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历|Calendar
读取中...
我的分类|Subject
读取中...
最新日志|Newlog
读取中...
最新评论|Comment
读取中...
最新留言|Message
读取中...
我的信息|Info
读取中...
我的连接|Links



轩弦浅谈《黑暗馆不死传说》  
作者:轩弦 日期:2009-4-27 11:56:00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苦战”,今夜终于把绫辻行人的《黑暗馆不死传说》读完了。
    这部小说分上下两集,接近900页,接近80万字,是行人用八年的时间所写的。
    读这部小说前,我对它可是充满期待的,毕竟行人之前的六部馆系列作品都没有让我失望。行人的小说,犯罪诡计不算太精彩,但情节诡计总能让读者惊讶十分。
    可是,《黑暗馆》,一直往下读,却觉得情节有些沉闷。直到30万字的时候,才死了一个人,且似乎没有进入正题。然而我认为,后头的肯定会很精彩,所以耐着性子往后读。
    果然,最后的30万字,我是用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的。能不这样吗?至少我不能。谜团接踵而至,一个破解了,另一个又出现了,尤其是后半部分,谜团越来越多,让你恨不得自己能一目十行,立即读到最后一页。
    插一句话:读此书前,手捧《黑暗馆》上下两集,千万不要去翻下集,不要去看后记,也不要看附录网友问答。一不小心,这一举动将会大大降低阅读的趣味性。一页一页地往下读,这是我给每一位准备阅读《黑暗馆》的读者的忠告。

    相信看过行人的馆系列的人,对行人两段时空交织互换的写法不会陌生吧?空间上的互换、时间上的互换、人称上的互换。而这样互换,读到最后,你会发现,行人这样写都有他的理由,让你拍案叫绝。其中《十角馆》、《水车馆》、《偶人馆》互换的理由最让人惊讶。
    这部《黑暗馆》,也采取了这样的写法。全书以第一人称“我”叙述,但其中好几个章节,却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间奏曲”。一看到这种写法,我立即不由自主地去揣测他这样写的理由。今次会有什么理由呢?难道是……后来证明我的想法某些部分是正确的,但离真正的理由还差很远。
    再一次目瞪口呆。再一次惊讶无比。再一次拍案叫绝。
    行人向来是创作“情节诡计”的高手,把读者骗得团团转。《钟表馆》的时间诡计,《黑猫馆》的空间诡计,《迷宫馆》的作中作诡计,《偶人馆》的人称诡计,都十分庞大、精彩。然而在《黑暗馆》中,却一次综合了这些庞大而精彩的诡计,从而创造了一个石破天惊、空前绝后的“情节诡计”,这个诡计会让你觉得《十角馆》、《钟表馆》等的情节诡计,都太渺小了。

    全书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但“我”的姓名却一直不让读者知晓,于是我又尝试去猜测“我”的身份。隐藏名字当然有理由,行人总不会最后告诉读者“我”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吧?可是,很失败,完全猜不到。读者一边读可一边尝试猜测“我”到底是谁,当你经过一连串的猜测后,最后会被行人给你的结局吓住。
    原来如此!
    提示明明很多呀,为什么我会猜不到?
    瞠目结舌的你会这样想的。

    归纳一下,全书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有九处。前四处我用书中的章节名暗示出来了。注意我列的顺序不是书中目录所列的顺序。读罢全书,你会明白我这样列的原因的。
    一、“黑暗中的宴会”;二、“疯狂的族谱”;三、“迷失的笼子”;四、“畸形短剧”。
    后五处的震撼,我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了。
    五、活人消失之谜;六、间奏曲的意义;七、凶手的动机;八、两个人的身份;九、“我”之谜。
    其中“活人消失之谜”是一个极为大胆创新的犯罪诡计;“间奏曲的意义”前面已经提过了;“凶手的动机”至少是我所未见过、未想过的;“‘我’之谜”,我是倍感惊讶了,我想你也会。
    看到某章时,忽然想起国内一部著名电影。但如果我现在把这部电影的名字说出来,或许你就能猜到《黑暗馆》的情节了,因此还是不说为妙呀。当你读完《黑暗馆》,或许也会想到这部电影的。
   
    浅谈到此为止,希望没有涉及了情节而减少诸君的阅读乐趣吧?最后仍然想重复一遍我的忠告: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往下读吧,千万不要先翻后头的页数,哪怕是望上一眼也不要。

Re:轩弦浅谈《黑暗馆不死传说》
作者:桂源铺刘中轩 日期:2009-5-7 12:04:10
桂源铺刘中轩几年前第一次看的行人作品就是不死传说,确实十分好看。
以下为轩弦的回复:
那你所受的震撼大打折扣。要先看前六本再看黑暗馆,效果才好。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轩弦浅谈《黑暗馆不死传说》
作者:元素 日期:2009-4-27 18:26:05
元素当初看完上集,感觉这部小说似乎十分乱,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最终揭晓答案了才恍然大悟,着实被行人的诡计耍了一把。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