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blogname">读取中...</span>
读取中...

All that's beautiful drifts away like the waters ——W. B. Yeats
读取中...
 
2011-3-8 19:29:00
【不泄底】逆转之全息-三津田信三《如山魔嗤笑之物》读后  
 

逆转之全息---三津田信三《如山魔嗤笑之物》读后(不泄底)
By Forhiding/OFplusAND

书名:
如山魔嗤笑之物
山魔の如き嗤うもの
Intangibly Mocked by Mountain Evil

作者:
三津田信三
みつだしんぞう

-----------------------------
逆转的附着--诡计的重生
-----------------------------
读了三津田信三的两本刀城言耶系列《如山魔嗤笑之物》以及《如厌魅附身之物》,先读的是这本《如山魔嗤笑之物》。小说有着变格推理的氛围营造,也有着浓重本格风格的诡计布置和逻辑推理,但是,三津田信三会赢得国内众多读者的口碑,应该主要是归功于本格推理部分,而在本格推理部分,小说的诡计原创性并不是很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诡计与变格推理元素的融合,而本格推理部分的逻辑推理,则是小说中最为突出的部分,而在这最为突出的部分,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就是小说的多重逆转。这两本都是以多重逆转作为高潮的镇书压轴之髓,两书都有各自的本格诡计,但是单就诡计而言,并不出众,而多重逆转的使用则使这些相对没有新鲜度的诡计重新在小说中体现出自己的本格地位。由于《如厌魅附身之物》作品中还用了某种专属文字的诡计,同时较之《如山魔嗤笑之物》,《厌魅》中变格的渲染所占的篇幅以及对于作品的震撼力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山魔》中的多重逆转对于作品而言则显得更为重要。
----------------
逆转的基础—完整
----------------
主角集合众人进行推理是本格推理的一个签名性标志,但在使用多重逆转的时候,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些小说的多重逆转/多重解答是分散在整部作品中的,比如艾勒里.奎恩的《希腊棺材之谜》,艾勒里根据暂时能够掌握的所有线索进行了推理,由于证据和信息的不充分导致时机的不成熟,所以原先的推理被推翻一点也不让人惊喜,反而,当在篇幅十分靠前的部分就看到推理出所谓的凶手,而且我们的艾勒里还是信誓旦旦、颇具信心地给出解答的,有经验的读者肯定会认为这不会是真相,而之后进行多次的逆转解答也完全依赖于之后才出现的信息,甚至有时是只依赖于之后才出现的信息,进行以此为依据的局部推理,之前的推理有被抛弃之嫌。而安东尼.伯克莱的《毒巧克力命案》更是每个人各自为战,仅依据自己的发现进行推理(当然我没有否定这些作品的时代意义)。
而在本作中,多次逆转解答基本完全集中于本格签名式的推理聚会中,所依据的信息也都是前文交待的,虽然不完全排除会有若干新细节的加入,但是,总体上,逆转的依据是全文交代的总体信息。那么,既然大多数信息和证据已经完全给出了,似乎可以直接推理出最后的真相,但是三津田信三还是以此进行了逆转的布置,而多次逆转之间的衔接不是新的证据,而主要是推理的错误。
-----------------------
逆转的动力--错误与矛盾
----------------------
面对大量的线索,名侦探立刻将其调清理顺,并让真相浮现,这是推理小说阅读体验让人感到惊叹的原因之一。但是另一方面,这又有点像在数学习题解答中,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过程,答案轻描淡写地飘过几个字“显然可以推导出… …”、“容易证明”等。更多的时候,我们将逻辑混杂着猜测给出解答,然后尝试证伪,看看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则新的解答-或者在推理小说中-逆转就出现了。本作主角刀城言耶的推理过程似乎就是遵循着这种自省的验证过程,由于发现自我的错误与矛盾,才尝试逆转来推进推理。而许多传统古典推理中的名侦探,或自信满满,或对某些问题藏着掖着,以期待利用某些心理诡计让犯人理出马脚。而刀城言耶则似乎谦逊很多,很坦诚地将自己的推理思维过程公开给大家。而这些过程则包括了对已有推理的肯定与否定。
----------------------------
逆转的推进--部分的否定与肯定
----------------------------
刀城言耶的推理逆转,当然会对之前版本的推理造成一定程度的颠覆,但是这种颠覆又不是完全的颠覆。每一版本的推理都会确立一部分事实真相,而后续版本的逆转推理则可以看做是对前述版本推理的修正,通过一次一次地逆转,也就是一次一次地修正,从而向最终的真相逼近(在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系列中,似乎真相都只是被逼近,作品最后总会留下未决的尾巴)。因此,作品中的逆转不是用于最后对于之前的作品进行崩坏。进行最后一刻的逆转崩坏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某些叙述性诡计作品,保罗.霍尔特的一些作品似乎也是,东野圭吾也喜欢进行最后的逆转,当然他的逆转未必是进行完全的崩坏。其实我看的两部刀城言耶系类都有一定程度的最后一刻的崩坏。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卡尔的《燃烧的法庭》,因为都有超现实的元素。但是两者又是不同的,《燃烧的法庭》是彻底决然的完全崩坏,而三津田信三则是在结尾刻意添加了一些情节,让前述事实的坚实性在读者心中动摇,但又不是完全的动摇,只是想留下更多的余音,当然这种做法和传统本格的旨趣还是相悖的,因此,读者对此的好恶因此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
逆转的美感—一贯性与集中性
-------------------------
刀城言耶对在集中地推理集会中,以一贯性的证据和线索,安排了多重的逆转,由于刀城言耶的个性,整个推理过程就像是从粗略草稿开始,通过一次次地连续逆转(逆转之间基本没有场面的装换,比如《逆转裁判》在多次庭审之间会有现场搜查的章节,而这里,多次逆转更像是去除了中间现场搜查章节的连续庭审版《逆转裁判》),最终成为了对于真相无限接近的模型,(当然,如上文所述,小说最后会引入扰动的因子)。这些逆转的数量、连贯性、以及从粗到细、从局部到完整的演进性,构造了惊叹的逆转美感。
---------------------
逆转的代价--铺垫的冗长
----------------------
虽然逆转的数量、连贯性早就了逆转的美感,但是,也因此就需要冗长的铺垫,而三津田信三之前似乎写纯粹的恐怖小说,纯粹的恐怖渲染其实对于本格小说爱好者来说可能也会成为一种冗长,因此冗长的必要性和作家对冗长的习惯性造成了作品冗长的必然性。
---------------------------
逆转的副作用--严丝合缝的不能
---------------------------
除此之外,由于三津田信三的谜题和线索网络铺展地很大,多次逆转时,谜题和线索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合理顾及,难度很大,所以难免出现不能严丝合缝解释的地方。不过这也是瑕不掩瑜。
------------------------
逆转的补充-变格氛围小诡计
------------------------
在这部《如山魔嗤笑之物》中,除了处理用于逆转的主诡计,还出现了营造变格氛围的小诡计,主要出现在作品前半部分主题事件尚未发生前,诡计其实很简单,有人说只是《走近科学》档次的,主要用于渲染恐怖悬疑气氛,对于这一点的好恶,也是见仁见智。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39a70100rbi5.html
http://hi.baidu.com/hughmajun/blog/item/c52679a7ef6c7081d1435812.html

本文推理之门博客链接


--------------------------
相关介绍(摘引):

黑夜。荒山。寂静无人。靖美发现自己迷路了!刚才他遇到疑似传说中的「山女郎」,就不顾一切狂奔,结果不小心进入了禁忌的「乎山」。正当陷入绝望之际,眼前竟出现了一栋房子。他上门求助,原来是锻炭家的长子一家五口在此隐居,他们很慷慨地招待靖美留宿一夜。
但第二天早上醒来,靖美却惊讶地发现这家人全部不见了!更奇怪的是门窗都从里面闩着,所有人彷佛平空消失!难道这一切都是妖魔作祟?靖美吓得立刻夺门而出,但恐惧却如影随形。他强烈地感觉,由始至终,自己可能根本没有从这场怪异的恶梦中醒来……

作者简介  

三津田信三
出身于奈良县。2001年以《恐怖小说作家的住家》出道成为作家。曾担任编辑,主要的企画有《世界推理之旅13》系列、《日本怪奇幻想纪行》系列、日本恐怖小说丛书等。
三津田信三的写作风格是将本格推理小说融合民俗怪谭,在恐怖的谜团中注入推理的元素,独特的氛围备受各界好评,也使他的作品近年来几乎囊括了所有推理排行榜的年度推荐。他的作品主要分成两大系列,一个是以同名作家「三津田信三」为主角,另一个则是以流浪猎奇小说家「刀城言耶」为主角,其中「刀城言耶」系列更是他获得评价最高、也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包括《如无头作祟之物》、《如山魔嗤笑之物》、《如魇魅附身之物》、《如凶鸟忌讳之物》、《如密室牢笼之物》、《如水魑沉没之物》等。

 
By forhiding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读取中...
 
Calendar

读取中...

Login

读取中...

Bulletin
读取中...
Recent Entries
读取中...
Comments
读取中...
Messages
读取中...
Information
读取中...
Links


Designed by Tuili.com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