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S bLog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犯罪嫌疑人心理画像技术  
[ 2009-2-4 19:07:00 | By: 隐易 ]
 

 华夏心理网约稿
李迎春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心理画像技术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既使是被假装、被破坏、用现代刑侦手段毫无认定价值的,甚至是似乎毫不起眼的细节,去寻找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特征,描绘犯罪人的家庭环境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以及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特征的一种新的刑侦技术手段。

    在美国联邦查局工作二十多年的约翰?道格拉斯,被称为心理描绘技术的先驱专家,他曾这样写道:“胡佛时期(约1970年以前)的联邦调查局只对事实感兴趣,任何人只要认为:凭借对案犯者人物特征的描述就可以逮着真凶,肯定会被认为是在玩弄巫术。”当然30年后,当时对心理画像技术在刑侦领域中运用嗤嗤以鼻的人,他们的态度想必是大为改观了吧?

    一、 心理画像技术的实用性
    一门新兴的科学,一种新颖的技术,它还不成熟时,人们难免对它产生疑虑,特别是用于刑侦的技术手段是来不得半点玩笑的,对足迹、指纹等痕迹的检验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是必须用科技手段进行实证的,因而人们对刚刚诞生的当时仍在襁褓之中的新生儿“轮廓描绘的艺术”,当然不会形成共识,但是这种被称之为艺术的手段是否在刑侦领域上派上用场呢?下面我们分如下两个运用心画像手段的案例:
   案例一
   发生于1978年美国,22岁的瓦林太太在准备外出倒拉圾时,在自家客厅被歹徒攻击,瓦林太太穿着一件类似汗衫的宽松上衣及一件内裤,案发后,上衣、胸罩及内裤已褪下,腹部被狠狠地连戮数刀,从门前一直到卧室留下许多掐扎的痕迹,现场外还发现了两颗子弹以及被害人的血被掺入酪乳的瓶子中,歹徒一饮而尽。歹徒分文未取,现场侦察测不出凶手的犯罪动机。
    心理分析官针对这一犯罪现场对犯罪嫌疑人作如下的描述:白人,男性、年龄介于25-27之间,消瘦、外貌看似营养不良,本人生活懒散、邋塌,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个性孤僻,不喜欢与同性及异性朋友交往,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独居在家,大约是高中或大专的辍学生,犯罪人一定住在被害人的附近,案发后犯罪人可能是步行回家,凶手很可能会连续作案。
    心理分析官之所以这样下结论有其心理学依据,因为犯罪人在行凶时,没有刻意地消除那些暴露自己身份的线索。而且这种特定的行凶手段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凶手的这种偏执的妄想大都产生于19岁,并且还有10年左右的“孕育期”。认为凶手年龄在30岁以下是因为附近尚未发现过类似的事件,认为凶手之所以消瘦是因为大抵患有精神病的人,吃饭、睡觉不好,造成营养不良,并且他们大都不注重个人的卫生和仪表的整洁。他们往往独居。由于疾病原因他们很少可能进大专院校读。
    案例二
    心理分析官对一个看起来过去一定是间可爱温馨的屋子,由于暴力所致呈现一片狼籍的十几张现场照片的分析。
    毁压着的油画,砸料的名贵饰物。从客厅、厨房至卧室一直到浴室处,到处散落着壁饰,家具、油画、衣服、花瓶……在墙上,家具上其他大件物品也看到“狗屎蛋”,“吹喇叭”……等不雅字迹。
    初看起来,这是十几岁的孩子暴力行为为所致的现场,是一种青春期的报复性的暴力发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暴力行为是随意的,他们的行为毫无选择性,他们会见到什么就破坏什么,有时也会出现猥亵的文字或动作,在墙上作画也常常反映出破坏者的兴趣及对人生的态度,但是细细分析现场被破坏的东西,不是全部毁坏,而且部分毁坏,他们的行为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墙上有些有价值的油画,其被破坏的方式与从不同,有些只是玻璃裱褙损坏,油画本身未受损坏。室内的一幅画有小女孩子的大幅油画,甚至丝毫未损,此外还有掺落在地上的一些瓷瓶也未曾破损,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绝不会如此手下留情的。
    厨房与浴室虽然惨不忍睹,可是卫浴设备、镜子及厨房用品都没受到真正的损破,门也是安然无恙,只有门把手遭到破坏。青少年最常见的发泄方式,用脚猛踢,在这里似乎未曾发现。他细观察衣服的破坏方式更有可疑之外,未曾发生过撕裂、割断等不可弥补的破坏,墙上留下的“快搞我”这更不是时下青年的“X你”、“X你妈”的流行字眼。
    心理分析官认为,涉案人不是青春斯的男孩,而是比较温和,小心孤独的女人,年过四十,但不会超过五十,她人际关系不好,甚至一生中曾离婚多次,而且她应该是本宅的家庭成员,因为她对现场未遭破坏的东西有感情。“快搞我”墙上的字把她的年龄、性别暴露无疑,不仅男性不会写“搞我”年轻的妈妈也不可能如此大胆,最有可能则是那些中年妇女,从屋内没有被砸过的油画看,可以断定她有位非常喜欢的,但目前没有与她同住的亲人。而且心理分析官认为,这位女人在做出这种砸毁行为之前一周左右,一定遭到过一件让她产生心理挫折的重大事件。
    破案后证实犯罪嫌疑人是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女性,离过婚,有一女孩不在身边,前些日子曾与新男友感情破裂而闹翻,时下面临财务危机,试图砸毁家俱而骗取财产保险。
五十年代,美国暴力犯罪案件几乎都能在一年之内侦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案件少,每年顶多一万件;二是凶手与被害人大多都认识,不是配偶、亲属就是邻居、同事,很少是陌生人之间的杀戳,至于没有正常犯罪动机,没有起因的凶杀案例则更少。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就完全不同了,每年所发生的凶杀案增加一倍,达两万多起,其中每年约有五千多件是悬而未破。悬案约占1/4,90年代美国国联邦调查局就用了心理画像技术,特别是对异常心态的连续杀人案的侦破,每年五千件悬案只剩10%左右。运用心理画像技术破获了连续纵火100多起的纵火案,连续杀死33人,陈尸于自家宅中29具尸体的连续杀人案。
    由此可见,心理画像技术的应用,对于无明显犯罪动机的,连续了暴力杀人、纵火、爆炸等心理异常犯罪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画像对明确侦破思路,缩小侦破范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刑侦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心理画像技术的科学性
    心理画像技术不是犯罪心理学家的主观臆断,而是犯罪心理工作者在总结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刑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它是科学的,客观的。不是凭空杜撰的。
    1、心理画像技术是犯罪心理学的新拓展
    美国新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托尔曼的三大变量系统,犯罪环境  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之间的既有因果关系又彼此交互作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后果,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在不良心理品德(由其心理及生理基础认定的)发生变化,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出现犯罪的行为是因果链。构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构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或对象。心理画像技术正是依据了犯罪心理学的这一基本理论,而且将其进行了新的拓展,在三大变量互动的理论上,对逆向运动,逆向联系有了发展。从思维过程上,从犯罪行为分析犯罪心理,从犯罪心理分析犯罪人地生活环境而达到从犯罪行为认定犯罪人的研究思路。心理画像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犯罪现场 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   犯罪环境   犯罪人。心理画像技术的这一思维过程是符合犯罪的心理学原理。并且符合犯罪人的犯罪过程的。是科学、客观的。
心理画像技术依据的是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一致性、互动性原理,从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技能以及生活习惯、行为特征等、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征的。
心理画像技术利用倒置的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改变了过去研究罪犯原因的侧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犯罪人的行为特征记录着犯罪人的人格特征,同时也就记录犯罪人的生活环境特征。如果我们能发现犯罪人的特定犯罪行为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特定生活环境。把研究犯罪原因主要用于防止和改造罪犯,用于寻罪犯,识别罪犯方面。过去研究犯罪原因是用于教育与防范,心理画像技术研究犯罪原因主要用于侦破。例如家庭不良教育方式可导制青年犯罪,如果家庭采用暴力方式管教子女,那么子女走上社会可能采取暴力手段犯罪。儿童早期遭受性虐待,当其成年后,可能用性虐待方式犯罪,因而要寻找同类的犯罪人,不妨从其有关联的家庭找开侦破的缺口。
    2、心理画像技术是凝聚现代相关科学成果的结晶。
    心理画像技术主要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但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是诸多相关学科的结晶,是在积极地吸纳行为科学、社会学、生理学,精神病学、遗传学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例如在分析判断不同类型的犯罪人的平均初始年龄,就吸收了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在分析精神病犯罪人的“十年左右”的孕育期,就离不开生理学,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对犯罪人个性特征的分析,性格结构的分析离不开有关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类交往学方面的广博社会学知识,以及当代社会学科的最新成果。
    心理画像技术不是单纯的犯罪心理的推测,更是诸多相关科学的宏大论证。
    3、心理画像技术是犯罪理论的历史升华
    犯罪心理学的产生是人类历史长河发展过程的硕果。是在犯罪学与心理学发展成熟之后形成的交叉学科。发展犯罪心理学当然是离不开对心理学的挖掘。从心理学的渊源看,如果没有前人对生物学的研究,没人类学、体型学说,内分泌学说、没有精神病学说,心理学不会在空中楼阁中诞生,当心理学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科学体系时,我们对生物学派的那些学说淡忘了。甚至几年看不到他们影子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但是否定不是全部的抛弃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扬弃。现代犯罪心理学的心理画像技术,体现了对古代生物学派、现代精神病学派合理内核的精华的吸取,体现了犯罪心理学原理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特征,因而心理画像技术是犯罪理论的历史升华。

    三、 应用心理画像技术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宏大的犯罪心理学的教学、科研队伍,不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公安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具有世界前沿的成果。但是如何将心理画像技术转变成能为广大公安干警普遍使用的刑侦手段,成为切实可行的警力,则需要我们认真的探讨。
    心理画像技术产生于美国,是西方文化与美国警察体制结合的产物,若将此技术应用于我国,不能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比较研究。
    1、 从管理体制看
    心理画像技术既是理论问题,又是方法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从心理画像技术的产生来看,其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在70年代他大都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组的骨干。他们一方担任联邦调查局的刑侦工作,一方面又在各州警察局巡回讲课,担任对警察的培训工作,他们集一身于二任既搞科研,又办案,这样的体制便于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我国现行公安队伍的体制与美国不同,办案的不搞学术研究,搞学术研究的大都不办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心理画像技术的进一步拓展。
    2、 从犯罪档案资料的积累看
    心理画像技术能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犯罪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程度。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组的成员,在初期他们利用巡回讲课之便,有机会到各监狱对典型犯罪人进行个案调查,访谈积累感性更多资料,从着手研究到建立全国联网的各种暴力犯罪分析中心,他们用了27年的时间可见心理画像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庞大的资料信息库的基础上的。是在相当多的感情知识的基础上,而寻找出共性与个性的规律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从70年的行为科学组,发展成为犯罪人格研究计划委员会,到80年代全国力犯罪分析中心,全国悬案电脑网络将近30年时间,运用了现代电脑科技手段,完成了从个人资料积累到地方警察局资料积累发展成为全国统一软件的电脑网络的积累。
    这种资料的积累,不仅使心理画像技术的理论体系得到了完善,另一方面为刑侦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暴力犯罪的悬案由过去的1/4,降至1/10。例如一名连续在两县杀人案,但两地的警察却只知道自己这一县的案子,对于另外一县的案完全不知,应用电脑科技很可能类似的案例,同时电脑科技的心理画像技术所储存的资料会乍看起来毫无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对于连续作案100多起的纵火案,连续杀人33起,陈尸于自家宅院29具尸体的杀人案就是利用电脑网络系统侦破的。连续作案的犯罪人,每当他们作案之后,他们会细细地分析,研究作案过程中的失误,他们会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减少破绽,如果能利用微机联网,统一处理犯罪人的背景资料,破案侦察,往往可以在犯罪人早期作案现场,发现更多的线索,更多的痕迹,从而提高侦破率,现在美国许多警车上都设有美国国家信息中心的终端机。
    3、 从社会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基础看
    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都起源于西方,相对我国公安队伍而言,这种西方文化对我们的社会层面的影响较小,在公安队伍中系统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则更少,因而说从人文背景,社会背景看基础相对薄弱。引进和借鉴,犯罪心理学、心理画像技术就相对困难。
    要提高公安队伍的这种技能,应首先在公安院校开设心理画像技术的课程,培训有大专以上层次的学员掌握基本原理,形成骨干队伍。同时对现在从事刑侦工作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骨干警察培训,以提高干警的心理分析能力。
总之,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心理分析的调查报告看,在应用犯罪心理学心理画像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对变态心理的连续暴力凶杀案的研究成是,这是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美国的心理画像技术的研究目前尚不是系统的科学体系,仍存不完善之外,尚拿不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仍需我们日后深入的探讨。
    但是,他们走过的路提示我们,理论为实践服务,科学的理论能促成生产力,能变成我们的警力。

                                         2001年3月5日
参考书目:FBI心理分析官对异常杀人者调查手记
(美)罗伯K雷勒斯
      汤姆沙其曼
      约翰道格拉斯
 

 
 

 
Re:犯罪嫌疑人心理画像技术
[ 2010-12-20 11:23:25 | By: 喵小殿(游客) ]
 
喵小殿(游客)顶!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