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azil(初七)
|
|
1 楼:
真的经典吗?——评《罗杰·埃克洛伊德...
|
05年02月04日16点16分 |
婆婆的书看了七七八八,没想到还漏了这么一本“神作”。看了ellry的推荐后,赶紧补功课。一口气把小说读完,有几句话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虽然知道说了肯定会被骂。 首先声明,《罗》文确实非常精彩,但是我觉得单从推理小说的角度讲,此文并不值得过分推崇。在我看来,此文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案件的设计和推理过程,而是在于婆婆的写作技巧。本文的迷题实际上是婆婆巧妙地利用读者对小说主人公充分信任地惯性心理而设置的小陷阱,如果换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罪犯在整个事件中有相当多的疑点,但是出于对叙述者的信任,读者很容易就把这些疑点给忽略了。比如一个核心的疑点——发现尸体后藏匿录音机的情节,如果不是叙述者刻意淡化的话,有经验的读者都会对这段时间展开充分的联想。婆婆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后面专门做了解释,有点“欲盖弥彰”的感觉。 虽然我在读这篇故事之前对其内容一无所知,但是我还是比较早就猜出(真的是猜)了凶手是谁,所以在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并没有太多震撼。猜测的原因是在第七章有这么一段:
“那么昨晚你为什么要去思里博尔呢?”弗洛拉追问道,“在你回家的路上——也就是伯父的尸体被发现以后?”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原以为我的这次拜访不会惹人注意。
这段内容算是一个小伏笔,但给我提示的并不是其具体内容,而是“文中的‘我’所记录的内容并不是真正全部的现实”这一点。这次拜访并没有记录在前面的日记了,但这应该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应该记录的信息,他可以隐瞒一次拜访,就可以隐瞒任何东西,包括杀人过程。意识到这一点后,我立刻猜到了作者在文中所耍的诡计,而此时菠萝甚至都还没出场办案。不得不承认的是,婆婆的故事确实有相当大的迷惑性,在后面阅读过程中,我数度怀疑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但最后的结局还是证实了我的猜测。没用正常的推理思维来对待这篇小说,也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
如果仅仅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我也不会过分置疑《罗》的经典地位。令我斗胆写下此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如果抛开写作技巧本身的因素,这篇推理故事实际上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下面是我觉得比较明显的几处,相信应该还有其他的问题: 1.作者隐瞒了录音机可以定时播放的功能,使得读者通过正常推理找到凶手是不可能的。不要说这是常识,生活在现代的我也不记得见过能定时播放的录音机。另外,播放录音这一段情结也让我觉得有些疑惑,这段录音是在死者给凶手读信的时候录的吗?那应该还同时录下了其他的声音,如果播放时被其他人听到了怎么办?读这么一点文字需要的时间很少,当时正好没人听到怎么办?我想婆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她立即用拉尔夫的出场来迅速打消读者对这段推理的疑惑。可惜我早已料到那个神秘的访客就是拉尔夫(相信大部分读者都能猜出),而这个对话声音是我一直很关心的问题,所以对这一段颇为失望。 2.从凶手的角度讲,处理拉尔夫最好的手段是将他杀死并藏尸,而且这一点对他来说并不难,因为拉尔夫非常信任他,他也有充分的机会,从他可以把拉尔夫藏在精神病院就可以看出。但是凶手却选择了一个非常危险而早晚会被揭穿的方式。 3.关于那个电话,服务员说“无人回答”是很说不过去的。如果那个服务员稍微有点责任心,他很可能再次打电话到凶手家,那就全完了。当然,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婆婆的疏忽,其实凶手只要随便跟那个服务员扯几句,然后再跟他姐姐说谋杀的事就可以了。但毫无疑问的是,让这个家伙打电话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他很可能弄错时间或者告诉别人。没有出问题只能说是凶手的运气相当不错,虽然他后来遇到了菠萝J 4.那把椅子也颇有问题,虽然它挡住了进门的人的视线,但是当人走到屋内时,就不一定能挡住了。那个对室内环境极其敏感的管家,在从门口到死者这么长的路线上都没有发现录音机,有点说不过去。总之这把椅子有些多余,录音机完全可以放在更隐蔽的地方。
总之,我觉得《罗》文虽然故事相当吸引人,但是作为推理小说来讲,并不是一篇非常值得参考的经典。这里更多体现的是作者的绝妙文采而不是逻辑思维。
[此贴被azazil于2005-2-12 17:23:42修改过]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谁敢比我更聪明?
我的IQ是 250!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