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主 题: 无意制造的盲点--评《畸形屋》(转载)(人气:585)
 fanfan打开fan的博客
1 楼: 无意制造的盲点--评《畸形屋》(转载... 01年09月01日01点04分


今天我要说是《畸形屋》,可能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我要选那些不怎么出名的作品。我要说的是:第一、这些的确都是我曾经读后为之精神一振的作品,它们尽管不是克里斯蒂小说中最出色的,但也都有各自可圈可点之处。第二、对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不必作太多介绍,而且要点评的话,以小可之才能,恐无法服众。第三、这些小说中,大部分我都栽过跟头,试想,连吾亦未能猜对,必是好作品也。(众怒:你小子算老几?!!)
《畸形屋》在克里斯蒂侦探小说里,绝算不上是重量级作品,尽管阿加莎自己曾把它排在前九名里,但读者们似乎并不买帐。不过想来能猜对凶手的也不会很多。这是一起变态杀人案(畸形屋这个书名真的很切题呢),具体情节就不多说了,无非是杀了人、然后是调查、调查过程中又发生谋杀案……。值得注意的是,文中主人公的父亲,一个经验非富的老警官曾经对一般杀人犯的言语、行为特征作过非常精彩的描述,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些话,就能猜出真相了。可即便如此,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猜对。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小说中有一个非常难克服的心理盲点。什么是心理盲点呢?鄙人才疏学浅,也下不出一个专业级的定义来。取个例子吧,警察问一个看门人,“你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进出吗?”回答说:“没有。”可是他明明不止一次的看到邮递员进出楼房。只因为在一般人眼中,邮递员有何可疑?这就是一种心理盲点。随着人的不断成熟和社会阅历的逐渐丰富,慢慢地就会积累很多经验和常识,并且不自觉地被用来指导人的行为和作出判断。这是好事也是坏事。经验、常识多了,能使许多工作进行得顺利,可是由于思维定式的存在,对待一切事物都爱用那些经验、常识去套,往往就对最重要的事实视而不见。人类在这方面犯的错是很多的。说句题外话,爱因斯坦能构想出四维空间、甚至更多维空间,而我是想破脑袋也无法想象多维空间是什么样的,恐怕就是从小植下的根深蒂固的三维空间观念,已经死死地限制了我的思维。言归正传,《畸形屋》这篇小说里,就有这样一个心理盲点,或许这并不是作者有意识地安排的,但确给我们破解真相设下了不小的障碍。 心理盲点也是侦探小说的素材之一,这样的小说都很精妙,也很有趣,不过数量很有限。 就我所看过的,只有两篇:一篇是爱伦坡的《窃信案》、另一篇是柴斯特通的布朗神父系列中的《隐身人》。都是很发人深省的作品。有谁知道还有其他类似的小说吗,望告知,谢谢啦!
看到这里,诸位看官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啦!哼,你小子不要大话压人,吾老人家们聪明绝顶,抓个把杀人犯还不是手到擒来。只可惜,本书尚无网络版,要想马上看只能自已去买书了。真的希望大家都是大侦探,都能猜对,到时可别忘了小弟的激将之功噢!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请允许一个不够格的朋友为你寄上一份迟到的哀思。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楚州狂生专玩打开楚州狂生的博客
2 楼: Re:无意制造的盲点--评《畸形屋》... 01年09月01日01点04分


呵呵,在阿加莎月结束时又看到了几篇精彩的评论。
fan,辛苦了!






我们没有消失在人海,我们依旧在人海。
推理支柱和元老有一个多达200人的微信群,请加狂生的微信z2012997,拉你们进群。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