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主 题: 《酒店关门之后》(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1986)(人气:471)
 black易恒
1 楼: 《酒店关门之后》(When the ... 07年07月19日11点17分


《酒店关门之后》(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1986)

《酒店关门之后》,马修•斯卡德系列第六作,出版的第二年获马耳他之鹰奖。同时也作为布洛克重新创作侦探小说10周年的纪念作,具有历程碑的作用。

《酒》用回忆的手法,叙述了10年前(1975年)的往事,也就是发生在《父之罪》之前的案子。那时候的马修,依然是一个酒鬼(虽然他自己不承认),阿姆斯特朗酒吧还没有关门大吉,身边有那么一些酒友常常相聚喝酒聊天。10年前,马修还年轻。10年前,马修糊里糊涂地就卷进了这个案子。

故事的开端,是马修常去的一家非法营业酒吧被人打劫;另一方面,马修的一位酒友的妻子被杀,警方捉到两个疑犯,他们却不认罪;而马修的另一位酒友,一位偷税漏税的酒吧店主的帐簿被偷……故事就在这3条支线上进行。

和1975年出版的《父之罪》相比,《酒》无论是在故事本身,还是说故事的技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故事方面,是题材的扩展,并不局限于谋杀上,毕竟犯罪也是多元化的,推理也可以写抢劫、偷窃、跟踪等。至于说故事的技巧,最明显的就是从《父》的单线模式到《酒》的三线并进的转变。但在我看来,《酒》的三线模式并不完美。问题出在案件的主次上。因为三个案件的分量相当(规模都比较大),使得趣味性相互削弱的不少,而且要在3个案子中不停地转换也并不是易事,很容易让读者疑惑(我就是其中的受害者)。较之后来的《屠宰场之舞》,后者的双线模式就是最完美的配合了。

读布洛克的作品,如果一味过分地要求故事或说故事的技巧,仿佛过于苛刻了。我真正喜欢的布洛克的特质,是他的文字背后所散发的忧郁,和那些措辞华丽的人生思考。有人会疑惑,翻译作品能否看出文彩之类的什么吗?其中很当然的是,译本的文彩有很大一部分是很译者有关的,而译本中,原作者除了故事外还有位置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当然是肯定的。让不同的译者都能翻译出同一种感觉,那就是文字背后的感染力,文字背后的那些气息。那就是我所喜欢的布洛克。

至于布洛克的作品,说到底还是被冠上侦探小说之名。但说实话,马修•斯卡德系列的推理确实是不怎么样,属于直观型。布洛克怎样认为自己的小说的推理,且用《酒》里的一段话来诠述:

你有没有玩过拼图?你有没有那种经验?你花了好长时间,一片一片地拼,突然之间,你发现捻在手指间千百遍、你不知道该放在这里还是那里的那一片,竟然就是最关键的一片。一旦找到适合的位置,局面就豁然开朗,接着一片一片拼下去,很快就拼万了。现在这一片就安安稳稳地放在它盖在的位置上,关键至极,谜团迎刃而解。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arinbarin
2 楼: Re:《酒店关门之后》(When t... 07年07月19日13点13分


写的不错,加油,顶顶顶...........................................................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