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广义密室
合作杂志:推理志
合作论坛:大侦探论坛
特约评委:宁夜
奖品:二阶堂黎人《吸血之家》
讲义:
TNM第二期主题——广义密室
密室,推理小说中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一具尸体——这样的传统密室在推理小说史上不计其数,国内的不少作者也都挑战过。然而,老是写这样的传统密室,会不会觉得有点腻味了呢?那么不妨大家把思路再开阔一下,冲破传统密室的禁锢,来写一写广义密室吧。
那么什么是广义密室呢?一说到这个名词,不少人肯定会想到雪地密室,也就是所谓的“无足迹杀人”。没错,这确实是广义密室的一类,包括泥地无足迹,沙地无足迹等等,这类无足迹题材都算作广义密室。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段“雪地密室讲义”,摘自国内作者御手洗熊猫的长篇《岛田流杀人事件》第九章
“是的,”御手洗赞道,“名侦探在解答真相之前如果做出一番计谋讲义,更会名留青史。比如基甸·菲尔博士、二阶堂兰子小姐、马里尼魔术师、空知雅也作家,还有土屋隆夫、鲇川哲也、有栖川有栖等人也写过计谋讲义。不过有成有败,鸦城导演……”
“在天童的‘诡计大全’中曾将雪地密室分为十种情况,区区不才又竭尽心思添加了四种,则一共形成了十四种情况。”鸦城神情激昂。
“太好了!”石冈很兴奋,“我们洗耳恭听!”
鸦城清了清嗓子,道:“第一个需要解释的是雪地密室和传统密室究竟有着什么区别,以致雪地密室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类别被人们研究。传统密室即为凶手不可能从内逃脱的反锁密室,当然也有可能是凶手连进入密室之内都没有可能。阻挡凶手步伐的便是人类智慧的杰作——如果没有钥匙就只能从内锁住的门窗了。这对于凶手来说可真是一个难题,而对于想犯下雪地密室谋杀案的人来说,这个谜题换成了如何不留足迹的进出现场。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所以人类行走时会在雪地上留下足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便成了无数代痴狂诡计的作者们和凶手们努力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未留足迹的情形和门窗反锁的情形是一样的,不过特别不同的是,传统密室已经留下了门窗反锁的痕迹,但是雪地上的空白则无法证明凶手是否踏上了雪地,因此引发了更多的更引人入胜的诡计!”
在听了鸦城的浅显易懂的开场白之后,众人都频频点头。
鸦城似乎已经进入了状态,踱步道:“菲尔博士说凶手既然有超人的智慧就可以愚弄世人,制造密室而不需要任何原因。由于我所做的只是一篇讲义,所以也无法牵涉到凶手为何要形成不可能犯罪之原因。不过,如若某位做出一番凶手为何要制造不可能解释的谜团的讲义,亦能称得上是真知灼见、有先见之明了!那么,我就开始了。
“第一种,雪地上的死者并非是被谋杀而死。假若是被谋杀,才会产生凶手是如何逃脱现场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个死者并不是被某人杀死。所以在现场可能只留有死者自己的足迹。不过,在很多作品中,雪地上可说是毫无足迹,连死者的足迹都消失了,这就需要另行考虑了。那么就是说这个人是自杀而死的咯?自杀固然是一种情况,但是还有死者死于意外一说。不过通常,密室一旦形成,便会有人提出死者是自杀或者意外而死的情况,为什么否定了呢?因为现场有着相悖的证据,通常是不翼而飞的凶器。因为如果没有第二个人在场,凶器是不会不见的,于是这第二个人就背上了凶手的嫌疑。
“所以这第一种诡计中的另一个诡计,就是一个自杀而死的人如何通过某种方法来制造出自己是被谋杀的假象。也因此,让雪地密室的难题成立了。如果是凶器的消失,而且既然是在雪地上,显然能够让人联想到雪花、冰块、水之类的东西,凶器可能是某种于周围环境类似的东西,但是后来并未被察觉出来。比如冰刀、与水相似的毒药、将雪花紧裹形成的足以砸死人的雪球之类,总之让能证明是死者自己自杀而死的凶器消失掉,就能形成谋杀的谜题。所以我们在考虑雪地密室时,必须考虑死者究竟是不是他杀。至于死者死于意外这一点,不常出现,但也并非可以忽视不见。
“死者的诡计的另外一点就是装死。是的,假死。也就是说,在被人发现尸体陈尸在雪地密室上时,这个人其实还没有死掉,所以四周并没有凶器。死者可以是在被发现之后才死掉的,但是对于其死时的错误判断已经成立。当然,这种诈死诡计在其后几项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种,凶手就在死者之中。虽然大多数作品中出现在雪地上的只有一具尸体,但是不排除雪地密室中出现很多具尸体的可能。尤其是在雪地上的馆邸或山庄之内。这就类似于连续杀人了。假若雪地上有着几具尸体,而现场没有足迹。就必须考虑凶手是否就是死者中的一名,他先杀人其他人随后最后一个丧命。至于这个最后丧命的人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则须另行考虑。所以第二种适用于死者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案现场。当然这个凶手可以结合第一种诡计,将他的自杀现场伪装成是他杀的,从而迷惑世人。
“第三种,在密室现场被发现后才逃逸,让人以为是在发现前逃逸的假象。也就是说,在雪地密室被发现后,凶手依然就在雪地密室中,并未逃走,凶手是在密室被发现后才从现场逃走的,通常是混在发现者的行列之中。这点不仅仅限于雪地密室,在传统密室中也被经常使用。不过在雪地密室中还未能找到成功的案例,原因大概是雪地上十分空旷,并没有空间能让凶手躲藏。大约唯一的可能就是藏在尸体身下。不过虽然无法举出更多的例子,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诡计是在不断创造发明的。
“第四种,凶手在谋杀前就已逃逸,并且制造出让人以为是在谋杀完成后逃逸的假象。也就是说,凶手可能不必亲自进入现场就可以杀人。此点就包括了最耐人寻味的远距离犯罪。凶手或许身在他地,但是手中却操纵着一条杀人之弦。比如射击、射箭、投射重物这种方法,甚至发射出速度惊人的飞刀,但是这种方法并非能令人百分之百的肯定凶手是在近距离杀人,所以很容易被看穿。故而凶手必须发明更多的更能引起混淆的杀人方法才行。另外,将处在雪地密室中的某人周围事先放置好杀人机械,并且让死者自己触动此装置,也是一种方法。这和传统的反锁密室异曲同工,在传统密室中就有这种‘误打误撞’式的杀人方法,但是也由于雪地上十分空旷,所以要行使这种诡计难度不小。另外,也有一种心理操纵的远距离杀人。就是致使死亡事件形成第一种或第二种的形式。通过某种心理影响或者俗称的挑拨离间,来让人自杀(至于伪造成他杀现场,可以另行考虑,或是事后加工),或者自相残杀。这种方法更为高明,但是要冒很大风险,因为人心是最难揣测的。
“第五种,在雪地密室被发现后才行使谋杀,让人以为谋杀发生在现场被发现之前,这种就和第一种中的假死以及第三种有相似之处。换作传统密室,则表现为密室的门被撞开之后,有人借着黑暗捅死事先被迷昏的被害人之类的犯罪。总之,关键是让谋杀时间往前推移。要行使这种诡计,必须注意的是在被发现时——如非能在第一时间杀死被害者——被害者必须显得和已死去时类似,如果这个人还活蹦乱跳的,那么诡计就彻底失败了。通常是用安眠药之类的,不过因为会在事后被检查出来,所以也有威逼利诱式的。另有一种是二人之间达成某种协议,要完成某一个类似游戏式的把戏时,凶手的本性突然暴露将不知底细的被害者杀死。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凶手得将同其一起赶来的人再驱走,以便其最终杀死这具假尸体。这点也多是采用让对方去通知别人之类的方法。总之,把握好细节就能令对方心中的判断出现偏失。
“第六种,在杀人之后通过不留足迹的方式逃逸。这是最为直接的雪地密室构成方法,比如飞天遁地之类的机械诡计。虽然在推理小说中不常用到,但是在现实中也不失为一种途径。由于雪地是开放的,所以也能利用直升机逃生,总之这条逃生途径不必碰触到如白瓷般的雪地就行了。另外假若留下足迹,但是也可以考虑用某种方法来事后进行消除。有人曾说,在离开现场时倒着走,并且用手抹去足迹,这个方法当然不可行。也有往足印中洒雪的做法,我想还是会留下一点痕迹的。或许正因为这种方法没有什么巧妙,所出现得很少。另外还须考虑的确是有足迹摆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却最终忽略掉了的诡计,比如凶手的足迹就混在发现者的足迹之中。或者足迹上被摆放了某些我们以为必然会在那里的东西,从而成功的掩盖了足迹的存在。要做倒这种刻意中的自然,凶手必须牢牢把握住我们的心理盲点才行。
“第七种,凶手在下雪时杀人逃逸,但是通过某种方法让死亡时间延后至雪停——即形成不可能犯罪的现场时。这一种方法中的凶手必然要懂一些关于验尸的知识,或者本就是这一行的专家。让死者的死亡时间模糊的做法有很多,或者干脆毁尸灭迹。但要让死亡时间延后却必须有着某种准确而可行的方法,比如让尸体冷冻之类的。在这方面我不是专家,故而只能提出一种方法罢了。不过这个不比传统密室,有着极低的可性度。因为凶手不是神,无法确切的控制下雪的时间,所以带着一定的投机性。
“第八种,和第七种相反,凶手在下雪时杀人逃逸,但是通过某种方法让死亡时间推前至没有下雪时——即形成不可能犯罪的现场时。也即让尸体迅速腐烂,以干扰验尸结果,甚至制造虚假的死亡时间。相比第七种,凶手有更大的可行性。因为虽然无法判断大雪何时停止,但是可以在下雪时立即将被害人杀死,来行使这种诡计。故而,在死亡时间判断错误时,大多数凶手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第九种,制造出必有凶手逃逸的假象(是凶手的需要),实则为第一或第二或第四种。也就是说,现场虽然可能有凶手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凶手逃逸掉了这一说,所以也不会留下足迹。这第九种可以说是一种辅助式的概念诡计,对于前八种诡计起到了衬托和进一步完成的作用。而天童卢五则针对推理小说和推理剧提出了作者误导读者的诡计,也即虽然根据现场情况,并未有足够证据推导出有凶手逃逸,但是作者出于掩盖自己诡计的目的而诱导读者以为有凶手逃逸。因为推理迷都倾向于看到不可解释的谜团,所以尽量将事件想得过于复杂难解,作者则可以利用读者的这些心理,成功的蒙骗读者。
“第十种,也是天童由第九种所引申出来的作者本人的诡计——叙述性诡计。其实现场并不是雪地密室,只不过是作者利用了叙述的花招,令读者自我肯定而已。不过,据我所知,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作品,大概是这种叙述诡计很难以实现吧!
“而接下来的四种则是由我补充的,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天童的启发。
“第十一种,实际上这本非一个雪地密室,是发现现场的人出于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说谎、或者行动上的掩盖。某人可能是事先计划,或者是临时起意,这点不必深究。总之抱着某种目的而让事件更加不可解的某人,大有可能并非凶手本人,这个便叫作事件中的事件了。在这种有着两个事件构成者的事件中,凶手以及破坏凶手真正意图的人可能并非同一个人,事件也因此更加的复杂。另外,通常让现场成为密室的目的是要掩盖死者死于他杀的事实,从而排除自己的嫌疑。
“第十二种,假设雪地上并非只留有一具尸体,或者现场是被白雪包围的馆邸,那么凶手可以在完成一半罪行时逃逸,并将其后完成的罪行符合第一或第二或第四点,最关键的是要满足第九点,并且通过某种方法让人以为两段进行的谋杀必为同一人所为。这种方法听起来很复杂,但是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假设一开始暴风雪肆虐,凶手用勒杀的方法杀死了被害人A,接着凶手趁着暴风雪逃逸,雪地上没有其足迹。等雪停之后,凶手利用某种长距离方法比如射出尖刀来杀死另一个人B。但是调查此案的人却始终认为这两件案子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因为第一起案件的影响,认为凶手都是近身杀死被害者,故而形成了不可能犯罪。也就是说凶手先在情况A下用相应的方法A杀人,然后当情况转变为B时,通过适用于B的方法B杀人,并让人将杀人方法通通判断为A,但是相对最终的B情况,A方法是一个不可能办到的方法,所以雪地密室就成立了。至于情况A、B,方法A、B则大可在以上的诸多方法或者之后我另要叙述的两种方法中寻找出来,并且进行有效组合。总之,关键是要让两截杀人事件变成一截的连续杀人。
“第十三种,在谋杀结束并且逃逸之后,才制造出雪地密室的形式。也就是说逃逸之前,杀人现场并非不可能情况。这一种则包括两个相反的方法:第一个,将尸体或者宅邸搬运到无足迹、不下雪的雪地上。由于将尸体搬入密室的方法有很多,故而我总结至了最后一种方法中。现在,我们讨论将宅邸搬入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可以不留痕迹吗?虽然宅邸很巨大,但是假若其底面积够大的话,那么就可以将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分散减小,从而即使在雪面上拖动也不会有很明显的痕迹。这并非是异想天开,不过如何让人意想不到此点呢?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让宅邸根生于雪地密室中,比如让其底部结冰,或者干脆置放于冰封的河流之上。而第二个方法与之相反,就是让环境改变,在谋杀结束后,才在周围制造出空白雪地。雪地也可以制造出来吗?虽然看似很庞大,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比如利用某种巨大的机器将四周留有痕迹的雪地清理一遍之类的。不过,这第十三种方法也因为它的不可行性而十分罕见。
“第十四种也是最后一种诡计是,谋杀并非发生在雪地密室中,也即此不为第一现场。此种包括三个方法:第一个,通过秘道运送尸体,所以不会留有足迹,但是很容易被发现。第二个,在现场被发现后,才将尸体送入,所以那留在雪地密室上的尸体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假人,但错误的判断已经成立。而根据从并非是雪地密室上随后运来的尸体,凶手成功的误导别人认为死者就是死于雪地密室之中。这也如我在第十二种中所说,是情况和方法的偷天换日。第三个方法就是我在第十三种中所提到的远距离将尸体送入雪地密室中。这也是小栗虫太郎和岛田庄司十分善用的空中飞尸方法。不过随着诡计的创新和突破,尸体的赫然出现也不必完全靠飞行,可能有着其他令人大跌眼镜的方法。由于雪地是开放的,致使这种诡计在传统密室中不可行,所以凶手也有可能利用直升机将尸体抛落密室之上,这和我在第六种中所说的凶手利用直升机逃脱相映成趣了。
“好了各位,这便是我和天童所想出的关于‘雪地密室’的可能成因的分析了!各位……”鸦城长叹一口气,等待大家的反应。
所有人都点头称赞,御手洗道:“那么鸦城导演,可以说出纳尔齐斯被杀之谜了吧?”
——《岛田流杀人事件》第九章 梦幻中的梦幻 节选
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广义密室”的全部,广义密室是个更大的概念。
我们不妨来给密室来个定义:只要是在肇事者无法接近的环境下,依旧发生了“肇事者必须接近才能完成的事”,那么这类谜团,我们就可称它为密室。这里我为什么说是“肇事者”而不说“凶手”,因为在密室里发生的不一定是杀人事件,也可能是什么东西消失,或者发生一些难以解释的异常现象等等,这点大家可以尽情开阔思路。
好了,那么只要符合上面的定义,就能算作是密室。因此除无足迹外,广义密室的类型还有很多。我随便举几个列子:一个处女膜完好的女性却怀孕了。这算密室吗?当然算!它完全符合密室的定义。还有,如何在不拆信封的前提下看到信的内容呢?这也是密室。
这里我们推荐基本“广义密室”的佳作。
长篇:
《吸血之家》——二阶堂黎人
《瑞典馆之谜》——有栖川有栖
《铁笼问题》——约翰.迪克森.卡尔
《歪曲的枢纽》——约翰.迪克森.卡尔
《阿拉伯之夜谋杀案》——约翰.迪克森.卡尔
《耳语之人》——约翰.迪克森.卡尔
《地狱之缘》——黑克.塔伯特
短篇:
《雨幕》——约翰.迪克森.卡尔
《背后之光杀人事件》——小栗虫太郎
《圣阿雷基赛修道院的惨剧》——小栗虫太郎
《白色密室》——鲇川哲也
《D坡杀人案》——江户川乱步
OK,那么就请大家尽情发挥想象力,不要把思绪局限在一间沉闷的小房间里,构思出更具创意的广义密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