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8个回复)
主 题: 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人气:1010)
 bcbulang边城不浪
1 楼: 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01点38分


小时候曾看过一部印象极深的电视剧,讲的是有关清官断案的故事。记得片头是一片绿色,荧屏上一张极为正义凛然的脸出现,配上一行大字标题,之后青天大老爷开始查案,盘问证人,仿佛每个被调查的人都是凶手;勘察作案现场,仿佛每个疑点都是线索。于是狄公假设出各种作案的动机、各种作案的场面。一个个杀人场景看似单调地重复重复,不确定因素四处蔓延,一切都是可疑。此剧氛围极为阴森诡异,主要故事情节我早已淡忘,但一些场景却记得清楚:比如有一集中,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间里出现了很多苍蝇,清官因而起疑,与手下在这绿色的房间里挖啊挖,最终在床下挖到一具尸体;又如另一集中,一个哑巴(疯子?)不小心杀了人,他惊惶地抱着尸体跑进一片树林,跑到一座磨房中,围着磨盘疯狂地转,不知要怎么处理尸体,淡淡的月光穿过树梢洒落在疯子和尸体身上,照着疯子那扭曲的脸。我极想重看一遍此片,但苦于不知片名。这个问题直到我上大学时看到市面上的《狄仁杰断案全集》为止才得到解决:那部电视剧就是《狄仁杰断案传奇》,而我记得的前一个案子是《四漆屏》,后一个案子是《断指记》。

真正接触到《狄公案》的书籍其实是在更早的时候。初中时我逛学校图书馆,由于受福尔摩斯之惑,当时满脑子就想着找侦探小说,于是借了一本家人曾大力推荐的《希腊棺材之谜》,顺手拿走一部名字怪怪的《狄公断狱大观》,心想着虽是写中国人的东西,但也聊胜于无吧。没想到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惊奇和乐趣还在《希腊棺材之谜》之上。小说中共收录了五部狄公探案小说:《迷宫案》、《紫光寺》、《铁钉案》、《柳园图》和《广州案》,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借到的是第三集。这个版本中收录了一些和小说情节紧密相连的插图,如《迷宫案》中的迷宫图谱,《铁钉案》中的七巧板拼图等。后来我找遍了图书馆和全城书店,都没发现此书的第一集和第二集,郁闷不已。看完此书之后,我隐约觉得此书气氛描写和我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电视剧颇为相似,这是我和狄公的第二次结缘。

第三次碰到这个大胡子叔叔又是在荧屏上。那是刚看完《狄公断狱大观》不久吧,我市地方台要播出太原台拍摄的二十五集《狄仁杰断案传奇》,把我乐得不行。那时天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这种痴心后来只在看《大时代》时又出现了一次,几成绝响。太原台好像拍摄了三部《狄仁杰断案传奇》,我小学时看的是第一部,有十四集;这时候看的是第二部,有二十五集;几年后中央台和太原台联手,拍摄了第三部,也有二十五集,在中央八套播出时还引发了全国的收视热潮,事实上其质量和前两部相去甚远。扮演狄仁杰的演员有两位,前一个是孙承政,演的不温不火,笑起来十分慈祥,什么想法都藏在心里,极具迷惑性,演技真正是炉火纯青;后一个马昌钰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狄仁杰的威严是出来了,但心计表现比之前者逊色三分。这一套电视剧制作精良,结构布局忠实于原著,画面音乐都颇有可观之处,挽救了我对国产剧的信心。

看到全版本的《狄仁杰断案全集》是在上了大学之后了,当时中央台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刚放完,时代文艺出版社把握商机,及时推出《狄仁杰断案全集》,好像还成了畅销书。如此好书,却非得有电视剧的推波助澜才能出版,令人不得不怀疑中国出版商的专业素质。这套书全是全了,但删除了作者高罗佩为此书作的木版画插图,是一大遗憾。后来我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狄仁杰断案,收录了所有高罗佩的原版插图,但书籍已有多处损坏,品相极差。我在书摊边徘徊良久,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终于恨恨而去。

这部小说的有趣之处在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书中天衣无缝的融合。小说的背景架设在公元663年(《四漆屏》)至公元681年(《广州案》)的唐朝,其时狄仁杰正在各地任地方官。小说涉及到唐朝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的各个层面,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之深令我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汗颜。王学信先生在《南怀瑾先生二、三事》中,曾如此谈到过《狄公案》:

一次茶叙,怀师(即国学大师南怀谨)笑吟吟地取出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狄公全传》,又名《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向在座诸位热情推荐:“这书写得好,值得一看。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怀师接着问我看过没有,我虽然久仰高罗佩大名,但近年忙于杂务,读书甚少,故只闻其名,未读其书,只好惭愧地回答:“听说这书写得极精彩,只是还没有读过。”怀师慈祥地笑着,说:“抽出点儿空看看,就算是休息吧。不过,这书只要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其后几天,我几乎一口气将这套长达140万字的《狄公全传》看完。书中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的确引人入胜,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令人叹为观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是荷兰人,所写虽然是中国古代公案题材,却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突破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在语言、人物、情节上的程式化、类型化藩篱,成功地展示了一幅唐代中国社会历历如昨的风俗长卷,堪称大家手笔。难怪此书于五十年代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一版再版,畅销不衰,成为众多欧美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形象教科书。

另外,汉学家赵毅衡先生也曾撰文指出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的。高罗佩自己也不是纯粹的侦探小说作家,他的学术名著如《中国古代房内考》、《东皋禅师集刊》、《琴道》等在汉学界亦是声誉甚隆。深厚的国学修养,使高罗佩对古代中国的描绘栩栩如生,也使《狄公案》成了一部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社会、文化中的推理小说。读者阅读狄公案时得到的乐趣,应该也并不局限于逻辑推理的冰山一隅,徜徉于唐代这个多彩多姿的富庶世界,自然是流连忘返。

中国文化的底子很容易从小说中看出,但高罗佩毕竟是荷兰人,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也不时出现于字里行间。狄仁杰的性格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断案如神的清官如包拯、海瑞、施世伦等相差极大,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典型西方人的性格特征:讲究人道主义、重法制、幽默开朗、从不板起脸孔说教。不过这倒也不完全是高罗佩的杜撰,历史上的狄仁杰本身也是个颇有幽默感的人物,史书上他与武则天的不少对话都令人发噱。除了人物性格方面的创造外,高罗佩笔下探案的结构布局、情节走向完全是西方式的,狄公破案的手法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绝非公案小说中滑稽可笑的托梦破案云云。诡计的设置颇有黄金时代本格小说的特点:《红阁子》中的密室谋杀,《柳园图》里的童谣杀人,《紫光寺》的身份互换,《铁钉案》的死前留言等等,都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机智解答,解谜的乐趣不逊于英美名作。融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和西方推理小说的趣味与一身,这部小说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罗佩创作小说时往往是灵之所至,笔即随之。1958年,高罗佩和他的中国妻子水永芳(还是张之洞的外孙女)去希腊旅游,有一次为了等候汽车,在一个车站待了很长时间。为了消磨时间,他想起在东京曾买到一架明代中国漆屏风之事。他于是以此为题材构思了一篇小说。回旅馆后妙笔生花,一挥而就。这就是小说《四漆屏》,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狄仁杰探案。还有一次,他想起战后曾去北京游览道教胜地白云观,结识一名道士。这位道士精通书琴诗画,高罗佩曾向他请教,受益匪浅。后来听说这个道士与若干仕女有染,激怒了观里徒弟,他们揭竿而起,使这位道士活活致死。这个故事也被他改头换面,写进了小说之中。

说到《狄公案》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翻译的功劳。译者陈来元和胡明以中国元明通俗小说的语言翻译这套书,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真正做到了翻译要求的“信、达、雅”。对比现在书市上一些连文通字顺都做不到的翻译小说,不得不让人对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翻译家肃然起敬。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文末附上高罗佩的一首七律:
漫逐浮云到此乡,
故人邂逅得传殇。
巴渝旧事君应忆,
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
游踪聊喜继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别,
便泛沧浪万里长。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801210推理狂
2 楼: Re: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02点53分


现在市面上高罗佩的《狄仁杰》似乎只有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那套,非常难买!不像《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似的,许多出版社都有出版,随便找个书店就能买到!当初为了找《狄公案》的小说几乎跑遍了半个北京城!后来想起一年前我在一家书店里似乎看到过北岳版的《狄》,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又找到了那家书店,没想到那套书居然还在(天哪!一年都没卖出去!不过也幸亏没卖出支!)
关于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我还是喜欢80年代拍摄的14集的那部。尽管当时的拍摄条件比现在要差很多,但当时那部是最忠实于原著的!而最新拍摄的这部不但情节发展缓慢而且对原著的改动太大!比如《朝云观》的结尾处,小说中是狄仁杰用计将孙天师推下山崖的,而电视中改成了孙天师自己失足掉下山崖!似乎带有“恶有恶报”的意思!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狄公的形象就远没有小说中那么高大了!还有《红阁子》居然连死者和凶手都换了!对于扮演狄仁杰的两位演员孙承政和马昌钰我都很喜欢!你说马昌钰演的狄仁杰过于威严,我倒没觉得,小说中的狄仁杰本来就很高大威武!以至于在《御珠案》中,琥珀夫人都以为狄公是一位拳师!应该说两位演员的表演各有特色!不过如果要想领略狄公的魅力,又懒得看书,最好还是找来80年代的那部《狄仁杰断案传奇》来看看!






光棍汉最光荣!!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cbulang边城不浪
3 楼: Re:Re: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13点30分


【801210在大作中谈到:】

>现在市面上高罗佩的《狄仁杰》似乎只有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那套,非常难买!不像《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似的,许多出版社都有出版,随便找个书店就能买到!当初为了找《狄公案》的小说几乎跑遍了半个北京城!后来想起一年前我在一家书店里似乎看到过北岳版的《狄》,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又找到了那家书店,没想到那套书居然还在(天哪!一年都没卖出去!不过也幸亏没卖出支!)

你还能买到北岳版的吗?不可能吧,我手头的北岳版狄公案可是1986年出版的!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版本的应该是时代文艺版的,许多地方都能买到。



>关于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我还是喜欢80年代拍摄的14集的那部。尽管当时的拍摄条件比现在要差很多,但当时那部是最忠实于原著的!而最新拍摄的这部不但情节发展缓慢而且对原著的改动太大!比如《朝云观》的结尾处,小说中是狄仁杰用计将孙天师推下山崖的,而电视中改成了孙天师自己失足掉下山崖!似乎带有“恶有恶报”的意思!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狄公的形象就远没有小说中那么高大了!还有《红阁子》居然连死者和凶手都换了!对于扮演狄仁杰的两位演员孙承政和马昌钰我都很喜欢!你说马昌钰演的狄仁杰过于威严,我倒没觉得,小说中的狄仁杰本来就很高大威武!以至于在《御珠案》中,琥珀夫人都以为狄公是一位拳师!应该说两位演员的表演各有特色!不过如果要想领略狄公的魅力,又懒得看书,最好还是找来80年代的那部《狄仁杰断案传奇》来看看!

电视剧的确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但书写得更精彩。只看电视剧的话,不能领会到狄公案的全部魅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ellry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4 楼: Re: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15点56分


我也对狄公案很感兴趣,群众有本<狄梁公四大奇案>是高翻译的公案小说,读起来已经有<狄公案>的风格了.
可惜,到现在我也没买到狄公案:a






谜斗篷推理计划
推广、品评、研究、收藏侦探小说
http://www.douban.com/group/murderpen/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雅木珈彤
5 楼: Re: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16点19分


在图书馆找来找去,只有第三本《柳园图》,遗憾哪。






清醒地喜欢鲁迅。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雅木珈彤
6 楼: Re: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21点07分


请问一下,《狄公案》是什么时候写成的?






清醒地喜欢鲁迅。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打开东乡的博客
7 楼: Re:Re:灯下漫谈(六) 狄公案... 03年07月04日22点06分


【雅木在大作中谈到:】

>请问一下,《狄公案》是什么时候写成的?

准确的日期记不清楚了1948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xingcatsanova打开xing的博客
8 楼: Re:Re:Re:灯下漫谈(六) ... 03年07月04日22点21分


名士高罗佩

赵毅衡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82年)。他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学术圈子里的西方人,他们了解的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而且此套小说在西方雅俗共赏,影响不限于只读通俗小说的俗众: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的。

高罗佩父亲是荷属东印度的军医。高罗佩1910年出生于荷兰,但是五岁起就到雅加达上小学,小时候,家中花瓶上的中文字使他对中文产生兴趣。读高中时,就开始学习梵文,十六岁他在鹿特丹唐人街找到了一个学农业的中国留学生教他中文,后在莱顿与乌特雷支大学攻读中文、日文、藏文、梵文,连后来学的,“通”十五种语言。上大学前,他已经参加编辑印第安“黑足族”(Blackfoot)文字词典,学士论文是《如何改良荷属东印度有关华侨的法律》,这个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可见才20岁的高罗佩眼光之远,也看出他对中国人的同情由来已久;他的硕士论文是米芾《砚石》英译,25岁以中日印藏诸民族的“拜马教”考证,获得博士学位。高罗佩之博学多才,弱冠就初露端倪,兴趣太广泛这“毛病”也早就显明。

1935年高罗佩毕业后,入荷兰外交界供职,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自己说他是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工作却只有暂时意义;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学术有永久价值;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是消遣。我个人觉得高罗佩的外交官生涯并无特色,在东南亚不断调任,他自己深以为苦。唯一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是1943——1945为荷兰流亡政府任住重庆使馆一秘时,当时重庆中外文化人云集,他如鱼得水。此后他两度使日,正合他收集中国文物的目的,也是高兴日子。高罗佩虽然1967年57岁英年早逝,但是一生事业著作极丰,兴趣爱好更是三头六臂:他是名士派头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重要汉学家。

先说高罗佩的艺术爱好:他琴棋书画无不擅长。二十岁开始练书法,终生不辍,他的“高体”字独有一格,风姿高迈,中日专家均能识别;他曾从叶诗梦学古琴,并在重庆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有英文专著《琴道》;追踪中国古琴流传日本的历史,他发现了将曹洞宗带到日本的禅宗大师东皋心越的大量资料,1944年在重庆出版《东皋禅师集刊》,为近世佛学史补缺之著;曾学围棋,未知最终达到的段位;曾学中国画,译陆时化《书画说钤》;曾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gibbon),并亲自养猿观察,作《长臂猿考》;能写中国旧体诗词,曾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常有他的上款;曾学治印,历年所刻印章集成手卷印谱,齐白石题名;一如中国名士,雅号、笔名奇多,换一个就刻章;中国文物书籍收藏颇丰,并且大有收藏心得,1958年出版五百多页的巨著《书画鉴赏汇编》教洋人如何辨别真赝中国文物,并且一自己所刻印章作例,说明什么是假货,很有自知之明。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君子求淑女:抗战时期在重庆任荷使馆一秘时,与时任使馆秘书的水世芳女士恋爱,水为张之洞外孙女,名门之后,齐鲁大学毕业。在重庆举行一西一中两次婚礼,贺客盈门,多为中西文士,他和学路相近的李约瑟多年友情,就是从重庆婚礼席上开始的。

高罗佩在重庆时,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惊奇地发现中国读者耽读西方三流侦探小说的三流翻译,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历史上有出色得多的侦探小说。他把《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后,就袭用其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本《铜钟案》,原拟用英文作为稿本,再写成中文和日文出版。但其时1949年,中国出版界顾不上狄仁杰,日本出版商认为此书把几个和尚写成坏人,有侮辱日本佛教界之险,危及战后敏感的社会关系。因此此书最后只能以英文出版。但出版后大获成功,一发不可收,高罗佩只能再写四本,《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等,合成一组,此为初期《狄公案》。高罗佩本准备就此歇笔,此后也好几次宣布封笔,但是广大读书界欢迎,出版社不断施压(这是高罗佩一生唯一赚钱的一套书,其余均是赔本),只能再接再厉,共写了十三本狄公小说,包括一本短篇集,每年一本,欲罢不能了。

这些小说中的狄公,不是正襟危坐的青天大人包公、施公,也不是鬼鬼祟祟的私家侦探福尔摩斯,而是二者的奇妙结合:幽默开朗,时有俊语;智慧机敏却不矫饰;清廉刚正却不拘泥古板;喜欢女人却不失度;而且文武双全,紧要时还能挺剑格斗几个回合。他的上司、同僚,都是昏庸颟干页,只求升官,不问民间疾苦。而地方上的狱吏捕快则腐败堕落,与犯罪集团沉瀣一气,鱼肉乡民。狄仁杰在这一片混沌黑暗的阴谋暴行中坚持正义,对抗罪恶,却并不摆出一付怨天尤人,唯我独醒,欲挽狂澜与既倒的海瑞架式。如果中国历代清官都有狄公的迷人性格,中国政治恐怕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这些小说生动有趣,但其中说到中国的典狱,刑律,习俗却是于史有据,并非信口开河。高罗佩对明代中国情有独钟,(他的书斋易名多次,曾称“尊明阁”)书中社会习俗与明朝基本相符,而不是唐朝,但不少司法问题,却符合《唐律疏》,等法典。《铜钟案》中的和尚不规,勾结京官干预朝政,的确是唐朝政治的特色。高罗佩译注过元代刑典案例集《棠阴比事》,但他还从大量中国文献(包括俗文学)中汲取材料,例如《迷宫案》中就用了严世蕃用笔杀人故事,《龙图公案》中的拆画轴故事,《今古奇观》中的滕大尹故事。书中的迷宫设计来自《香印图考》,而其中女同性恋情节则借自李渔“贤妻选妾”剧本《连香伴》,并且加上高罗佩本人对中国多妻制社会中女子性生活的研究。光这一本小说,就有那么多讲究,让人不敢小觑像是通俗小说的《狄公案》了。

作为汉学家,高罗佩在以收集中国春宫画,房中术书籍,研究性学而享盛名。中国性学如今已是东西方共同的“显学”,高罗佩远远开风气之先,成为研究者无法绕过的出发点。在五六十年代的汉学界,的确只有高罗佩这样的名士派,才有此胆识。

高罗佩的性学研究,实际源自小说。他的《迷宫案》于1950年准备出日文版时,出版商要求以裸女画为封面(当时日本时尚)。高罗佩断然拒绝,说这绝非中国传统。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分别致函日本、中国几十家古董商,讯问有无明代木刻裸体画像,结果上海商号说他们的顾客有,可供临摹,京都的古董店却有明代木刻册页的原本刻版,即一套二十四幅的彩印《花营锦阵》。他这才明白晚明的艺术风气。由此他开始研究中国春宫,瑰集为《秘戏图考:中国彩印春宫版画》一书。1961年高罗佩出版《中国古代房内考》,是系统整理中国房中书籍的全世界第一人,后书有1990年上海版译本。

不过高罗佩的学术研究,的确带着感情色彩:亲华色彩。他认为在中国春宫画及房中术中,“看不见西洋人种种暴虐诡异的反自然病态”,因此中华民族身心健康,两性生活自然而正常,“中国民族与文化持续不衰,最大原因是他们两千年以来不断地研究男女均衡的艺术”。至于中国春宫画,“证明以为中国古代画家拙于描画人体,完全是西方偏见”。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令人感动,但是这两点结论,未免对我们这个民族过于恭维。

狄公小说中的插图,是高罗佩自己画的,仿明版《列女传》和《列仙全传》风格,但时有裸女形象来自中国春宫,他用半透明纸描下图形,组合而成,笔调稚拙,别有风味,与小说行文之轻快爽利互为映衬。

狄公小说在西方流行已久,狄公小说译成十多种文字,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有好几次拍成电影。

按高罗佩的原意,中文本应当是标准本。可惜此套小说中文本八十年代前一直没有机会出现。七十年代末,我劝友人陈来源(现任中国住津巴布韦大使)与胡明(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胡适研究专家)以中国元明通俗小说的语言翻译这套书,以归本还源,因为这原是高罗佩写此套书的范型。他们做得非常成功,几可乱真,证明高罗佩的确是把白话小说读通了。当时内地竞相翻译《狄公案》的有多人,但陈与胡的拟元明口语译本竟成定本,也是电视剧中对话的所据本。他们译出来的《狄公案全集》有一百三十多万字。二十多年来,翻印、盗印本不知几许,电视剧改编也有多次,却从无人能重译,本文引用《狄公案》各书的标题,也是陈胡二位所取,竟成定译,这是二位朋友与我谈起时不免得意的话头。

不料最近我考得,1952年高罗佩从日本调任印度,在新德里时,曾把《迷宫案》从英文译成中文,题为《狄仁杰奇案》,在新加坡南洋印刷社出版,原来这就是高罗佩一再说“中文为定本”的原意:他真的写了中文本!全书前加了楔子一首:

运转鸿钧包万有,日星河岳胎鲜。人间万物本天然,恢恢天网秘,报应总无偏;

在位古称民父母,才华万口争传。古今多少圣和贤,稽天行大道,为世雪奇冤。

我们知道高罗佩能作旧体诗,对仗尤其工整,真是下过功夫的,不然何以为名士?但是读来终究是“做出来的”,难以像中国的旧体诗大师如鲁迅、郁达夫,挥洒如意而自然天成。但是这首“西江月”却真正吓了我一跳:如此合辙上调的“白话”唱词,不拿文人腔,不掉书袋子(这反而容易做到),完全民间艺人口吻,活龙活现。如果高罗佩能把《狄公案》全写成这样的中文,就是千古一人了。










Ruhest du auch.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xingcatsanova打开xing的博客
9 楼: Re:Re:Re:Re:灯下漫谈(六... 03年07月04日22点22分


高罗佩《狄公断狱大观》中事件与狄仁杰生平对应年表以及《狄公断狱大观》中各篇目的创作时间。



公元663年(蓬莱县令)
五朵祥云 Five Auspicious Clouds
黄金案 The Chinese Gold Murders
雨师秘踪 He Came with the Rain
红丝黑箭 The Red Tape Murder
四漆屏 The Lacquer Screen


公元666年(汉源县令、汉阳县令、韩原县令)
湖滨案 The Chinese Lake Murders
朝云观 The Haunted Monastery
断指记 The Morning of the Monkey
莲池蛙声 The Murder on the Lotus Pond


公元668年(濮阳刺史、浦阳县令)
铜钟案 The Chinese Bell Murders
御珠案 The Emperor's Pearl
玉珠串 Necklace and Calabash
真假宝剑 The Wrong Sword
跛腿乞丐 The Two Beggars


公元668年(时间未确定,浦阳县令)
红阁子 The Red Pavilion
黑狐狸 Poets and Murder


公元670年(兰坊县令)
迷宫案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
除夕疑案 Murder on New Year's Eve
紫光寺 The Phantom of the Temple
太子棺柩 The Coffins of the Emperor


公元676年(北州刺史)
铁钉案 The Chinese Nail Murders
汉家营 The Night of the Tiger


公元677年(大理寺正卿、京都留守)
柳园图 The Willow Pattern


公元681年(西都牧鱼,领大理寺卿)
广州案 Murder in Canton





写作时间
迷宫案 1952
铜钟案 1958
黄金案 1959
湖滨案 1960
朝云观 1961
铁钉案 1961
四漆屏 1962
御珠案 1963
红阁子 1964
柳园图 1965
断指记·汉家营 1965,中篇小说集
广州案 1966
紫光寺 1966
玉珠串 1967
短篇小说集(共八篇) 1967
黑狐狸(遗作) 1968

以上内容分别摘自狄公案、黄金书屋与华生侦探世界










Ruhest du auch.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8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