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2个回复)
主 题: 读仁木悦子的《猫知道》后感(人气:710)
 fanfan打开fan的博客
1 楼: 读仁木悦子的《猫知道》后感 01年05月30日15点53分


今天,趁着顶头上司不在,终于一口气读完了仁木悦子的《猫知道》,第一次领略了三大推理文坛女杰之首、“日本克里斯蒂”的魁力。随便谈几点感受如下。
据说仁木悦子的短篇结构比较简单,但她的长篇确实有阿加莎的风格。推理严密,可谓丝丝入扣;舞台虽小,但出场人物极众;除了贯穿整个案件的主线外,大大小小的线索、细节也是层出不群,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有伏笔、首尾暗合、前后呼应的地方很多。有些朋友可能不太喜欢这种风格,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把握大局、驾驭复杂故事的能力,绝非数日之功!相比之下,文笔的风格和阿加莎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窃以为,亲和力强于阿加莎,优美程度则不及。当然这不具太多的可比性,毕竟文化不同,且又是翻译作品。
其次,再次证明,要当一个好侦探(或许说好的推理小说家更确切一些),非得有丰富全面的知识才行!文中,有几处大段的知识引用非常精彩。先是一段关于有毒植物的描写,就让我大长见识;而后的一串关于音色、音调的知识,更让我这个十足的音盲瞧得一愣一愣的!此外,紫外线可造成黑色皮肤、导致睡眠的药物等等,怕没有平时的知识积累,也是万万写不出来的。
记得曾在某一篇文章里提到过那个关于猫的技巧,使得造成了不在现场的杀人。这也是本文的最大亮点。不过,正如那篇文章所言,这个猫的技巧略显得牵强,成功率好像不是太高,尽管文中一再声明地道里非常狭小、仅能供一人前行。此外,我这个机械盲仔细看了原文三遍,连画图带比划,也没能想出那个自动装置是什么样的。(众问:fan同志有没什么东西是不盲的?:e)
最后说一点不足和遗憾。这个案子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类,当中涉及的一些细小情节数不胜数。虽然作者力求做到解释得尽善尽美,但仍有一些不太经得起推敲的,或是有想要什么线索了就随手写上几笔,轻松搞定的现象。我以前有个同学说到一些日本的推理小说,很有怨言:正在百思某件事而不可解之时,那些大侦探们就会突然‘无意’中听到某某的对话(想不听到也难……)、要么就是奇迹般地找到了一张写有重大线索的纸条(是碎纸片的概率在90%以上!)。诚如所言,侦探小说看多了,发觉这样的现象确实不少,呵呵。多少与现实生活的情况有些偏差,不过既然是小说,也就不用苛责了。
遗憾之处,在于国内对仁木悦子作品的介绍和出版太少了,长篇除了这个《猫知道》,就没有了!其实,倒也不能怪国内的出版社,最近在做仁木悦子专页时,才发觉过去20年左右,连日本也极少出版仁木悦子的作品,我所能找到的书籍资料里,备注一栏里多数写着“绝版”两字。堂堂日本三大推理文坛女杰之首的仁木悦子,竟然遭到了“封杀”?真是让人困惑啊!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请允许一个不够格的朋友为你寄上一份迟到的哀思。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cuticuti
2 楼: Re:读仁木悦子的《猫知道》后感 01年05月24日00点25分


我也是最近才读了这部名著.
日本的推理作者很喜欢在自己的小说中谈侦探小说.虽然欧美小说家也会对前人的作品进行研究但不会让小说任务来大谈侦探史.可能是日本作家本身更象侦探小说迷?
'猫知道'是作者的处女作又是成名作,很能看出作者的急迫心里:使尽混身解数,将可用上的材料全部抖出.出名以后,当然就不会再那么奢侈.
得奖的原因,应该是作者巧妙的布局(或者说有新意),采取乡间别墅案的背景,又设计了不在场证明和意外杀人的线索,可以说在技巧上相当出色.但同时,原始的杀人动机显得略微牵强,杀老太太的理由更不够充分.也因此使的人物的定位发生偏差到--杀人犯的性格也未能准确的表现.
日本推理小说奖一直比较重视技术上的创新,已经有中文译本的'蒸发'(夏树静子)也是设计了一个密室类的失踪场面,但读罢全书感觉不到太多社会派发人深省的内涵.太讲就技术也同时出现了类似于'猫射装置'这样不太合理的说明,应该引起技术派的注意!
日本推理中常常会用点笑料来缓和气氛,如金田一的一头乱发.但译者一旦掌握不好分寸就会略有轻佻的感觉,是不是多少有点破坏了悬疑的气氛?



【fan在大作中谈到:】

> 今天,趁着顶头上司不在,终于一口气读完了仁木悦子的《猫知道》,第一次领略了三大推理文坛女杰之首、“日本克里斯蒂”的魁力。随便谈几点感受如下。









所有的人都是杀得死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番鼠番鼠
3 楼: Re:读仁木悦子的《猫知道》后感 01年05月30日15点53分


这可是本番鼠看过的第一本侦探小说呢,在小学四年级以前,狼吞虎咽的,现在也不记得太多了。
不过,有印象的是,好象探密的过程要比答案过瘾,不象阿的小说,有时一口气看完就是为了最后的谜底揭晓。






破帽遮颜过闹市  未敢翻身已碰头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2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