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读取中...光临
读取中...
读取中...
 
日历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评论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白夜行(上)》:陌生的信仰,悲恸地守望  

    再次感谢铃驹兄的推荐,每次都能让我在读后感思良久。在读过《永远是孩子》后,我急切渴望着能够拿到《白夜行》一睹为快。

    当然,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再看了电视剧以后才尝试阅读东野圭吾的原著,只是这次我建议:如果先看了日剧《白夜行》,请不要再读原著,如果你并不执着于故事的真实;如果是先看了东野圭吾先生的原著,请不要再看日剧,如果你并不执着于主角隐藏在内心的想法……

    拿到书后我激动了好一阵子,等到自己心平气和之后才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在阅读之前,我努力忘记我已然熟知的情节和故事,因为我知道如果是带着已知的结局去看小说,我可能得不到自己所期待的感动。

    独步用了两本书来讲述关于“在白夜里行走”的故事,原先我以为(事实上现在也会以为)《白夜行》的庞大构架让独步不得不把小说分开,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捧着一本精致的书去阅读而不显得过于沉重。但是,我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分开的话,应该选择从哪里切分呢?在看完《白夜行(上)》之后,我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同原先看到的日剧不同,东野圭吾的本意依然是希望故事能够如同推理小说模式一样的进行,即是在那栋阴暗的大楼房间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所有故事围绕着调查凶手开始展开,慢慢的,被怀疑的人死去,线索也就此终端了。悬念很好的得到延续,故事分明让情节在紧张的行进中淡化读者对于最初事件的思索。

    东野圭吾在时间的处理上同《永远是孩子》大致相近,但也有细微差别:《白夜行》的故事是按照时间的向后推移来讲述主角的命运。而《永远是孩子》则是依靠时间不断的来回转换,让主角在矛盾的心里中得到救赎。其实因为时间安排上的不同,在我看来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白夜行》是在讨论“如何在阳光下行走?”而《永远是孩子》则在讨论“如何得到救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一个是坚持的守候,一个是悲恸的救赎。用铃驹兄的话来说:“《白夜行》要更加残酷……”

    但是比较巧妙的是,东野圭吾在处理时间流动这方面非常细心,他在《白夜行(上)》中以棒球队王朝的更替、电子产品的不断研发、石油价格、漫画、游戏、音乐等一系列能够和时代挂钩的代表元素融入到了他的文字之中,这样看来,时间的流向不仅仅有明确的方向,还能很好的得以体会,以至于读者不会因为找不到场景与时间在章节之间的突然交换而抱怨或者烦恼不已。

    故事依然是采用大多数作家比较推崇的双线结构,目的不言而喻,他想让读者在谜团和悬念中模糊情节的总总细节。虽然在时间上容易让人找到平衡,可是对于人物却并不是这样,《白夜行(上)》共八章,没一章都会有人丢失生命或者是被剥夺灵魂,那些人基本上被安排在适合自己出场的章节,不变的是那两个从小到大一直在追踪的,难以理解的:桐原亮司和西本(唐泽)雪穗。在东野的笔下,这两名主角的表现和身边出现的事情有时总让人摸不着头脑:亮司似乎是一位有轻度抑郁的冷静少年,而雪穗则是一位行为高雅而思想复杂的少女,从小到大,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另外必须要提到的是:原著与日剧的联系有的时候并没有显得那么完美,大概是因为电视剧必须要考虑到收视率的关系,原著被重新整合不说,还有一些很大的修改:我一直认为亮司是一个再不断舍弃人性不断守候阳光的黯然神伤的孩子,可是在小说里面他的反应,他的思想,他的魄力却让人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然无奈但总会有坚定的信念,他似乎根本不会在乎他做过什么,这个和电视剧多少有些差距。另外一方面,矛盾和冲突在电视剧中表现的更加剧烈,而在小说中(上),似乎难以发现端倪,也许在后面的叙述中,会有所改变吧。

    小说的结尾很好的划清了上下之间的界限,开头出现的人物终于在结尾的时候有了久违的重逢,一系列发生在亮司和雪穗身边的事件似乎得到了一个看上去一定会有所联系的画面:亮司用德国制的剪刀剪下的那张剪纸——就如同封面一样,男孩子牵着女孩子的手——走在阴冷的白夜之中……

    悬念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所有问题在抛出的同时也吸引着我继续读下去,那些陌生的信仰和那些坚定的守候……

宁微君 发表于 2009-2-13 9:57: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