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法律案例   【版主】:水晶鱼儿 字体大小:
[1] [2] [3] [4]3页/共4页(总计38个回复) 上页 下页
主 题: Re:Re:Re:Re:Re:5。7空难——目前推理爱好者必须关注(人气:12)
 cissyfox狐狸$午晔
21 楼: Re:Re:Re:Re:Re:5。7... 02年12月11日10点22分


【sfst在大作中谈到:】

>不对
>我们担心的就是,他们没有考虑我这里提的问题
>不公布证据,是很可疑的
>当然可能也是试探大家的反映
>但是,我们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的证明!!
>这里没有什么好保密的


怀疑一切不是不好,但有时这样会把很多原本简单的事情弄的很复杂。没有必要那么敏感,不公布证据自有不公布证据的原因,其实有些事情大家不知道比知道要好。保密守则不是有这样一条吗:不该问的不问。有没有值得保密的东西,天知道地知道,该知道的人知道。
我赞成在推门多讨论真实的案例,但是对于这个案件......
想想,8月时结论就出来了,媒体却在12月才开始大肆讨论,为什么?呵呵






人类的本能就是伤害自己和互相伤害。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铅笔铅笔头
22 楼: Re:Re:5。7空难——目前推理爱... 02年12月11日10点40分


在中国保险欺诈案件中,以人身意外骗保和汽车骗保居多,现在流行一个新趋势,人身意外骗保主要针对国外的保险公司,而汽车骗保则主要发生在国内的保险公司。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sfst苏菲斯特
23 楼: Re:Re:Re:Re:Re:Re:... 02年12月11日14点07分


怀疑——是人们喜欢推理门的首要动机,不能怀疑,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
连虚构的东西大家都那么如痴如醉,为什么碰见真实的叶公好龙呀
为什么12月份又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12月8日有新华社的正式消息
有结论了
但是,没有证据公布
一个院士在那里发言,可是说了等于没有说
你不好奇吗?
没有好奇心,跑到推理门做什么?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楚魂楚魂
24 楼: Re:Re:Re:Re:Re:Re:... 02年12月12日01点39分


【cissyfox在大作中谈到:】
有没有值得保密的东西,天知道地知道,该知道的人知道。
>我赞成在推门多讨论真实的案例,但是对于这个案件......
>想想,8月时结论就出来了,媒体却在12月才开始大肆讨论,为什么?呵呵



这个案子可能是有一定的敏感之处!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最终定案不给相应的证据,单靠几个人内部定性,并因此就认定张**就是罪魁祸首还是不行的!——这样太难让人心服!也会影响民航与有关部门的公众信誉!


至于媒体,我原来办一些案时也很讨厌他们那种自以为有“操纵舆论工具”的权力,就总是想借此影响具体办案过程的作派!就你的职业特点而言,我估计这种心理也是存在的!

但是后来我慢慢观点有了改变,媒体与公众的意见有时看来很盲动,但总的说来作为对行政(司法)权力的一种监督还是很有必要的!何况说句俗气点的话,现在时代变了——即便是做秀也罢,善于公关的人、重视公众形象的人在办很多事方面就是要省不少麻烦!因此,在不违背一些原则的情况下,适应这个现实吧!

就本案而言,我觉得有关方面最终应该还是会公布有关证据的!至于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把它看成为我们“推门侦探团”未来破真正的大案的一次模拟演练吧!

:);)

哦,这是一位网友对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

1.公布客舱数据记录器的客舱录音。
2.公布飞行数据记录器的飞机失事前姿态数据.
3.重现事故过程.
4.公布张的尸检结果
5.公布纵火证据(为什么张的尸体保存完整?为什么是死于CO中毒,而尸体没有烧焦?如不是自焚,火点在哪?!如何证明就是张于的?飞机落地前厕所是关闭,人如何进去?张上飞机前是否带有饮料酒类?......)
5.讲清楚该航班在北京延迟起飞所进行的检修是什么性质?检修项目是什么?






推理之门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楚魂楚魂
25 楼: Re:5。7空难——目前推理爱好者必... 02年12月12日01点43分


哦,这是木也先生提供的那篇报道!里边某些东东细细琢磨,其实还是能给推门写手一些启示的!



新闻热线

  电话采访嘉宾1:王科—《人民日报》驻大连记者站站长、曾经第一个赶赴“5-7”空难事故现场的记者。

  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CJ6136客机预计21:40降落大连周水子机场。21:20的时候,地面塔台接到机长报告说:“后舱起火。”21:24飞机与空管部门失去联系,这时确定飞机失事。我是在(晚上)12点左右赶到现场,虽然我不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但在媒体里面我是第一个。(纵火犯)张丕林大学毕业,首先分到(大连)公安局,后来又调到外贸部门。(空难调查)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怀疑他,特别是现在大连刑警支队的支队长叫温庆海的。当时一听说这个人(张丕林)买了7张保险,他马上就断定是他干的。他当着很多人,当着我面也说过。因为他了解他,他(张丕林)在当户籍警的时候就是温庆海的手下,所以温庆海可能对他的性格比较了解。

  电话采访嘉宾2:胡安俊——中国北方航空总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

  这次“5-7”空难我们也属于被调查单位,这次国家宣布结论就是对我们做了一个解脱。就是(说)飞机没有问题;我们的维修保障能力没有问题;我们的空中指挥能力没有问题;我们的飞行技术没有问题。就是说原来旅客对我们有一些误解,就是感觉到是北航发生的问题。到底是飞机不好,还是技术能力不够?但是这些误解应该说从这次宣布(结果以后),可以消除了。但是此前已经造成的损失,就已经无法弥补了。因为这个“5-7”空难所造成的我们市场信誉上的影响,已经有可比的,和去年同期比北航公司同等运力客座率下降的程度,已经损失了将近3-5个亿。



  演播室采访

  关于现场证据

  主持人: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些恐怖活动呢?而作为那些乘客,在遭遇这些恐怖事件的时候,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就是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的综合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群鹏。在发生空难的时候,通常都是怎么来调查这些空难事故的原因呢?

  嘉宾:这个空难事故发生之后,由于飞机的结构非常复杂,所以一般分析是非常困难的。那么说到这个事故的分析,重要的还是现场。

  主持人:在现场证据的寻找?

  嘉宾:现场证据的取得。那么现场是什么事情呢,现场主要是四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你必须要找到的就是暗匣子,就是黑匣子。这个黑匣子就两种,一种就是飞行数据的记录仪,一种是语音记录仪,有两种记录仪,这两种记录仪记录了整个飞行的过程跟对话的声音,这个要找到,这个现场必须要找到。第二是必须要把所有的残骸都搜集起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综合组组长 钟群鹏

  主持人: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残骸。

  嘉宾:第三个任务就是要筛选这些残骸。哪些残骸是可疑的,哪些残骸是可以放过去就不再进行了。第四个任务就要取得人证,有些看到了目击的,要取得人证,这四大任务完成之后,现场基本告一个段落。

  关于首先破坏件

  主持人:四大任务完成后,接下来做什么呢?

  嘉宾:下一步就是主要对飞机的哪一个部位先被破坏的,我们叫首先破坏件,首先破坏件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一般是从四个方面去分析。这个破坏件也可能是人为破坏的,也可能是机械破坏的。

  主持人:就是飞机上首先受到损害的。

  嘉宾:由于它的损害引起了其他机件的进一步损害,造成了失事事故。对这个残骸的分析也可以首先通过破坏源的那些断口残片,因为爆炸的时候爆炸源的爆力是很大的,那么变形也很大。它还留了一些残迹,爆炸物的一些残迹还粘在上面,通过对这些残迹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是人为的爆炸物还是飞机本身有的一些东西的爆炸。

  主持人:如果燃烧物是汽油的话,可能会没有遗留物留下来的。

  嘉宾:一定能找到没有燃烧的汽油残骸。你在地面上烧,那很快就烧光挥发掉了,但是它一掉在海里,就会剩在一些某些植物里头,或者是剩在某些缝里头,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地分析它没有燃烧完的东西。

  主持人:掉到海里的飞机,可能会比坠落到陆地上的飞机更容易找到这些证据吗?

  嘉宾:看是什么原因,一个事故一定要它,我们叫全过程,什么叫全过程,一个要从模式、原因、机理都能解释清楚,这就是全过程,第二个全过程就是从事故开始,到事故末了都能串联起来,目击者证词跟整个的、破坏的残骸都能够吻合上,这样的事故分析,才是一个完整的事故分析。

  主持人:一次空难发生之后,要确定它的失事原因,需要几个方面的证据才能够最终确定?

  嘉宾:我刚才说了,事故的这个征兆,或者事故的证据可以很多样,比如说人证,如果比较多的观众,或者比较多的旅客,或者比较多的地面人员看见了起火的当时,或者失事的当时,空中先起火,这就是很重要一个证据,但人证是作为参考依据,最重要的是要物证,物证是最重要的,物证是越确切越好,确切只要有一个就够。

  关于液体与安检

  主持人:怎么来防范恐怖分子或者说犯罪分子对飞机的袭击或者是破坏呢?

  嘉宾:首先就是要加强安检。

  主持人:安检都有哪些办法来检测出危险物品?

  嘉宾:安检现在最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用X光来探你带的行李,带的行李中有相似于武器这样形状的东西,他用这个弱X光透射过去,因为它各种的透射率是不一样的,那么就可以看到你这个行李里是不是有枪有刀这样形状的东西。第二种是通过磁探的方法,通过用磁性,凡是你身上带有金属的东西,就能够发出响声,就可以知道。

  主持人:这两种方法是安检的全部的办法吗?

  嘉宾:这两种方法是常用的办法,还有一种就是搜查的方法,搜身的方法。

  主持人:这样的安检方法能够检测出所有的危险品吗?

  嘉宾:一般是可以检验出来,但是对于液体,对于可燃液体,现在还没有什么办法。因为它是在一个密闭容器里,X光也好,其他方法也好,不可能知道你带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物质,它的物质品种是什么东西,有多么大的危险性,所以现在的办法就是说你带饮料你只能打开盖看看,看是不是可以饮用,如果不能饮用,当然是这个了。但是当场如果即使是汽油他也喝一口呢,这个事情也很麻烦。

  嘉宾:所以现在看起来要研究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探知爆炸物品爆炸液体、可燃物的办法。

  主持人:在国际上是不是允许带着饮料登机?

  嘉宾:现在应该是允许,因为现在国外各种各样的航班是允许带。

  主持人:在国际上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去检测这种液体是否危险品?

  嘉宾:现在这个方法不多。

  主持人:现在国际上的一些航空公司,怎么来检测这些液体是危险品呢?

  嘉宾:现在没有多少办法。

  主持人:现在是怎么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嘉宾:一个是劝告旅客不要带这个东西,第二个就是说你当场最好在外面先饮用掉。

  主持人:国际上的航空公司就是劝告他们不要带上去,或者是提前饮用,现在是这样做的吗?

  嘉宾:现在还没有,没有这样做。现在我们国家正要制定一个条例,但是这个必须跟国际航空有一个互通的办法。

  关于飞机上火的隐患

  主持人:在一般的民航客机上有没有一种自动的洒水系统,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就像大厦的洒水系统,一旦着火就可以自动喷水?

  嘉宾:没有,只有灭火器,因为飞机上容积很小,水源也不够,喷水也不是对所有的火源都是有效,而泡沫灭火剂在比较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所以先进的灭火用具,对飞机上发生大火之后及时的扑灭是极为重要的,不能依赖水。

  主持人:这个火的隐患是飞机最应该防范的一种危险。现在看起来犯罪分子采取的纵火来制造恐怖事件,应该成为当前重点防范的一个范围,因为现在刀等武器是能够探出来而可燃物又探不出来,这是一;第二,燃烧这个东西它非常快,飞机上这种东西一烧之后,很容易把电线总电缆给烧掉,控制系统就会发生瘫痪。

  关于盲区--洗手间

  主持人:可能比更直接的武器还要危险。在飞机上因为洗手间是没有人能够监控的,如果一旦有人进入这个洗手间把门反锁的话,那么一个洗手间可能会成为一个失去控制的区域,在飞机上是这样的吗?

  嘉宾:是的,洗手间是一个盲区,这个盲区必须要加强监控。

  主持人:怎么样才能加强监控呢?

  嘉宾:这里的难度就大了,如果有一个监视器的话又非常不方便,如果没有监视器的话,又不知道里面的行为。

  主持人:现在还没有一个办法来使它不再成为一个盲区?

  嘉宾:现在比较困难,因为这个必须全面来衡量处理。

  关于空中警察

  主持人:您认为在飞机上是不是需要有空中警察来保护,保证这个飞机的安全?

  嘉宾:现在作为一个空中警察,一个独立的建制来对付恐怖分子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是反对国际恐怖趋势的一个要求,也是民航安全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主持人:作为一个空中警察他必须要做到什么呢?

  嘉宾: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必须要有格斗的素质,而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制服恐怖分子的能力。空中警察也好,什么也好,都应该对每一个动作有所分析,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比如说他蹲下去,蹲下去在下面打火,这就要特别的敏感,及时地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在国际上其他的航空公司有没有出现空中警察呢?

  嘉宾:据我所知还没有。现在成立一个部队,国家行为,或者作为一种保安措施的话,在世界航空公司里还没有实行这个东西。我们国家独家实行的话,这当属一个首创。(中央电视台-12《新闻夜话》)








推理之门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sfst苏菲斯特
26 楼: Re:Re:5。7空难——目前推理爱... 02年12月12日10点00分


一个院士出场,没有任何新的证据给我们,他的作用是什么
我有一个观点:这空难的证据不是保密的,如果不公布,一定会面临官司。
我相信这点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打开东乡的博客
27 楼: Re:5。7空难——目前推理爱好者必... 02年12月12日11点15分


怎么说呢??
现在新闻的可信度???
对于这种太过于敏感的话题,也许多数选择了回避。
老兄倒是很执著。
佩服!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sfst苏菲斯特
28 楼: Re:Re:5。7空难——目前推理爱... 02年12月12日11点28分


呵呵
不算认真
偶尔看见一个网页,你可以看看http://cn.netor.com/m/box200205/m14838.asp

说实话,玩推理很好玩,但是真推理不好玩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sfst苏菲斯特
29 楼: 最新信息——但是情况仍然不明 02年12月12日13点30分


北航大连空难幕后调查 张丕林的最后时刻(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12日11:15 南方周末




112条生命永远消失在大连附近那片美丽而冰凉的海水里 向春 制图 侯滨江 摄


  本报驻京记者卢嵘

  2002年12月6日下午5时多,张丕林的母亲突然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把家里人都找来,通知的人说,“今天领导要给一个彻底的答复。”

  此时距大连“5·7”空难发生已经整整7个月,时光的流逝使大连人几乎已经开始淡忘
了这个话题,遇难者家属也渐渐平静,唯有在空难中购买了7份保险的张丕林一家还笼罩在一片疑云中。

  7个月来,只有张丕林的遗体没有让家属认领并料理后事,也只有张丕林的家属被一直安排在宾馆里等待有关部门的最后答复,而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正常情况下应给张丕林的约160万元的赔付;按上面要求也一直暂缓。

  张丕林的母亲赶紧叫上家里人按要求赶往大连市中山公安分局。已经有一些相关负责人在那里等待他们了。张丕林的弟弟张丕明认出其中有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和中山公安分局的局长。

  “我们代表政府正式向你们宣布‘5.7’空难的调查结果。”一位负责人拿起一张复印件严肃地说道。张丕林的家人紧张地一字一句听完了这个100多字的结论,中心内容是:调查认定本次空难系张丕林纵火造成。

  接着,来自北方航空公司的人士宣布,由于张丕林的死亡系自己纵火造成,公司对张丕林的遇难不予赔付。

  张丕林的弟弟张丕明告诉记者,张家人当即提出,需要了解结论得出的调查过程,有关负责人回答说:一、此事特殊;二、你们有什么要求,我们解答不了,我们转达上去,有答复我们再转告给你们。

  当天晚上,张丕林的家属搬离了他们长住的宾馆。第二天,新华社向全国公布了同样的调查结论。

  张丕林正在上学的孩子没有去听关于他父亲的这个结论,张家人说,这个结果对孩子能瞒20年就瞒20年。

  他们显然难以面对这样一个传闻已久、如今终于得到证实的结果。而对于空难中的遇难者家属、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人们同样不敢相信,作为南京大学物理系的硕士,作为一名7岁男孩的父亲,这个不到40岁的大连人居然会做出如此残忍、如此疯狂的事情。

  虽然。这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传闻终成事实

  2002年5月7日晚9时24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执行6136次航班的麦道A82型客机从北京飞往大连时,在大连机场东侧约20公里海面失事。112条生命,在两分多钟的时间里突然从高空坠落,永远消逝在大连那片美丽而冰凉的海水里。

  几个月来,本次空难的遇难者之一、登机前购买了7份保险的神秘人物张丕林,在空难发生后不久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为破坏的猜测一直盛行。

  事实上,这一说法并不仅仅是猜测,种种迹象显示,调查组早已经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张丕林身上。

  几个月前,本报记者奔赴大连时,就有一位遇难者家属告诉记者,空难发生后不久,就有负责善后和接待家属的内部人士私下很严肃地告诉遇难者家属,此事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人为的,北航也是受害者。只是弄不清引起飞机起火的燃料是什么。和失事飞机同样材料的飞机物件在进行燃烧实验后的结果,也不像打捞上来的失事飞机残骸那样严重。

  7月31日,急于摆脱空难阴影的北航利用召开公司半年工作总结会的时机,向外界高调宣布,国务院“5·7”空难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表示,空难原因已基本查明,排除了由于北航原因造成空难的可能。

  而空难发生当时天气晴好,所以,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在出现空难事故的通常三种原因中,已经排除机械原因和天气因素,只剩下人为破坏这一种。

  8月5日,新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检查新华航空公司的工作时,曾经旁敲侧击地指出,几起空难都是“小事酿大祸”但是什么样的“小事”,直到现在也有明指。

  而对张丕林后事的“特殊处理”则是在无意中泄漏了“天机”:记者在大连了解到。在空难发生后,所有能找到的死难者遗体在进行了DNA鉴定后都被安排火化,惟独张丕林的遗体一直保存在冰柜中,应有关部门的要求不许火化。此外,从5月17日开始,张丕林的家人亲友多次接受有关方面的调查。

  正常的保险赔付在张丕林这里也被要求暂缓,7月8日,负责理赔事务的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给张丕林家发来传真,对一直没有赔付作出说明:根据国务院“5.7”空难处理领导小组的要求和“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有关保险责任及责任免除的约定,鉴于有关部门通知,目前对空难事故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尚未结束,“需在查清事实和认定责任后按有关规定办理。”

  4个月后,人为纵火的结论终于得出。

  “人为原因”是这样确定的

  本报记者一直试图了解整个空难的调查过程。8月上旬,就在北航高调宣布大连空难非北般原因后不久,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北航总经理姜连英。

  “客舱后部起火,发生在飞机落地前的5分钟,”面对记者,姜连英语气凝重,表情痛楚,“飞机失火后,还没掉下来,我就接到了报告--‘客舱失火’。”

  当时姜连英还穿着睡衣,就拿起手机冲出家门,驱车往公司里赶。在半路上,姜得到最坏的消息,他的属下打来电话——“飞机不行了,是—等(事故)(指机毁人亡)”姜连英于是马上组织人安排飞机去大连。

  至于空难的原因,姜连英当时非常严谨而又坦率地表示:“我们得出空难非北航责任的结论是由几方面因素构成的。飞机本身处于适航状态,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审查才放飞的;机组人员的技术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是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经过对黑匣子的分析,机组在飞机失火后的紧急处置程序也没有问题;调查表明,飞机失火不是自身4种火源(电路起火、油路起火、发动机失火、烤箱失火)造成的。所以空难不是北航责任造成的。”

  其实,就在“5·7”空难发生后没几天,就有消息传出,飞机坠毁是由机舱后部起火所致。而按照姜连英的分析,这不是一般的起火,因为“如果是一般性失火,不会这么快(发生飞机坠毁)。按破译的黑匣子显示,机组想奋力扑救,机组尽力,但无法消除火灾”。

  姜连英还用排除法排除了飞机自身起火的可能性。据姜连英介绍,飞机上自身火源有4种,一是电路起火。但电路起火不会这么迅速燃烧,从飞机残骸分析也不可能;二是油路起火。MD-82飞机的油路在地板以下,但飞机地板是没有损伤的;三是发动机失火。但发动机在身外,而火是在客舱里烧的;四是烤箱。烤箱是为机上乘客准备食物的。也没有发现烤箱着火。飞机自身4种火源都不是,显然应该是外来火源。

  姜连英认为,出现失火后,机组处理紧急情况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整个处理过程其实只有2分钟时间,是及时规范的。

  12月1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北航总飞行师蒋怀宇。蒋怀宇称,“据我所知,关于此次空难的调查、化验、核实都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的,结论是科学权威的。”

  记者询问北航是否参与了调查认定目前这个结论的过程以及是否提供了相关证据,蒋怀宇说:“航空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发言权的。我们讲得太多,反而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当然,配合调查是我们的义务。在政府需要人员、飞机档案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提供。在调查中,我们也要提供一些样品、飞机材料、座椅材料等东西。我们能做的只是这些。调查是由很多部门和中外专家一起参与的,结论也要由他们来作出和宣布。”

  张丕林是何许人

  那么,张丕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做出这样的疯狂举动?本报记者虽三次奔赴大连,却依然无法能够深入地获知和还原真相,只能通过对张丕林的父母、妻子和兄弟的采访,勾勒出关于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张丕林,1983年从大连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本科毕业后又考取本校物理系的研究生。

  张丕林的妻子李云(化名)是江苏连云港人。1985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两人在学校确定恋爱关系。

  1989年,李云分到大连工作。1990年,张丕林研究生毕业后分到大连市公安局户籍处搞计算机工作,后业因为分不到住房,张丕林离开了公安局,又在大连市一家电脑公司工作。1993年,张丕林和李云结婚,1995年两人生了一个儿子。而从1994年起、张丕林又在辽宁省外贸公司找到了新工作。在这家公司,他既做过外贸业务也做过行政管理,还分到了一套房子。直到2001年8月辞职下海自己开公司。

  张丕林的公司是一家装饰公司。据李云称,去年5月,他们在环海公寓买了新房,张丕林在给房子搞装修的过程中,发现干装修挺赚钱的,就开了一家装饰公司。公司注册资金30万,主要是家庭装修,员工有十多人。

  张丕林的哥哥介绍,公司的业务虽然不是很多,但局面已经打开。“五一”期间正在施工的地方就有10处,他认为张丕林绝对不可能因为开这么一家小公司而负债累累。

  据他们称,张丕林的对外欠款有3笔:一是公司里3.3万元的装修材料款,这属于正常欠款;二是去年贷款买了一辆东南富丽卡豪华商旅车,每月要还贷5000元,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就还清了;三是环海公寓的房子,也是贷款买的,总价50万,亲戚支持一部分,剩下也不多,张丕林夫妇收入都不低,还清房屋贷款应该没有问题。

  而李云则称,她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已经上市,她还持有一些原始股,很值钱。她后来又在大连平安保险公司工作。现在在—家证券公司工作,属于管理层,在当地属于高收入者,家中的经济条件应当是中等偏上。

  关于张丕林购买7份保险的原因,空难发生后就引起广泛议论。最初的解释是张丕林出过车祸,保险意识较强。张的家人也始终对外界表述着同样的看法。李云说,她在保险公司工作过,所以一家人对保险比较了解,保险费用的支出是家庭正常开支的—部分。从1997年开始,家里就购买了一些医疗、疾病、养老的商业险种。张的哥哥说,去年7月张丕林买车的时候,保单上的所有险种他全买了,每年的保险金都要近8000元。与此同时,今年4月前后,张丕林开车先后出了3次车祸,每次都吓得够呛。

  张丕林有没有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家庭原因制造空难?张的家人极力否认张丕林身体不好或者患有绝症的传言。

  张丕林的最后时刻

  但是,就是连张丕林的家人也承认,出事前,张丕林的确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比如连妻子李云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于5月7日那天去了北京。

  据李云透露,当天早上,张丕林上班时并无异样,下午5是多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说在北京了,李云还问到北京干嘛,张丕林回答说,回来再说,没什么事。

  李云称,晚上,她又收到张丕林发的短信,告诉她航班号,她还以为是第二天的航班,没回电话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到单位后才知道丈夫乘的飞机已经坠毁在大海了。

  了解张丕林出事前在大连和北京的活动,或许对人们理解其动机有所帮助。但是,记者联系到的采访对象均表示,公安部门已经对他们作过调查,并且严肃说明调查内容不能向外透露。因此,类似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

  记者还是从侧面了解到,“五一”期间,由于张丕林的装修公司接了差不多10单活,所以比较繁忙。本来张家四世同堂,每逢“五一”、“十一”都要在父母家团聚。但这次“五一”,张丕林没有去和家人团聚,因为工程太忙了。

  据透露,这期间他一般9时多起床,然后就去公司加班处理工程上的事,一直要忙到晚上9时多。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里,张丕林在5月3日,还抽空带一家人去大连滨海路玩了一天,还照了相。。

  而在5月7日这天,张丕林也是同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离开时并没有和妻子提及要去北京的事。先到了单位,大概在中午的时候才前往北京。据说,张丕林在前往北京时曾和公司的人交代,他去北京是要一笔欠款,因为快到给装修工人发工资的时候了,大约要三四万左右,但张丕林一时没有这么多现金,于是到北京去看能否要回。

  5月7日的这个下午,张丕林在北京只停留了几个小时,就买机票返回了。他去北京究竟目的何在,他在北京究竟做了什么,公安部门对此调查过,但详情并没有公布。记者还了解到,张丕林在首都机场准备回大连的时候,至少曾经打过3电话。一个电话是打给妻子李云,告诉他自己在北京。还有一个电话是打给与其一起做工程的一个要好的朋友,这个人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据说他们谈的也是生意上的事情。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装修的工头,询问正在装修的工程进展情况。

  空难的后果

  大连空难这一惨剧,留给人们太多值得总结的教训。而对于直接与空难相关的各方而言,也是冷暖自知。

  对于张丕林一家来说,张丕林投保7份保险获得100多万巨额赔偿的企图已成泡影。12月7日,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向张丕林的家属发出了《据赔通知书》,通知书写道,“根据国务院‘5.7’空难领导小组的调查结论,‘5·7’空难是由张丕林纵火造成的,经审核认定,对张丕林投保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不予赔偿。”

  当天,在有关方面的同意下,张丕林的家人在空难发生后第一次见到了张丕林的遗体。张丕明说:“遗体已经被解剖过了。基本上还是全尸,但手脚都断了。”随后,张的家人到有关部门领取了死亡证明。记者注意到在死亡原因一栏中清楚地写着:一氧化碳中毒。据说,这也是此次空难很多遇难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这同机舱内着火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直接关系。

  12月8日早上,张丕林的几个亲属悄悄地领出张丕林的遗体,在大连殡仪馆火化。

  对于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北航而言,损失也是明显的。空难发生后,北航的销售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旅客集体退票的尴尬事情。5-6月份,衡量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同比均出现了负增长,运输周转量、飞机日利用率、生产率、客座率、载运率等指标均产生了非正常性连续下降。5月、6月分别比4月份减少了近8000万元和近1亿元的收入,亏损额明显上升。上半年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9亿元,亏损了4.6亿元。

  而除了张丕林之外的111名死难者家属,则将永远承受突然间无辜失去亲人的哀伤。与此同时,在北航申明空难非北航责任,国务院调查结论作出后,部分遇难者家属追究事故责任的对象已经发生了转向,他们几乎放弃了对制造空难者个人的追究。

  记者在大连找到了几位遇难者的家属。李彤宇是大连恒祥房屋开发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的母亲,著名的内分泌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二院教授宋光华不幸也在“5·7”空难中遇难,连遗体也没有找到。吴邦国副总理到大连的,曾经专门去慰问了宋教授的家属。

  母亲的遇难给李彤宇和他父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李彤宇说:“这种精神上的伤害是终身的。我父母亲是大学同学,又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相依为命。拿父亲的话说就是从两人认识开始就一起上学、上班、下班。出事后;父亲受到的打击特别大,任何节目不看,掉了十多斤肉。”

  在有关的赔偿书暨责任解除书上,李家坚持写上了自己的附加条款才肯签字。要求书面告知空难的最终调查结果,如果最终调查结果证实空难“是由于承运人及其所有相关利益方的故意或过失行为造成的……我保留继续追究法律责任和进一步索赔的权利”。

  记者问李彤宇,现在的调查结果表明与北航无关,你们准备向张丕林的家属索赔吗?李彤宇的回答出人意料:“仇恨犯罪人的心理人人都有,但中国的老百姓很善良。古语说,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命都没有了,我们也不可能去追究他个人的责任了,追究他的家属也没有用,他们能赔偿得了吗?作为这么严肃的安检,出现这么大的统漏,应负失职责任。”

  其他一些死难者家属也同意李彤宇的看法。

  不过,北航负责安全的总飞行师蒋怀宇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很多因素会造成飞行事故,理论上是各种因素形成一个错误链,错误链形成闭环时就可能造成事故。其实,国外很多机场安检是很松的,中国国内目前的安检已经是相当严格的,但就像公安这么强有力,还有罪犯一样。

  按记者了解,根据有关规定,每个旅客是准许携带两瓶白酒登机的。安检的重点是是否携带金属凶器登机。旅客携带饮料登机也属家常便饭。不过,在“5·7”空难发生后,加强安检的措施中除了脱鞋以外,记者还曾亲自遇到过被要求检查携带饮料的事情。在大连机场,记者在安检区外买了一支矿泉水,经过安检时被检查人员要求当场打开并喝一口后才放行。

  尽可能地减少疏漏的概率仍然是必要的。令人庆幸的是,这一行动已经开始。中国民航总局在今年月8日即已透露,国家将安排8亿元,支持航空公司从事安全保障系统建设。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航空安全的部署作出的。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飞机机舱改造、加装机载防控系统、添置货运安检设备等,各约2亿元其他安全设施建设2亿元。

  另外,今年上半年,民航总局已安排机场安全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用于购置安检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和安检流程改造等。

  这些改善航空安全措施紧锣密鼓地实施,相对于仅仅得出“5·7”空难事故原因和追究责任而言,或许其意义要更为深远。(李玉霄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楚魂楚魂
30 楼: Re:最新信息——但是情况仍然不明 02年12月12日18点26分


【sfst在大作中谈到:】


南方周末文章——《空难结论公布为何如此简单》!从现在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看,这样处理似乎也有道理!张的家人若真想讨一个说法,恐怕就只能自己提起诉讼了!

若那样的话,法庭按惯例会作不公开的审理!家属应该是能看到有关的证据的!但从获得舆论支持的角度讲,家属肯定还是会觉得不够公平!但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多半也就只能如此了!


请注意王永刚与钟群鹏两位教授的观点!

《空难结论公布为何如此简单》


12月7日,新华社消息透露,空难领导小组“通过调查,并经周密核实,认定空难是一起由于乘客张丕林纵火造成的破坏事件。对这起事件,有关方面正在依法处理”。

  消息公布后,在网络和社会公众中立即引起不同反应,不少人对消息的公布方式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能将空难调查结果,包括张丕林纵火证据等公之于众?

  “我们都有部署,密切关注网上的动态,包括各方面的反应。”国务院“5.7”空难调查领导小组某负责人的秘书在电话里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一位熟悉内情的专业人士透露,张丕林纵火导致飞机失控的事实在八九月份就已基本查实,但由于时机不成熟,调查结果没有立即公布,最终认定张丕林纵火有几方面原因。

  “分析这样一个因失火导致的空难事故,首先要找到燃烧起源。看火是从飞机的哪个部位烧起来的。通过调查发现,张的座位烧毁程度最严重,综合其他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这就是燃烧起源的结论。”这位人士说。

  事故调查组还发现张的烧伤部位和烧伤程度与其他乘客不同,这也是得出最后结论的重要线索。

  这位人士说,在事故调查中,有关人员在现场找到了微量的尚未燃尽的这种易燃物。一般来说飞机是由耐火脚料制造,但是由于张的座位上方是电缆总线,从而导致飞机指挥系统失灵,飞机失控而坠海。当时机组也想降落,但附近是储油罐,如果强行降落,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飞机选择了坠入大海。

  根据有关纪录还发现,张丕林上飞机时还带了几瓶液体。

  这位人士还补充说,说起来很简单,事实上要复杂得多,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得出了目前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实际上是很严肃的。

  为什么公布得如此简单?

  官方对事故调查结果的公布十分简单,显然不能满足公众的期待,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官方如此公布有其原因。

  中国民航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永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国家在处理类似事故时都采取这种方式。

  “对于空防来说,很多空难细节都是保密的,为什么呢?比如暴力影片,青少年看了有可能模仿,许多犯罪或者侦查片在涉及到一些具体细节时,都不会描述出来,是因为担心犯罪分子的手段会更高明和专业。”

  此外,世界上危险品种类繁多,防止所有的专业犯罪几乎是不可能,所以对这些专业技术方面的细节只能点到为止。

  证据为什么不公布?他认为,“证据本身就意味着犯罪的渠道,作案的工具、材料等就需要保密,有的空难还涉及到国际关系和社会稳定,所以在处理这些事件时,有关方面非常慎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钟群鹏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为了避免别有用心的人,从里面学方法,所以有些细节不能公布,只公布结论,此次官方只公布两句话有其考虑。”钟群鹏目前还担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综合组组长。

  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发生的空难事故披露与否还有其特殊考虑。比如没有酿成很大事故的不渲染;事后处理结果通常采取冷处理方式等。

  钟群鹏还表示,冷处理有其合理注,因为很多事故也不单纯是民航方面问题,甚至和对外交往以及社会安定有关。








推理之门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 [3] [4]3页/共4页(总计38个回复) 上页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