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主 题: 品尝从前的滋味 ——小卢评《从前有个老女人》(人气:4175)
 q619663903小卢
1 楼: 品尝从前的滋味 ——小卢评《从前有个... 15年03月08日17点24分

本帖是精华帖,目前处于免费状态,点此开始收费

品尝从前的滋味

——小卢评《从前有个老女人》

 

作者:小卢

 

(不泄底)

 

1942年开始,奎因凭借一部《灾难之城》开启了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莱特镇大门。经过了不成熟的、可被作为过渡阶段的第二时期,奎因已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他们创作生涯中的巅峰,“莱特镇系列”被深深地烙印于读者的心中。虽说“莱特镇系列”的影响力巨大,但在同时期里仍有一部与莱特镇毫不相关的作品在1943年与莱特镇争夺人气,并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部作品便是笔者小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从前有个老女人》。

在《半途之屋》之后直到《灾难之城》,奎因的作品已一反第一时期的风格:在第一时期里显露无遗的文学艺术方面上的缺点被逐一改正,而情节发展、人物的塑造甚至成为了其侦探推理作品的卖点;相反,最初让奎因闻名于世的在推理小说方面的创作才能却几乎已经得不到奎因的重视。虽然如此,但这不代表奎因的创作在走下坡路。自从《灾难之城》发表之后,小镇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人们对它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谁知创作者总不会按着读者的思路出牌,看似早已抛弃了过去风格的奎因竟就在踏上通往莱特镇道路的次年写出了《从前有个老女人》这一部在一方面让读者怀念、在另一方面却又出乎读者意料的作品。

 

《从前有个老女人》的故事简介:从前从前有个老女人……这不是童话故事的开头,但整件事的确像是个虚构的童话故事,里头有个强势的老女人,而接连的杀人事件就环绕着一首鹅妈妈童谣次第展开。

柯妮利雅·波兹是美国最知名的波兹鞋业创始人,她的崛起便是一项传奇──嫁给一个补鞋匠,与两任丈夫生了六个小孩,开创出美国最大的鞋业王朝。前夫的三个小孩个性古怪,第二任丈夫的孩子则品貌双全,但个性强势且残酷的柯妮利雅只疼爱较年长的那三个怪孩子,对于其他孩子的横死不闻不问。大家都晓得柯妮利雅的遗嘱内容,也都清楚少了一个波兹家的人就可以多分得一笔财产,但痛下毒手的人究竟是谁?为何要附会童谣杀人?杀人的动机真的是因为巨额的遗产吗?

奎因父子机缘巧合地介入此案,却眼睁睁看着谋杀案发生。理查德·奎因探长的手下屡屡身陷险境,埃勒里势必要稳住这失控的场面还原真相,冷血的幕后真凶原来是……

PS:这段故事简介摘自百度百科)

 

《从前有个老女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统推理小说。奎因在本作中再次将小说的重心放在了案件上,使这部作品依然围绕着案件来展开,紧紧扣着这个包含了“案件”、“逻辑”、“诡计”、“线索”、“推理”的圈子。

奎因这词不仅在故事架构方面重新夺回了最初的影子,而且在内容设置方面也毫不逊色于第一时期,同时因为创作随岁月而逐渐成熟,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着比第一时期作品更突出的优点。

既然在故事方面回到了第一时期的风格,那么这部作品的逻辑推理固然也决不会令大家失望。充满浓厚奎因味道的演绎法再如一顿美味的佳肴给予你在精神上的温饱。可相比第一时期来说,多重解答的设置在本作中显得较为拙劣、欺骗的力度大大欠缺,只要熟悉奎因作品的都能一眼看穿其问题所在。但由于在奎因作品里错误的解答并非只是为了炫耀逻辑或玩弄读者而故意“灌水”的,每一次的错误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解答,所以即使多重解答即使无法完全发挥它对读者的作用,但也为本作的意外性与逻辑性增加了不少分数,对整部作品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线索设置方面,奎因这次没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在过去的“国名系列”里,总有着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这样虽然让人感觉作品失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标志,但对于想要挑战作者逻辑的推理迷来说,值得庆幸的是本作的线索在公平性、客观性方面都没有瑕疵,几乎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我说“几乎”是因为“无可挑剔”仅是我的主观思想,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能找到挑剔其线索客观公平的理由,因此在此处我只能用“几乎”一词)。亦即是说,本作的线索不会因时代的变迁或文化的差异而无法被读者接受。而且,线索在文中也可谓算是明显,用作误导读者、丰富情节的红鲱鱼也不存在于本作中。因此,细心且熟悉推理的读者是绝对有可能在这场头脑风暴中胜出的。本作虽然没有设置经典的“挑战读者”环节,但在小卢我个人看来,本作是具备足够资格与第一时期作品相提并论的。

当然,使本作的水平能与第一时期作品比肩的因素并不只有逻辑推理,还有情节方面的优越。童谣杀人——大家都熟悉这个名词,也清楚它与奎因的关系并不大。在我印象中,涉及到童谣杀人的奎因作品仅有《双面莱特》与《从前有个老女人》。前作有着一番对童谣的新理解、新运用,可惜奎因将重点放在了哲学、人性方面的钻研上,忽视了童谣,导致童谣并不十分突出,同时由于其作品的特殊性,童谣注定无法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毕竟,这个模式是为案件服务的,相对来说,“童谣杀人”的作用与地位在后作中较为重要。但奎因始终不善于——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放大这个玩意儿,“童谣杀人”在本作中虽必不可少却也缺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恰好的是,这个模式搭配上作为案件背景的古老大宅,还有一个充满罪恶、性格怪僻、对某种邪恶行为蠢蠢欲动的家族(这里的设定有些类似《Y的悲剧》,但分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不存在谁好谁坏之分),便具备了十足的吸引力。很明显,1+1+3,这三种材料互相搭配永远不会落俗,更何况是稀罕地出现在奎因的作品里呢!

由于经历了充满好莱坞风格的第三时期,本作在文字的艺术加工上也渐入佳境。相比于第一时期的作品,本作明显更适合被称为“小说”。在围绕案件之外,也恰当地加入了一些必要的描写,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反映出当地人的百态。这种描写在书中占有的地方不多也不少,且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绝不会让读者产生厌倦或感觉多余。相反,它为整部小说添加了不少色彩,正如在理性之外稍微消遣一下,也提高了整本书的可读性。明显,那时的奎因对于情节的把握应是有非常大的进步了。

顺带提一下,在奎因的后期作品短篇集《犯罪日历》以及广播剧(国内有广播剧精选《幸存者游戏》出版,其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小卢五星推荐)中有精彩表现的女主角妮奇·波特的第一次出场便是在《从前有个老女人》当中,奎因骨灰粉实在不可错过埃勒里与她的首次相遇。

语言艺术是奎因作品一向的亮点。从《罗马帽子之谜》开始,由人物之间的动作、对话而形成的冷硬文风不同于达希尔·哈米特的冷硬派。初读奎因作品,也许尚未能感受到文中语言的趣味。但读得多了,了解到奎因的风格之后,人物之间的对话竟也成了我在阅读作品时特别留意并细心品味的一处。奎因对语言艺术的琢磨在第三时期是最成熟的。在本作中,滑稽的对话不少,它们会令我开怀大笑,读出美国硬汉冷漠表面下的诙谐趣味、情感波动,也让我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自然流露于文字之间的讽刺,以及对丑陋的资本社会、上层人士的巧妙的揭露批判,实在万分有趣!有时候,简短的一句话便能充分地体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这令奎因的小说在内涵、可读性、可回味程度等方面赚到了不薄的润色。

《从前有个老女人》是一本充满美国本土风味的推理小说,但它相较于其他作品,在“风味的加入”这点上算是最适量的。它在该“本土”的地方“本土”,在不该“本土”的地方绝不“本土”,这是埃勒里·奎因在作为推理作家时对读者的一片责任心的体现。

国内尚未完全引进奎因的所有作品。在已引进的近40部作品中,笔者小卢也都拜读过了。其中《玻璃村庄》在我的奎因阅读历程中是最后一本,《从前有个老女人》则是倒数第二本。而第一时期的作品我是在距读本作的一年多之前便已读完。因此在一开始阅读本作时,我并未期待过它会有什么惊艳之处,但结果却是完完全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当时,我最大的心情是感谢,感谢奎因能够再次带给我在逻辑推理方面的新鲜与感动。说实在的,无论是国内、欧美还是日本,不是没有,但已只是鲜少有作家还能持续带给我最纯粹的逻辑冲击,所以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再次感受到来自奎因的“洗脑”,我很满足,也很欣慰。

 

本文作者:小卢



另附:

    我的朋友乐子(@推理研究小店MysteryRshop)在微信开了一个集评论、吐槽、原创于一身的公众号。包含金牌推影厅、佳作推荐室、推理乱侃堂、吐槽小黑屋。更多精彩内容,推理谜们不要错过……微信号:Mysteryshop!

    小卢倾情推荐~~~

二维码如下~

6f35c5aftw1eocsvudv2xj20by0byq3m.jpg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无可救药的武术狂*无可救药的推理狂*追求智慧与功夫的巅峰*UFC无限制格斗*MMA综合格斗*武打与搏击*为梦想不断努力与改变*十年火影迷*钟情哥哥张国荣*一生都要做个光明善良的人……
您好,我是小卢。新浪微博互粉:http://weibo.com/531461012
QQ:2563998259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杨衡杨衡
2 楼: Re:品尝从前的滋味 ——小卢评《从... 15年09月02日13点14分

当那位秘书小姐出来之时,很明显就能看出《从前有个老女人》是一部改版自广播剧的作品。假如从广播剧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不错的作品。还有鹅妈妈童谣,我是抱着看童谣杀人的心态看这作品的,不过好像并不是关键情节。被山口雅也骗了。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