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首云(陇首云)
|
|
8 楼:
Re:也评“无人生还”——完美的谋杀...
|
01年07月09日01点17分 |
未看原著的网友,请不要看以下内容!!!因为将涉及一些故事的重要细节!
为了讨论本问题,专门又复习了一下《无人生还》,感觉到这些问题还没有那么严重吧,呵呵!
问题1.对于:“如果法官不是凶手,则真正的凶手肯定会知道法官是在装死,因为并不是他杀了法官,那么法官又如何能够借装死来暗中调查真凶??答案只有一个,那个要求装死的法官就是真正的凶手。医生不可能那么傻,不可能象小说中写的那样配合法官这个很愚蠢的举动”
对于此问题,
第一、已经死了几个人了,并没有证据能让我们判断出凶手只有一个呀。不存在进行非此即彼排除的可能性。
第二、根据法官手稿中的记载:“我选择了阿姆斯特朗医生;这个人对人比较轻信。根据我的外表和声名,他认为象我这么一位有地位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个杀人凶手。”。特别是:“他的怀疑全部集中在伦巴特身上,而我则假装和他的看法相同。我向他暗示我有一个计划,可能使杀人犯中计,暴露自己。”
对于一个年老的法官,国外的人对他的信任程度应当是相当高的啊,因为在这些国家能当一辈子法官应该是相当不容易的,法官本人在人品、办事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作为身处上流社会的医生信任同处上流社会的法官,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遇到不熟悉的险恶环境时,人们多数情况是希望找到自己的联盟,在这十个人中,由于身份、地位等等很不相同,同处上流阶层的医生与法官建立联盟了应该说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再加止同时因为法官已老年体衰、是重病之人,而从前面行凶的情况来看,凶手应该身手敏捷,因为来无踪去无影,而且还有使用较强暴力的情况,他从思想上排除法官作案也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医生能答应法官的装死计划,除了上述的原因外,书中可以看出,医生已经将怀疑全部集中在伦巴特身上了,此时法官假装和他的看法相同,向他暗示一个可能能使杀人犯中计,暴露真面目的计划,医生的感觉肯定会是别人想办法实现自己的计划,他当然也是很容易答应的,这点也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吧?
问题2.对于法官的“足智多谋而冷血变态”的问题。看了以下法官手记,我们就可能能够理解或者说至少可以不排除这个法官所作所谓的可能性吧。
“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就认识到我的本性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首先我患有一种浪漫幻想的不治之症。小时候读惊险小说时,每看到有人把一只里面装有重要文件的瓶子投入海中,心里总是不可名状地激动起来。直到今天,这种魅力仍然没有消失,所以我就采取了这个作法—写下我的自白,装在一个瓶子里,把瓶子密封好投入海中。我估计这份自白还是有一线希望被人发现的—如果真的被发现的话(也许过于乐观了),这件迄今为止未能解决的神秘谋杀案就会莫相大白了.除了浪漫的幻想之外,我的性格还有其它方面。我明显患有虐待狂,喜欢亲眼看到或是亲手制造死亡。我仍然记得用黄蜂和花园中各式各样害虫所作的那些试险…从孩提时代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杀害狂。但与此同时,我还具有另一种与之矛盾的性格—一种强烈的正义感。我憎恶一个无辜的人或生物由于我的行动而蒙难或死亡。我深深感到正义应该战胜一切.有一点也许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至少心理学家会理解,—正是由于我的这一心理状态,我才选中了法律这一行作我的终身职业。从事法律几乎满足了我的全部本性。
罪恶和对罪恶的惩罚永远使我神往。我非常喜欢读各式各样的侦探和恐怖故事,为了消闲解闷我想象了最为巧妙的谋杀人的方法。
过了若干年我当了法官,我的另一种隐秘的天性受到鼓舞而发展起来。当我看到一个倒霉的罪犯在被告席上痛苦挣扎,受尽折磨,毁灭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他走近时,总是感到莫大的快乐。不过请注意,如果被告席上站的是一个无辜的人,我是没有这种快乐心情的。至少有两次,因为深知被告是无罪的,我中止了审判,并向陪审官指出指控不能成立。不过,感谢我们的保安部门的公正和效率,那些带到我面前以杀人罪受审的被告,绝大部分都是犯了罪的。
在这里我要说明爱德华.塞顿的案子就是这样的。他的相貌和举止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他留给陪审团的印象是良好的。证据虽然不很明显却非常清楚,而且根据我多年对罪犯的了解,我确信这个人犯有他被指控的罪行.残酷地谋害了一个信任他的老妇人。
我平素享有“刽子手”法官的名声,但这并不公正。我在最后总结全案时总是严格、公正,非常谨慎。我所做的,乃是使陪审团不要感情用事,不受某些律师挑动人们感情的辩护词所左右。我总是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确凿的事实上。很久以来,我就发觉自己内心正在发生变化,我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已,我要抛弃我的法官身份,自己有所行动。我想要……坦白说吧,我要…自已动手杀人。我意识到这就象一位艺术家力图表现自我一样!我是,或者可以成为,一个犯罪学方面的艺术家。我那被职业紧紧压抑着的想象力逐渐化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我一定要,一定要杀一次人!而更重要的是,不是普普通通地杀掉人。我的杀人案伴必须非常奇妙,震撼人心,必须不同凡响。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仍然具有充满青春活力的想象力。我想干点非常戏剧性、几乎是想入非非的事来。我要杀人……是的,我要杀人…但是,对某些人说来这似乎是矛盾的,我仍然受到我天赋的正义感的抑制和妨碍—无辜者不该蒙难。”
其实,对于阿氏的作品,我感觉写作手法多是以戏剧性手法为主的,而不同于有些类似实案重现类型的作品。以戏剧性手法写作,当然就会利用许多的巧合和较离奇的设计手段的。使用这些手法的结果就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点往往不再是靠物证等实证提示唯一、必须的发展方向,体现的只是一种在较奇特情况下虽然可能性极小,但却也可能发生的情景。
我们还可以想一想,《东方列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等这类案件,在现实在会发生吗?当然不会,谋杀者会根据更直接了当的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的,因为谋杀者也是要讲成本的啊!呵呵!
【bigkhy在大作中谈到:】 > >“无人生还”是阿加莎的一部著名小说,也曾经被拍成过电影。我曾经看过该书的英文原版,英文原版名为“then,there is none "(鄙人自信英语水平还过得去),同时也看过盗版的中文原著。
|
|

|
欢迎光临下列版块:
看《福尔摩斯》:一切以福迷为中心。(在本站“主题版区”中),品《原创推理》,评《中国侦探》:发掘历史,体验发展。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