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读取中...

时 间 记 忆
读取中...

我的相册

最 新 评 论
读取中...

最 新 日 志
读取中...

最 新 留 言
读取中...

搜 索

最 新 留 言
读取中...

友 情 连 接
读取中...


 
 
 
 
 
 
 
 
 
 
 
读取中...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九、传说杀人、咒语/暗号
[ 2010-2-5 15:04:00 | By: 情人 ]
 
传说杀人:杀人者利用某个恐怖的传说为掩饰进行杀人作案,再把杀人嫌疑栽到传说的内容上,让人以为是传说成真导致案件,使案件带有神秘不可思议的特点。如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罪犯杀人后,把杀人嫌疑栽到一只百年前的大狗身上,认为案件是狗魂复仇,使人感到恐怖和不可测。此外如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谜》、中国程小青的《催命符》《白衣怪》、以及日本作家内田康夫的“传说杀人事件”系列《后鸟羽传说杀人事件》《天河传说杀人事件》《户隐传说杀人事件》等就属此类。应该说“传说杀人”也属侦探小说中的普遍常规类型,因以诡秘悬疑的气氛倍受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基本上所有的本格推理小说家都写有此类作品。
咒语/暗号杀人:它是传说杀人故事模式的一种,和暗号推理有区别:前者是说破案者根据暗号推导结果,解谜寻凶;而此处使用“暗号”的则是凶手,即凶手按照某个流传的咒语或暗号的含义,依次找到符合其含义的对应者一一予以杀害,实际上这是传说杀人和比拟杀人的综合运用,利用传说中的暗号、谜语或咒语进行比拟杀人,让人感到杀人案是某个咒语应验所致,而命案就如同被神秘的咒语暗号所操纵般逃脱不出,从而带给人以强烈的恐怖宿命感。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十、叙述性诡计
[ 2010-2-5 15:04:00 | By: 情人 ]
 
叙述性诡计:这种诡计类型往往不被中国评论界所看中,他们通常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侦探小说写作方法,而不认为是悬念设置的一个方法。“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通过叙述,主观介入故事,以叙述手法刻意诱导读者向假象的方向靠拢的一种讲故事方法,即作者通过讲述故事,在讲述中用讲述方法故意避重就轻误导读者,利用读者与故事只能通过作者叙述这唯一的渠道进行联系,而在渠道上做文章,用叙述方法隐瞒或曲解情节就是“叙述性诡计”。一个事件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文学作品就是表现故事事件的渠道和载体,但它本身却有着独立于叙述对象(事件)和接受者之外相对自由的特点,即作品并非必须依赖其内容和接受着而存在,而叙述就是叙述者主观性的对事件进行阐释复原。既然是主观性复原事件,在复原过程中,作者就可以通过他的主观参与,有意的避重就轻,把事件的某些常规性表现予以省略、变形或曲解,从而达到读者和叙述事件中间产生隔膜屏障,使得“身临其境者俱以为常识者,旁观者皆为不知”的效果,但又通过暗示将那些常规性线索变成暗线交代出来,造成读者的阅读误区,从而产生迷惑。例如写一个梦境中的故事,作者却不交代这是书中某个人物做的梦,让读者错误的认为这个梦中的故事是小说主人公确实经历过的,从而达到梦境与现实的混淆。不过“叙述性诡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人称、视角和时态、地点的任意转换,以达到模糊效果。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八、暴风雪山庄
[ 2010-2-5 15:03:00 | By: 情人 ]
 
暴风雪山庄:也叫“暴风雨山庄”,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侦探小说的一种故事模式,指发生在一个狭小而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内(例如孤岛、小山村、被大雪封闭的山沟等)的连环杀人案,故事的场景必须是绝对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故事开始后,空间内人数固定,任何人都无法自由出入,坐以待毙;而作案者一定就在封闭空间内的这些人中,这类故事因场景固定而集中,像舞台戏剧般,整个故事都带有紧张、压抑、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悬念感。一般认为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暹罗双胞胎之谜》是此类作品的首作,但因该作只营造了一种“暴风雪山庄”的气氛,并未出现连环杀人,故其还不成熟;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堪称这一故事类型的代表作,有人也认为它是最早的“暴风雪山庄”类侦探故事,它讲有十个人,不约而同都收到一封署名为“欧文先生”的邀请信,请他们到他买下的一座孤岛上作客;十个人怀着好奇的心情,被欧文先生事先安排的船拉上岛后,发现这里空无一人;紧接着送他们来的那艘唯一可以离开小岛的船被刻意砸坏,十个人全部被困在孤岛上无法离开。然后他们一个个被离奇杀害,可是孤岛上只有十个客人,却没有丝毫“欧文先生”的影子。此外如日本侦探作家西村京太郎的《杀人双曲线》《七个证人》、绫辻行人的《“馆”系列》《雾越邸杀人事件》、东野圭吾的《雪地杀机》等都是此类作品的滥觞。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七、比拟杀人、童谣谋杀
[ 2010-2-5 15:02:00 | By: 情人 ]
 
比拟杀人:侦探小说中的一种连环杀人方法,即凶手按照(即比拟着)某个规律依次进行杀人作案,使杀人作案的过程仿佛根据或沿着某个特殊的痕迹进行一样,有人曾浪漫的戏称此类故事为“杀人进行曲”或“血色华尔兹”,但是其内容绝对不舒服。例如日本侦探小说家鲇川哲也的《黑桃A的血咒》写七位同系大学生到一个名叫紫丁香庄园的大别墅中度假,当天夜里他们玩扑克牌时发现:扑克牌中的黑桃牌全部不见了。第二日一早他们就听说附近有人被摔下悬崖而死,在其尸体的旁边放着一张黑桃A;紧接着这群大学生中的一位在下午被毒死,而在其尸体旁竟放着一张黑桃3;紧接着有人发现另一学生自从中午出去游山便告失踪,大家寻找后发现他被人推入河中淹死,其尸体旁放着一张黑桃2,后经确定这个淹死者竟死于被毒杀者之前;接着又有人被刀刺死,有人被暗器射死,有人被闷死,在尸体旁依次放着黑桃4、黑桃5、黑桃6等,这个案子的特点是:杀手按照牌的数字顺序去杀人,每个死者被杀后,其尸体旁都被凶手刻意的按数字顺序放一张牌;而且凶手每杀一个人就换一种杀法(如放黑桃A的死者被摔死、放黑桃2的死者被淹死、放黑桃3的死者被毒死、放黑桃4的死者被刺死等等),每个死者死法全都不一样,从而造成“比拟杀人”的形式。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六、身份替换、无头尸或无
[ 2010-2-5 15:02:00 | By: 情人 ]
 
身份替换:是做案者设计隐藏自己的一种方法,又是凶手对破案者玩的一个手段,即凶手和某个人身份进行替换,让某人代替他被人们怀疑是凶手;而真正的凶手却伪装成另外一个人,以此来蒙蔽破案者,消除他的犯罪嫌疑。如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凶镇》、日本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的《犬神家族》、日本侦探小说家东野圭吾的《恶意》等,都是写凶手将自己与某人的身份巧妙替换,凶手伪装成另外一个人,用以隐藏自我;而让另外一个人伪装成凶手,用以蒙蔽侦探、剔除自己的怀疑,而且往往是一个案子中这种手法一用再用,多次蒙蔽破案者和读者。这种做案手法还有两个延伸,即“一人多角”和“多人一角”,前者是指某人用多个身份伪装自己,在案发时他以某甲的身份作案,而后再以某乙的身份出现,从而让人感觉甲、乙是两个人,而且这两人之间毫无关系,从而解除对他的嫌疑;后者则刚好相反,是引导读者把不同的人误认为同一个人某甲,而凶手就在这些若干“不同的”某甲中,他利用许多和自己“身份相同”的人做掩护逃避追查,这类故事往往要与“叙述性诡计”相结合运用,而且最善用于间谍惊险小说中。
无头尸或无面尸:特殊的“身份替换”诡计,也是“身份替换”类侦探小说中最常用的故事。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五、预告杀人
[ 2010-2-5 15:01:00 | By: 情人 ]
 
预告杀人:相信大家读过英国女侦探小说家桃乐赛.塞耶斯的《杀人广告》、或美国侦探小说家厄尔.德尔.比格斯的《中国鹦鹉》后,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那咒语式的恐怖“杀人预告”了吧。在《中国鹦鹉》中,荒凉的迈登庄园中半夜恐怖的鹦鹉叫声:“杀人了!”竟然真成了此后一系列杀人案的提前预告;在《杀人广告》中,凶杀案竟然隐藏在广告中,看似无意的一场意外死亡,竟成了此后一系列杀人案的导火索。这种预告杀人的故事模式也成为许多侦探小说家青睐和模仿的对象,屡次被巧妙的侦探小说家使用,像日本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就作有名为《杀人预告》的小说,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谋杀启事》也被奉为此类经典,而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在其转型期的代表作《凶镇》中,更将其反复使用。“杀人预告”一定意义可以认为是凶手玩儿的一个诡计,只不过这此诡计对象不是侦破者,而是凶手要施行犯罪的被害人。即当被害人防备很周密,凶手很难直接杀害被害人时,他就通过利用巧妙的暗示,或故意以“预告”方式,暗中告诉被害者他将有生命危险,给被害人放大量危险烟幕弹,从而使被害者心理紧张,整日惶恐不可终日;当被害者因这些暗示而造成心智减退,没有平素精明小心了,凶手就能趁虚而入,杀死其要杀的对象。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四、多重否定
[ 2010-2-5 15:00:00 | By: 情人 ]
 
多重否定: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推理方式,但作为侦探故事的情节设计,它却具有独特的魅力。说白了其实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否定之否定。即案件侦破时需要侦探反复对同一个逻辑推理进行审核,对已经推翻的结论必须重新再推论,对已经确定的结论再次证明。这类故事往往都是某人先被怀疑成嫌疑犯,而后再被铁证推翻,而后必须再被怀疑;由于读者通常的习惯是:在侦探小说中已经被证明推翻的结论,就不会再加以考虑了,故此凶手就靠这个“习惯性思维”逃避法网,而读者往往也不会再怀疑一个已经被证明过没有犯罪嫌疑的人。“多重否定”往往因对同一个事件进行反复推理,反复审查,而使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被称为“谋杀天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谋杀案》首创此类故事,让最先被怀疑成凶手,而后又被否定其嫌疑的人最终成为真凶;而后美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在《希腊棺材之谜》中一案四破,凶手被反复的怀疑质证、而后又被剔除嫌疑,更将其运用到极至,故事也因此而一波三折,曲折离奇。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三、暗号推理、死前留言
[ 2010-2-5 14:59:00 | By: 情人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二、不在场证明、时刻表诡
[ 2010-2-5 14:58:00 | By: 情人 ]
 
不在场证明:这是指凶犯刻意伪造自己不在案发现场,从而消除其有作案时间和行为可能性,进而排除凶手嫌疑的诡计类型。故事往往是:案发后所有有作案动机的嫌疑犯均被确凿的证明在案件发生时,他们都不在案发现场,从物理上否定了所有嫌疑犯作案的可能,但其中一定有人的“不在现场”是伪造的,例如用假人、相貌相同的人伪装自己,故意被别人看到,或者通过打电话让人证明他在外地(实则他就在案发现场),造成自己“不在现场”的假象。最擅长此类故事的侦探小说家是英国的傅利曼·韦尔斯·克劳夫兹,其笔下的侦探富兰其警探长被称为“破解不在场证明的大师”,最擅长破解利用铁路列车时刻表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代表作有《英法海峡之谜》《桶子》《克罗依顿12时30分列车》等;除此以外像我们熟悉的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的《黑骆驼》、S.S.范.达因的《圣甲虫杀人事件》等也都属此类伪造“不在场证明”的侦破故事。“不在场证明”也属于“不可能犯罪”类型的侦破故事。
时刻表诡计:是“不在场证明”的特例,即利用时间上的时差,伪造出“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也是侦探小说中最常用的伪造“不在场证明”的诡计手法。
……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一、密室杀人(转)
[ 2010-2-5 14:57:00 | By: 情人 ]
 
侦探推理小说主要是讲述刑侦破案类故事的通俗小说,由于其离奇的情节和缜密的推理而倍受一般普通大众的欢迎。侦探小说把破解案件作为其叙述故事的对象和内容,那么其小说情节的核心,便在于解答案件中未解的谜团,进而得到案件结果、抓获凶手。从这个意义上讲:侦探推理类小说也可以说是解谜推理故事,是揭破谜团的故事。既然是“解谜”故事,侦探小说的核心即解决谜团、解答悬念。有人说:侦探小说就是一场解谜游戏,是读者与作者的智力竞赛。既然是场“解谜游戏”,那么怎样设计谜团,怎样设计独特的、不同类的智力游戏供人解谜,就成了侦探小说的核心问题。后人归纳研究侦探小说类型,往往就从其“解谜游戏”的特点出发,探究其独特而具有标志性的故事谜团的设计(即游戏类型或谜面设计)。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