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的小说《暗算》和由其改编的电视剧拉开了当代“谍战热”的序幕,而真正把谍战戏推向高潮的当属孙红雷和姚晨主演的《潜伏》。其实我原来对反特片是比较反感的,尤其是过去的老电影一类,人物形象单薄,过于脸谱化,情节大同小异(大多是打入敌人内部,其实现在内容也是这般),当代人对这些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
但是,《潜伏》的出现却令我眼前一亮,说起来当初看《潜伏》纯属偶然,记得那时是电视剧刚播不久,表弟便买来碟片和爷爷、姑姑一起看得不亦乐乎,我不时瞄上几眼,听到里面一些经典的台词,觉得很是新奇,也就跟着从中间开始看,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孙红雷和姚晨的精湛演技,和不少人一样最早看的孙红雷的戏是《征服》,之后他又出演《我非英雄》《七剑》等影视剧,他在银幕塑造的形象可以说均是留着短头(或光头)、面目狰狞硬汉的形象,谁想在《潜伏》中他竟戴起了眼镜,装起了斯文,俨然是一个知识分子,这个形象多少让人感到意外,也多了几分喜感;而因为《武林外传》中女侠郭芙蓉一角而走红的姚晨,则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在剧中她很好地展现了一位实力派演员的风采,而不仅仅依靠动作和搞笑。
借着七月疯狂看谍战剧的机会,我重温了这部谍战经典。
电视剧《潜伏》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原著仅有一万多字,文字简洁凝练,笔墨不多却将身为知识分子的余则成和农民出身的翠萍刻画的栩栩如生。而在导演和编剧的精心打磨之下,小说摇身一变成为了30集的长篇连续剧,剧中沿用了原著中对主人公性格的设定,用具体的故事情节更加鲜明地突了人物性格,丰满了人物的形象。剧中没有过多激烈的动作和爆炸场面,场景也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余则成家里和保密局天津站办公楼里),但通过精彩的人物对话,主演们精湛的个人演技等,把国共双方在秘密战线上的斗智斗勇表现的淋漓尽致,真真堪称国内当代谍战片的典范。
然而,谈到《潜伏》的主题,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分量极重的词——信仰。这也是当代不少谍战剧试图讨论的话题。
中国当代的谍战剧几乎都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故事背景,很少涉猎现代谍战(如《碟中谍》系列),在这种类型的谍战剧中讨论“信仰”这一主题,自然离不开对国共两党、对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信仰的讨论。
《潜伏》告诉我们,一个人宁可有错误的信仰,也不能没有信仰。即使如李涯这样的“恶人”,也有自己的信仰——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党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孩子们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了信仰,无论你身处多么困难的环境,无论你多么孤单寂寞、多么迷茫无助,你都会坚持下去,直到曙光到来的那一刻。
《潜伏》中,原本信仰国民党的余则成,在看到党国如何腐朽之后,失望之极,心灰意冷。失去信仰之后,他迷茫无助。这时,他的爱人左蓝为他送来的新的曙光——共产主义,他从排斥,到不反感,再到接受,最后到坚定不移地信仰,他整个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使他在最黑暗的时刻,独自忍受着孤独,企盼曙光来临的那一刻,而信仰而讴歌!
还记得高三毕业那年,一次作文课,语文老师组织我们搜集关于“信仰”的材料,来准备话题作文,班里的一位同学找出了泰戈尔的名言:“信仰是一只鸟儿,在黎明还是黝黑时,它接触着曙光而讴歌。”
那堂课后,我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为曙光而讴歌》,并把泰戈尔的这句名言做了题记。
我愿意是一只飞鸟,
承载着我所有的理想,
我所有的自由,
飞跃这永夜海。
我愿意是一只飞鸟,
冒着再大的风浪,
再强的闪电,
奔向光明的彼岸。
我愿意为曙光讴歌,
为信仰讴歌,
哪怕是啼出血来!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印着血痕?
因为我对那信仰爱得深沉!
2005.5.
有时候,我也在想,时代在变,人们的信仰也在变,从马克思唯物辩证的眼光来看,也许没有一成不变的信仰,但不管你信仰什么,有总比没有要好!
就让没有信仰的人重拾信仰,有信仰的人坚定信仰,一路为信仰讴歌,欢快地走下去吧!