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
|
|
5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
02年12月07日18点47分 |
【蓝斯洛在大作中谈到:】 > >据说写《尼罗河惨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波澜不兴,貌不惊人,心无旁骛。最大的 >打击是有过一次离异,不过紧接着便有了第二次白头偕老的婚姻。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既 >缺少大喜大悲大异大险的经历可以当素材,也几乎没有花花草草的新闻可以当谈资。再对 >照她的作品,不免有些毛骨悚然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妇女,一辈子在打字机上鼓捣了60几个杀人游戏,你想她每天喝下午 >茶的时候在琢磨什么?决定凶器是一把门缝里插进来的夺命刀,还是一支呼啸着穿过树林 >的离魂箭吗?但她的故事当真是好看,不是展示那种血淋淋的恶心,而是一种近乎挑战你 >极限的智慧角力。而且,往往地,你会输得很难看。作家马原说,读克里斯蒂就像是跟她 >下棋,95%的情况下得甘拜下风,另5%也只能跟她扯平。我比不上马原,估计那5%也不是她 >的对手。克里斯蒂之后,我们还可以跟哪个红颜杀手下棋?候选者可以列得出一大串来, >因为有志于继承克氏衣钵的女性大有人在。出版商也乐于推波助澜,他们知道:当女性细 >密的心思纠缠在人性的迷局中时,怎样出人意料的结果,都是可能的。 >米涅特·沃尔特斯:认识她是危险的 >论出身论风格,英国淑女米涅特·沃尔特斯(Minette Walters)好像是最名正言顺的一个 >。1992年,她的处女作《冰屋》一推出就获得英国侦探作家协会约翰·克雷西奖,此后又 >接连以新作夺得美国的爱伦·坡奖和英国的金匕首奖。说实在的,单凭沃尔特斯讲故事的 >能力,就当得起这些荣誉。她总是在一开场就毫不客气地扔一团乱麻给你,线索支离破碎 >,却也多少有些头绪露出来,让你不至于失去破解的勇气。 >读她95年的作品《暗室》,一路费尽思量,好容易捱到终点,回过头来想一想,又不能不 >折服于作者的勇气。自始至终,她居然都是从一个嫌疑犯的视角出发来展开故事的——这 >本身就是一桩再“悬疑”不过的事了:你想啊,既要合乎情理,又不能泄露天机,横竖不 >能让读者看破那嫌疑犯究竟是不是凶手,难度系数实在是高得可以。好在作者自有一着妙 >棋:她让嫌疑犯暂时失忆,整个事件的过程只残留下一些记忆的碎片,时不时地浮上来折 >磨人物的神经,也考验读者的逻辑和耐心——愈是接近真相,就仿佛愈是觉得自己恍如身 >陷暗室,周遭的一切都是不安全不稳定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令人无处逃遁……思维缜 >密,气氛诡异,以及叙事时那种冷冷的、超然物外的口气,这些特质都是沃尔特斯与克里 >斯蒂最为神似的地方。当然,作品里也不乏沃氏自己的创意。她很喜欢在情节推进的过程 >中加入整段整段与事件有关的新闻报道、侦讯报告、交通事故记录、解剖报告甚至日历。 >在我看来,如此安排至少有两大效用:其一,营造强烈的真实感;其二,用材料轰炸你的 >思维,用线索搅乱你的判断力,是为障眼法也。你这厢如堕五里雾中,她那边却在某个阴 >森角落里鬼兮兮地一笑——呵呵,你又中计了。
小说本就是源于生活,作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对创作有有利的。 有种种经历之后,可能对生活才有真实的想法。 我们可以在这里大谈谋杀,假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有亲人被谋杀 了 也许,我们在也没有兴致这样谈类似问题 正是因为谋杀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才喜欢这种方式 正如有些人喜欢科幻/武侠一般
|
|
|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