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作品列表   【版主】:HiStory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5个回复)
主 题: 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宝石(原创)(人气:939)
 ellry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1 楼: 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宝石(原创)... 01年07月06日23点25分


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宝石
1841年,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发表了《莫格街谋杀案》,这篇文章被尊为第一篇侦探小说。在这篇文章里,爱伦·坡设计了一个密闭的房间,受害人在这间屋中被离奇的杀害,最后,侦探却给予了这个离奇事件一个极其合理的解释。这就是古典侦探小说中最为吸引人的谜题——密室。密室由于其神秘性、不可能性而深受侦探作家和侦探小说谜们的欢迎。但是,密室又由于其构思难度较大,既要不可能又要可能,因而,不少推理小说家只好望而却步。密室成为了推理小说家挑战极限的最好题材。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约翰·狄克逊·卡尔的作品尚未有中译本,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一些有中译本的密室小说,兼介绍一下约翰·狄克逊·卡尔。
密室的定义并不是上锁的房间那么简单。要弄清密室,不妨从一下密室的类型着手。欧美有的推理小说史家把密室大致分为机械型密室和心理型密室。江户川乱步则将其划分为狭义密室和广义密室。
狭义密室大致与机械型密室相当,指自内封闭的空间,此封闭状况明显看来只能由空间内的人来主导,由常理推断似乎无法从空间外的人来主导封闭状态的形成。这类密室通常都是通过极其复杂的手法,借助人力、动物力、自然力、现场的构造或布置,采取鲜为人知的杀人方法,帮助自己脱离密室现场、或在自己脱离现场以后设法形成密室、或不需进入密室现场即可达成杀人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具有典型性的狭义密室手法:
罪犯利用毒蛇进入密室杀人(阿瑟·柯南·道尔《斑点带子案》);
罪犯在密室中安装机关,最后制造爆炸炸毁机关(莫里斯·勒布朗《虎牙》);
罪犯在大雪前作案,用被害者的钥匙锁门,雪停后让一共犯在现场外放枪,使人以为是凶手开枪,并在一进入现场时将钥匙丢在现场,制造雪地密室(海渡英佑《柏林1888》江户川乱步奖作品);
利用绳索等采取极其巧妙的方法将房间密闭(埃勒里·奎因《中国橘子之谜》);
死者自杀却又想造成他杀的假象,所以采用复杂手法制造密室,并将凶器送出房间(横沟正史《本阵杀人事件》获第一届日本侦探作家协会奖)。等等。
密室犯罪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凶手洗脱嫌疑,所以,个人认为成功的密室应该不被认为是密室或是被认为是死者自杀的(有意制造他杀的除外)。以上几篇只有《中国橘子之谜》差不多达到了凶手的目的。事实上,大部分的密室谋杀在探案开始就定下是密室犯罪。也许是为了吊起读者的胃口吧。所以,机械型密室破案关键不在于对罪犯心理的洞察,而在于对密室手法的重现,这似乎走入了一个极端很难跳出这一窠臼。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其一贯的写作手法,所以她的密室仍是在对犯罪心理的剖析上做文章(如《古墓之谜》,又译《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另外,这类小说的关键是作者构思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密室手法。因此读者也必须顺着作者的思路想下去,但面对几件少的可怜的现场遗迹,百思而不知其用途,直到翻过最后一页,才恍然大悟。这种现象在《本阵杀人事件》这类小说中尤为明显。所以,这类小说有时比较难读。
广义密室大致等同于心理型密室,指并非完全密闭的空间,仅由目击者的证言、雪地上的足迹等间接证据,来推断案发当时的现场,处于无法自由出入的状态,也称为“准密室”。这类密室显得条件比较宽泛,采用这种密室的作家也较多,作品也更为神秘化,并且大量运用不可能犯罪手法。最经典的作品是加斯东·勒鲁的《黄屋之谜》。一位年轻小姐在父亲实验室旁的屋中大喊救命,在作实验的父亲及助手立刻赶到,待到撞开门,发现小姐被击倒在地上,凶手却不见踪影。凶手再次光临时,几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抓凶手,但凶手却像烟雾一样消失了。这便是《黄屋之谜》的谜题。像G.K.切斯特顿的《隐身人》(这篇文章抓住了一个心理漏洞,是篇经典的不可能犯罪。不少作家都有借鉴,如阿加莎·克里斯蒂仿照此文写了一篇《雾中人》,见《犯罪团伙》)、《狗的启示》也属此类。江户川乱步的《D坡杀人案》也是通过他人证词形成的准密室。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帷幕》中也借用黑斯廷斯的密室证词让波洛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案。这类密室恐怖、悬疑的居多,每个作家都在作品竭力加上大量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引起读者的好奇。因而,读起这类小说总令人欲罢不能,非得一口气读完不可。
下面列出十本由Douglas G. Greene(作品《约翰·狄克逊·卡尔:解释奇迹的人》获埃德加奖提名)选出的西方密室和不可能犯罪的经典作品(不包括卡尔的作品):
Rim of the Pit Hake Talbot
The Hangman’s Handyman Hake Talbot
Nine Times Nine H. H. Holmes (Anthony Boucher)
The Big Bow Mystery Israel Zangwill(1892,第一部长篇密室)
Death From A Top Hat Clayton Rawson(卡尔的追随者)
《中国橘子之谜》 埃勒里·奎因
Scattershot Bill Pronzini
The Talking Sparrow Darwin L. Teilhet
Too Many Magicians Randall Garrett
Randall Garrett John Sladek
可惜的是,只有《中国橘子之谜》有中译本。
以下是卡尔选出的不可能犯罪的经典作品(也不包括他自己):
《格林家命案》 范·达因
《上帝之燈》 埃勒里·奎因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The League of Frightened Men Rex Stout
The Nine Tailors 道洛斯·赛耶斯
《恐怖谷》 阿瑟·柯南·道尔
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 Anthony Berkeley
Murder Gone Mad Philip MacDonald
At the Villa Rose A.E.W. Mason
《黄屋之谜》 卡斯东·勒鲁
日本的密室推理还有不少杰作,除前面提及的外,以下几本是有中译本的:
《恶魔吹着笛子来》,横沟正史;
《高层的死角》,森村诚一,获第十五届江户川乱步奖;
《姑获鸟的夏天》,京极夏彦。
以下几本尚无译本,但也属杰作:
《文身杀人事件》,高木彬光;
《献给虚无的贡物》,中井英夫,获第八届江户川乱步奖提名;
《匣中的失乐》,竹本健治;
《放学后》,东野圭吾,获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
《8字宅杀人》,我孙子武丸。等等。
其实,写密室和不可能犯罪题材最出名的是约翰·狄克逊·卡尔(John Dickson Carr,他的笔名是卡特·狄克逊Carter Dickson,1906-1977)。用他的传记的作者的话说,“约翰·狄克逊·卡尔:解释奇迹的人”。
卡尔的作品大都发生在英国的乡村,苏格兰的城堡里,或是伦敦的博物馆,笔下的侦探也具有浓厚的英国味。但实际上卡尔出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卡尔喜欢上侦探小说是在他那位当律师的父亲的书房里。阿瑟·柯南·道尔和G.K.切斯特顿给了卡尔创作的灵感。他成为这两位大师的终身的追随者,他们对他的影响可以在卡尔早期的作品中看出。卡尔还写了《阿瑟·柯南·道尔的生活》(和阿瑟·柯南·道尔儿子合作),并获得了埃德加奖。实际上,他笔下那位胖胖的抽着雪茄的侦探基登·费尔博士就是以切斯特顿为原型。卡尔曾在巴黎学习过(这个的影响可以在他早期的亨利·贝克林探案中看出),1931年在英国定居。他的《和恐怖约会》(Appointment with fear)是这时期里程碑式的作品,并被后来不少作家效仿。1951年卡尔回到美国,并继续创作关于费尔博士和梅利维尔爵士的侦探小说,此外他还写了不少有关历史谜题的侦探小说并冠以一个合理的解释。卡尔成为了英国侦探俱乐部(Detection Club)的一员,这个俱乐部几乎不接受非英籍作家,它的成员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道洛斯·赛耶斯(作品有《谁的尸体》等)这些精英分子。他也是美国侦探作家协会的主席。并于1962年获得了埃德加“终身大师奖”。
虽然同是黄金时期的侦探小说家,但卡尔与埃勒里·奎因的创作理念不同。埃勒里·奎因一直想让侦探小说摆脱通俗文学甚至庸俗文学的帽子。卡尔却标榜自己的作品是通俗文学。他认为,读通俗小说,可强化心灵。但是,这里的“通俗”绝对不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词。应该说,卡尔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卡尔以渲染恐怖气氛见长,这方面他比爱伦·坡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卡尔的谜题是绝对公平的,他把线索全部摆在读者面前,绝对聪明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线索找到答案(也许由于你的才智不够总会失误)。这正是古典派推理小说迷们所欣赏的。
卡尔笔下有四个主要的侦探:亨瑞·贝克林先生(Monsieur Henri Bencolin)、基德·费尔博士(Dr. Gideon Fell)、亨利·梅利维尔爵士(Sir Henry Merrivale)和马彻团长(Colonel March)。
亨瑞·贝克林先生是卡尔早期创造的。他是巴黎警察局警官。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留着胡子,有驼背,但却有着一双温和的眼睛。关于他的小说有《步行在夜晚》(It Walks by Night)、《蜡像尸体》(The Corpse in the Waxworks),等等。但不久,卡尔认为他阻碍了自己的进一步发展,于是舍弃了贝克林。
费尔博士是一个胖胖的辞典编纂者。他的装扮很滑稽,戴着顶像铲子一样的帽子,消耗着大量的啤酒,抽着海泡石烟斗,留着强盗式的胡子。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析罪犯的心理,破的案子也相当复杂。他很像布朗神父,但比起谦逊的布朗神父来,他显得过于自信,并有爱吹牛的习惯。关于费尔的最好的作品是《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还有《金丝笼问题》(The Problem of The Wire Cage)等等。
梅利维尔爵士是一个律师和医生。卡尔写他时是以卡特·狄克森的笔名发表的。梅利维尔显得有些笨拙,但很幽默,有时甚至有些搞笑。最著名的案子是《犹大之窗》(The Judas Window)。还有《死亡在五个盒子里》(Death in Five Boxes)、《独角兽谋杀案》(The Unicorn)等等。
马彻团长是一个退伍军人。他出现在短篇小说中。破的案子大都很恐怖和神秘。探案大部分收录于《奇案部》(The Department of Queer Complaints)。马彻探案还被搬上了电视荧幕。
据说,世文将在埃勒里·奎因系列之后推出卡尔的作品,希望不久广大推理迷们能一睹这位密室大师的风采。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谜斗篷推理计划
推广、品评、研究、收藏侦探小说
http://www.douban.com/group/murderpen/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2 楼: Re: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宝石(... 01年07月06日16点11分


真的是原创吗?这位老兄的阅读范围太广,很多人的书我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看了。真是天外有天啊!佩服佩服。
不过文章中的密实手法大致都看到过。印象最深的密实是一部日本推理作品。好象是赤川次郎的。是用起重机把一个长方形的地面光滑的简易房屋的一端抬起来,将里面的人摔死,然后在放回原处。真是出人意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fanfan打开fan的博客
3 楼: Re: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宝石(... 01年07月06日18点37分


真是旁征博引,让人应接不暇啊,不错!老兄把心理盲点类作品也放入密室的范畴,这个见解也很独特。本人很喜欢这类作品!
密室推理更多的像一种益智游戏,而不能去过多地考虑现实情况。使用密室本来就达不到洗脱自已的目的,试想要造成自杀的假象,又何必制造密室,没必要嘛!而一旦被确认为他杀,作为侦探一定会一查到底,因为密室无异于是对侦探的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密室案总是会被侦探投入最大的热情而最终告破的原因。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不同意老兄的观点,你所说的这种真正的密室很不可能,至少也是极为罕有的,呵呵。
另外,你介绍的约翰.狄克逊.卡尔,也早有耳闻。很高兴他的书也要出版了,看来国内真的越来越重视推理文学了,真是好啊!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请允许一个不够格的朋友为你寄上一份迟到的哀思。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我是谁x
4 楼: Re: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宝石(... 01年07月06日20点32分


呵呵,真是介绍的通透明白,让我也大开眼界,能分析的如此清楚确是不简单。
对于密室来说,往往会围绕着神秘和诡异展开,甚至把连迷信和鬼怪也夹杂其中,使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强烈的刺激和挑战,给于读者的吸引也不言而喻。
俗话说物极必反,现在越来越多的推理小说家乐于此类小说时,密室作为一种推理小说构造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密室类的夸张手法和布局,往往会把故事的可读性抛之一边,使在我所看的密室推理小说中很少能再复读的。所以推理小说需要在新的领域上突破创新。
我相信不久将来用心理学进行心灵谋杀类的小说会多起来的。






核桃,锤子,推理。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ellry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5 楼: Re:Re:密室——推理小说王冠上的... 01年07月06日23点21分


【风在大作中谈到:】

>真的是原创吗?这位老兄的阅读范围太广,很多人的书我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看了。真是天外有天啊!佩服佩服。
>不过文章中的密实手法大致都看到过。印象最深的密实是一部日本推理作品。好象是赤川次郎的。是用起重机把一个长方形的地面光滑的简易房屋的一端抬起来,将里面的人摔死,然后在放回原处。真是出人意料。
是《三色猫探案》就是调查卖春事件






谜斗篷推理计划
推广、品评、研究、收藏侦探小说
http://www.douban.com/group/murderpen/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小眉小薇小眉小薇
6 楼: Re:Re:Re:密室——推理小说王... 01年07月06日23点25分


【ellry在大作中谈到:】

>【风在大作中谈到:】
>>
>>真的是原创吗?这位老兄的阅读范围太广,很多人的书我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看了。真是天外有天啊!佩服佩服。
>>不过文章中的密实手法大致都看到过。印象最深的密实是一部日本推理作品。好象是赤川次郎的。是用起重机把一个长方形的地面光滑的简易房屋的一端抬起来,将里面的人摔死,然后在放回原处。真是出人意料。
>是《三色猫探案》就是调查卖春事件

嗯,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篇三色猫,有点恐怖——想想,用这种方法杀人……






一切请珍惜 一切将吹散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5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