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缌汉(络缌汉)
|
|
1 楼:
有关人士对师承燕小说《蝎毒》的评论
|
02年01月27日05点52分 |
有关人士对师承燕小说《蝎毒》的评论 “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这部作品所描述的某些工商业者的生活、思想和情调,所揭示的刀光剑影的斗争,所抨击的邪恶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二、 “蝎毒”这一物象构思颇好,既是杀人的毒剂,又是恶德的象征。如郭自己所说:“你们不仁在前,就不要怪我不义在后”,以“蝎毒”隐喻自己的行为原则。 三、 从“模拟侦破实习课”的角度切入案件,比较别致。对案件的侦破过程写得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但从另一方面看,按照教学所需要规范化的侦破过程展开,用笔过于拘谨,不免让人感到缺乏新意和深度。 四、 这部作品分两大部分:上篇写出场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直至引发案件,下篇写案件的侦破过程。 这种结构方式在侦探小说中是不多的。一般地说,把人物出场揉合到情节展过程中去写,较为顺畅,但人们用得很多;人物和事件相对分开的叙述方式,难以恰到好处,因而用的人很少。这篇作品所采用的‘分开’的叙述方式,就有不够和谐的感觉。一是静止地介绍人物,枯燥而又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二是前面人物关系的交待虽为案件的发生奠定基础,但又有一些脱节的感觉。不过我觉得,这种结构方式使用的人较少,作为一种种尝试,一种探索,而且还有一定的水平,也就不能厚非了。 五、 文字较为简练、流畅,可读性强。 (黄泽新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著有《侦探小说学》)
点评:灵魂,在情节中表现 或许这篇小说的情节表现还不够圆熟与老到,但作为已经掌握了传统戏剧型情节的一个最基本的艺术品质——悬念的制造、保持与释放,而没有运用悬念的本领,想要从事公安题材的小说创作,是根本无法胜任的。读《蝎毒》,你会有一种平静的河水下面暗藏旋流之感。作者虽然运用着流畅的语言(文白夹杂之处略嫌磕绊)介绍着他笔下的人物,不露声色地一一展示着他们的心灵,但你却分明能见到他们各自的性格以及要算计他们的老板郭先生的心机,而这又都是为谁杀死了郭先生留下一个个伏笔与悬念。悬念的制造与保持使读者随着情节的诱引,沉溺于一个又一个变化起伏、难以逆料的情境之中。下篇根据上篇留下的悬念一一释放,读者才终于知道情节结局的最后答案。就推理小说的模式而言,本篇的结构形式虽已不是独创,但毕竟显示出作者较强的编织故事的潜力。 或许这篇小说在情节中通过表现人物心灵世界所揭示出的社会矛盾还不够充分与本质,但作者已经意识到情节的目的不在编织故事,而是要在情节中去表现人物的灵魂,从而涵盖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揭示重大的社会矛盾才为上乘。金钱作为物欲的外化表现,它与道德的矛盾将是今后社会主要矛盾之一,也将是文学的创作母题之一,而公安文学对此有着比其他任何题材的创作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视角的优势,因此,也更有可能为未来留下经典之作。企望作者继续努力,走向独特,走向成熟,业有所成。 (转载自《啄木鸟》99年1期,评论者:孙武臣,公安大学教授)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