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两年没在推门发帖了,今天抛砖一下,看能引出什么碧玉。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作者在谈写作经验,但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大众的产物,光从作者角度有时还很难看出我们新手到底怎样才能写出好小说。于是有了我这篇文章:从读者角度谈推理小说创作。
最初的推理小说事实上就是从读者心理需求开始创作的。推理小说开山作《毛格街血案》,诞生了史上最经典的推理小说题材——密室。密室很容易抓住读者的心。读者想知道如何破解这个密室,再深入思考就又会想知道密室为什么会要有密室。如果本身又是杀人案,读者还会想知道谁是凶手……至此,案件刚发生就会给读者带来大量的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于是读者有了阅读下去的动力。从作者角度来说,这是小说创作必不可少的元素,从读者角度这些是我们读下去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理,推理小说就是为了勾起人的好奇心并在小说最后给予满足的小说。所以,我们见识了很多惊天谜面和惊天谜底,无数前辈创作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之作。最有代表性的我个人觉得是《占星术杀人魔法》。《占星术杀人魔法》这本书开篇就挑战了读者的常识,阿索德复活的传说看似无稽之谈,但在岛田庄司笔下显得好像确有其事。随后调查部分写的无比枯燥,小说必备的波荡起伏感全无,就看着厕所君到处撞头。但在小说最后奇迹般的解答让人又高呼过瘾。这本书给人阅读下去的动力最大来源就是这个华丽的谜面,让读者坚持到最后的精彩。这类推理小说往往被我们称为本格推理。
本格推理小说的模式固然能吸引人,但从读者角度来说创作起来难度颇大。首先这种小说摒弃了小说固有吸引人的部分——跌宕起伏的剧情。凡是看过一定量的推理小说读者都会有一个感觉,除了谜面和谜底,很多小说过程都很雷同。出现命案之后,无疑是调查取证找人吹牛逼,然后再聚集几个人一起借分析案情为由来装逼。侦探的脑袋在一个瞬间被“苹果”砸中,想出了谜底。过程雷同不说,而且还无节奏变化,看得人昏昏欲睡。这种小说就需要用精彩的谜面和奇迹般的谜底来吸引眼球。但这更难。先谈谜底。推理小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黄金时期和日本小说家的努力,常规诡计已经被开发一空。后人创作过程中,诡计很难不受前人影响。诡计本身又必须超越一般人的思维,要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也诞生了很多过分追求意外程度,忽视了情理甚至有的还违背科学的作品。说到这,我第一个想起的还是岛田的《北方夕鹤2/3杀人》,这部小说诡计部分在物理学上是否可行还需推敲。此外像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献身》里诡计是否有存在必要,常人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效果之类的质疑也是存在的。再说谜面。想到一个诡计不难,但如何包装这个诡计就是学问了。岛田庄司无疑是这个方面的能手,尤其是在厕所君系列,事实上很多很简单的诡计都被他包装的异常华丽,让人看完之后大呼上当。不论如何,用华丽的谜面能吸引你读完一本书然后破口大骂总好过一本让人根本读不下去的书。谜面包装常规手段自然是跟什么传说鬼怪挂钩,越能挑战人类的常识越能吸引人眼球。在读者习惯了密室之后,单单密室已经不再是勾引读者读下去的理由,不辅以离奇杀人、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是很难抓住读者的心。但这和诡计的合理性也要挂钩。如何在谜面和谜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门很高深的学问。祖国这几年的小说,主要是短片,谜底水准和日本已经相差无几,但在谜面的包装上还欠缺火候。这应该跟我们的作家都还很年轻,缺乏人生阅历和积累有关。大家都知道要用非科学的现象包装谜面,但日本人能做到贴合度非常高,在祖国却有着一种违和感或者生硬感。岛田30多岁才写出《占星术杀人魔法》,东野圭吾到了中年才获得直木奖,加上中国缺乏日本那种浓密的推理小说氛围,现在比不过日本也很正常。我只是希望作者们不要为了赚钱写小说,强迫自己写的结果只有把自己写废。写小说是一个积累再创作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作。
稍微有点偏题,再说回来,传统本格模式已经很难写出能吸引读者的小说了。那怎么办?前文提到,本格小说的瓶颈在于谜面到谜底的过程过于无聊乏味。太过单一的剧情发展模式让读者对结局缺乏期待和新鲜感。如何弥补?那就要突破,打破瓶颈。
作为读者希望看到的小说无疑是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愉悦或者共鸣的小说。因为我是魔兽玩家,所以我喜欢看《如果宅》;因为我上过学,有过喜欢的女生,所以我喜欢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因为我喜欢琴吹七濑的傲娇,所以我喜欢《文学少女》系列;因为我想满足我的穿越梦,所以我喜欢《寻秦记》……以上我举了几个非推理小说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小说会吸引什么样的读者。《如果宅》迎合的是一个游戏群体,《那些年》迎合的是有着类似经历的群体,《文学少女》是因为出色的人物形象,《寻秦记》则是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心理。那身为喜欢推理小说的我们要怎么做?我们需要的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满足感呀,和作者斗智的刺激呀。做到这两点需要的是精彩的谜面和谜底,课刚才你不是说谜面谜底要出彩已经很难了吗?这是事实,但不完全。
推理小说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很泛化的感念。我说《嫌疑犯x献身》是推理小说没错吧,但我说它是爱情小说有问题吗?说起这本书最先想起的是石神的诡计还是他的爱情?日本在新本格概念诞生后出现了很多种推理小说的尝试,目的不一。有的如京极堂系列以妖怪怪谈来填充谜面和谜底间的乏味;有的如行人用叙述性诡计代替常规谜底,给人新的惊喜;也有如东野圭吾在常规小说题材中添加推理元素,让你很难区分这到底属于哪一类小说。从结果上来看他们都取得了成功。如果说行人早期的《馆系列》还属于停留在传统本格的模式,只是用叙述性诡计代替本格诡计,给读者新的感受,那他最近的一部作品《Another》也开始向东野圭吾的写作方向靠拢。从题材上来看,《Another》是一部恐怖小说,不存在所谓凶手,剧中角色死亡原因是超科学因素导致。但作者巧妙的用“是某个已死却复活的人导致这些事故”这个设定,成功让推理小说中“凶手”概念回归到小说中。读者对找凶手或许已经审美疲劳了,但找死人却让人感到无比新奇。小说结局也没让读者失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死者给人带来的震撼程度不亚于推理小说。加上出彩的见崎鸣等等角色,足以构成读者看完这部小说的理由。
由此可见推理小说不要局限于本格题材,扩宽创作思路,读者才会喜欢。推理小说固然要满足推理迷对谜题的渴望,和作者斗智的快感,但不意味着其他的感受不能带给读者。记得几年前我曾在推门发过一个帖子说推理小说泛化的概念。说的正是推理小说和其他类型小说融合再创作这个问题。即使推理元素不是小说的主题,但小说只要经常就行。这里我推荐几部属于泛推理小说的作品:《死了七次的男人》,科幻加推理,娱乐性十足;《文学少女》系列,经典的轻小说,基本上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出色的推理小说,但在校园生活这个外衣下包装的非常好;《空之境界》,本身自带叙述性诡计,动漫迷基本都应该看过的作品,情节设计有推理小说的妙处,不过只能算是有推理元素的小说;《异邦骑士》,个人最喜欢的岛田庄司的作品;东野圭吾的众多作品……东野圭吾的书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在他很多小说里破案往往不是关键,角色的命运才是看点。
以上我只是说了推理小说题材选择和创作的问题,下次我再细说说如何不浪费你手中精彩的题材。同样是杀人命案,为什么新手有好的诡计却写的就很乏味,作家一个平凡的诡计却能能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读者到底喜欢怎么样的文字,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