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2个回复)
主 题: 转载:一部翻译小说引发一宗有惊无险的“公案”(人气:562)
 cuticuti
1 楼: 转载:一部翻译小说引发一宗有惊无险的... 01年06月18日19点49分


二十年前,一部翻译小说引发一宗有惊无险的“公案”———
“译林”与冯至不“打”不相识

1979年初,我受命创办大型外国文学期刊《译林》。当时各地正在放映英国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鉴于影片远不如小说原著描写得细腻,于是我决定在《译林》创刊号上全文译载这部长篇侦探小说。那时中国刚对外开放不久,广大读者对反映西方当代现实的小说,既陌生又好奇,以致《译林》创刊号一上市就受到热烈欢迎,两版印了40万册还不够卖。
谁知没高兴多久,一阵狂风猛烈地向我们袭来。
原来就在这时,著名诗人、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冯至先生,于1980年4月7日给胡乔木同志写了一封长信,大意说:“目前有关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的某些情况,觉得与‘左联’革命传统距离太远了。近年来有个别出版社有片面追求利润的倾向,如《译林》1979年第1期刊载了英国侦探小说女作家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浙江出版了同一作家的《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印数都达数十万册以上。侦探小说中也有优秀的作品,但是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有时还能造成坏的影响。……克里斯蒂在本世纪20年代已开始写作,我见闻有限,过去很少听人提到过她,为什么现在忽然这样‘时兴’”信中还说:“去年8月,美国文学研究会在烟台开会,江苏人民出版社在会上散发了他们新出版的《钱商》、《珍妮的肖像》、《医生》三种书。一位美国专家说,这样的小说,在美国都是供人在旅途中消遣,看完就抛掉的书。……”
胡乔木同志把这封信批转给江苏和浙江省委。对于这样一封措辞如此严厉的“告状信”,而且惊动了中央和省委两级领导,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若是在“文革”期间或之前,像这种由中央负责同志正式批转给省委处理的事情,少不了要当成一桩案子来对待,刊物势必先停刊整顿,我这个当时实际上的主编,也逃不了隔离审查。特别是冯至先生是位大名人,又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权威,而我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他的话要比我的不知重多少倍。幸好那时中央已提出拨乱反正,要消除多年来“左”的流毒。我就想,《尼罗河上的惨案》既不诲淫,又不诲盗,它通过一桩桩谋杀案的侦破,揭露了英国上层社会中尔虞我诈的丑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况且,电影能公开放映,为什么介绍其小说就犯了“大忌”这个看法,得到了当时江苏省出版局高斯局长的认同和支持,他顶住压力,如实向省委汇报对“告状信”的不同看法。但出版局党组还是责成编辑部认真进行自查。我们逐本逐篇审读了《译林》刊载的外国文学作品,认为选材没有不当,相反,倒是赢得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广泛赞扬。我们唯一认错的,就是在纸张紧张的情况下,印数太多了一点。
就在我们等待上级就自查报告作出处理之际,1980年5月上旬接到通知,要《译林》派人赴京出席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当陈立人副局长和我到会报到时,发现每人的文件袋里都有一份那封“告状信”,听说还安排了冯至先生在大会作专题发言。有与会的熟人提醒我们说,当心把《译林》当靶子来批。因为经过自查,我们心里有了底,所以陈立人同我商量,头两天我们只听不说,到该说的时候就理直气壮地表明我们的观点。
在分组讨论中,冯至先生的一位同事先做了发言,他也认为现在全国各刊物各出版社,介绍外国通俗小说太多了,已经形成了一种倾向。还没轮到我发言,与会的不少文艺界人士都表示不同意“告状信”中对当前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工作的看法,也不同意“已形成一种倾向”的判断。著名作家冯亦代更直率地说,他是研究英美文学的,也参加过烟台的美国文学研究会会议,《钱商》等三本书他都看过。他认为这些书的作者是严肃的,内容也反映了美国当前的现实,译文质量也是好的,把它介绍过来是件好事,为什么要借一个美国人的话,来指责这些书呢……看到会上的气氛比较民主、活跃,我也坦率谈了我们的看法,要点是:不能因为出了一两本有争议的书,就认为出现了什么倾向,更不能因此把出版界、读书界说成是“倒退”;对外国通俗文学有不同看法,这是学术问题,应提倡讨论、争鸣。专家对我们工作提出批评,我们欢迎,但采取向中央负责同志“告状”的办法来代替正常的文艺批评,这不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参加会议的新华社记者行达一同志听了我的发言后,认为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同那封“告状信”反映的不一样,觉得有必要让高层领导同志全面了解。于是一散会他就约我专访,并迅速编发了一篇内参专稿,刊登在新华社1980年5月8日《国内动态》上。
会议上多数人不认同“告状信”的看法,会议主持者肯定是会知道的。在会议的后期,气氛显然改变了,我隐约地感觉到,刚到会时面临的那种压力,仿佛减轻了许多。
5月9日下午会议闭幕总结,向会议做总结报告的是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任重同志。他讲了那封“告状信”的前后经过之后,特别提出:
“这些信和江苏省委转发时写的按语,我和耀邦同志都看了。耀邦同志要我说一下,这件事就这样处理,就到此结束。《尼罗河上的惨案》印得多了一点,这一件事,要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处分不会嘛……至于冯至同志的信,这位同志七十多岁了,他的用心是好的,是为了文艺事业搞得更好,信中有些话可能说得过于尖锐了一点,个别论断不够适当,但出发点是好的。……”
谁也没预料到,这场因《尼罗河上的惨案》飞来的“横祸”,竟然以这种明确了当的方式做了结论,一场引人瞩目的文坛风波,就这样尘埃落地了。更出人意料的是,一散会冯至先生就派车接陈立人和我上他的家去。进门寒暄之后,冯先生首先对我们说,由于我的那封信,给你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此向你们表示歉意。信里一些地方有片面性,有些提法不大妥当。见他当我们一进门就做自我批评,不禁增强了我们对他的敬意。陈立人先说了一番客气话,强调这件事对我们也是一种促进。我这个人向来心直口快,便用委婉的语气说,您是老前辈,如对《译林》有意见,把我们叫来当面训斥一顿,我们都会诚心接受。只是用向中央负责同志写信并批转给省委处理这种方式,未免太严重了一点。大家聊着气氛缓和多了。到后来冯先生甚至还建议,《译林》可以多介绍一些有社会意义的外国通俗文学;他还主张,适当时候可以在江苏召开一次外国通俗文学讨论会。
1987年在南京召开全国外国文学学会年会期间,冯至先生约了我和几家出版社负责人一起商量,联合出版由他亲自主编的一套“德语文学丛书”,并指名要我牵头负责。当这套丛书的第一本《诱惑》由译林出版社率先出版时,他特地写了一篇书评在《译林》上发表,随后《译林》又发表了他为这套丛书撰写的总序。一些知道“风波”内情的朋友,看到冯先生在《译林》上发表文章感到很惊讶,我笑答:“这叫不打不相识。”

摘编自《世纪》,作者:李景端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所有的人都是杀得死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harryfly空军一号
2 楼: Re:转载:一部翻译小说引发一宗有惊... 01年06月18日19点45分


有这种事是中国的悲哀






My Blog:http://spaces.msn.com/judecheng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hitachi41罗修——坑王之王
3 楼: Re:Re:转载:一部翻译小说引发一... 01年06月18日19点49分


【harryfly在大作中谈到:】

>有这种事是中国的悲哀
我认为这不能称之为悲哀,毕竟观念的转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译林》出版社的编辑们就能有如此敏锐的眼光将阿婆婆的作品翻译过来,实在是功德无量。






北邻有精,其名为狐;化而为女,其名为艾。艾之魅,不知其几万迷。喜而笑,其貌倾千城之国也。东坑小骡子


有关原创小说的作者专栏开通因本人机器问题,时常无法登陆后台,暂时无法受理。

罗修的群魔乱舞http://blog.sina.com.cn/u/1417662535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2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