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禄(mimi)
|
|
3 楼:
Re:Re:什么是侦探推理小说
|
03年05月24日11点33分 |
反推理小说一词,是在1964年《献给虚无的供物》出版时,在导读一文中第一次亮相的,而其内容如下:1,事件的推理,谋杀案的真相,已不再完全是小说的重点。真相的背后,反而可能牵引出更多现实世界中令人困惑难解的谜团。2,作品中大量出现引用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哲学、思想、科学、神学等知识理论,藉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大多数人格被剥夺,只是沉湎于类似于“照相底片的世界中”。 当时只有这部小说被称为“反推理小说”。后来,评论人士植谷雄崧把梦野久作的《幻影术》(也有译为《脑髓地狱》与《混沌世界》);小栗虫太郎的《黑死馆杀人事件》也称为“反推理小说”。推理界也逐步承认以上三部都为“反推理小说”。人们为何将后二部作品也划分为“反推理小说”?因为感到与《献给虚无的供物》有共同的“特殊性”,近乎于“反推理”的特征。“特殊性”又是什么呢?要从共同的事项中提炼出来确实也不容易。并没有与《献给虚无的供物》完全相同的特点。只能是某一个的相似性。相反,这个定义过于广泛的话,反而会变成大杂烩。随着时代的潮流,又出现了新本格,竹本健治的《匣中的失乐》也被认定为“反推理小说”的第四作品。至今,“反推理小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还没有结论。只有一些特点而已。象“没有结果的悬念”,“小说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结构”,“许多推理被提示,又全部被否定”,“具有画框似的结构”。《献给虚无的供物》,《匣中的失乐》,《幻影术》的结构恰好说中了这种结构。所以“反推理小说”这个词,若要有存在的价值意义,我想有如下的特点:1)有迷宫的性质,排除解谜的易懂性。2)反现实性,人类所说的骡子、逻辑在此不通用。3)作品结构的新颖性,不要全部满足现有的定义和逻辑。
|
|
|
lin lu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