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所出现的各种尸体现象,基于尸体内部组织脏器的变化与尸体所处环境的特点两个方面。环境的不同,除了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性的区别之外,还涉及该环境中的人与动物在特定环境下对尸体造成的损害。濒死期抢救时采取的措施或者尸检操作中的一些不慎,均可导致对尸体的损害,这些都属于人为因素。而动物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则相比之下占了更大的部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不同环境下的动物损害与之产生的后果。
●蝇蛆等昆虫。蝇类是死亡时间推断中关键性的食尸性昆虫。尤其对于气温较高的季节、暴露于旷野的尸体,蝇类很快便可聚集于尸体上,产出的蝇蛆通过分泌消化液(富含蛋白溶解酶),溶解皮肤粘膜,进而消化皮下组织、肌肉、脏器等,最终只留下骨骼或同时残存较硬的肌腱、软骨等。因此,蝇蛆等昆虫对于尸体的破坏主要影响死亡时间的推定。
●肉食性禽类。例如鹰、秃鹫、乌鸦等,对于尸体的破坏同样在于由于其取食而加速了尸体的白骨化进程,但由于生活地域的限制性,一般位于偏远旷野处的尸体经常受到此类动物影响。
●肉食性哺乳类。例如老鼠、狗等哺乳动物同样会对尸体产生破坏,不同的是由于哺乳类动物的牙齿特点,在尸体组织表面常会留下一些撕咬痕迹,往往会影响到尸体生前伤害与致伤物的推断。
●水生动物。鱼虾类动物对于溺死或死后被抛入水中的尸体均可产生一定的损坏,影响尸检过程中的一些推定。
结合以上事实,因此,在尸检过程中,对于遭受了动物性因素破坏的尸体,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具体环境因素,分析推断死亡时间。例如曾发生于南京市的一起案例中,尸体被发现于旷野,且几近白骨化,于是法医根据“旷野中尸体白骨化需要一年”的经验做出了错误推定,这是没有结合环境因素的典例,其实尸体周围存在大量的鸟类粪便,根据此点,应当考虑到地理区域中鸟类对于尸体的毁坏加速白骨化进程的因素。
◆区分不同种属与地理因素的关系,例如属实特定地区的蝇类、鸟类种属等对于案件的进展有着急为重要的意义。曾经就有过根据两地蝇类差别从而推测出死后移尸的案例。
◆辨别创伤特点,区分动物性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破坏。有些动物(例如狼、狗)的撕咬、拖拽等形成的创口类似于利器伤,且有时其咬伤叠加到了死者生前伤口上,影响了对于伤口形状的鉴别等,在推断致伤物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