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nyaka(stronger)
|
|
1 楼:
重读克里斯蒂的闲聊(三)
|
03年04月24日17点22分 |
少女青春冒险——《褐衣男人》 和《褐衣男人》最初的接触,是从电视上看到的改变作品,不知道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总之是小成本制作。这类小本经营,总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小制作是的,道具、演员方面粗陋也就罢了,还胡乱篡改人物性格和身份,美少女改成平庸女人(好像还是美国人),美妇人改成老太太,以至于我当时认定这是克里斯蒂最失败的作品之一。 真要感谢华文出版社,把本应是单行本的小说放在一起发行,我才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有趣的作品。 这部小说,严格地说,称为冒险小说更为合适,其幕后的真相算不上扑朔迷离,其难得之处,在于洋溢全书的青春气息,乐观态度和幽默的口吻。 在人物塑造上,安妮这个没少女的形象非常成功的。谁说赤川次郎才是青春派的开创者,克里斯蒂在20年代创造的少女形象早就具备了青春派的一切特征了:年轻,美丽,勇敢,好奇,冒失,意志坚定,同时还有少女最吸引人武器——可爱。像这样的感叹:“生活实在是艰苦。如果你长得不好看,男人不会待你好,但是如果你长得好看,女人却又不会待你好。”如果出自中年女子的口中,是无病呻吟,可是出自安妮这样的女孩子口中,却显得天真直率,一点没有做作之感。安妮对爱情的追求,本来可以说是盲目的心血来潮,但经过作者对她自信,聪明和渴望冒险的性格做过一番铺垫,就变得令人信服,充满浪漫气息,与全书的风格和为一体了。 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也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安妮的乐观又带点任性的口吻,和尤斯特士·彼得勒爵士自嘲超脱的叙述,展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幽默,安妮的幽默来自她年轻人无所畏惧的朝气,尤斯特士爵士的幽默则来自岁月积累下来的城府,两种不同的风格,都十分贴切地符合着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他们的叙述时而相互印证,时而又相互矛盾,两个人的叙述都是诚实的,也都有误导读者的地方,随着案情发展渐入高潮,两方面叙述中的幽默感都渐渐地减弱,取而代之的平铺直叙却反而造成了一种“将要发生什么”的紧张感(这可是克里斯蒂最擅长的),到真相大白之后,幽默的文风再度出现,最后加强了全文的明朗调子,强化了人物的性格。每次我看到结尾的地方,想象比吉特拿着明信片和银杯时的严肃表情都忍不住要发笑,然后就在笑容中结束了阅读,真是很舒服的感觉。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克里斯蒂只有三十多岁,她自己的朝气,对广大世界的好奇,对冒险的渴望也融入了作品。创作这本书的很多灵感,就是来自她周游世界的旅行,其中的人物,也取材于一起旅行的朋友,安妮的晕船、对南非的感受以及南非的动乱更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自己不太喜欢“阿婆婆”这个称呼,因为克里斯蒂曾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女性。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狗用牙去咬,猫用爪去抓,各有其适用的打斗方法.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