丝无边便帽与露指长手套,衣着极端保守朴实。她虽然 是屡破奇案的女豪杰,但决不会有人视她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原因之一是她的经济状况不 佳,常须要外甥给予施舍援助;原因之二是身体状况也不甚良好,仅能靠着直觉和经验来默 默追查凶嫌。此外,珍马波还拥有另一个老处女的标志─喜欢谈论闲言闲语。此嗜好虽填补 了她生活中百般无聊的时光,却也造成她教养稍差的负面印象。幸好,克莉丝蒂让珍马波蛰 伏了12年,再以第二部长篇小说《图书馆内的尸体》(The Body in the Library)重现江 湖。这一回,角色个性做了些许的修改,马波小姐变得稍微时髦一点,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而她那偏爱碎嘴闲聊的个性,也受到技巧性的修饰。此后,珍马波开口谈论时就不再那么卑 微渺小,即使是社会地位崇高的男士也得虚心受教。透过她的推理,邪恶的罪犯只得伏首称 罪;但对那些受到惊吓的、不快乐的、愚笨的无辜者而言,马波小姐却只是个和蔼宽容的老 好人。
从俱乐部的舌战,崭露推理才华
事实上,珍马波首次在推理文坛亮相,是在《随笔》〈The Sketch)杂志上连续刊登的 短篇故事集。每一则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名为“星期二俱乐部”的讨论团体,成员包括了牧 师、珍马波、她的外甥Raymond West与其未婚妻Joyce等人,每次聚会的主题都是谈论近 来发生的无解案件。舌枪唇战到最后,各方说法众说纷纭,但总是只有珍马波一人能到达真 相的终点。这类的推理小品极受读者欢迎,于是在1932那年,克莉丝蒂出版了《十三个难 题》(The Thirteen Problems)〔注:美国版的书名为《The Tuesday Club Murders》〕,共收录了13则珍马波的短篇故事。 严格说来,珍马波并不是推理史上的第一个“老处女侦探”,但世人总把她当作此类型 最成功的滥觞之作。另外,众所皆知的是,珍马波这个虚构人物,其实是克莉丝蒂以老祖母 为范本来模拟创造的。根据克氏的说词,她的祖母是一个乐观开朗的老人,而且能够准确预 见到人事物中最腐败的一面。在克氏的生花妙笔转换下,珍马波像她的祖母一样,能从平淡 无奇之中见人所不能见。举例来说吧,某个人戴帽子的方式不太对劲啦、或者有人佩戴与衣 饰不协调的钻石项链,抑或是另一个家伙漫无头绪地提及鱼的味道怪怪的等等,此时,马波 小姐却能从这些表面上毫无关连的平凡事物中,总结出意想不到的破案关键。
建立心智的资料档,核对人性的黑暗面
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大家的眼前,为何只有珍马波能洞察表面下的蛛丝马迹?答案很简 单,端视看事情的态度和方向。这就好比是变魔术,魔术师总要误导观众的焦点在他的手 上,哪知道美丽的助手正在他的脚下变花样呢!而珍马波就是那位不受干扰、直视关键所在 的观众。对这位业余的女侦探来说,事情不会只有一种解释,比如说,听到关门的声音,不 一定是代表有人进来,因为可能是有人出去;女房东发誓她的房客案发当晚并未外出,她可 能是掩护他,也有可能是在保护自己。珍马波对自己所见所闻的观察心得牢记在脑海中,并 形成一种犹如资料库的模范样本,然后在某次案件中,样本将会发挥其功效:某个嫌疑犯会 让她联想起St Mary Mead家乡里的某化学家,他有两个家庭和妻子,但双方都不知情另有 第三者存在;或是在别的案件里,珍马波又在某嫌疑犯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家乡的某位单 身女子,出外旅行一趟回来后,竟变成已婚妇人。在马波小姐眼中,人们的心智是变幻无 穷、捉摸不定的,然而,若要追循此转变的轨迹,外在的变化有时是可提供为参考的依据, 即使是毫不起眼的小事。因此,珍马波凭着自己的经验建立起“资料档案”,然后从中取样 с怷类似的个案典型与现下案件作比较核对,由此对比两者有无相同的行为模式,最后再评 估出真相的最大可能性。她能帮警方解决许多悬案,除了依赖自己敏锐的智慧外,还得感谢 她那久居的家乡St Mary Mead,在这彷若圣经中的罪恶之都Gomorrah,各类邪恶、堕落的 人事物以此为舞台活跃着,也因而逐一化成马波小姐办案的对照范本。
穿梭祥和与悚动之间,挖掘出正义与真相
或许有人质疑,老人家干嘛爱插手世间污秽之事?喔,没办法,珍马波毕生最爱的,便 是真相和正义,为了挖掘真相,她可以像一位揭发政府丑闻的新闻记者那样冷酷无情,不得 真相决不善罢甘休。不过,也有人抨击珍马波的传奇无处不见矛盾,譬如说她过着一种封闭 性的生活,却如同先知般能堪破人生百态;她的体力不佳,尤其到了晚期作品更是明显,但 她总能击败那些年轻力壮的坏蛋,丝毫不受威胁;有时,她的谈吐显示出正处于犹豫不知所 措的情况,但下一刻却能冷静无误地往正确的方向推理。其实,这样的矛盾反而能营造出仿 真实情境的戏剧张力,若拿福尔摩斯探案来作比较,这位举世闻名的侦探之丰功伟业,反而 像是不真实的、被过分夸大的男性冒险故事。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由宁静祥和中酝酿毛骨悚 然的谋杀氛围,这的确是“推理女王”克莉丝蒂的看家本领。一点小小遗憾 若要说珍马波一生中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在电视或电影中诠释她的演员都不太称 职。试想,原本应该是拘谨守分寸的老处女,居然被Margaret Rutherford演成聒噪喋喋不 休的八婆!唉,珍马波的真正风采,恐怕只能在平面小说中,让读者自行悠游想像了。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足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疾如风**
**静如林**
**动如火**
**稳如山**
风林火山==木旭==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